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到最后废除宰相制度?

飛鸿踏雪2


朱元璋从最底层的草根逆袭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固然与他的个人能力、魅力和远大志向有关,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与团结在他身边的整个团队成员息息相关,比如李善长、刘伯温、徐达、汤和、常遇春等等,但是在朱元璋称帝之后,他对这些功臣却十分刻薄。

徐达是朱元璋的头号武将,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朱元璋却因为一句话对徐达的夫人痛下杀手。徐达有一位张夫人,与徐达一起征战沙场,但是没什么文化,有一次马皇后在宫中宴请各府夫人,回忆起当年大家的贫苦日子,夫人们自然对马皇后是一番追捧之词,但是张夫人却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张夫人说:“当年大家都一样穷,可是如今我家可不如你家。”这句话说出来,大家都愣住了,你怎么能够皇帝家比呢?你这是要干啥?

但是马皇后宅心仁厚,对于没有文化的张夫人也没有计较,但是最后这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有一次,在宴会上朱元璋对徐达说:“牝鸡司晨是不祥之兆,这杯酒我祝贺你的家族免去了这样的灾难。”徐达听得满头雾水,回家之后才知道张夫人因为之前的那句话被杀了,可见朱元璋此人心狠手辣,因为一句无意之言而将大将的妻子随意杀害,为人十分刻薄。

另一个功臣刘伯温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作自己的张良,可是在称帝之后,却处处提防刘伯温,他给刘伯温派去了一个美貌的侍妾前去伺候,刘伯温知道这是朱元璋派来监视自己的,于是处处小心,以免犯下什么过失。

有一次,刘伯温不小心犯下了一个小错误,被朱元璋罚每天抄写一篇文章,一开始刘伯温小心谨慎,每天都抄写一遍,但是之后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改善了,刘伯温以为朱元璋就这样放过自己了,于是再也没有抄写。然而,有一天,朱元璋突然想起这件事情,于是要检查刘伯温的抄写,刘伯温慌了,没想到那个侍妾因为仰慕刘伯温的才华和人格,真心爱上了刘伯温,侍妾私下替刘伯温每天抄写了一遍,于是刘伯温就这样过了一关。

当刘伯温快马加鞭从皇宫返回家中想要将这个消息与侍妾分享的时候,却发现侍妾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原来朱元璋发现前后的笔迹不一致,派人将侍妾杀死了。本来是一件无关痛痒,一段可以称得上风雅的关系,却被朱元璋的血腥、刻薄给破坏了。

朱元璋对徐达、刘伯温尚且如此,可知其对于其他的开国功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于1355年投奔朱元璋,到洪武三年(1370年)的时候,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之后晋升宰相,一直到1380年被杀,在这近十余年的宰相生涯中,胡惟庸为非作歹,比如因为怀恨刘伯温,派人假借治病为名将刘伯温毒杀;胡惟庸的儿子因醉酒在大街上被马车撞伤,胡惟庸的儿子仗势将驾车之人杀死;把持朝政,擅自拆看奏章,将不利于自己的奏章扣押等等,然而一向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朱元璋却熟视无睹,直到最后才将胡惟庸逮捕诛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里面隐藏着朱元璋的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中国的古代,宰相的权利特别大,在一些时期,相权几乎可以和皇权成抗衡之势,宰相从皇帝手中分去了很大的权利,使得皇帝多方受制,从底层起家的朱元璋对权利有着极度的控制欲望,他不能够容忍别人从自己手里分去一丁点的权利,于是他早就开始策划废掉宰相制度。

但是,在明朝初年,如果由李善长、刘伯温等人做宰相,以二人的能力和个人修为,只会将相权逐步巩固,最终朱元璋根本没有机会将宰相制度废除,只有将胡惟庸这样有野心且品行不端的人扶持上来,让他胡作非为,这样才能有机会除掉胡惟庸,并可以以此为借口废除掉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

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被诛杀,正月初七,朱元璋就宣布了废除宰相制度的重大政治改革,如果没有长期的准备,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做出如此重大的改革的,所以,朱元璋容忍胡惟庸的胡作非为原来是有这样的深意的。


天涯看点历史号


按照朱元璋的出生以及人生奋斗经历来看,他是一定要杀死胡惟庸的,也一定会最后废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制度的。

胡惟庸案,是明初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后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合称为“胡蓝之狱”,是朱元璋为未来皇帝“拨刺”、消弱开国功臣势力的重要布局。

从时间上来看,胡惟庸案长达十多年,共有3万多人被杀掉,其中地位极高的公侯一类爵位者,即有22 人,可见影响之深。

除了胡惟庸,被杀的开国功臣还包括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韩国公李善长、延安候唐胜宗、吉安侯仲亨、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申国公邓镇(邓愈之子)、临江侯陈镛(陈德之子)、大将毛骧、李伯昇、丁玉和宋濂次子和长孙等人。此外,宣德侯金朝兴、宁济侯顾时、营阳侯杨憬、靖海侯吴帧、永城侯薛显、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南安侯俞通源、汝南侯梅思祖、永嘉侯朱亮祖、淮安侯华云龙,虽然在案发前已死,也被追坐同党,革除爵位,许多人的子孙被处死。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大名鼎鼎,都是出将入相的一把好手,但最后都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

最后回到问题上来,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胡惟庸,以后后来水到渠成地废除宰相制度?很简单,他不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容忍任何人染指他的大明江山。他只相信他的儿子,当然,历史证明,他的儿子也靠不住。


倪说历史


胡案自身疑点丛丛,刘伯温之死都算在胡身上。到了成祖都不放过,还有30年后的证据,为了说胡有罪,大明也是拼了。丞相制度和内阁制度,内阁是丞相制度发展的产物,从历史角度是进步。当然不能拿现在的内阁制度比,但也是中华民族制度建设的伟大创举。


五味子123456


以权谋私,而且目无皇帝,就是权力太大,太独断专行把皇帝当成了摆设,侵犯了皇帝权威。在加上打击异己。这是给皇帝以及天下带来不安,废除宰相就是因为它的权力太大了,朱元璋疑心很重,宰相就相当于朝廷有两个皇帝的形式出现,一但宰相心术不正,皇帝就可能成为一个傀儡。什么都做不了主,什么也听不见,还有就是朱元璋对大臣很不信任,很怕他们做小不动作,因为读书人花花肠子多。很怕在背后算计他。所以就有锦衣卫的存在。这也是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a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