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年级的孩子每天要求写日记,现实吗?

天天向上1231


记得我念小学的时候,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有一次考试,老师为了让大家的作文能够写出几句话,读了一篇范文《大公鸡》,然后让大家模仿着写。当时我记忆力很好,凭着记忆,把范文给完全复制了下来,也因此得了高分。


说这个事情,其实是想说明一个事情: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愿意或者是不会写作文,当然包括日记。记得我三年级时,每周写一篇作文都是憋得自己很难受。我可是年级第一名哟,何况那些本身就不是很爱学习的同学呢?


后来,进入重点高中之后,跟同学们聊起,大部分同学其实也是不怎么喜欢写自己的。当然,写日记是一个好习惯。我写这个小文并不是想否定写日记的好处。主要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要太偃苗助长了。


学习的最好状态,是需要大脑的舒张。而大脑舒张,一般是人处于安全的状态,同时,做的事情是自己愿意做的,感兴趣的或者是能够有成就感的(自己希望得到的结果)。


对于写日记来说,孩子感兴趣吗?能够从里面获得成就感吗?有愉悦感吗?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表象,而没有看到背后的动机。比如:

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是苏秦喜欢学习,主动学习的方式。

而如果你用这个方式来要求孩子,估计没几个孩子受得了。


总的来说,主动,对于学习非常重要。在现阶段,知识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学习的主动性才更重要。这个世界上已知的知识互联网上几乎都有,而如何整合这些知识,这种能力才更有用。

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还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东西。每天都写日记,如果变成无话找话式的写,那么就没有太大意义。当然,如果孩子喜欢,我还是非常赞成孩子坚持写日记的。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写日记呢?

1、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2、把当天印象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

3、记录自己感觉成功的事情

4、把自己的愿望写下来,可以告诉孩子可能会梦想成真哟


关键在于引导过程中,不要过度逼迫孩子。最好的方式孩子乐意写,能够从中感到愉悦,您说呢?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一年级孩子,写日记没什么问题。因为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因为,会说话就会写日记。

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每天都写一篇日记,而且要求是一篇短文,对一年级的孩子,就有点压力了。因为,除了特别热爱读书写作的孩子,除了有志于成为作家的人,没有谁,能够做到天天写日记。

我从小就比较热爱文学,喜欢读书,喜欢写作,但是,要让我天天写日记,我也做不到。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天天写日记,大家一开始还很有内容可写,可是没几天就感觉没东西可写了,有时候,日记不过就一两句话,甚至于会把一周的日记,攒到周末集中完成。这样的一次性完成的“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观察生活,并没有多大帮助。

如果想让一年级的孩子坚持写日记,那么,不应该对篇幅有要求。

当天有值得记录的事情,比较特别的事情,特别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就把日记写长一点,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写一两句话。如果是这样规定,孩子嗨是可以完成的。所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当天没有很值得记的事情,自然不必胡编乱造,非要写长。

如果要求孩子一周写一篇周记,是比较合适的。一周下来,总有值得记录值得思考的事情。能坚持写周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小作家起跑线


当然现实了!而且非常好!

我家孩子刚好也是一年级,老师暂时没有要求写日记,但是要求写读书笔记。每天读一本书,先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然后写上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如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等等。

好处:

1,把读书变成一种看得见的体验,哪怕她就写了一个:今天是4月4日,我看了一本XXX,很好看。也是一种积累。只要坚持下去,收获一定不小。

2,做好读书笔记,会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加深记忆。

3,读书、画重点、写读书笔记这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所以一本书不知不觉中就多读了几次。这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识字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年级上期已经学完了拼音,遇到不会写的就可以用拼音代替。完全不用担心识字量不够而写不出来的。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请家长帮忙,这样一来从被动识字变成主动学习,效果更佳。


雪俏梅艳


拿我儿子的情况来说说一点误区,希望给大家一点帮助。

我儿子爱看书,识字早,上了一年级学习拼音后发现自己可以用拼音代替写字进行书面表达,特别高兴,在我和老师都没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开始写日记。他写了之后也会给我看。我会针对他写的内容给一点指导,说这句话这样写会更好,那个词你刚学过可以用上。甚至为了让他少写错别字多查字典。

结果没过多久他就不肯写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开始硬性要求他坚持写,他也就勉强应付我,断断续续写一点,内容也变得干巴巴,枯燥无味。

后来到了三年级,我索性放弃要求他去写日记了。偶尔他自己想写时去写几句。但也许阅读的书多吧,作文水平一直挺好。

现在回头去看看我儿子后来为什么不愿写日记了,我想跟我的所谓指导有关,我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指导他应该这么写,应该那样遣词造句,而且让他查字典,这些行为其实无形中在暗示他写得不好,边写边查字典更是让他觉得扫兴,干扰了写作兴致。这都导致他越来越没有写日记的兴趣了。

所以,一年级小朋友写日记这事,还是要以兴趣引导为主,能让他愿意去写就算成功了!千万别去计较他的遣词造句,以及错别字,不要做硬性要求必须每天写,写多少字等。多鼓励,多夸奖,不发表判断性和结论性的意见,遵循他自发的,内在的意愿去写,他才会把写日记这事坚持得更久。


摸着孩子过河的Q妈


其实这个是没有现不现实的问题,老师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也没想着让孩子写出什么华丽的辞藻,完整的叙事情景,更不会要求什么可读性。

老师让孩子写日记,我觉得还是想让孩子养成一个自己总结,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和习惯。

说到写日记,我爷爷在我小时候就对我有过要求,后来爷爷过世早,再也没有人监督我了,日记也就放下了,直到我媳妇怀孕的时候,我开始天天写“爸爸日记”,现在已经坚持5年了,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虽然有时候写的也很敷衍。但是总是坚持做下去了。

写日记的好处太多了,古今中外名人很多有写日记的习惯,最早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算是日记最早的雏形,当时是竹简和锦,书写成本很高的,只能靠自律自省。现在多方便啊,电脑手机随手写。写日记我最佩服的就是曾国藩了,一个中下人资成为一带神人,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在30而立的时候天天坚持写日记。每天评判自己的得失,规划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小朋友还是很听老师的话的,既然老师是想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而且这还是中好习惯,早写日记晚写日记,早晚都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做?想赢在起跑线,不是随便说说的。

我是爸爸序,一个立志当育儿界段子手的扛把子;

一名高考差一点上清华的高材生,一个灵魂的画师;

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

问我吧,反正我除了不会的基本上都会。


爸爸讲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代。

小学阶段给我造成心理阴影的两件事,一是考试的紧张,二是写日记。考试的紧张就不多说了,为了争第一,答题都紧张得手抖。来说一下写日记这件事吧。

那个年代,课外阅读书是很少的,能看个作文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小小年龄经历也少,又不懂得组织语言,老师讲过的写作技巧有限,小孩子能吸收进去的就少之又少了,所以,老师布置的日记就让我们很犯难了。那时候写日记前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天没有发生什么事呀?



于是,日记本上的内容大多是类似这样的:

今天早上去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一只羊正在麦地里吃麦苗,我连忙跑过去把羊赶走了,一位老爷爷看到了,笑着说:“小朋友,谢谢你,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个事例是想象出来的,当时觉得很经典。过几天实在写不出来了就再来写一次这个赶羊的日记。也不敢写得太频繁,怕老师看出来,那时还傻傻地偶尔把“赶羊”改成“赶猪”,把“老爷爷”改成“老奶奶”,觉得这样做,老师应该看不出来。

如此,类似的各种小事例总是过几天就会上演,日记本变成了循环小小说本。那时候觉得写日记太痛苦,想得痛苦,写得痛苦,改编故事改编得痛苦。写日记的本子用了一本又一本,记忆里除了痛苦,效果怎么样竟没一点印象了。

以上我儿时的感受或许也是一些小孩子现在写日记的感受。



写日记这种形式,如果利用好了,方法得当,确实能提高写作水平。但写日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确实有点拔苗助长了。可能对于个别神童来说是小事一桩,确实培养习惯,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能提高日后写作水平。但一年级孩子,大多字都不会写,若拼音再学的不精通,那几句日记写下来真的要老半天,且写成后真的是“惨不忍读”,有的不太自觉的孩子可能还要拖家长下水,所以可能很多家长也是苦不堪言。如此,让一年级孩子写日记,老师本意是好的,但大部分同学操作下来就变成了“事倍功半”的事了。



如果要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日后写作打基础,我觉得可以改“写”为“说”,可以把经历的事或学过的课文、看过的小故事,讲给家长听,这样操作起来,对孩子而言可能会简单些。

另外,一年级重要的是多看书,尤其是带拼音的书,一来复习巩固拼音,二来多认字,三来培养语感,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打基础。

总之,学习要循序渐进,结合孩子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真正能落到实处的锻炼,才是最有效果的。


书写春风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我多年从教经验来看是不现实的。

首先是兴趣问题。写日记,往大处来说就是写作,写作要由感而发。小孩子也一样,他觉得没啥可写,大人硬逼着他写,效果可想而知。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硬逼着孩子写,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养成应付的习惯。

第二、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太小,知识阅历太少。刚入学一年级孩子识字太少,会写的字更少,日记中会出现大量拼音和错别字。孩子用惯了错字和别字,以后纠正起来比较困难。有些认的的字,孩子不会写,就乱写,结果笔顺、笔画不对,对以后的学习不利。低年级会专门考字的笔顺和笔画。孩子知识阅历不丰富,同样的事大人认为很有意义,但对孩子来说有可能没感觉。

第三、给孩子学习、心理造成压力。一般情况下老师让孩子三年级开始写日记,也并不是天天写。一年级孩子,写字太慢,写—篇日记占用大量时间,如果家长没耐心,或者不会指导,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建议:一、一年级可以练习写日记,家长应因势利导。

二、一年级孩子多种形式写日记,重在激发兴趣。

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读书。


小学班主任张老师


其实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首先,老师考虑了孩子能接受的作业量,一开始并没有要求太多字数,后面要求成一篇小短文,其实也不过两三百字而已。如果换成抄生字,字数未见得会比写日记少,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枯燥。

写日记就不同了,遇到不会的字,孩子自然需要找外援,比如“查字典”,这其实就给孩子创造了“自学”的契机,如果家长能够从旁鼓励,孩子自己找到生字,并且记住了,还用在了日记里,就会很有成就感,良性循环,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抄生字”是死的,“写日记”是活的,而且写日记的过程中能够帮孩子抒发自己的心情,也更能全面的呈现孩子真正的语文水平,有助于老师随时调整教学节奏。

再者,写作这件事,越是经常写,越觉得什么都有话说,表达欲和表达能力都会同步提高。我自己有这种感受,而且我上中学时,无论初中还是高中,学校里最牛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经常写日记,而不布置其他作业。

所以说,布置日记,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好的方法。但是读书这件事,永远是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家长这么抵触,畏难,而没有很好的帮助孩子去适应去进步,那只会越落越远。

如今国家对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语文的功底,如果能在小学和初中打扎实,高中将非常轻松。


宽和教养


首先,我想说,一年级孩子写日记,对他未来的写作帮助是非常非常大的!关键是,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和年龄特点,我们应该给他提怎样的写作要求,这很重要。我的建议是:

1.不必每天都写,这样频繁孩子会很快厌烦,应该每周写两三次为宜。

2.所写内容分量要少要求要低。一年级学生,能写两三句完整的话即可,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写作素材,一年级的孩子还不会选材,也不会留心观察,因此家长要协助,否则孩子脑袋里会一片空白。家长最好能创造一些内容给孩子写。



4.先说后写。把话说通顺了再允许他动笔写,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口语的发展。

5.只表扬不批评。批评只能让孩子丧失写作的兴趣,才一年级,每个孩子写作都要抓住闪光点表扬,对于不足的地方老师要以儿童的口吻提建议,杜绝批评。

6.即便是一年级写作,也要要求孩子正确断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否则,养成坏习惯到中高年级改正就特别难了。

7.一年级孩子想象力非常丰富,把普通的事物拟人化是他们的特点,这些想象力要保护,不能以大孩子写作的标准要求他们。

希望我的建议能让你的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我是爱写作的龚老师。


龚老师说说


先说结论:现实!

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个原则:能说就会写!

我之前看了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撰写的《文心》,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能说,就能写!把想的、说的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写作了。孩子作文不理想的,强烈推荐看看这本书。

我儿子还在上一年级时,虽然语文老师没有要求,但我私下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写几句话日记。

当时儿子的识字量还不多,许多字他无法写出来,我在手机上下载了讯飞语音,让他每天临睡前说几句。

对着手机说和写虽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说和写的界限其实并不那么大,儿子每天临睡前把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他心里的一些想法通过说话的形式录入语音,最后变成文字输出,在我看来,这就是写日记了。

刚开始,日记是流水账形式的,后来慢慢变成了一些想法,一些具体的事件,儿子的表达能力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好。

不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引导十分重要。父母可以先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一天中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或者让孩子说说对一本书、一部动画片中一些细节的看法,引导孩子先用语言说出来,父母帮助作一下总结,此时再写到本子上就显得相对容易许多了。

我是瑞妈,专注于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分享,欢迎关注,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