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温压弹?有多厉害?

倔匠的石头


温压弹其实也就是云爆弹的升级版,就是利用空气炸药产生温压效应以达到杀伤目标的目的,故名温压弹


温压弹的研发出于美国人对“非对称”战争的执着,以及普通弹药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美军对敌方坚固工事的摧毁需要,美军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摧毁坚固工事下方的敌方有生目标以及武器装备。美国人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仅仅用了两个月就研发出了新型炸弹,2001年12月,美国人进行了全尺寸地下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成功摧毁了地下工事里的目标。

温压弹的装药兼具高爆炸药和燃料空气炸药的特点,准确地说是一种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药。其爆炸速度一般为3~4千米/秒,比高爆炸药的爆炸速度(典型值为8千米/秒)低许多;同时在爆炸过程中从周围空气中大量吸取氧气,造成缺氧的环境,致使敌人窒息而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温压炸药中添加了铝、硼、硅、钛、镁、锆等物质的粉末,这些粉束在加热状态下起燃并释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强了温压炸药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美国人采用900公斤级钻地弹作为弹体,制造出威力强大的温压弹。并与2017年12月在阿富汗首次投入实战,用以打击塔利班恐怖组织,并成功歼灭了躲藏在山洞中的恐怖分子。


风筝很疯


温压弹属于燃料空气炸弹的一种(Fuel Air Explosive),基本型就是云爆弹。而温压弹是FAE的改进型,不仅有燃料,还有炸药、镁铝粉等,比单纯的FAE爆炸性强,侵彻性高,温度、压力高。
温压弹装药兼顾了燃料空气炸药和高爆炸药的优点,爆炸速度较慢(一般是3-4公里/秒,普通高爆炸药能达到8公里/秒),在爆炸过程中从周围空气里吸取大量氧气,造成缺氧环境;同时,温压炸药中添加了铝、镁、锆、钛等粉末,在家加热状态下起燃释放大量能量,增强了温压弹的压力效应及热效应。
温压弹整个爆炸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首先,无氧爆炸反应,持续时间为数百万分之一秒,该阶段不用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爆炸仅释放部分能量,主要为大量产生燃料物。其次,爆炸后的燃料粒子燃烧,持续约万分之一秒,不用从周围空气吸取氧气。最后,有氧燃烧阶段,从周围空气中大量吸收氧气,持续约千分之一秒,前面爆炸产生的大量燃料物与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剧烈燃烧,释放巨大能量,延长高压冲击波持续期间,并产生大面积的无氧高温环境。
温压弹爆炸的三个阶段也确定了其三个基本能力,第一阶段的爆炸提供了高压性能,产生对装甲类目标的侵彻能力。第二阶段燃烧确定其中压能力,提供对防御工事的穿透能力。第三阶段的有氧燃烧,确定其高压冲击,高温热性能和产生无氧窒息空间,提供对人员和装备的毁伤能力。因此遭受温压弹攻击,是极其痛苦的伤亡过程。
目前,温压弹可以通过坦克炮、火炮或者单兵发射器具发射,也可以通过飞机投掷,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也被成为“亚核武器”。现代化的温压弹也早就不是单纯自由落体式的打击套路,可以加挂精确制导组件,依托卫星导航系统对目标实施精确毁灭式打击。例如美国AGM-158、欧洲风暴阴影等防区外巡航导弹都可以换装温压弹战斗部,进行防区外精确打击。

装备空间


大家好!我是小白

温压弹,一听感觉十分高大尚,其实它的前身是云爆弹,杀伤力十分强,有”亚核弹”之称。


温压弹的原理是利用空气炸药产生温压效应。温压炸药兼具高爆炸药和燃料空气炸药的特点,准确地说是一种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药。


温压弹准确地说是一种富含燃料的高爆炸药。它的爆炸速度一般为3~4千米/秒;在爆炸中从周围空气中大量吸取氧气,造成缺氧的环境。温压炸药中添加了铝、硅、钛、镁、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加热状态下起燃并释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强了温压炸药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


杀伤效果非常残忍,温压弹可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气流冲击波,并且对藏匿地下的设备造成严重的损毁。此外它还能将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迅速耗尽,从而导致爆炸区内的人员因缺氧窒息痛苦而而死。


全视野一小白


温压弹是一种威力巨大的常规武器,杀伤力极强,由于杀伤原理类似核武器而显得极为恐怖。温压弹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和高温,在摧毁建筑物的同时,大量杀伤人员,与核武器不同的是它没有辐射。但温压弹爆炸时会消耗大量空气,使得爆炸范围内的所有喜氧生物死亡,注意是所有喜氧生物,听起来确实非常吓人。



事实上,温压弹就是进一步强化破坏力的云爆弹,虽然杀伤力巨大,但是其原理却是很简单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至少跟核武器相比简单的多。

大家都知道:核武器产生的高温、冲击波,都是核燃料裂变或者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能烧化钢筋水泥、冲击波能削平山脉,但是辐射污染让人无法接受。温压弹就是保留冲击波和高温效果,但不会产生辐射的“亚核武器”。不讨论温压弹和核武器在结构上的差异,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装药不同,核武器使用核原料产生爆炸反应,而温压弹装填的是炸药和燃料。那么炸药和燃料是如何产生类似核原料的效果呢?


我们都知道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压缩后的燃油进入气缸与空气,经过火花塞点燃发生爆燃,推动活塞在气缸内运动,然后活塞推动曲轴最终形成动力。其实云爆弹的原理就跟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十分的类似。不同的是,云爆弹采用的并不是汽油或柴油,而使用的是威力更大的燃料,依靠炸药爆炸使燃料和空气充分混合,空气在空气中燃烧再形成高温和冲击波。

我们知道,汽车发动机做功需要耗费大量的氧气,为了提高发动机功率,人们还发明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就是要为发动机提供大量的空气,油气混合物能够产生威力巨大的爆燃推动气缸活塞运动。云爆弹的原理也是一样的,云爆弹装填的炸药爆炸后,弹体内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燃,产生冲击波和高温,在炸毁建筑物的同时,还消耗掉了建筑物内的所有氧气,即使躲过了爆炸的冲击波和高温,也会在缺氧的环境活活憋死。

云爆弹能携带的燃料有限,因此它主要呈现出来的是燃烧效果而不是爆炸,但是如果给它加入足够量的炸药和氧化剂,就会在保证燃烧效果的同时,产生可怕的爆炸力,从而产生高压环境。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粉尘爆炸吧!常见的面粉厂、化工厂、金属打磨车间和家具厂都特别容易发生粉尘爆炸。2014年,昆山一家金属制品车间就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造成了96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它其实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铝粉尘极速燃烧产生的爆炸效果,任何易燃物粉尘充分与空气混合都有爆炸危险,一颗火星就能点燃。下图的煤矿中也容易产生爆炸粉尘。

在电影《伪装者》中,也有使用面粉制造粉尘爆炸、炸毁证据的情节,可见粉尘爆炸在密闭建筑物中威力是最大的,因为坚实的墙壁会直接放大爆炸冲击波的威力,比如当年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失败,就是因为原计划在地堡中的会议,被临时安排在有窗户的房间里进行,一颗炸弹爆炸的威力明显不够杀死会议室里的所有人。因此,温压弹最好是用来攻击堡垒目标,在空旷地区使用效果不会太好。

事实证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装备有温压弹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它特别适合对付坚固的地下掩体、防御工事等设施,原因上文已经说明,在密闭空间里,温压弹的威力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其爆炸威力和爆炸后造成的窒息效果都会成倍提高。而现代化战争主要在城市进行,这让温压弹走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因此,联合国将温压弹与凝固汽油弹、白磷弹等一起列为反人道武器,温压弹最近在战场上的应用就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了,由于叙利亚极端组织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且多活动在城市中,俄罗斯在空袭中大量使用温压弹,收到良好效果。而这也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致反对,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武器实在是太残忍了。

然而讽刺的是,美国曾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频繁使用温压弹,比如BLU-118/B温压弹、XM1060 40毫米温压榴弹和AGM-114N金属增强装药“地狱火”温压导弹,尽管结构和装药千差万别,到这些其实都是温压弹的范畴。



不仅如此,美国最近一次使用温压弹就是在2017年,当时美军对阿富汗境内的塔利班投掷了一枚重达9.5吨的GBU-43温压弹。尽管阿富汗的城市战并不多,但当地山洞和地下掩体较多,同样是使用温压弹的舞台。一面指责俄罗斯使用温压弹,一面自己也在使用,美国人也太双标了吧!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简而言之,温压弹就是一种增强版的燃料空气弹(云爆弹)。

云爆弹是一种新式炸弹,同以往的炸弹有很大不同。

云爆弹爆炸时,点燃的不是炸药,而是液体燃料。1公斤液体燃料就相当于3.2公斤TNT炸药。

由此,液体燃料会产生惊人的强大的冲击波和热浪。同时,因为燃烧时消耗了大量氧气,云爆弹爆炸区域的人畜都是无法幸存的。

云爆弹很适合对付躲藏在工事、民房中的敌人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效果最好。

超级大国研究云爆弹已经有几十年时间。

美军曾经越南使用过云爆弹,苏军也在阿富汗使用过,效果都很惊人。

以美军为例,在南越就要垮台前,美军使用了这种威力极强的武器。

1975年4月,5架C-130运输机在春禄地区投下100多枚云爆弹。

云爆弹爆炸后,覆盖了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

这个地域内的北越官兵全部死亡,所有建筑物都被摧毁。

更可怕的是,在工事内和民屋内的北越士兵,死的最惨,都成为了焦尸。

这是因为云爆弹的冲击波,会在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超压值远高于开阔空间。所以云爆弹的杀伤作用在密闭空间内效果更大。

同时,由于液体燃料第一次爆炸后形成的气态云雾,比重比空气大,能向低洼处流动,进入工事甚至低下洞穴。因此,云爆弹对杀伤隐蔽在堑壕、掩体和密闭不严的地下工事、坑道中的人员非常有效。

1985年5月,苏军也在阿富汗东部投掷过云爆弹。这个炸弹投到一个游击队盘踞的村子上。根据飞行员介绍:半径0.25英里范围内的人和动物全部被炸死烧死,连蟑螂都被烧成了灰烬,村庄彻底消失。

云爆弹如此厉害,温压弹就更厉害。

温压弹的装药成分有所改变,从单纯液态换成了固体和液体混合。由此,温压弹产生的温度要比云爆弹更高,威力更大。

试验表明,一枚普通的温压弹爆炸瞬间可以在手指尖大小的面积上产生500公斤的超重压力,不仅可使爆炸直径80米范围内的物体瞬间化为乌有,更可将4米厚的混凝土直接炸穿,其威力丝毫不亚于核武器。

以往云爆弹的威力虽大,但存在穿甲力不足,穿地能力有限的缺点。

而温压弹的固体炸药,能够有效炸毁坚固装甲目标和工事,同时还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对付几乎所有目标。

温压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对付地下工事和洞穴。

它只要投入洞穴内爆炸,冲击波和高热量会沿着洞穴向内,无孔不入,杀死洞穴内所有人畜。

同时,由于消耗光了洞穴内部的氧气,即使有人侥幸没死,也会死于随后的窒息。

至于解放军,很多年前就装备了各种云爆武器,包括单兵火箭筒,以淘汰了火焰喷射器。

至于温压弹,我军也是有装备的。

公开的资料中,我军的远程火箭炮弹,就可以装备温压弹弹头。

资料中这么写:如果是大型温压弹(比如远火-300发射的那种)直接命中建筑物的话,一枚300毫米口径的温压战斗部火箭弹,可瞬间夷平一座大楼!


萨沙


温压弹,顾名思义,就是主要依靠温度和压力(冲击波)效应,对目标进行杀伤的弹种。

温压弹的主装药为温压装药,概括来看,这种装药结构主要由1.单质猛炸药(黑索金,硝胺,硝酸酯类等)2.高效氧化剂(高氯酸铵,硝酸铵等) 3.高热值还原剂 (铝,钛,硅镁合金粉末,高分子,多元醇等)三种组分构成。

温压装药被起爆后,爆轰波在固相混合物中扩散,单质猛炸药分子优先被激活,分解产物又引起氧化剂分解,进而引起还原物质氧化,产生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又反作用与爆轰产物,产生高频脉动高热和超压(比如,3CO+2Al=Al2O3+3C,4Al+6NO=2Al2O3+3N2 等等),所以说,相同条件下的温压装药,爆速低于常规单质炸药,但是爆轰气体体积,爆热,和超压冲击持续时间,都明显超过常规单质炸药。这种特性使得温压装药特别适合打击坑道,山洞内部等半封闭的软目标,产生的温度场能有效摧毁电子设备,有生目标等而又对工事主体结构破坏不大...但是温压装药对装甲目标,以及开阔地带集团生动目标的杀伤效果,则远不如其他弹种...


河马踢地


温压弹属于燃料空气炸弹的一种(Fuel Air Explosive),原型就是云爆弹。而温压弹是FAE的改进型,不仅有燃料,还有炸药、镁铝粉等,比单纯的FAE爆炸性强,侵彻性高,温度、压力高。


温压弹装药兼顾了燃料空气炸药和高爆炸药的优点,爆炸速度较慢(一般是3-4公里/秒,普通高爆炸药能达到8公里/秒),在爆炸过程中从周围空气里吸取大量氧气,造成缺氧环境;同时,温压炸药中添加了铝、镁、锆、钛等粉末,在家加热状态下起燃释放大量能量,增强了温压弹的压力效应及热效应。

温压弹整个爆炸过程大概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氧爆炸反应,持续时间为数百万分之一秒,这个阶段不用从空气中吸取氧气,爆炸仅释放部分能量,主要为大量产生燃料物。第二阶段,爆炸后的燃料粒子燃烧,持续约万分之一秒,不用从周围空气吸取氧气。第三阶段,有氧燃烧阶段,从空气中大量吸收氧气,持续约千分之一秒,前阶段爆炸产生的大量燃料物与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剧烈燃烧,释放巨大能量,延长高压冲击波持续期间,并产生大面积的无氧高温环境。

温压弹爆炸的三个阶段也确定了其三个基本能力,第一阶段:爆炸高压性能,产生对装甲类目标的侵彻能力。第二阶段:燃烧确定其中压能力,提供对防御工事的穿透能力。第三阶段:有氧燃烧,确定其高压冲击,高温热性能和产生无氧窒息空间,提供对人员和装备的毁伤能力。温压弹爆炸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约2.9兆帕,极高的温度2000摄氏度以上,和抽干作用范围内的氧气,制造缺氧环境,因此遭受温压弹攻击,是极其痛苦的伤亡过程,三重杀器哪怕躲过高温和冲击波,也能被缺氧环境憋死。
目前,温压弹可以通过坦克炮、火炮或者单兵发射器具发射,也可以通过飞机投掷,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也被成为“亚核武器”。现代化的温压弹也早就不是单纯自由落体式的打击套路,可以加挂精确制导组件,依托卫星导航系统对目标实施精确毁灭式打击。例如美国AGM-158、欧洲风暴阴影等防区外巡航导弹都可以换装温压弹战斗部,进行防区外精确打击。


若星540


温压弹其实就是云爆弹,或者称之为第三代云爆弹更加合适,即是云爆弹的高级发展型。传统的云爆弹里面的装药只是一种高能燃料,没有自带氧化剂,杀伤原理就是温压效应,即先将里面的液态(固态)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再点燃(此时的剧烈反应是爆燃,而不是爆炸),导致在局部范围内出现高温高压环境,但是因为爆燃产生的爆轰波超压值要低于爆炸产生的,所以,传统的云爆弹在面对坚固目标时会显得威力不足,不过由于爆燃产生的爆轰作用时间更长,所以对有生力量(步兵)的杀伤效果要远大于普通炸药。

▲BLU-82“滚球”空气燃料炸弹

▲“滚球”打击效果

还有就是大家印象中关于“云爆弹会消耗爆炸范围内大量氧气”的问题,这个没错,云爆弹“爆炸”时确实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前面提到了,云爆弹里面的装药是不带氧化剂的高能燃料,而不是炸药,也就是说,

云爆弹不能像普通炸药爆炸时那样可以自身供氧(炸药都自带氧化剂),而是需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因为那些燃料需要在有氧环境下才能被点燃。所以,传统的云爆弹如果在高原地带这种氧气含量降低的环境中使用时,理论上威力是会大打折扣的,然后还有一点就是云爆弹的“窒息作用”通常在密闭环境中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山洞、碉堡、地道等),如果是在空旷的环境使用,那么其主要杀伤因素还是高温和冲击波。

▲我军的远程温压弹打击效果

温压弹跟传统云爆弹不同的是,这玩意的装药除了包含有燃料之外,还有高爆炸药和附带的氧化剂等,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把温压弹理解成是一种带有燃料的高爆炸药,它同时具有炸药和云爆弹(空气燃料炸弹)的双重特点,即既有“爆炸”又有“爆燃”,所以,温压弹在威力上除了具有传统云爆弹的杀伤效果之外,其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也要远远大于传统云爆弹,云爆弹在面对坚固的硬目标时或许会显得威力不足,但是温压弹就没有这种顾虑,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燃料的炸药,而且,前面叶说到了温压弹是自带氧化剂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恶劣天气(比如雨天)或者是低氧的高原环境中,温压弹同样没有限制,使用效果理论上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用温压弹(云爆弹)打击军舰

因此,题目的答案就出来了,温压弹就是升级版的云爆弹,传统的云爆弹里面的装药是100%的燃料,需要在有氧环境下才能使用(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汽油,汽油没有氧气不能燃烧),使用时需要二次点火:第一点火把燃料与空气混合,第二次点火引燃燃料—空气。温压弹则是只需要一次点火的带燃料的高爆炸药,在一次的爆炸中就能完成把装药与空气混合后起爆整个过程,且温压弹基本上不受使用环境影响,而传统的云爆弹在低氧环境或者是雨天时使用效果会有一定影响,至于温压弹有多厉害,除了产生的高温高压之外,同时会消耗大量空气中的氧气,这种效果在封闭环境下会对有生目标产生窒息效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即使没被炸死,也会窒息而死。


哨兵ZH


温压弹就是一种更高级的云爆弹,这些炸弹可以简单理解为带了很多燃料的炸弹。炸弹先把燃料炸分散,然后点燃,造成大范围内的高温高压并且消耗大量氧气。


这东西是最初是美国用来打不对称战争的。目标就是摧毁地下目标,杀伤掩体内的人员。这种炸弹一般使用的是可以侵彻掩体的弹头,把自身携带的燃料炸开,然后再让燃料燃烧,看起来像爆炸了两次,并且有大火球。除了高温高压之外,这附近还会暂时缺氧,即使不被炸死也会被憋死。




蛋科夫斯基


近日,中国兵器集团高调公布了一则产品宣传片,但这次引发广大军事爱好者关注的,并不像往常一样,是什么飞机坦克,而是一颗体量超常的大炸弹,根据短短几秒的视频画面显示,这颗巨型炸弹是通过一架轰6K进行投放的。

根据菲菲目测,这颗炸弹的体型真的非常巨大,大到即使是我军目前最强力的战神轰炸机一次性也只能够装载下一枚,或许正是为了适配轰6那狭长的弹仓,炸弹外形被设计成了偏细长的形状,而它的重量至少在3吨起步。

根据那颗炸弹的体量以及弹体上面那两道鲜明的红色条纹来判断,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温压弹了,作为除过核弹之外威力最为强大的常规武器,美俄两国均对此有过发展,它们也被人们饶有兴致地称作“炸弹之母”以及“炸弹之父”,无论威力和体型都堪称壮观。

虽然我们的大炸弹在威力以及体量上可能都不及美制“炸弹之母”,但是却不像GBU43那般由于体型过大只能通过C130这种运输机来投掷,而是可以搭配专用轰炸机使用,更加适合在相对危险的战区执行任务。

所谓“炸弹之母”,即美制GBU43大型燃烧空气炸弹,其重量高达21000磅,即9吨多将近10吨,更恐怖的是,这9吨当中,8吨多装的都是炸药,这种炸弹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为它的爆炸原理非常复杂,第一步,起爆并释放出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液体燃料,第二步,将其与空气接触,混合形成气溶胶云雾,第三步,把这些云雾二次引爆,从而释放出2500摄氏度的高温爆燃火球,而且爆炸的持续时间也是普通炸弹的8倍之多,同时,温压弹还可以瞬间将周遭空气燃烧殆尽并释放出大量有毒物质,也就是说,这颗炸弹所波及之区域,不被爆炸,燃烧,冲击波所杀伤,也会受到窒息,中毒等杀伤方式影响,甚至出现过2公里外路人被吓哭的情况,另外,这种炸弹可以通过GPS进行精确制导打击,虽然说对于它的威力而言,这没有什么意义。

而俄制“炸弹之父”,虽然装药量不及美制“炸弹之母”,但是凭借着更为先进的炸药配方,威力不仅不弱于后者反而更大,“炸弹之父”的爆炸中心温度达到了5000摄氏度,仅仅爆炸半径就高达300米,冲击波范围更是高达2.5公里,当然,即使如此,相比第一颗原子弹,温压弹所发挥的威力依旧不及其千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