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國培有用嗎?

69508321


我是濃墨也淡彩,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國培有沒有用?我想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我也來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繼續教育和國培都是國家為了提升廣大教師的業務水平、操作技能、網絡知識等的一種手段。既然國家下這麼大的力氣來做這件事,那肯定是件民心工程呀,代表的是主流思想意識的,這是件好事。

第二、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做為一線教師都知道,其實真正在學的沒有幾個,無非就是混個學分,因為職稱晉級學分是個硬條條。這主要是繼續教育和國培都是委託第三方機構來完成的,可以說他們不太懂教育,也就是走個形式,你聽與不聽,聽得為少,沒人理會你。國培中,跟崗研修還不錯,能學到一點東西,但人數又太少,覆蓋面太小;網絡研修,那就可想而知了,又沒人監督,再說一線教師也沒那麼為時間來看。

繼續教育是個好事,但實施過程中就有不理想的地方。想提升自已的,好好學,有用;只想混個學分,就覺得沒用,形式而已。

我是濃墨也淡彩,實話實說,沒有針對性。


濃墨也淡彩


我是農村中學的語文老師,剛好參加了繼續教育和國培,個人感受比較深刻。

不管是繼續教育還是國培,要看培訓機構的組織如何,還要看參加培訓學員的態度。就個人感受,繼續教育就是種形式,為什麼呢?

我參加的繼續教育都是在本地唯一的一所大學組織的,培訓的專家也是這所大學的老師,無非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去聽課,聽完以後象徵性的做作業,然後平時成績就算是滿分了,考試開卷,也是囫圇就過了。專家講課基本是照本宣科,教師聽課也是完成任務,基本是什麼也沒學到,個人感覺繼續教育就是勞民傷財,教師花100多塊錢買五分。

2016年我有幸參加了“國培”,是雲南曲靖師院組織的。這一次培訓讓我有了全新的感受。無論是從組織到學習,大家都是很認真的。培訓的專家確實能帶給一線教師有用的知識,可操作性很強,我自己也受益匪淺。個人感覺在這次三年國培中,我的教學水平和理論知識都得到了一個大的提高。



而同樣是“國培”項目,我們培訓以後要“送教下鄉”,因為我們自己確實能力有限,在二級培訓的時候效果就明顯差了。

不是教師自視清高不願意參加培訓,如果是真正有效有用的培訓,大部分教師都是願意參加並用心學習的。


秋城夏微涼


理論上有用,實際上部分有用,部分無用。

1.如果這裡所說的國培是指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那就不是有用,而是相當有用

無論是是哪個級別的骨幹教師培訓,一般都是分四步走:集中理論學習(約十天),跟崗實際學習(約15天),實踐運用,集中彙報、答辯、分享。理論學習主要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方式,瞭解基礎教育的頂層設計,有助於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跟崗學習,導師都是有著很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基層教育經驗的資深教師,有助於提高教師操作能力。實踐運用則是學以致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說參加這種國培,不僅是有用,而且是相當有用。可以說,上了一個新臺階。

這裡說的國培與繼續教育並列,應該是指遠程教育方式的教師國培計劃,和教師專業繼續教育大同小異。

2.有用與否,主要看參加學習的教師的態度和學習過程

教師的專業繼續教育,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習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一般採用的是遠程教育方式。如果參加學習的教師只是為了達到要求的課時量,網上掛著視頻,作業網上下載,考試相互抄寫答案,可以說一點用都沒有。遺憾的是,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採用這種方式學習的,也包括我本人。客觀原因是,教學任務繁重,沒有多餘時間按照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反正夠學時就可以了。得過且過吧。

如果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每一個視頻講座都認真觀看學習,每一篇作業都是獨立完成,我相信,還是很有用的,遺憾的是,一線教師真的沒有那個時間去這樣做,一般來講,繼續教育都流於形式而毫無作用了。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國培有用嗎?

從理論上來說,繼續教育當然是必要的、有用的。當前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知識迭代很快,學習培訓等繼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能進步,培訓是福利,認真學,當然會有所收穫。舉個例子來說,去年我們在網上培訓學習的信息技術,就可以自己選擇一部分課程,內容也很實用,涉及到WORD、EXCEL、PPT、微課製作等工作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課程,認真學學絕對有益處。

而實際情況呢?是有極少數聰明的教師找到了課程的bug,又找到了答案,大家可以快速地跳過講課視頻,直接抄答案快速過關。

也就是說,現實中大部分教師認為這樣的繼續教育和國培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為什麼會這樣?

仔細思考了下,認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1.目前的教育體制缺乏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有效激勵。當前的體制裡,很多教師畢生追求的目標不過就是晉升職稱,教師們一旦評上了高職稱,就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往往倚老賣老不思進取。培訓,就成了需要敷衍的任務,而不是發自內心的需求。

2.繁忙的日常工作已經使教師身心疲憊,培訓學習往往擠佔了教師大量的工作和休假時間,使教師們苦不堪言、心生厭惡。

3.大多培訓搞一刀切,無論城鄉都學同樣的內容;理論性太強,對實際工作指導意義不大;教師們認為不夠實用。

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最根本的,不是靠硬性規定、不是依賴職稱晉升的刺激,而是要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真正調動教師的活力和學習熱情,使教師產生對知識的嚮往和學習的渴望,這樣,繼續教育和學習才會是真正有效的。


戚老師說





時代在發展,新時代的教師就需要不斷地補充知識,更新觀念,尤其對一些中年以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更為重要。

這些年來,教學理念在發生變化。教學方式和方法不斷改進。由從單純的考核教學成績到推進素質教育,由從小黑板進課堂到運用多媒體教學。這些天翻地覆的變化,促使教師們不斷的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正是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才使課堂教學發生了變化。正所謂,教到老,學到老。



其實,幾十年來,教育培訓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八十年代初的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到這些年的提高教師質量和教學素質的培訓,對促進教育教學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和大家一樣,參加過多次的培訓,對此深有體會。

今年以來,教育部已連發兩份文件,提出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的要求。還提出,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方式變革。




由此看來,要適應這些變革,新時代的教師就必須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來提高知識,補充知識。

但建議,培訓教育要循序漸進,培訓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三五天即可。

個人之見,不當之處請批評。


晨曦145610442


可以肯定說,對教師而言,繼續教育和國培一定是有用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教師傳授知識,更應該不斷地學習,加快知識更新,適應新的要求。

參加國培或短期脫產學習,可以全方位的提高教師的素質,我簡單談談幾點體會:

1、學習理論提高自我 聽取名家、專家講座,可以收穫專家同行們的理論精華、實踐經驗,也可以更好地瞭解國內外教育的前沿動態、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

 2、樹立良好的教育信念 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投身教育的自覺性,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認同感和職業幸福感。

 3、提高自身的修養 通過學習, 知道如何進一步塑造和培養教師的人格魅力。力求人格修養與專業知識共同提升,做到內外兼修,並積極修煉激情,開拓進取,力爭成為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

 4、提升思想認識 水平 教育是一種終生事業,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豐厚的學識。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具有淵博知識、敏銳的洞察力,才能更好的駕馭教學,充滿活力和創造力,永葆教育智慧之水永不幹涸。  

5、提升實際教學能力 通過實地參觀學習、課堂教學觀摩, 學習到新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確了新的方向,實實在在地在自己的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瞭解到國內外教育教學的優與劣、得與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一步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推行新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能利用假期或短期脫產,參加國培這樣的繼續教育,相信每個教師都是非常樂意的。


漢之韻


套用評價《三國演義》的一句話,可以說是“三分有用,七分沒用”!


國家對教師繼續教育和國培,主要是促進教師知識更新,緊跟時代步伐,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出發點是很好的。一分有用獲新知,二分有用變觀念,三分有用學方法。可以說,繼續教育和國培可以讓一線埋頭苦幹的教師換換新鮮空氣,開闊教育視野。如去年搞的大數據電腦培訓,老師們自主學習,時間靈活掌握,邊學邊考,老師們還是很有收穫的。


可是,對常態化的教師培訓,為什麼大部分教師卻帶有反感情緒呢?

一分沒用搞形式。培訓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的工作,常流於形式,常見每次培訓都大張旗鼓貼標語,喊口號,然後是“開訓儀式”,領導講話,拍照。為了湊足培訓學時,起草一大堆文件,填寫一大堆表格。

二分沒用一刀切。按理說,培訓有各種各樣的內容,有師德培訓、班主任培訓,教學培訓等,培訓的對象也應不同,可為了完成培訓任務,往往要求全員參與,不分年齡,不分對象,搞成一鍋粥。

三分沒用請專家。有道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每年培訓,就成了“專家”展示會,有的來自教育發達地區,有的來自高校,理論高深,話題廣泛,就是與教學實際距離很遠。

四分沒用聽官話。有些學校,培訓搞成了領導訓話會,從高層講到中層,無非就是將各個處室職責照本宣科念一遍。

五分沒用佔假期。寒暑假,本來是讓老師休息調整的時間,可每次放假或開學前都要培訓三四天,老師們本已疲憊的身心,聽到“培訓”就悚然,苦不堪言。

六分沒用太僵化。培訓的形式,除了開會就是聽報告、聽講座,讓人懨懨欲睡,老師們說,寧願上課也不想受這份罪。有的人在座位,卻在悄悄弄手機。

七分沒用不實際。培訓中雖然某些提法很新穎,什麼“未來學校怎麼樣”,什麼“激情高效課堂”,什麼“微課製作”等,讓人心嚮往之,但不接地氣。


教師培訓需不需要,當然需要,但老師們需要的是形式新穎、方法科學、講求實效、學以致用的培訓,需要的是合理的安排培訓時間,能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培訓。


教育問道


我是頭條號躬耕鄉野鄒老師,我來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國家規定教師繼續教育每年必須滿72學時,才能通過教師資格註冊,更多數地方在評職晉級中要求教師每年要有90學時的繼續教育。這些規定的初衷是好的,因為教師要與時俱進,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不學習怎麼行?

規範性繼續教育學時難掙,靈活性學時易得。

規範性繼續教育培訓一般都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有學習教材有考核的教師繼續教育,一般來說時間相對較長,而靈活性培訓以校本研修為主。所以好多教師的繼續教育規範性學時每年很難達標,也是好多教師的煩心事。靈活性繼續教育學時由學校自行掌握,一般都是水場合,要多少填多少就行。

再說教師這些繼續教育和國培到底有沒有效果?

只能這樣說,作用十分有限。不管是面授培訓還是網絡研修,都是隻重形式而輕內容,重過程輕結果。各級組織教師面授培訓,只要你報名交費,到時去拿學時回校報銷費用完事。網絡研修更是簡單,人坐在電腦面前手裡打遊戲,關掉聲音,播放著課程內容,根本不用回答相關問題,只要十分鐘點一下就給你計時,滿時就給分。好多教師是學完一次網絡研修,沒有任何收穫,甚至連這次學的什麼內容都沒印象,這種情況在我身邊還不是少數,也有教師找人代學。

如何提高網絡研修的效果?

很簡單就是在現在這種純聽課的基礎上增加答題環節,就是每隔十分鐘,進行一次所講內容測評,充分約束老師只播放不聽,只聽不思考,答題不正確就不予以計時,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


鄒老師數學課堂


答案是肯定的,有用。

一個國家制定的繼續教育,國培計劃,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國家投入巨大資金,是對教育的戰略地位的提升。

任何一個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都離不開繼續教育,國家培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

任何一個人,不管你以前的學歷有多高,知識有多豐富,都只能代表過去,新的發展,需要新的知識,需要學習。

教師,由於受到工作區域的限制,受到班級的限制,生活面越來越小,知識在無形中悄然退化是必然的。

如果教師不參加繼續教育,接受國家培訓,知識就得不到更新,於是會產生固步自封,思想僵化,不能與時俱進啦!


1143160127


所謂的繼續教育就是讓那些在崗職工得到知識更新的機會,可是這麼多年的繼續教育情況如何呢?

其實,繼續教育問題,無非是調動在崗人員知識更新的積極性罷了。大家都知道:知識更新工作是需要每一個員工自己認為有必要的需求,才能實現的。因此要讓每一個員工都有一定的工作壓力感,才能讓他們自覺產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而教師的新知識更新在全社會所有工作人員中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是在對我們的未來者進行著啟智與樹立善心的重要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