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宋亡时,蔡京、高俅是怎么样的结果?

西游161827039


看官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就是凡是昏君当政的时候,朝廷里面的奸臣就特别多。蔡京、高俅这二位要是遇着了明君的话绝对是“治世之能臣”。可惜了,遇着了误入皇权路的大书画家宋徽宗,又被《水浒传》里面杜撰了个“四大恶贼”,彻彻底底把两个能人给毁啦。宋微宗是浪费了的蔡京、高俅的才华,水浒传是全面抹黑了蔡京、高俅的名声。

蔡京此人的能耐,在中国历代大臣中绝对能排到TOP10。人们一般用“三起三落”来形容形容一个人打不倒,但是蔡京硬是造就了“四起四落”的奇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改制最后都失败了。他们的好些个政策,在蔡京这里不声不响就给推广开了,这就是能耐。中国古代救济制度哪家强?毫无疑问是蔡相。恐怕好多人不知道,蔡京在北宋推广养老院、福利院制度的规模化发展,将古代的社会救济制度推到了史上最高潮。

蔡京改革科举制度,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几十年,将学校普及到全国州级、县级,大宋朝能出现那么多文人骚客,也有蔡京的贡献。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蔡就是蔡京。

高俅此人能做到位极人臣几十年、掌管禁军20年也不简单。不过正史里他的记载很少很模糊。他要真的是恶贯满盈的大奸臣的话,估计史官是不会放过他的。事实上,他没有打过梁山,也没征过方腊。来自水浒传里面的他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完全就是给昏君宋徽宗背黑锅了。

宋钦宗赵桓上位后,金兵渡过黄河的消息传来。太上皇宋徽宗赶紧撂挑子朝江南逃跑,很多徽宗的铁杆粉丝也纷纷带兵护驾或者是跟着避难。童贯、高俅是带兵护驾,蔡京是随大流避难。粉丝们都跟着前任徽宗跑了,这让在开封的宋钦宗情何以堪?所以宋钦宗大肆扫荡前任徽宗的势力。

很不巧,蔡京就是就是其一。蔡京连续被贬,从南京到衡州,再到潭州的时候80岁的老骨头终于扛不住,算是善终吧。蔡京的结局比童贯好多了,童贯直接被钦宗砍头了。而高俅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他先跟着徽宗逃出去了,不过半路又弯了回来,所有没有受到钦宗的打压。高俅在北宋灭亡的前一年在开封病死,善终。


尔朱少帅


在历史上,蔡京是个风云人物,此人执掌宋朝政权二十年,享尽天下荣华富贵。书法高妙,可入中国书法界大宗师行列。其权谋老道,堪称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顶级奸臣,可与后世和珅并列。

若非是金国入侵,宋徽宗嫌皇位烫屁股让给了儿子宋钦宗,蔡京晚年也不会倒霉。不过,就算他不得好死,被天下唾弃,他也是四次拜相,堪称中国古今第一人。只是在80岁临终那一年方才落魄。当真是让后人怨怼老天瞎了眼!

蔡京富贵时奢靡成什么样子?史料记载,有个官员娶了一个蔡京家的厨娘,很高兴,于是大宴宾客,让亲友们都来品尝下老婆做的美食。结果老婆下厨大半天,做不出一个菜。那官员生气了,问老婆是不是冒充的。老婆说,太师家后厨那叫大。她进入后厨三五年,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切葱。其他事都有别的厨娘干。

当然,皇帝的瞎眼了,百姓的眼睛没瞎。

蔡京当国,下诏天下各州县立下元佑党人碑。在长安地区,州官找到最负盛名的石匠安民,给出丰厚薪酬,让安民来刻写。安民却推辞说:“小民乃是一个愚蠢卑贱的人,不知道朝廷为何要立下这个石碑。不过,久闻司马相公乃是天下人公认的忠诚正直的好官。可是如今却被当作奸邪,小民不忍心刻写啊。”州官大怒,威胁说不按照要求刻写,就抓捕安民。安民无奈,提出:“既然如此,小民不敢推辞。只是请求在碑文的末尾不用署名。我不想后世人把我也看成罪人啊。”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蔡京已经人心丧尽。其结局也颇为倒霉。

在宋钦宗即位之后,朝中百官一致认为,之所以金国南侵宋朝衰颓,关键就在蔡京乱国,要求将蔡京问罪。宋钦宗下诏,查抄蔡京府邸,将蔡京父子全部流放。据说流放岭南前,蔡京给自己准备了一船的珍宝,足可一生衣食不愁。可是,最后蔡京却活活给饿死了。原来,沿途老百姓听说是蔡京经过,全部都不卖给蔡京任何食物。从开封到长沙,千里路上,蔡京经常遭遇人人喊打的尴尬,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到了长沙,没有人收留蔡京,蔡京不得不住在一间破庙中。最后,坐拥百万金银的蔡京,病饿而死。蔡京死后,也无人帮忙收敛,最后胡乱埋在乱葬岗中。

至于高俅,一生虽无大功,却也没有大过。成功退休,在家中安享天年。


叶之秋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兴化仙游人(今福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任钱塘尉、舒州推官。出使辽国之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与弟弟蔡卞一起负责书写诏命,风头初显。适逢朝中积弊改革,先是司马光掌权,推行差役制;后章惇改革,采用雇役法。蔡京每每都积极响应,左右逢源。经此,朝中有人就看出了蔡京的狡诈和奸邪。

宋徽宗即为后,蔡京被罢官。蔡京又凭借着极力巴结童贯,重新进入皇帝眼中。蔡京对皇帝巧言令色,很快就被任命为左仆射。自此,他花大价钱收买人心,扩大自己的党羽,位极人臣。蔡京常对徽宗说国家的钱币富足,建议修明堂、立道观。他以此为名义,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珍怪石,强人服役,大兴花石纲,两河人民怨气冲天。蔡京四度为相,玩弄权势,他和他的家人兼并大量土地,搜刮各地金帛库藏,人们将他看做“六贼”之首。晚年,地位有所动摇。

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下,直逼开封城,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蔡京见势举家南下。御史趁机弹劾蔡京的罪状,蔡京连连遭贬谪,远走韶、儋二州。最终,蔡京客死潭州。蔡京的死,颇具因果效应。因他作恶多端,就算是有财产也买不到东西,最终饿死街头。他的儿子和孙子被流放边郡。而戏剧性的是,正是他的浩大的家产缓解了南宋建国初年的财政困顿局面。

高俅(?-1126),河南开封人。有关高俅的记载在史书上并不详细,更多的是因《水浒传》而广为人知。就现在的文献可知,高俅本为苏轼的书童,后为都太尉王诜服务,因善蹴鞠才被赵佶(徽宗)看重。赵佶即位后,任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的官衔。

高俅,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善看人眼色。左右逢源,不仅与苏轼、王诜保持良好关系,还跟刘仲武关系密切。据推测,高俅和刘仲武可能是在政和五年时攻打西夏结交了关系。高俅在管理禁军上,善做表面功夫。《东京梦华录》记载,高俅主持的军队争标竞赛吹吹打打,花样百出。徽宗看了之后,十分满意。但在对抗金军时,这不堪一击的禁军就成了压死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靖康元年,金军渡过黄河,徽宗仓皇出逃。高俅带着若干士兵与徽宗汇合,成为了徽宗的亲兵。但就是这时,臣子们也没有放弃争权夺势。

童贯与高俅发生冲突,而后,把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控扼淮津”。高俅接口生病,返回开封。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跟随徽宗的童贯、梁师成一伙人被连坐杀死,回到开封的高俅避开了徽宗和钦宗集团的斗争。最终,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朝廷不褒不贬。可能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民间小说中才给高俅安排了一个发配沧州,死于梁山好汉手中的结局。但高俅是否如《水浒传》描述的那么罪大恶极呢?从史书上找到的材料并不多,找到的记载也没有太多十恶不赦的事件,所以艺术加工的成分居大。


国家人文历史


老张来说说这个问题。

北宋的灭亡,很多人归罪于“六贼”,也就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题目中问到的蔡京是六贼之首。以高俅之卑鄙,却没有排进六贼之列,原因本文后面老张会讲到。

先说蔡京。

蔡京,福建莆田人,人们常说蔡京是个草包,靠取悦皇帝上位。其实,蔡京还是有些学问的,正宗科班出身(进士出身),本身还是个书法家。否则,他也没有能力在书画等方面拍皇帝马屁拍到让皇帝舒服至极。

考上公务员后,蔡京先在地方任职一段时间,后来调入京城当了京官,再后来就进入中央,四次拜相。

蔡京的腾飞,是因为他押对了宝,抱住了一条大腿,那就是宋徽宗。他先是用书画等取得徽宗的好感,进而取得信任,接着就是让徽宗深深陷入艺术的世界无法自拔,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徽宗深陷艺术世界时,蔡京一手遮天,大肆排除异己陷害忠良,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

《水浒传》里面说的花石纲,只是蔡京拍马屁敛财的手段之一,蔡京还控制盐铁等,搞得很多商人一夜间破产,老百姓吃不起盐。

当时有个民谣说,“打了桶(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童贯在蔡京一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蔡京的发迹是因为童贯的推荐,可以说是蔡京的伯乐。后来蔡京失宠后,又是童贯奉徽宗之名去蔡京家逼着蔡京辞职滚蛋交出实权。

蔡京下台后,人们并没有放过他,此时快徽宗因为金兵南下把皇位传给了钦宗。很多大臣上书要求惩治蔡京,钦宗下载把蔡京贬到湖南一带,可能想想还不够,又追加了一道命令,发配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

蔡京带着一家人准备去海南时,走到潭州(今长沙)就死在了那里。关于蔡京的死,有记载说是因为老百姓太痛恨蔡京了,他们虽然带着钱但是一路上没人肯买东西给蔡家,80岁的蔡京就这样饿死了。

(近些年,蔡京老家福建莆田立起来的蔡京墓)

蔡京有8个儿子,除了大儿子早死,另一个儿子因为娶了公主免受处罚外,其他儿子要么被诛杀,要么被流放后死去。不过,也有后代流程下来。


再来说高俅。

因为电视剧《水浒传》,高俅也算跟大家混了个脸熟。

高俅是河南人,原本是苏轼的秘书,没错就是大文豪苏轼。后来被苏轼推荐给了神宗皇帝的妹夫王诜,高俅靠着一手拍马屁的功夫,逐渐混出了头。跟小说里一样,高俅获得皇帝的宠爱确实是与踢球踢得好有关。

但是,高俅此人的本领却不仅限于此,他还有一项很多人不具备的本事,就是懂得审时度势,因此也几次死里逃生。成为奸臣当中为数不多能善终的一个。

《宋史》则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从这处记载看,高俅之死都没有失宠,他应该是正常老死的,死后皇帝还要哀悼他。


南京老張


高俅,本是北宋末年一个小人物,被文学作品《水浒传》毒的太深了,变成了一个大奸臣。其实正史上对高俅的记载非常有限,北宋六贼里也没有高俅,又没有列传,按说宋史里能官至太尉的没有列传是不是很奇怪?所以历史上高俅算不算大奸臣不知道,但他肯定是个小人物。

蹴鞠。

高俅本是苏东坡的家仆,跟着大才子也练得一手诗词笔墨,此外高俅会的还很杂,比如舞枪弄棒,蹴鞠等。1093年苏东坡将高俅推荐给了书友王诜,此人正是神宗皇帝驸马,宋徽宗的姑父,之后高俅常陪着还是端王的赵佶蹴鞠,渐渐成了球友。

1100年宋徽宗即位后,高俅去边关历练“镀金”,打了些不痛不痒的胜仗后回到开封成为禁军将领,下朝后陪着宋徽宗一起踢球。所以文学作品和野史上记载的宋江起义不是高俅镇压的,灭辽他也没参加,他也不是六贼成员,更没参与徽宗钦宗斗争,宋钦宗即位后六贼全剁了,高俅并未遭罪,只是乱世之秋,1126年高俅病死了。

高俅发达后,曾多次接济苏东破与苏氏门人;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就是高俅推荐的。

宋徽宗是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大家,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所以待在宋徽宗身边的都是能人之辈,前面的高俅,现在说的这位蔡京更是。蔡京是北宋末年的大才子,文章书画无一不通,文章方面著有多书文集留有后世,书法方面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蔡就是蔡京。

蔡京主持的花石纲之役,对社会造成极大伤害,这也是造成方腊起义的原因之一。

所以蔡京靠着肚子里的文采和溜须拍马获得宋徽宗信任,官至宰相,但是他大肆收刮钱财,培植党羽,滥使职权,荒淫无度,为北宋六贼之首。1126年宋钦宗上台后挨个剁了六贼,当时蔡京已经80岁了,钦宗将他贬到岭南,走到半道上累死了。


图文绘历史


蔡京是北宋著名的大奸臣,宋徽宗时代“六贼”之首。如果按照皇帝对他的看法,蔡京属于变法派的领袖,其实,蔡京什么派都不是,他就是一个投机派和野心家。

当初,王安石是变法派的灵魂人物兼总设计师。既然王丞相变法,自然需要下面一批支持变法的干将。这个蔡京就积极的跳出来,为变法呐喊。为此,蔡京很快受到了提拔重用。后来,王安石退隐,司马光这些人掌权,蔡京一看风头不对,第一个废除了新法,积极向保守派投诚。结果,他还是被贬官。

宋徽宗即位之后,趋向于变法派,蔡京又重出江湖。蔡京知道宋徽宗喜欢艺术,便投其所好,专门在民间搜罗古玩字画,源源不断的送入宫中,博得龙颜大悦。蔡京还大搞“花石纲”,搞得很多百姓家破人亡。在宋徽宗一朝,他先后四次入相,掌握大权达20多年,以新法的名义,打击政敌,结党营私,与童贯等奸臣狼狈为奸,把朝政弄的乌烟瘴气,朝野怨声载道。

后金兵大举入侵,宋徽宗干脆传位给儿子,宋钦宗即位。太学生陈东上言:“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由于民怨太大,为了挽回民望,宋钦宗打算拿蔡京和童贯等人开刀,以振朝纲。童贯被皇帝下令诛杀,一代权臣下场悲惨。至于蔡京,念其三朝元老,免其一死,被流放到儋州,半途死于潭州。

至于高俅,其实在历史上没有那么坏,虽然不算正人,也不是一个特别奸的人,他是寿终正寝。


怀疑探索者


高俅是在北宋灭亡前寿终正寝而死,蔡京则是遭到朝野攻击后,被流放而死。

在《水浒传》中高俅被作为主要的奸臣,但实际上他的地位是没法和蔡京相比的。高俅凭借踢球的本事获得宋徽宗宠幸,确实结党营私做了很多坏事。他作为殿前太尉,营私舞弊,对禁军战斗力下降有责任,但没有到水浒传中那么无恶不作。偶尔高俅也做了好事。他袒护自己的同党刘仲武,并在刘仲武死后,推荐刘仲武的儿子刘錡继承职位。这位刘錡后来成为抗金名将,曾大败金兀术。

而蔡京则是北宋末年最大的奸臣。他早年阿附司马光,依靠翻云覆雨之术,为相17年,位极人臣,而其贪婪无度,使得北宋朝纲废弛,是北宋灭亡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

1125年,金兵南下攻宋,进逼开封,吓得宋徽宗赶紧退位,让给儿子宋钦宗。1126年(靖康元年),徽宗、蔡京、童贯等人决定连夜向南逃窜。徽宗仅带蔡京之子蔡攸等数人以“烧香”为名逃出东京,跑到镇江去避祸。童贯和高俅带领禁卫军前去护驾,蔡京也匆匆南下。这下,被蔡京等奸臣长期压制的朝野舆论一起爆发。大家纷纷上书,指责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注意,没有高俅),要求处死他们。

在民情汹汹下,宋钦宗斩杀王黼,赐死李彦、梁师成,流放蔡京、童贯。蔡京随身带着很多盘缠,但是老百姓都很恨他,于是不卖给他食物吃。这下蔡京终于知道了民心的厉害。走到潭州时,蔡京被活活饿死,终年八十岁。他的儿子蔡攸、蔡袺被处死,其他子孙多倍流放。蔡京的同伙童贯和朱勔后来也被诛杀。不过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宋钦宗和宋徽宗的政治斗争,诛杀的六贼都是跟随着宋徽宗逃亡的人。

至于高俅,他的运气不错。他和童贯一起为了保护宋徽宗到泗州后不久,两人起了内讧,于是童贯继续保护宋徽宗南下,高俅则请病假回了开封。这么一来,高俅躲过了宋钦宗对蔡京等人的追杀,甚至反而得到了宋钦宗的宠幸。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高俅比蔡京更加聪明,及时更换门庭。

但他逃得过官法,逃不过无常。就在这一年,高俅去世。因为高俅地位很高,宋钦宗想按惯例举哀。忠臣李若水劝阻说,高俅就是个幸臣,败坏军政,导致金兵长驱直入,应该和童贯一样斩首,现在就算不杀,也要褫夺封爵,怎么能再厚葬?于是没有给高俅举哀。从时间来说,大概是在1126年上半年,金人第一次围攻开封撤退之后的事情。

又过了几个月,金人再度南下攻宋。1127年(靖康二年)初,北宋灭亡。

因此可知,这两个奸臣都死在了1126年(靖康元年)北宋灭亡之前。区别是高俅得以寿终正寝,蔡京被宋钦宗流放后饿死。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更多精彩历史趣话共赏。


巴山夜雨涮锅


一部水浒传,道尽英雄事;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水浒传》的流传于世,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108个英雄鲜活的形象,每个人本领和性格各不相同,也因不同的原因被逼上梁山。聚义梁山水寨,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上梁山都离不开一人的排挤压迫,这个人就是高俅。水浒传中最大的反派人物!

我们知道英雄盖世的《水浒传》108将本是山东地区的宋江等一伙流寇,主要活动在山东黄淮地区,那么历史上的高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高俅本为北宋暮年的权臣,深得皇帝宠信。这点与书中描述的基本无差。高俅不仅蹴鞠技术高超,其实武功也不差,而且在文化兴盛的宋朝时期,高俅也手书一副好字,难怪被书法造诣高超的宋徽宗赵佶所喜欢。两人可谓是兴趣相投,少有的知己君臣。另外高俅善于官场经营,左右逢源一生还是十分顺利。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南下,童贯与高俅陪驾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左右南逃,但是高俅被童贯排挤,被迫离开了宋徽宗赵佶左右,幸运的是,在随后不久发生的宋徽宗赵佶与宋钦宗赵桓之间的冲突中,宋徽宗的宠臣悉数被杀,童贯身首异处,而高俅却因此幸运逃脱。

但这一年,高俅还是去世了,宋钦宗没有追责于他。随后的靖康之耻辱,高俅也侥幸死在了前面,免受了被金人掳走披羊为奴的侮辱。

而蔡京,一生大起大落数次,位极人臣,四次拜为宰相。可谓是传奇一生,宋钦宗即位后,宋钦宗接手时国家内忧外患,蔡京作为宋徽宗的宰辅之臣遭到贬谪岭南极苦之地,病死途中。活了近79岁。差半年不到80岁寿辰,可谓是福祸到头一场空。


珞珈山的猫


历史上,北宋灭亡,蔡京和高俅最后都算是善终。


一.蔡京被民间视为北宋末期,弄权误国,贪脏枉法,导致徽、钦二帝被金人北掳五国城“坐井观天”,导致北宋灭亡,奸臣贼子的“北宋六贼”之首。

历史上,蔡京有功有过,是一个功过对半的权臣,权臣!也可能功不抵过吧!

蔡京,文化功底扎实厚重,在宋代被视为正途的科举进士出身,屡任京官、地方官,得徽宗赵佶赏识,徽宗多次驾临府中,饮酒作乐,视为亲近重臣,宦海沉浮,四度为相,权倾朝野,官位高至三公之首的太师,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位极人臣。

蔡京,位高权重,结党营私,门生故旧多获提拔重用,家世显赫,三代高官,北宋末无出其右。为官贪婪,多领薪俸官银;尤其是为讨徽宗喜好,大兴“花石纲”,百姓苦不堪言,民怨极大。

蔡京当政时,也曾大力推广社会救济制度,扩大救济规模,在全国推行设立救济机构,贫民老以无养“居养院”,贫民疾病免费“安济坊”,贫民死亡无钱安葬“漏泽园” 等,推行救济制度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

主持“崇宁兴学”,加强基础基层教育,着力兴办教育,特别注重加强府州县学教育,极大地促进北宋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文化水平,功不可没。

蔡京,书法艺术高超,位列宋时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后人以其奸名,字以人废,以蔡襄替换之。

蔡京,最后病死于贬为地方官赴任途中,对比其他“宋末六贼”,都是获刑宰首的下场,应该是善终了。



二.高俅,原为中国文学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苏东坡的“小史”,类似现今私人秘书的家童,聪明机警,略有文识,诗词歌赋皆通。

善蹴鞠,蹴鞠,既今日足球的前身,如高俅再世,加盟国足,可能不至于今日之惨状。

高俅,不仅文体才能出众,武的也不含糊,会使枪棒,是一个多才多艺,用今天的话说,杠杠滴“文艺青年”!


苏东坡外放地方官时,将其推荐给皇亲小王都太尉王诜,因而结识端王——后来的徽宗皇帝赵佶,深得赏识。

徽宗即位后,有意提拔,奈其无科举正途,这是宋朝提拔任用官员的首要条件,皇帝也奈若何,也不能破坏干部使用管理制度,不似民间所说“皇帝金口玉牙,说啥是啥”!

于是,发挥其善枪棒的特长,派其到北宋抗金名将名将五元帅之一刘琦父亲刘仲武西北边防军中,以期获取军功予以提携,这是无科举正途的旁门佐道,“曲线救国”,高俅由此上位,后位至掌控禁军太尉高官。

小说《水浒传》中,将高俅列为奸臣,大笔墨渲染,但也没有什么实质劣迹。

其实,高俅不在“北宋六贼”之列,只是其善于奉迎徽宗,取得信任,非科举正途而升迁,使人不悦。估计,《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作为屡试不弟的书生,愤愤不平,而将其描写成奸臣,也有点泄私愤吧!

据史载,高俅为官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似蔡京专横跋扈,仅在任太尉时,军事训练搞些非实战的花架子,取宠徽宗而已,是一个宠臣!


而且,高俅为人,知恩图报,位居高官,手握重权后,对老主人苏东坡家多有关照帮助;对另一个老主人刘仲武,更是关照有加,提携刘琦成为手握重兵的高级军事将领,后成为抗金英雄人物。

高俅,在金人入侵中原,随徽宗南逃时,与“北宋六贼”之一童贯,发生矛盾,托病返回开封,真的因病而亡,也是善终的了!




z山海


历史上的蔡京和高俅,虽然都是位列宋徽宗时期“六贼之位”,善于玩弄权谋,倾轧朝政,却又都是身负诗文才学之人,尤其是蔡京的书法更是名动朝野,流传千年。蔡京不仅位列“苏黄米蔡”之列,并且“米”之米芾对于蔡京的书法也自叹不如!

那么对于这二人之死,据记载:蔡京是被饿死的!而高俅却得以善终!具体见解请看下文!

先看蔡京。

蔡京(公元1047-1126年),字元长,兴化仙游人(即今福建仙游)。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1年)考中进士,累迁起居郎(记录皇帝起居行动的官员),出使辽国归来后,升任中书舍人,宋徽宗时期,总领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大权的宰相;是《宋史.奸臣二》中的第一奸臣;是徽宗朝的“六贼之首”;是被北宋朝野称为“蔡太师”的人。

蔡京生活奢侈至极。据民间轶事记载:蔡京一顿饭仅包子一项就花费一千三百贯钱,相当于现在四十多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一年生活费,最少也1000万元以上。另外,还有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有士大夫于东京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作包子?’对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包子厨中的人居然只会缕葱,不会做包子。可见,仅包子一项,太师府厨房的流水分工该是何等的细致。进而可知,蔡太师的日常生活该是何等的侈糜了!也许还真应了“因果报应”一说,一生享尽如此荣华富贵、穷奢极欲的蔡太师,最后的下场却是活活被饿死的。

那么,蔡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宋史》没有说,只说是“遣死道路”。宋人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初,元长(蔡京字)之窜(发配)也,道中饮食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骂,无所不至,乃叹曰:‘京失人心,一至于此。’”。意思就是,中国民众对蔡京当权的极度不满,他在位时无可奈何,但是现在被流放,自然万众鄙视,鄙视到不卖一丁点食物给他,以至于让他活活的饿死了。

再说高俅。

说到高俅,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浒传》里描写的那样,因为球踢得好,被当时皇上的弟弟端王看上,后来又被皇上赵煦强行要走,封为枢密都丞旨。后来宋哲宗赵煦年仅25岁病故后,因为没有子嗣,传位给弟弟端王。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后来加封至太尉,统领禁军30余年。

高俅与蔡京一样,擅弄权谋,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与蔡京不同的是,高俅这人坏归坏,却很懂得感恩。大家都知道,高俅在发迹之前,曾是大文学家苏轼的门童,后来高俅发达后,曾多次关照苏轼一家。

关于高俅之死,在《水浒传》中,作者并没有给出结局。在《结水浒传》中有说是高俅被发配沧州,正巧被朱仝、雷横遇上,然后斩头而死。《宋史》则说:“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后来还是在李若水等大臣的上奏之下,高俅的丧礼才没有超出标准。而从这儿来看,至少历史上的高俅,没有被皇帝厌弃,很有可能是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