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九麻子(民間故事)

諺語云:“天上的鷂子,地上的麻子。”

九麻子,乃乾隆年間衡州府一落第秀才,有急智。姓名已佚。其人面白無須,風流倜儻。人謂其“麻子”,乃言其為人精明厲害,足智多謀也。

屢次科場受挫後,九麻子遂絕意仕途,在鄉間課塾為生。

鄉間塾師的生活是清苦的。加之後來九麻子又與東家發生了齟齬,一氣之下就辭了塾。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活無著。被逼無奈,自此幹起了訛騙的勾當。

一日,他在衡州城內閒逛,見一少年購物,少年手中沉甸甸的銀錠頓時惹發了他的貪慾。怎樣才能把銀錠據為己有?他雙眼滴溜溜一轉,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只見他衝上去,狠摑少年一掌,怒罵道:“老父病重在家,為兄在外到處告貸,想不到你卻拿了銀錢在外花天酒地,如此不孝,焉能不打?”罵完,劈手奪過銀子,從容離店而去。圍觀眾人紛紛指責少年不孝,少年愕然,呆若木雞,良久方醒,急得跳將起來:“吾父身體康泰,吾系家中獨子,哪來的兄長?”聞言,眾人方悟遇騙,偕少年急起直追,只見大街上人來車往,九麻子已早無蹤跡。

一次,九麻子的騙術被人識破,且被奚落道:“我看你年紀輕輕,舉止斯文,儼如讀書人模樣,卻不走正途,專務雞鳴狗盜之事!不走正途倒也罷了,咱黎民百姓如燕子銜泥般積累起少許財物養家餬口,卻被爾等柺子手一下子拐去,弄得人家輕則生活無著,重則家破人亡,於心何忍?要騙就去騙那些貪官汙吏好了,他們有的是骯髒的銀子!”

一語驚醒夢中人。良知未滅的九麻子幡然醒悟,從此再不訛騙販夫走卒之流,一門心思行騙官府富戶,幾年下來,就成為了縱橫湘、鄂、粵、桂等七省的巨騙。

浙商王某,在長沙開錢鋪,家財鉅萬,卻慳吝異常,為富不仁。一日,前往梨園聽戲,路見一鉅商模樣之人,前呼後擁,鮮衣怒馬,環以俊僕無數。王某暗自尋思:自己被人稱為富豪,與此人相比,卻是自慚形穢。有心巴結,卻恨無人引見。只得怏怏前去聽戲。誰知天遂人願。王某剛在戲院落座不久,此人亦前來聽戲。王某大喜,趨上前去搭話,一交談,才知此鉅商模樣之人姓錢,單名一個易字,是浙西同鄉。更為難得的是,二人一見如故,自此以兄弟相稱,往來甚密。每次交往,或進梨園,或逛妓院,或宴賓客,錢易都搶著做東,揮金如土,毫無吝色。惜錢如命的王某遭遇此等慷慨大方之人,心中大喜過望,不時前去逢迎,時時落些好處,暗自欣喜不已。日升月落,一晃不覺已有數月。數月之中,王某從未見錢易做過任何一單買賣,不禁心生疑惑,一日忍不住相問:“錢兄,小弟有一事不明。”“何事?”“錢兄揮金如土,卻未見一宗交易,銀從何來?”“王兄果真想知?”“正是。”

“此事關係甚大……”言及此,只見錢易欲言又止。

王某好奇心頓起,打破砂鍋問到底。

“罷了,罷了!”錢易一拍大腿,說道:“你我相交數月,已是情同手足,不妨相告,但此事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萬萬不可外洩!”

“小弟斷不外洩!”王某急得起了毒誓,“若是有一字外洩,定當五雷轟頂!”

“言重了,言重了!”錢易哈哈大笑,坦言相告:“吾昔遇異人,得授異術,能化銅為銀,每次以三十兩白銀為母,七十兩黃銅為子,混二為一,入爐煉之,即可得足銀百兩。吾因有此異術,故而能揮金如土。”

“錢兄果真有此異術?”王某一聽,頓時兩眼放光。

“斷不相欺,王兄若果不信,今日拿來三十兩白銀,明早定當還以百兩之數!”

錢易話未說完,王某急急起身告辭而去。未及片刻,即拿來三十兩紋銀。

次日清早,錢易果真將一百兩銀元寶交與王某。

王某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將銀元寶細細打量,驗之,無一絲虛假。王某大喜,隔三岔五就拿來白銀和黃銅讓錢易煉銀。

錢易亦毫不含糊,拿給他三十兩,就變成一百兩;拿來三百兩,就變成一千兩。喜得個王某把錢易當祖宗般供著,整日好酒好菜侍候著。

忽一日,錢易登門告知王某:“近日江西友人相邀,約吾前去廬山一遊,恐不日即將相辭。”

“這怎可使得?”王某大驚失色,連忙賠罪,“想是小弟招待不周?”

“非也,非也!錢某在此百般叨擾,王兄的深情厚意,錢某終身難忘。”

王某百般挽留,幾乎下跪。錢易見此,慨然應道:“吾遍歷江湖,仁義如兄者,從未遭遇。如此知遇豈能不報?我決定再在此逗留一月,日夜為你煉銀,請你務必在三日之內籌集紋銀九萬兩。煉完此銀,吾即請辭,相辭之日,且將此術傳授於你。”

“此話當真?”

“若有片言相欺,五雷轟頂!”

三日之內,王某果真多方籌集九萬兩白銀交給了錢易。

次日清晨,錢易親自將煉好的三千兩白銀送到王某府中。王某摸著白花花的銀子笑眯了眼,只等一月之後,九萬兩銀子變成三十萬兩銀子,且能獲得化銅為銀之術。

第三天清晨,王某又接到了錢易新煉的三千兩銀子。

誰知第四天,王某伸長脖子等到了晌午,仍未見錢易的影子。急忙趕至錢易煉銀處,早已是人去樓空。

王某心知被騙,頓時兩眼一黑,昏倒在地。原來這個所謂的錢易,就是九麻子扮的。

又一日,漢口來了一個惹人注目的貴公子。貴公子衣著華麗,氣度非凡,僕從眾多。只見這個貴公子手搖摺扇,帶著僕從大搖大擺走進道臺大衙,對守衙的差役說是和珅的次子,要見道臺大人。道臺大人聞報,急忙官服出迎。

貴公子一搖三擺地走進衙內坐定,張目四顧,大大咧咧道:“本公子此次出遊,路經貴地,見處處物阜民豐,足見道臺大人政績昭著。如此能吏,必當大用。回京後,定當告知吾父,請吾父奏明聖上,給予重用,以展大才。”

“公子抬愛!”道臺大人聞此,臉上的肥肉笑得直哆嗦,“請公子爺在和中堂面前多多美言,卑職必當重謝!”

“重謝倒不必。本公子此次在一古董店裡看中一幅唐代顧愷之的真跡,有心購買,卻因離京匆忙,攜資不多,不知道臺大人能否玉成此事?”

“不知尚缺多少?”

“不多,不多。僅五萬兩而已。”

“五萬兩?!”道臺大人張開的嘴巴一時沒能合攏。

“道臺大人不肯相借?那就算了!”只見貴公子勃然作色,起身揚長而去。

“不,不!”道臺大人急忙小跑著跟上,“只是下官一時難以籌集如此鉅款,請公子爺寬容一二日,下官必當奉上!”

“如此最好。兩日後,本公子派人來取。”貴公子腳不停步,又大搖大擺地出衙門而去。

送走貴公子,道臺大人犯了難:借,又怕此事有假;不借,若此人果真是和珅之子,豈不得罪了一手遮天的和相,那這個烏紗帽只怕是保不住了。權衡再三,束手無策,只好召來幕僚商議。內有一人道:“我曾長居京都,雖未見和中堂二少爺其人,但曾聞說這個二少爺善寫‘鵝’字。不妨設宴招其來,請其書寫鵝字以辨真偽,再作定奪!”

道臺便依計行事,在東湖設豪宴宴請貴公子。貴公子欣然赴宴。

酒過三巡,獻計的幕僚起身對貴公子道:“吾曾居京師,久聞公子善書,並曾有幸拜讀公子墨寶,尤其一個‘鵝’字深得王羲之之真傳……”

話未說完,貴公子已是滿臉欣喜:“你也知我善寫‘鵝’字?想必是同好。如此,就獻醜了。”即刻離席,取筆飽蘸濃墨,正欲下筆,忽然擲筆怒道:“爾等非請我題字,乃欲試真偽爾!如此相欺,怎可相忍!銀子吾不借了!”言畢,拂袖離席。

道臺大人嚇得屁滾尿流,連忙親自送去白銀五萬兩,千賠罪萬賠罪,回到府中仍驚魂未定。

第二天,道臺大人又再次登門賠罪,誰知這個由九麻子裝扮的貴公子已杳如黃鶴,不知去向!

晚年,九麻子金盆洗手,回到鄉下老家蓋了一棟豪宅,利用詐騙來的鉅額財產,享起了清福。他生有三子,但皆不成器,浪蕩成性。為管教兒子,九麻子在七十三歲那年嘔血而死。死後,三個兒子為爭奪家財,大打出手,終於成訟,家財大部又為貪官汙吏所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