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安的教育困境出现在哪?

孙维斌111


第一,西安教育可以说,有困难,但不至于是困境

第二,西安五大名校 ,引领名校+教育,以及第二梯队的龙岗中学,铜川一中,宝鸡中学,还有瑞泉中学,神木中学,延安一中,西安中学。

第三,西安教育,应该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和提高学校的公立教学水平,严格按片进校,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学实力。

第四,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合格公民,其次才是工作和理想

第五,西安教育要适应未来课改,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第六,要鼓励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可以引入公民合办,大学不是也有独立学院,希望举全社会之力,共同醋劲西安教育良性发展。

第七,要解决各类人才子女的上学问题,另外,要普及高中教育



二鸣有话说


本人高中老师,谈一下高中教育的困境。

为了让不懂教育的人明白,举个简单的例子。

A校,公办高中学校。学生学费每学期450元。教师工资每月4500。

按照国家规定,早8点到校,下午6点放学,住校生上晚自习。节假日正常放假。

B校,公办私立高中学校。学生学费每学期10000元。教师工资15000元。

按照学校规定,早6点到校,晚上11点放学,所有学生住校,半军事化管理。节假日不放假,补课。

对比很明显了,A校的成绩是没办法比B校好的,因为一,学生在校时间短。二,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这就是高中学校的困境。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肉丸子653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西安五大名校的教育垄断是存在的,五大名校为铁一中,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高新一中,近两年随着师大和交大的没落,铁一滨河和西中的崛起,垄断成分再次增加。

首先,谈谈何为垄断?

垄断指在某一领域(高科技或不普及领域)具有绝对统治和领导地位。而五大名校的教育垄断具体表现在:

一:师资力量。我是铁一系的学生,年级领导大多数是西安市,以至于陕西省的学科领头人,教育方法,教研能力也为上乘,正因如此,教师的薪水也是比普通学校高几倍不止,就用我们班主任作为例子,我们班主任是语文组副组长,加上班主任费,一个月工资大约在一万到一万五左右(浮动包括各种出题费,审题费等),这样的工资对于教师这门行业来说是具有巨大诱惑力的,记得2018教育问政时,时任副局长回答教育津贴时,讲添加50元津贴费,我真的笑了出来(狗头保命),这就导致,由公立学校培养出的优质老师全部集中在了五大名校,在用西光中学为例,教师年龄断层,最小年级三十岁,无新生力量,迂腐陈旧,必然没落。有人对这些老师的评价很低,什么见利忘义等等,但设身处地,你不要吃饭吗,一月四千工资,是能在西安生存吗。

二:生源。2017以前,五大名校采用考试方法对各地区进行招生,优胜劣汰,2015年530考试,我是应届考生,听家长反应铁一两个校区,陕西报名超过三万人,而两个校区也就录取三千人,千驹万马过独木桥,录到名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好学生,这也就导致了,优质生源从初中就被垄断,三年后的中考再次垄断,中高考出成绩,名声变大,更多人报名,再取精中之精以此往复,生源垄断链就形成了。

除过生源师资再就是资本的垄断,资本可以带来很多,比如教具,高科技教具,实验室,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虽然我们说,更多的还是靠自己,但不能不承认多元化的世界里,见识,动手能力等等确实很重要,公立学校里,经我实地调查,多方面询问,真的少有活动,即使有,也真的十分敷衍不堪。

以上是我对于教育垄断的理解和原因的分析,下来是我的看法:

我认为教育垄断是改革开放后,地区发展的必然,资本具有选择性流动性,他会出现在他该去的地方,所以今日大家抱怨的不公其实是发展的必然性,西安市教育局对小升初进行摇号面试,无非就是希望打破生源垄断,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就算那些差生进了五大,能否认真念书呢,好学生去了公立,是否会被耽误,事实证明,差生在五大只会继续不学习,反抗,给老师添麻烦,这本来就是一道不解之题,越管越乱,中考搞定向生,差生进五大,684上公立,浪费人才,搞定向也是拖关系,十个定向生,两个是特殊照顾,剩下的不是大官就是贵人 ,越搞越乱,让人无话可说,到时连五大名校都保不住。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提起西安教育很多老百姓,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上学难、上学贵。我们来看看,曾经被媒体报道过的几个案例。



2019年西安民办小升初,实行摇号加面谈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据初步统计,每年西安小学毕业生人数在10万人左右。2019年参与民办小升初报名的学生达到了57000万人。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小升初择校过程中,为孩子选择了民办学校。

其中在某个区域内有一所民办的名校,报名人数达到了5000多人。按照招生计划,电脑摇号产生只有500多人,录取比例达到了10:1。很多家长认为,小升初的录取比例比高考还低,

曾经有家长向媒体反映过,自己所在地区应该划归某行政区管理,但是自己孩子的户籍应该是在开发区内,所以两者交叉,不知孩子的学区在哪里?最终还是在临近开学,被开发区的主管部门,协调到离自己住居住地,十几公里以外的一所小学。家长和孩子在开学前,试着乘坐公交去这所学校上学,每天早起不堵车的话还要倒一次车,准时到校需要提前一小时出发。如果赶上早高峰堵车,还会面临迟到的可能。

曾经也有媒体报道过,在西安某一区域,只有一所公办小学,由于周边楼盘开发力度比较快,大量购房者迅速入住。据初步统计,学校的容纳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新建小区的配建学校,因为种种原因,教育用地长期闲置矛盾叠加,导致学校无法开工建设。



面对目前西安教育,所出现的困境,谈一些个人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按需配置相关的学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在义务阶段实行就近免试入学。主管部门对学区的划分,应该以公办学校为主,实现全覆盖、无缝对接,保证所有适龄孩子,都能就近免试入学。

对于一些新建小区,按照相关要求必须配件公办学校。对于一些开发区、行政区,叠加管理的区域按照权责清晰,谁受益配建件的原则,按需提供相应的公办学位,让业主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办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激发内部活力。现在公办学校可能受相关体制、机制的影响,办学活力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教师队伍缺乏活力。

干多干少一个样,校长的权力有限,老师干得再差,也不可能将老师开除。应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倡导能上能下的用人体制,激发内部用人的活力,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好绩效考核的杠杆。



在西安当地老百姓看来,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民强公弱现象。应该管理好区域内的民办学校,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禁止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禁止其组织与招生相关的测试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进,规范其招生行为,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有序 竞争。


汇智坊


困境就是没学可上呀!孩子面临绝育的危险!

大寨路西段的三所公办小学,实际上却是属于三个学区。 其中3507小学的学区,对应了恒大城小区5700户,宏府麒麟山3600户,金辉悦府3100户,3507社区1000余户,总共14000余户,而与之对应的,却是3507小学一年级仅有2个班,总共可以提供100个学位。也就是说,100个学位,对应了14000余户居民,近6万人。

昆明路小学大寨分校,对应了中航华府3700户,铭城国际社区6000户,金域牟嘉670户,而该学校一年级仅有三个班,最多提供150个学位,对应的却是总共10000余户,4万余人。

大雁塔小学华洲城分校对应了华洲城四个项目总共13000户,二府庄、石桥村,西尧头村累计近1000户,该校一年级有6个班,300个学位,对应了总共近14000户,近6万人。

根据陕西省最新规定,单是西段总共要12所小学,4所初中,1所高中,目前缺口为9所小学,4所初中,1所高中。


大寨路的孩子没学上


西安教育的困境,一说起来就是上学难,上学贵,但全国哪一个大城市不是这样?这不叫困境,最多算是一个现象。

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

经济不够发达!

因为经济不够发达,财政投入就少,公办院校的造血输血能力就差,留不住老师,招不来人,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经济不够发达,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给孩子更多选择,比如留学国外,比如继承家族产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升学考试上名校这一条路上。

北京上海教育更加激烈,江浙广东一样的高考难上名校,为什么人民不那么的焦虑?就是这个原因,选择多。

除了经济外,西安人的思想还是传统的读书高人一等,这也是中国文化氛围最浓烈的地方之一,读不好,上不了好学校,是潜意识里很丢人的事儿,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

在以上两种因素叠加下,西安人的期望值很高,都想着上名校,最次也得二类,其它的普通学校就压根没考虑,自然觉得上学难,太难了,但问题是,这个难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有关,更和大多数人过高的期望有关,无论怎么改,都无法满足,这是必然的规律。

与其在抱怨,不如努力给自己孩子创造物质条件,多一条出路,这些父母努力也许就能做到,剩下的就看孩子自己和政策了。

因此发展经济,才能扩大教育的投入和选择机会,不能单等着政府,要靠自己。

毕竟义务教育是一种低水平的兜底保障,培优和选优不是其最主要的目标,这家长就明白为什么,作业布置的越来越少了吧?

西安家长期望的211不会超过5%,985即使西安占据了高校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也不会超过2%,那么98%的家长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没了希望呢?

既然结果知道绝大部分人不可能到达期望的高校,为什么还要自我焦虑呢?

教育的困觉,是钱,但更多是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改变理念,才可能从更本上来多集中选择。

金字塔顶部很小,有人上去了,就有人被挤下来,既然知道,就不要抱怨了。

我是生活君,一个说实话的家长,更多原创观点内容,请关注阅读。



生活对我说


教育是西安老百姓最敏感的话题,牵扯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在现阶段存在得很多问题,否则电视问政不会才20来分。

首先,学校基础建设滞后、没有前瞻性,无法跟上适龄学生数量增长的趋势,导致现在学位不够充足。

第二,学校的位置布局不合理,没有和居民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有的区域学位用不完,有的区域完全不够用。

第三,义务教育阶段民强公弱。一方面大量优秀公办教师,因为收入问题选择辞职到民办学校任教,客观上提高了民办教育得水平。另一方面过去西安市让民办初中先招生,得到了大量优质生源。

第四,民办教育侵占公办教育资源,优秀民办初中大多是在公办初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利用了公办得设施和师资力量,然后和高中分家,进而变成民办,甚至部分教师占着公办学校的编制在民办上班。

第五,教育教育政策变化太快太突然,让正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家长无所适从。

总得来看西安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王浩书记到任西安后,多次提到教育问题,并提出三年教育规划,希望三年后西安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能够解决。


理智的思考


应该说西安中小学教育困境怎么解决,西安作为高校比较集中的城市,高等教育还是发展的不错的,但是中小学教育,就不行了,也是最被大家诟病的一点。

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教育的归属问题,在西安中小学体系当中,民办院校占据了大量的优势资源和生源,使得强者越强。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民办学校,其实都是从公办脱胎而来,只不过后期加入了民营的资本而已,失去了公益性的教育,当然就变味了。

其实教育产业化,不光是西安一个城市的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有这样的现象,只不过西安更加突出而已。

有权有钱人上好学校,没权没钱人上差学校,这样的区别对待,当然会让人对基础民生问题质疑了,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会影响更加深远。



浪西安


困境?首先五大名校和困境无关,没有这五大名校教育就变的好了?我想不是吧,那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是加大公办教育投入完善公办教育的不足,提高公办教师的待遇整理好教育环境,同时加大民办教育发展作为补充,而不是去打压民办教育,只有公办教育自身强大了才能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各个是名校请问还有名校吗?所以不是少数名校惹出的困境,而是名校太少惹出的问题吧?


248313053


西安的教育,为什么明码标价,15万的小学,13万的小学,当下国家政令畅通,为何还有人敢因上学之名敛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