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评价江西人?

两个黄狸呜翠柳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江西人,我来八一八江西的那些事:

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江西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西汉初年设豫章郡,下分18县,始有明确的行政区划。唐开元21年(公元733年),全国分为15道,江西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由此而来。江西历来是江南地区东西交通的要冲,通过信江、赣江和袁水的航运,南宋首府临安与湖南、四川、广西等地联结起来。便捷的交通使江西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流动、汇聚之区,大大促进了江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并将江西与江淮及中原连成一片。

江西素有“吴头楚尾”之称,面积广袤,自古以来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多样性,江西文化源远流长,博采众长,丰富多样。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数不胜灵敏,庐山、滕王阁、三清山、婺源、龙虎山、井冈山等闻名海内外。其中庐山和三清山先后作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国家森林公园有庐山、明月山、梅关、岩泉、云碧峰、三百山、峰山、清凉山、九岭山、五指峰、三爪仑、枫树山、瑶里、九连山、上清等31处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南昌市、九江市、井冈山市、吉安市、上饶市、鹰潭市、景德镇市、赣州市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南昌、景德镇、赣州3座。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鄱阳湖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重点保护寺观;5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各类风景名胜区多达2400余处。

江西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百越文化、吴楚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接受华夏文化的浸染,最终发展出独特于世的江西本地文化。她是以江西人民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以赣鄱农业文明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文化。江西书院教育兴盛、科举文化强势,“耕读传家”是公认的处世准则。


江西是文化大省

在古代,江西文化发达,因其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又是革命发源地。

1、读书成风

江西从古至今就形成了读书成风的优秀传统。最早来江西传播中原文化的,是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江西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化名是陶渊明,其品德操行才学都为世人所称颂,鲁迅赞誉他是“伟大的作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画荻教子”成为千古佳话,也是中国四大母亲之一。宋明二代,“人无贵贱,无不读书”,以至“三尺童子,稍知文章”。这也形成了江西的文化传统,至今高考成绩,江西青少年仍居全国前茅,继承了二千多年读书蔚然成风的优良传统。

2、科举成名

自隋唐至清以来,历代全国进士计98689人,江西进士10506人,占10.7%。全国状元724人,江西状元41人,占5.6%。进士最多的吉安县,有500余名,拥有400外进士以上的县有南昌、临川、吉水、丰城、安福、婺源等县,这些县在全国一直都是享有盛名的文化县。

3、作家成派

在历代读书成风的基础上,江西的诗人、词人、作家、戏剧家、文学家众多。如《全宋词》收入江西词家174人,占全书作者的12%,居全国第二位,只略少于浙江。在众多作家中,开宗立派的有: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隐逸诗派,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江西词派,由欧阳修、王安石奠基的主张以理入诗的宋诗派;由黄庭坚开创的倡导言必有据的江西诗派,由杨万里首创的致力清新自然的诚斋诗体,由文天祥、刘辰翁等兴起的爱国诗体,由汤显祖开创的以情代道的临川剧派,由杨士奇等兴起的整洁端正的馆阁书体,由陈三立等兴起的同光体等。

4、学者成林

首先是哲学家多,在《哲学大辞典》中收入江西宋明时期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哲学家的16%以上,理学是儒家哲学的新发展。周敦颐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教育家,长期在江西从政为官,后隐居庐山,创濂溪书院讲学,还自封为江西九江人。理学两大派的开创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

其次是史学家多,在《二十四史》中,江西人共主修五史。元朝江西乐平人马端临修的《文南通考》为《三通》之一。其他如王钦若、欧阳玄、解缙等大学者,都是江西人。

再次是文学家多,唐宋八大家里就占三家,即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他如宋应星、曾安止、董起潜、王以斌、喻昌、洪金鼎、雷发达、董源、徐熙、朱耷、许禾子等,都是一时的名家大流。

5、仕宦成群

从唐至清,江西人任宰相的28位,任副宰相的62位,任尚书、巡抚、翰林、御史的数以百计,在《二十四史》中列传的有500余人。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山清水秀,古代时一直属于江南富庶地区,只是由清至近现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渐渐失去了江南交通要道的地位和发展的时机而变得闭塞和沉寂,并非由来都是蛮荒之地,只是失去了发展的机遇而已。


近代史上江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从安源工人运动到秋收起义,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开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到红军长征,从赣南三年游击战争到上饶集中营茅家岭,一系列重大革命活动都发生在江西。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江西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革命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及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有21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此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据统计,1955年至1965年,被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籍将帅共325位,占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总数的20%。全省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多达25万余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6,无名烈士更难以计数。江西人民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和极其光荣、伟大的牺牲。

作为泽东同志革命生涯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在其伟大的一生中,江西是他足迹所至最多的一个地方,几乎遍布全江西。此后万里长征一别江西多年,但正是在江西这地红土地上,他的革命军事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其后也逐步成为我军的战略指导思想。

江西,作为红色土地,为革命所做的牺牲和贡献在全国来说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但也江西带来很大的破坏,特别是红军走了之后,白色恐怖迅速蔓延,给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后来江西长期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的经济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了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更是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江西加快了发展步伐,力争早日成为中部先进省区。

今天,我做为一个江西人,感到很骄傲和自豪。

也许别人会嘲笑你的贫穷和落后,可他们没看到你为新中国做出何等的贡献!

也许别人会嘲笑你的土气和粗鲁,可他们没看到你的文化底蕴和气质是何等丰厚!

江西,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昨日,他英才辈出;明日,他将再创辉煌!


朝闻历史


江西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十分低调的省份,名不扬声不著。外界对对江西的影响大都停留在滕王阁、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等历史文化中,以及革命年代的井冈山、瑞金等红色文化记忆中。确实,江西现代的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都乏善可陈,也不怪外界对江西没有什么深刻影响。 (滕王阁)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江西人,也和江西一样,低调朴实,没有什么惊天事迹。吴官正同志子啊讲到江西人的时候,评价是“一会养猪,二会读书”。江西省前宣传部长刘上洋写过一篇散文,叫做《江西老表》,对江西人的评价很到位。现在我把刘上洋同志的《江西老表》的一部分贴出来,供大家欣赏,也欢迎留言。

江西老表

  刘上洋

  一

  每当到外地出差,总有些热心者问我哪里人。我回答是江西老表。对方先是点头一笑说:“是革命老区来的,你们那里山好水好人好。”话语之中既有赞美之意,但也暗含着另外一层不便表露的潜台词。讲过之后,他们又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为什么大家都称你们江西人为老表呢?”惊奇中带着一种迷惑不解。 (江西婺源)

  是的,在许多外地人看来,把江西人称为老表,似乎是一种贬义,是瞧不起江西人,因为“老表”这两个字很土气,很下里巴人,就像上海人把所有的外地人叫做阿乡一样,是在用一种特殊的称呼骂人。

  尤其使人纳闷的是,不仅外地人称江西人为老表,江西人也自称为老表。

  世界上哪有这样自己贬损自己的?

  其实,江西老表这个称呼不含有毫的讥蔑之意。

  在中国传统的亲属关系中,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互称老表,年龄大的叫表哥、表姐,年龄小的叫表弟、表妹。表亲之间,虽不是直系亲属,但也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把江西人称为老表,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始于明朝初年。为了争夺天下,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激战。当时,碧波荡漾的八百里湖面到处闪动着刀光剑影。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败仗,被陈友谅在后面紧追不放。正当朱元璋走投无路之际,一位善良的渔民出现了,他把朱元璋领到船上藏了起来,然后摇着橹向湖心扬长而去。朱元璋得以安全脱险了。在离开的时候,他含着眼泪对这位渔民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以后我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你就去京城找我。臣子和卫兵如不让见,你就说是我的亲戚江西老表来了。”过了几年,朱元璋终于战胜了陈友谅,在南京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皇袍。这位渔民带着几个同乡去看望当今的天子,果然,他们在皇宫内外不论遇到什么人,只要说一声“我们是皇上的亲戚江西老表”,就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江西老表也就从此叫开了。江西老表,皇帝的亲戚,可见这个称呼是多么的高贵且令人羡慕。

(瑞金)

  另一种是始于同湖南的关系。江西同湖南,不仅山川地貌极为相似,而且地相连,人相亲。据统计,现在湖南的六千多万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祖籍是江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历史的亲缘关系。加上两省长达近千公里边界人家的长期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便以表亲相称。表亲者,血亲也。由于江西是祖上所在地,湖南人也就渐渐尊称江西人为老表哥,久而久之,干脆把“哥”字省去叫老表。于是老表也就成了江西人的代称。

  可以说,在一个有着四千四百多万人口的省份,老表这个唯一统一称呼只要一讲出来就知道是哪里人的,在全国恐怕也只有江西。

  江西人也以有老表这样一个称呼而感到非常自豪。无论海角天涯,无论素昧平生,相互之间只要听到“我是老表”,马上就像久别重逢的亲戚一样。

  江西老表,一个洋溢着浓郁亲情的名字。

  在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江西老表虽然广为人知,但对江西老表的性格却很少论及。即使论及,也是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有人说得更直白,江西老表没有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突出特点。

  所以,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江西老表的性格一直处在被忽略的地位。

  不过,没有鲜明的特点也许就是江西老表最大的特点。

  你看,在人声嘈杂、杯盘交响的餐馆里,江西老表有着自己的“吃文化”。他们也吃辣,但不像湖南人那样猛烈,可以把一只干辣椒放在嘴里嚼得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也吃甜,但不像江浙人那样每菜必糖,甜腻得使人不愿动筷子;他们也吃鲜,但不像广东人那样讲究配料烹饪,一定要让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咂嘴;他们的口味也偏咸,但不像北方人那样上桌就是一盘盘卤菜,来个大碗吃肉,大杯喝酒。江西老表这种“不太辣、不太甜、不太鲜、不太咸”的饮食风格,在全国就没有什么鲜明特点,所以赣菜的牌子也就始终响不起来。

(井冈山)

  同样,在其他方面,江西老表的特点也不很明显。人们在谈论文化时,讲到北京就知道是官文化,讲到上海就知道是商文化,讲到苏浙就知道是水文化,讲到内蒙就知道是草原文化,讲到西藏就知道是佛文化,讲到香港就知道是殖民文化,而讲到江西,就不知道是什么文化了。还有语言也是如此,从吴越软语到闽粤鸟语,从东北话到四川话,从河南话到陕西话,各自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但江西话就不是这样,“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差别非常大,互相讲话都很难听得懂。这里不由得想到前些时候流行过的一个段子,说的是假如有一个外星人掉到地球上,中国各地人的不同反应:北京人首先问他是哪个级别的干部,上海人马上将他进行展览赚钱,温州人立即请他吃饭并合伙到外星球做生意,广东人先将他洗干净然后决定怎么吃,四川人邀他上茶楼打麻将,河南人立马复制几个卖向全世界。这里没有提到江西人会怎样对待。这绝不是有意的遗漏和疏忽,而是江西老表缺乏突出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难以概括。

  江西老表这种没有显著特点的性格的形成,同江西的历史发展密不可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就分属于吴国和楚国,故有“吴头楚尾”之称。以柔甘为主的吴文化和以悍辣为主的楚文化在这里交汇和碰撞,并融合为介乎两者之间的另外一种文化。特别是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和唐代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梅关驿道之后,江西成了连接南北的大通道;加上万里长江又流经赣北,江西同时又是承东启西的大门户。正是这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客观上使江西成了人们南来北往、东行西走的主要驿站。尤其是每当北方陷于烽火连天、战乱不息的时候,江西更是成了逃避乱世的“桃花源”。最突出的是“五胡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三个时期,北方的大批移民潮水般地涌向江西,他们带来了发达的中原文化,这就使江西老表的性格之中又渗进了北方人的一些气质。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江西老表的性格是东西南北性格的一种大杂烩,江西文化也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一种大杂交。 (庐山)

  各种性格和文化的交汇,既有利于取长补短,以至产生一种新的性格和文化,但同时也容易毁掉自己原有的性格和文化特点。博采众长的结果最终往往是失去了自己的所长。

  这也许就是江西老表的性格没有突出特点的深层原因。


财经知识局


如何评价江西人?为什么提这种问题?

江西地处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地。由于地域原因,江西人既具有北方人的豪爽,又包容了南方人的细腻。江西自古就人才辈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江西人就占三位,特别是到了宋朝时期,江西名人出现了井喷时期,以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曾巩、黄庭坚、文天祥等为代表大师级的文化名人独占鳌头;到了明朝更是有解缙、汤显祖、宋应星等历史名人承接了江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也出现了大坏蛋严嵩。



如果是在宋与明这两个朝代,你不会说江西人不行。

到了近代,人所皆知,从南昌起义到井冈烽火,江西人更是为新中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五次反围剿中,江西人作出的牺牲有多大很少有人知道,单单瑞昌革命老区洪一乡就为革命事业一次性牺牲400多人。

那个时候,你也不会说江西老表不行。

那为什么反而到和平盛世时代,江西无论是经济还是人,都要拿到台面上被人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呢?

无非是江西经济相对落后,没有可供江西人骄傲的资本。这就好比某些人看待一个穷人,他因为愚因为笨因傻,所以很穷。这属于势利的眼光,并戴着有色眼镜。



有些人在某个地方遇到某个坏人,或者坏事情,就以偏概全,把这个地方的人都一棍子打死,然后贴上坏人的标签,这种幼稚的想法真的可笑,也说明这类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

和全国人民一样,江西人也具有勤劳朴实的风格、热情好客特点、务实求真的精神,不要老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对人评头论足,反而把自己的愚昩无知暴露出来。

江西近几年发展有目共睹,江西好玩的地方很多,欢迎各位来江西做客!


乡村田晓


好问题。作为一个江西的儿媳妇,对它还是有一个了解的。江西省的存在感那么低,有很多原因,包括历史的、现实中有地理的、经济的。

历史上:江西的宋代时候达到辉煌的顶点,就抚州和吉安来说,状元、进士、文坛泰斗、当朝高官有大量江西人存在,可以说江西在那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南方中心。但到了宋朝之后,地位逐渐失落,在政治上越来越少作为。

地理上:江西位于中部地区,既没有靠近沿海的优势,又没有靠近北京,更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更不是国家战略发展地。属于比较鸡肋的地方,就像是家里有一堆孩子,小的会有宠爱,大的也会优先得到关心和培养。

经济上:经济上,这几十年来江西一直是比较落后的,没几个地方经济拿的出手。连省会城市南昌都只是二线城市的体量。

人才上:江西这些年一直人才流失严重,基本没有留下什么人才。留下的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有活力的青年人太少,最主要是没有精英人才留下来。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没有人才就没有活力。

政治上:虽然在近代史红色革命中发挥过重要重要,但是作为老区,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到一个高度上,尤其是战略高度上。

创新精神上:江西一直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和探险精神,不太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别人做过的事情,也是慢慢的实验,不敢大刀阔斧的来走。

最后是,江西不太擅长发挥自己优势,红色优势、绿色优势、历史文化优势都没能很好的转化为生产力。

综合以上方面,江西存在感低是必然的。


唔觉


江西自然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保存了青山绿水。江西曾经对祖国作出过重要贡献,革命战争年代不说,解决初期,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闹荒灾,邻省湖南很多人逃到江西谋生,当时江西人生活也困难,当时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同志说,不要让外省来江西的人饿死。证明那时江西与邻省还是有优势的。七十年代后,江西的大米和杂粮都要出省,江西的干笋和冬笋拿到上海可是盘中上等菜。八十年代后,大批温州人也来到江西,在江西地级市就有一批温州人来江西拉黄包车。江西是粮食大省,中央对江西粮食供应也很重视,所以在2000年以前,江西历届领导都是强调大为农业,江西从改革开放到2000年前都是狠抓农业,所以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2000年后,孟书记从上海调到江西,从上海带来了发展的好经验,重提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江西才醒悟过来,从2000年起,江西的步子才迈开了,江西真正发展比较快的就是这十七八年的时间。相信江西以后会发展更快,现在进入了两万亿俱乐部,再过三五年,迈上五万亿不是不可能。


知秋144466680


江西是典型的农业省,山林、农田、河流、湖泊,看江西的边界基本都是山或水,自成一体,在农业为主的时候,江西农产品自给自足,基本上风调雨顺,不为吃饭发愁,周边省份碰到困难时候都来江西找活路。也正因为这样,江西人民相对与世无争,民风淳朴,好客,能包容,也支持国家。

随着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价值与工业商业价值不匹配是,江西人民落后了,人民开始走出去,外界的发展速度让省内人民焦躁,这时也就有了不少与传统相背的事了。整体人民还是善良、淳朴。

历史上走内陆运输时,江西是交通要道赣江直通南北,南部的广东、东部的福建都要经过江西。第一次修铁路时京广线没有过江西,解放后直到1996年京九线才让江西有了贯通南北的铁路,这时才有些发展,2008年修高铁时,江西的南北线又落下了,要到2020才能贯通。又耽误了。

江西是一个为国家付出,不给国家添乱的革命老区。


用户528阿飞


从理性角度讲:现在的江西比周边省份要落后,以前的江西是个好地方,那时许多外省人来江西讨生活。改革开放后,他们抓住了机会,如一驰骏马,绝尘而过。可江西人还在沾沾自喜。从感性角度讲:江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八一起义在南昌,革命摇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庐山奇秀甲天下,景德镇器美名扬,婺源乡村真漂亮,鄱阳湖成了候鸟天堂,龙虎山道教最神奇,三清山仙境不寻常,东方莎士比亚在临川,龟峰绝情世无双。爱我大江西,愿江西如雄鹰展翅高飞。


绚烂新起点


江西是个好地方。不信请看:


无边烟雨1


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数一数二,名川大山很多,旅游圣地!自古江西人填湖广,后湖广填川贵,所以有说法整个长江以南的人,祖籍都是江西。像曾国藩,毛泽东那都是祖籍江西。江西全省都是红色革命老区,最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可以说江西是新中国的出生地,是新中国的母亲!江西什么都好,就是经济稍微低一些。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就是因为经济低一些,所以才山清水秀全国一二,人民淳朴。如果江西人也像有些省份一样钻进钱眼里,日夜谋钱。那就等于清水里倒墨水,完全浑浊了。所以我更喜欢现在的江西,希望永远如此山清水秀,保持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呲牙][呲牙][呲牙]


正明心理曾老师


江西人在历史上就很出名。《唐诗三百首》就有近百首是江西人所作。一门九进士,三朝六翰林这个典故也出在江西。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文天祥、王安石,陶渊明、欧阳修,还有汤显祖、解缙等等。

江西人为人厚道、勤劳朴实、坚毅勇敢。从南昌起义到红色摇篮井冈山,都离不开江西老表的支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江西的赣州市,可以说是一天一个变化。

相信,通过江西人的努力,江西妹纸会越来越漂亮,男孩会越来越英俊、潇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