03.05 遺忘的“達曼人”, 後裔定居中國200年, 為何2003年才拿到國籍?

雨在下


在西藏藏南地區,有一個名為“吉隆”的小縣城,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這個地方,但是,這個小縣城的背後卻有著一段很艱辛的歷史故事。

在藏語中“吉隆”意味著“歡樂”,這個名字來自於一位印度的佛學大師,公元800年左右,這位大師途經這裡,被這裡的自然環境所吸引,他將這裡命名為“吉隆”,而這個名字也從那時起一直流傳到現在。

生活在這個縣城的人並不都是我國的後裔,有一部分是之前來到這裡的尼泊爾軍隊的後裔。

來到這裡之後,他們希望自己落地生根,成為我國居民,但是,無論是清政府還是中國民國,都沒有給他們機會,在新中國成立剛剛成立的時候,他們的願望也沒有實現。

終於在2003年,這些尼泊爾軍人的後裔加入了中國國籍,整整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時間,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那麼,為什麼他們的會經歷這麼艱難的過程呢?

這還要從當年尼泊爾的崛起說起,14世紀尼泊爾附近的一個部落——廓爾喀部落的崛起了,經過之後二百多年的艱苦征戰,尼泊爾終於被廓爾喀部落統一了,在17世紀七十年代末成立了廓爾喀王朝。

緊接著,廓爾喀王朝並沒有滿足於當時的疆域,不斷髮動對外的侵略戰爭,領土面積不斷擴大,相比現在的尼泊爾領土,巔峰時期的廓爾喀王朝相當於三個尼泊爾那麼多。

就在廓爾喀王朝不斷擴張的過程中,他們開始同清朝疆域接觸,出兵藏南地區,這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

1790年左右,廓爾喀軍隊終於對著藏南地區下手了,在位的班禪額爾德尼向乾隆皇帝發出了緊急求救信號。

乾隆帝派出了一萬人左右的清軍,火速前往藏南地區剿滅廓爾喀軍隊。

在清軍猛烈的攻擊之下,廓爾喀軍隊被打的四散而逃,潰不成軍,在這些戰敗的廓爾喀軍隊中,有一支差不多200人左右的騎兵,因為逃竄迷失了方向,來到了吉隆縣,隨後他們便留在了這裡,和當地的一些百姓們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這些廓爾喀軍人被當地人稱之為“達曼人”。

自從來到這裡之後,他們一直沒有國籍,語言不通想要同當地老百姓通婚也是非常困難的。

出於之前身份的原因,他們想要獲得清政府子民的身份根本不可能。

而到了清朝末年到新中國成立那段時間,中國始終都處在動盪不安的階段,國民黨政府就更沒有精力去處理他們這些人的問國籍題。

直到新中國成立,這些達曼人才開始越來越得到重視,吉隆縣政府很關心他們這些人的國籍問題,經過吉隆縣政府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在2003年,這些尼泊爾士兵們的後裔加入了中國國籍。

達曼人加入我國國籍足足等了二百年,加入我國國籍之後,我國政府還特地給他們開出了非常優厚的政策,撥款幾百萬給他們改善生活,現在的達曼人普遍生活的比較幸福。


夏目歷史君


2003年5月26日,這一天對於達曼人而言是終生難忘的日子。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中國人,但對於他們來說,這一天才成為中國人。


達曼人,顧名思義他們是一個民族。原本他們是住在喜馬拉雅山西邊的如今尼泊爾境內的,在清朝時因為戰亂離開了家鄉,千里跋涉到了中國,腳步最後停留在了今天的西藏吉隆縣。

達曼人現有51戶175人,已經在吉隆鎮繁衍六七代人。他們與藏族混居,難與藏族分辨,著藏裝,說藏語和本民族語言。所不同的是,達曼人眼睛呈藍色,大而深,屬於白色人種。因生活環境原因,膚色呈深棕色。

在2004年以前,很多達曼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耕地和牛羊等,主要幫助當地藏族居民耕地、收莊稼、放牧、打雜、做背夫、做木活等,其飲食由主人家提供,但不能進出當地藏族居民的房子,更不能和主人家同桌飲食,只能借住在當地藏族人家簡陋的窩棚裡。

關於吉隆“達曼人”的說法很多。據相關資料記載,達曼人這一稱謂來源與騎兵有關係。“達”的藏語意譯為“馬”,“曼”的藏語意譯為“軍”或“多”,“達”和“曼”合併起來為“騎兵”,“達曼人”的藏語意為“古代騎兵的後裔”。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1791年7月,尼泊爾部落之一廓爾喀以西藏地方毀約為由,發動了第二次入侵西藏吉隆、絨轄、聶拉木等邊境地區的戰爭。為了抗擊外敵,清朝政府派遣福康安大將軍率領由滿、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數十個民族組成的大軍,千里迢迢進藏討伐廓爾喀軍。清軍收復吉隆、聶拉木、絨轄等邊境失地後,長驅直入吉隆與尼泊爾交界的熱索,經過浴血奮戰,取得了勝利。

整個戰鬥中,除了死傷的大量清軍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將士失足跌入幽深的谷底,或失蹤在浩瀚的密林中,其中有數百餘騎兵。由於當時的通信和交通不便,他們便一直滯留在邊境,再也沒有回到故土。這些殘存的將士在人煙稀少的崇山峻林間被困長達一年多,僅依靠野果、飛禽、小野畜、山泉等生存。其中被餓死、凍死的達90%以上,之後倖存下來的也僅有100餘人。

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將士與尼泊爾邊境上的人共同居住繁衍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邊境小鎮——日喀則地區吉隆縣吉隆鎮,而達曼人就是他們的後裔。

但當地的藏族人和在當地做生意的尼泊爾人則認為,這些長相具有南亞人種特徵的人,不是“真正的”“達曼人”或“達芒人”,他們就是“索瓦”或“嘎米”,意為打鐵的人。尼泊爾人和尼泊爾的藏族人也稱這部分人為“嘎米”。


西藏民主改革前,在整個藏族聚居區,鐵匠的地位極其低下。不論在我國藏族聚居區還是尼泊爾,當地人都歧視達曼人,一般不與其通婚。

從2003年開始,我國政府承認這部分人的國籍後,不再稱呼其有歧視含義的“嘎米”或“索瓦”,而改稱之為“達曼人”。 這對於達曼人來說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特殊日子。這一天,他們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至此,達曼人結束了飽嘗辛酸、居無定所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異民族交友、交往方面,只有40%的達曼人有漢族朋友,但有79%的人和漢族交流。由於達曼村只是吉隆鎮的一個自然村,98%的達曼人與當地的主體民族藏族有不同程度的聯繫和交往。當前,當地很少有尼泊爾來的達曼人,98%的達曼人特別是年輕人沒有尼泊爾朋友。在交友意願上,72%的達曼人最相信達曼人,首選藏族做朋友的佔18%,首選漢族的佔9%。 對待與異民族通婚的態度上,91%的達曼人認可和漢族通婚。

當前達曼人和漢族通婚的情況多是姑娘嫁給前來打工的漢族。在他們看來,嫁給漢族有以下優點:第一,在2003年以前,嫁給漢族可以得到國籍,享受中國公民待遇;第二,漢族小夥不酗酒,不打老婆,勤儉持家;第三,嫁給漢族後就有可能進入內地打工或生活,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另外,有33%的達曼人認為可以和尼泊爾人通婚。


打鐵是達曼人的老本行

達曼人的打鐵手藝遠近聞名,幾乎在每一戶吉隆鎮居民家中都可以看到達曼鐵匠打造的生活用具,如鍋碗瓢盆、斧頭、彎刀等,以及當地婦女衣服上的銅質佩飾。據當地人介紹,達曼人這門祖傳的手藝不僅是他們謀生的手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遠近村民對他們的尊重。

達曼人的鐵匠鋪就在達曼村的後面,其實就是一個面積約10多平方米的小木棚,有幾根比拳頭略粗一點的木頭搭成架子,上蓋一些木板,木板上壓上石頭便組成了鐵匠鋪,雖然極其簡陋,但卻是達曼村最熱鬧的地方。這裡從早到晚人來人往,隨時有附近的村民拿著爛銅廢鐵過來找他們打造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具。

在此時,達曼人的價值會得到極大的體現,村民們不但要自帶打鐵的原料,還要帶上青稞酒和各種食品飲料。誰需要打什麼用具,首先就要讓鐵匠們吃飽喝足,煙和酒要保證供應。用具打好之後,還要付給鐵匠們相應的報酬。

在達曼人的手中,只需幾塊石頭和簡陋的工具,就能生產出精美的工具——打製一把鐮刀需要4個小時,可賣130元;打製一把斧頭需1天時間,可賣500元;打製一副火爐蓋子需1天時間,可賣80元;打製一把菜刀需兩個小時,可賣25元;打製一個犁頭需半個小時,可賣50元;打製一把鋤頭需兩個小時,可賣50元等。由於手藝水平不同,鐵匠的收入也不同,有一年僅收入1000元左右的,也有年收入上萬元的。


邯鄲醉


達曼人還有一個外號叫做東方吉普賽人,是一種跨境的流浪民族。

但人數較少。

他們主要是在我國西藏和尼泊爾的邊境地區生活,定居在西藏日喀則,從18世紀開始,他們已經定居西藏已經數百年的時間。

這個民族是沒有國籍的漂泊人群,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尼泊爾,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定居在這裡,但是屬於流浪民族。

他們沒有房屋,沒有耕地,也沒有牛羊,他們只是依靠著祖傳下來的打鐵技術以及為當地人工作來獲取謀生的東西,被當地人稱為索瓦。

無家可歸的歷史

達曼人的歷史很簡單,從語音意義上來講,他們是藏語中騎兵的意思,在1791年清朝政府討伐入侵的尼泊爾軍隊,當時是尼泊爾入侵了錫金,順便侵犯了我國領土。

然後被乾隆皇帝派福康安率軍回擊,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尼泊爾軍隊大敗,有數百名騎兵滯留在邊境地帶,沒有回到尼泊爾。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就開始和當地人一起生活繁衍,但由於並不是當地人,所以不是特別容易被接納……

所以他們沒有土地,沒有住房,一直過了上百年的時間,他們仍舊過著顛沛流離,依靠打鐵為生的生活,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

他們長期都生活在中國和尼泊爾,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地區,逐漸逐漸定居在了西藏的吉隆縣吉隆鎮的吉隆溝,其中有一個村子,居住著200多人,基本上都是達曼人。

在很長時間的歷史上,達曼人雖然和藏人共同居住在這塊土地,但畢竟他們屬於外來者,而且是少數,在這個背景下,他們很難獲得當地人的認可。

所以他們長期以來都被歧視,他們要做最低賤的活,地位非常低下,要做放牧打雜,背夫木活的工作,獲取非常廉價的報酬,主人家可以為他們提供飲食,但是他們不能進出當地藏民居住的房子,更不能和主人家同桌吃飯。

但是尼泊爾人由於和這些達曼人分離的時間太久了,反而把這些人認為是藏人的一個分支,不認為是自己的同胞後代。

因而在這種背景下尼泊爾人同時也歧視達曼人,這也就是他們為什麼被稱為流浪民族的一個原因,因為他們無家可歸了……

無論是藏人還是尼泊爾人,都不願和達曼人通婚。

如今的生活

終於在2003年,達曼人遇到了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那就是在這一天他們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們不再被歧視,不再居無定所,不再飽受貧窮和落後。

2004年吉隆縣實施的興邊富民行動中打滿人的住房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還能夠得到許多生活生產用品,能夠滿足他們的工作生活需要。

如今的達曼人,也逐漸的被社會所接納,他們學習了藏漢英等文字,還有一些達曼的年輕人,甚至在內地就讀大專院校。

漢語在當地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絕大部分的達曼人也越來越想和漢族人通婚,並且希望去內地打工或者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

如今的達曼人由於善於打鐵,生活也越來越好,打造一把斧頭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是就可以賣到500元,給他們兩個小時,他們就可以打製一把菜刀,造型精美,只賣25元。

如今的達曼人對於國家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對於維護國家邊疆的穩定和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達曼人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


歷史好奇怪


吉隆鎮,中尼邊境的西藏小城,這裡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不到一百公里,在吉隆鎮的吉隆溝生活著50多戶,共160多人的小群體,他們叫達曼人。

達曼人在著裝和語言上與當地的藏族同胞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面孔不同,頭髮微卷,眼睛深邃呈藍色,鼻子高挺,最重要的是,他們是一群無國籍人。

據歷史記載,達曼人是尼泊爾廓爾喀騎兵的後裔,1791年,清軍進藏討伐入侵的尼泊爾廓爾喀軍。

戰後有數百名廓爾喀騎兵滯留在邊境吉隆鎮地區,一直沒能回到故土,從此以後,這數百名騎兵與邊境上的中尼人們共同繁衍。

由於沒有國籍,達曼人分不到土地,身份很卑微,主要生活來源靠打鐵來換取酥油、糧食等生活用品,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至今有6、7代人。

漫長的200多年,達曼人在當地任何政策無法享受,達曼男子靠打鐵,女子靠打零工來謀生,所以達曼人在當地又叫“格米”,鐵匠的意思。

很多達曼人沒有住房,只能借居在當地人的棚子裡,直到2003年5月26日,經批准,他們終於加入了中國國籍。

達曼人歸屬於藏族,在拿到身份證這一天,全村160多人歡慶了一天,對於他們來說,真正的自由從此時開始。

2004年,政府乃村山腳下為達曼人建的安置房工程開工,當年達曼新村建設完工,全部達曼人遷入新居,每戶獨棟180平米,並分了耕地與牲畜。

隨後,村裡修了基礎設施,通了公路,還有很多扶持優惠政策,現在的達曼人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衷心地祝福達曼人。


圖文繪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境內共有56個民族,除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外,其他55個民族均被稱為少數民族。在這些少數民族當中,定居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的藏族人口相對較多(最多的壯族),歷史極為悠久,並且內部分為諸多的部落。在大大小小的藏族部落中,有一支顯得極為特別,這便是定居在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吉隆溝的達曼人部落。



吉隆溝隱藏在大山之中,距離中國-尼泊爾邊界僅有30公里,而且這個村落非常小,總計只有200餘人。雖然達曼人名義上屬於藏族,而且他們也穿藏裝、講藏語、吃糌粑(音同簪巴,即用青稞麥炒熟後磨成的面,是藏族人傳統主食),風俗習慣跟其他藏族部落別無二致,但是從面部特徵上來看,則有著跟南亞人相同的藍眼睛、高鼻樑和深眼窩,跟藏族人相差很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達曼人並非真正的藏族部落,他們其實來自尼泊爾的主體民族-廓爾喀人,祖先最早都是騎兵(“達曼”在藏語中意為“騎兵”),是200年前小股廓爾喀(尼泊爾的舊稱)侵華軍隊的後裔。那麼,廓爾喀為何要入侵中國?這小股侵略軍為何要滯留在中國邊境,而不是迴歸祖國呢?要解開這兩個謎團,需要從清朝乾隆帝年間發生的廓爾喀侵華戰爭(又稱“廓爾喀之役”)說起。



從14世紀開始,原本定居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廓爾喀部落,因為躲避德里蘇丹國的入侵,便在首領的帶領下遷徙到今天尼泊爾的中西部地區,並與當地的馬嘉人、古隆人通婚,由此形成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400多年後,當盛極一時的瑪拉王朝衰敗後,廓爾喀人代之而起,通過多年的征戰,終於在1768年統一尼泊爾全境,建立起強盛一時的沙阿王朝(1768年-2008年)。


廓爾喀人統一尼泊爾後,苦於國內地狹民稠、難以自給的現狀,為尋求足夠大的“生存空間”,在向南、西、東三面擴張受阻的情況下,便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意在吞併富饒、廣闊的西藏地區。為此,廓爾喀攝政王巴哈杜爾·沙阿在1788年、1791年兩次派兵北侵,在清兵防守薄弱的情況下,一度佔領整個後藏,並在扎什倫布寺等地大肆搶掠,一時間甚是猖狂。



廓爾喀入侵的消息傳至北京後,當時在位的乾隆帝大為震怒,為此特派大將軍福康安統兵出征,命其收復後藏之後,再南下攻入廓爾喀本土,直到打得後者俯首稱臣、不敢再度犯邊為止。福康安不辱使命,率軍猛擊廓爾喀軍隊,取得六戰六捷、殺敵四千的驕人戰績,不僅一舉收復後藏,還率軍越過邊境,兵鋒直指廓爾喀的都城加德滿都。


面對清軍凌厲的攻勢,廓爾喀君臣亂作一團,幼主拉納·沙阿(巴哈杜爾之侄)倉皇逃往南部邊境,並準備向印度尋求庇護。在這種情況下,攝政王巴哈杜爾被迫向福康安求和,表示願意臣服於清朝並定期納貢,隨後得到乾隆帝的恩准。自此之後,廓爾喀作為中國的藩屬國,除接受清廷的冊封外,每五年還需向中國進貢一次,這種臣屬關係一直持續到1909年,直到尼泊爾完全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後才終結。



在這場戰役中,有數十名廓爾喀騎兵或因為迷路,或因為臨陣脫逃,在潰逃到今天的吉隆溝一帶後,便再沒能走出大山一步,就此在當地定居下來,並與藏族牧民通婚並混居生息。為了獲得合法的身份,這幫逃兵曾向官府提出入籍申請,但每每都遭到清廷的駁回,但也並沒有被驅逐出境。就這樣,這數十名廓爾喀騎兵及其後裔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戶”,時間長達200餘年。


由於沒有合法身份,這幫戰爭難民的後代生活極為艱難,不僅無法接受教育、經商、做官,甚至也不能擁有土地、住房,只能靠打鐵、做木匠、當背夫和打雜來維持生計。這樣的日子年復一年,直到本世紀初才迎來徹底的轉機。2003年,經過國務院批准,達曼人正式加入中國國籍,並被劃為藏族支系。從滯留中國邊境到最終獲得國籍,達曼人爭取了200餘年時間,實在是不容易。



自從加入中國國籍後,達曼人的生活狀況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為了幫助達曼人改變封閉、落後的面貌,撥出專門資金來扶持他們,不僅為其劃撥土地、修建房屋,還為適齡兒童提供免費教育。如今的達曼人除繼續從事打鐵的工作外,還開始種植生薑、玉米等經濟作物,多渠道增加收入,經濟狀況大為改善。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達曼人的未來生活會越變越好。


史料來源:《清史稿》、《吉隆縣吉隆鎮:走進“人間第二天堂” 》、《“東方吉普賽”達曼人的幸福生活》等


文史磚家


遺忘的“達曼人”, 後裔定居中國200年, 為何2003年才拿到國籍? 達曼人在中國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們沒有國籍卻在中國定居了200年,幹著最髒、最苦的活,但生活卻依舊是顛沛流離,被稱為”東方吉普賽人”。

2003年,由國務院批准,達曼人正式加入中國國籍,與藏族人民為一族。 2003年,拿到中國國籍的一位叫達多的老人激動不已。達多一共有15個女兒,但是7人夭折,三人流離在尼泊爾、印度等地區,只剩下五姊妹距離定居在吉隆。他曾經帶著自己老婆去過尼泊爾,親人們也希望他們能夠加入尼泊爾國籍,但是他們去了不久,就回來了。



根據老人的描述,他說尼泊爾物價太貴,自己根本就買不起,基本的物質根本無法保障。老人還大力誇讚中國,不僅物價便宜,生活條件也高,吉隆坡地段環境也非常好。老人說,他們已經遊離太久,沒有國籍,沒有故鄉,吉隆是他們唯一的生活地帶。如果他們要加入某個國家的國籍,一定要加入一個強國,那樣子孫後代才會生活得幸福,所以他們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中國,並且加入中國國籍。

達曼人主要生活在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吉隆溝,他們長相和我們黃種人不一樣,他們的眼睛是藍色的,但是由於生存環境的原因皮膚漸呈深棕色,但根據推測他們應該是白種人。 吉隆溝生活在200多名達曼人,他們的祖先是在18世紀末從尼泊爾遷徙到吉隆鎮一帶。由於當時種種原因,未能加入中國國籍,成為中國的一份子。之後又是因為發生二戰,戰亂頻繁,加入中國的願望,再度落空。



新中國成立以後,又忙著恢復經濟,調整政治,根本就無法加入。 再加上他們是外來民族,根本不屬於中國一員,不論是從文化,宗教信仰,還是生成方式與中國各民族都有所差異。思想觀念不同,文化根基不一樣,根本無法融入中國這個大家庭,所以他們只能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著。改革開放之後,政府依舊忽略了這個地帶,因為實在是太偏遠,國內經濟復甦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根本顧及不到這個偏遠地區,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地區生活著這些沒有國籍的達曼人。

隨著時間的變遷,他們與藏族人民也有來往,在200多年的時間裡,他們學習了藏族文化、習俗和語言。雖然他沒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他們大多時候說的是藏語。21世紀以後,中國越變越強,越來越好之後,政府也加大了對他們的扶持,並且於2003年同意他們加入了中國國籍,定為藏族。 達多老人家還說,自從加入了中國國籍之後,才感覺自己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從此有了一個家。根據他的描述,他們以打鐵為生計,幹著最粗、最累、最重的活,但是由於地形偏遠,交通不便,土地又貧瘠,生活依舊很艱苦。



他們打鐵的技術非常精湛,不論是農具還是日常用具,質量都非常好,這群人也被稱為鐵匠。由於在2003年之前,都未曾獲得國籍,他們沒有土地,沒有工作,基本上也就是去攬工維持基本的生活。沒有上戶口,孩子根本無法上學,所以大部分都沒有文化。 他們住的房子低矮,陰溼,光線極差,所以就算是21世紀,他們依舊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2003年正式加入中國國籍之後,中國政府對他們加以扶持,幫他們改造房屋,為他們孩子提供教育機會。

不僅如此,修路修水都已經辦得妥當,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指引他們開辦特色農業,特色旅遊業,賺取利潤。 現在的吉隆小鎮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孩子可以上學,大人有自己的工作。政府對吉隆小鎮生態、旅遊、農業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扶持,招商引資發展這個小城鎮。



吉隆小鎮的達曼人的生活大有改善,和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一樣的。 距離世界之巔不遠的這個小城鎮風景特別好,生態環境甚佳,是個不錯的旅遊之地。


聽故人吟


一個僅有不足200人的族群,200年來沒有國籍,沒有身份證明,沒有土地,沒有住房,也沒有教育,更沒有醫療等,真難想象他(她)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據媒體報道,現在的達曼人居住於西藏吉隆縣吉隆鎮吉隆溝的達曼村,而“達”和“曼”分別在藏語中是“馬”和“軍、多”的意思,而“軍”又有“兵”的意思,因此達曼就代表“騎兵”的意思。

至於達曼人是如此到此的?有兩種說法,一是乾隆年間(1791年7月),福康安大將軍曾率大軍來此平叛,其中的一支數百人的外族騎兵部隊卻因迷路滯留了下來。為了生存,這些滯留的將士在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嶺間過上了打獵、採果、捕魚等的原始部落生活,而達曼人就是這支部隊的後裔。二是乾隆年間,一支尼泊爾人的商隊途經此處,因戰亂商品被搶,無法返回,只好滯留下來,而達曼人就是這支尼泊爾人的後裔。

▲吉隆縣吉隆鎮達曼村村民的表演表演《鈴響瑪》

據達曼村村民扎西頓珠回憶,在他小的時候,一家11口人擠住一間小屋裡,住房還漏雨,經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挨餓受凍常有發生,而最怕的生病只能硬撐著。祖輩和父輩,如果運氣好,則能靠打散工、長工獲取經濟來源,在顧主家還有個好點的住處。最讓他們受不了的是別人的歧視,因為他們是一群沒有家、沒有依靠的流浪者,同樣是打工者,但別人可以坐在床上,而他們卻只能坐在地上,工錢更是少到可憐,每天僅有1.2元。

又據該村村民佔堆回憶,從小就跟著父母四處流浪,一家數口人一度睡在租來的牛棚裡,衣服基本上是從垃圾筒裡撿來的。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揹著書包上學,眼中就充滿了羨慕,有時還會和哥哥一起跑到學校裡,扒在教室的窗臺上看著裡面的小朋友們唱歌、讀書,心中便冒出無限嚮往。

當時,一臉滄桑的扎西頓珠回憶起曾經的痛苦往事,就會冒出許多的感慨:“我們是一群被上蒼遺忘的孩子,五、六代人一直都期盼著這樣的苦難日子早日結束。但是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終於熬到頭了。”

2001年,日喀則地區的官員來到吉隆縣的吉隆溝走訪後,將這裡達曼人的情況進行了逐級上報。

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184名達曼人正式加入了中國國籍,加入了藏族大家庭。當時,39歲的村民達娃激動地仰天大叫:“有家了!有家了!”

2004年,國家投入147萬“興邊富民”項目資金,為全體達曼村民建造了土木結構的二層樓房49套,總面積3846平方米;2005年,達曼人全部搬進了新居。

同時,政府給每家每戶分配了耕地和牲畜,購置了卡墊、藏式木櫃等生活用品,也裝上了自來水,還給村民辦理了農村合作醫療等。最讓達曼人高興的是,各家各戶的孩子都能上學讀書了。

▲達曼村村民正在織布

2011年,由於當地受地震影響,國家又投入564萬元,啟動了達曼村災後重建項目,硬化了道路,修建了牛棚、廣場、道路等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進一步提升。

據該村幹部擁忠講,現在達曼村已由最初的47戶擴展到59戶,人口增至195人 ,每家房屋的建築面積都有90多平方米,2017年村婦女主任達娃的長子達瓦多吉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成為200多年來第一個真正的達曼文化人。當時,到達娃家道賀的村民還看到達娃家的窗臺上盛開著月季、海棠等植物,更是給溫暖舒適的小家增添了幾分生活的情調。

如今,達曼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笑聲也越來越爽朗,這都是加入中國國籍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祥子談歷史


關於達曼人的網上文章太多喜歡寫什麼高鼻深目藍眼睛了,領導,蝦啊!真是蝦啊!意大利人都不可能長出藍眼睛,有點南亞血統更別談了!


達曼的確是藏語騎兵或者馬販子的意思,達曼人以釘馬掌、打農具、馬具、木器為生。與此類似的是在藏北蒙古騎兵駐牧地留下來的後裔被稱為達木人,是騎兵的意思,不過這才是真正的騎兵後裔。達曼人如今徹底歸化為藏族,遺留問題好像解決了,但藏族

對他們的歧視僅僅是減輕,還是很少有人願意和達曼人通婚。

說到達曼人這個稱呼,那是為了取代原有歧視性稱呼而倉促選擇的,和尼泊爾第五大民族塔芒人


(真正達曼人)重名了!達曼人的來歷可能並非像網上所有文章吹噓的那樣說他們真的是乾隆二平廓爾喀的尼泊爾騎兵後裔!根據藏人和尼泊爾人過去都把他們歧視性地稱為索瓦或嘎米,而從不承認他們就是尼泊爾第五大民族塔芒人

(達曼人)的情況來看,他們可能既不是廓爾喀騎兵殘軍後裔,也不是尼泊爾第五大民族塔芒人移民!他們是世代打鐵做馬具農具的廓爾喀所屬賤民家族!我們都知道尼泊爾是印度教為主的國家,雖不排斥佛教,然而還是很講究種姓等級的,沒印度那麼嚴格罷了,但歧視從事某些特定行業的人群,並歸為賤民是和印度一樣的,比如鐵匠。藏區也是一樣,匠人都屬賤籍。所以我們說的達曼人是世代以打鐵為生的一個族群,由於供需關係和謀生驅使,使得他們來到了吉隆溝定居。

尼泊爾第五大民族塔芒人是黃種人,和藏族及門巴族(菩提亞人、不丹人)


有近緣關係,語言也屬藏緬語族,和藏語類似,反而沒有達曼人那種部分的南亞特徵。大家知道尼泊爾古稱泥婆羅,是以尼瓦爾人為主的黃種人(藏緬語族族群),在加德滿都河谷為中心的地域建立起來的國家,後被拉賈斯坦來的廓爾喀(拉賈斯坦邦烏代浦的拉其普特王公,因為逃避德里蘇丹國的入侵,率一支剎帝利前往尼泊爾中西部與當地的馬嘉人與古隆人通婚,形成廓爾喀人)部落征服,經過長時間通婚融合,廓爾喀人也成了黃白過渡類型。他們南亞人特徵相對比較明顯,當然也帶來了部落所屬的賤民。所以把達曼人的來源說成廓爾喀騎兵和塔芒人都很成問題,這也說明了達曼人過去被臨近尼泊爾人和當地藏人都歧視的根源,以及達曼人非常想加入中國國籍並希望和漢族通婚的原因,就是擺脫賤民身份和歧視。

2003年5月26日吉隆溝的達曼人全體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藏族的一部分,這是在藏族人大代表的呼籲奔走下多年才成的事。他們存在中尼邊境早就超過一百年了,但是作為無國籍人群,過去始終維持現狀而沒有解決,難度在於沒有先例也不好隨便開先例!畢竟中國還有很多撕掉護照的無國籍人員和難民營的難民,很多甚至出生在中國,如果先例一開,不知多少人要求加入中國國籍!不過達曼人問題最後還是特事特辦解決了。


第九區春蟲蟲


2003年,中國正式批准“達曼人”加入中國國籍,但細翻卻發現,中國如今仍舊是56個民族,並沒有多出一個“達曼族”,這是因為達曼人是被劃分到了藏族之中。

達曼人的由來:

達曼人生活在中國與尼泊爾的邊境——西藏吉隆縣吉隆鎮吉隆溝,人口規模不到200人的達曼人,是被尼泊爾遺忘或拋棄的孩子。

十八世紀末,1791年,尼泊爾廓爾喀騎兵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慫恿下入侵中國西藏,廓爾喀騎兵一路勢如破竹,佔領整個後藏地區,甚至是班禪額爾德尼的駐地扎什倫布寺,都被廓爾喀騎兵佔領。

面對廓爾喀騎兵的來勢洶洶,乾隆皇帝派福康安率清軍前往西藏抵禦尼泊爾的入侵,僅用了四個月就平定了尼泊爾的入侵。

清軍將大部分廓爾喀騎兵趕回了尼泊爾,只有這一批達曼人滯留在了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從那時候開始,達曼人就成了沒有家的孩子,中國和尼泊爾兩邊,他們都沒有國籍,享受不到很多社會福利。


中國接納達曼人:

達曼人在西藏滯留生活了一百多年,已經與當地的藏族同胞融合生活在了一起,這一百多年來,苦於沒有中國國籍,達曼人的孩子無法上學,還有許多社會福利也無法享受。

大部分達曼人都掌握著熟練的鐵器鑄造工藝,因為沒有土地,很多達曼人都以給人鑄造鐵器為生。

2003年,中國正式接納達曼人加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達曼人從此有了中國國籍,他們的孩子也能正常入學,並享受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

政府給他們分了土地,幫他們修了房子,公路,學校,接了乾淨的飲用水,達曼人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Mr種茶家


在珠穆朗瑪峰南側的西藏自治區吉隆縣吉隆鎮,長久以來生活著一群“無國籍的民族”——達曼人。

據記載,達曼人現有49戶172人,很早就從尼泊爾遷徙到我國的西藏,並在吉隆鎮繁衍了六七代人。他們與藏族混居,並衣著藏裝,說著藏語和本民族的語言,所以只是根據這些特點來判斷的話,一般人根本難以將他們分辨出來。

但是與在藏民不同的是,達曼人的眼睛是藍色的,而且大而深,屬於白色人種。但因為生活環境的改變,其膚色也從原來的白色,逐漸變成了深棕色。因為達曼人長期生活在藏族地區,其宗教和習俗等都受到了藏族的影響。

在2004年以前,當地的很多達曼人都沒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借住在當地的藏族人間簡陋的窩棚裡。因為沒有床,所以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基本上都只能席地而躺。

此外,他們沒有土地也沒有多於的積蓄,平時都是以打鐵,當背夫和打雜來維持生計。當然了,有時候也會給當地人打工,重地來賺取一點收入。

其實,他們的生活雖然比較苦,但是也還勉強過得去,最為重要的是,在2003年以前,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身份認同。典型的“離散群體”。直到2003年,經國務院批准,達曼人正式成為中國國籍,從此結束了他們的流浪生涯。

2004年的時候,西藏自治區和吉隆縣政府投資147萬元,建立了“達曼新村”,為達曼人修建了總面積為3664平方米的住房,總劃撥土地共計86餘畝,同時還建立起了蔬菜大棚和鐵匠鋪,建設農村飲水工程等等。

同時,日喀則地區民政局還投入18萬元,為每戶達曼人家庭購置傢俱和生活用品。

現在達曼同胞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後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