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凤仙花怎么养,可提高观赏价值?

热爱农业的年轻人


凤仙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指甲花,这个我之前有养过,我来说说我当时是怎么养护管理指甲花的吧。

凤仙花对于土壤要求不高,我们可以用平时养花换下来的老盆土加点河沙,还有腐殖土,简单拌均匀,就可以用来养凤仙花咯,当然我们还要挑选一个比较深的花盆,然后把凤仙花种子种上,浇透水(记住无论养什么花,每次浇水一定得浇透),正常种下去10-20天左右就能长出来咯。凤仙花很喜欢阳光,所以春秋季要放置在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保持光照,夏季可以放置在通风且阳光闪射的阴凉处,当气温超过32摄氏度时的阳光直射会使凤仙花的叶片卷曲,并且生长得非常缓慢,冬季如果是在北方,要移入室内,防止冻伤冻死。正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凤仙花的生长最旺盛。对于浇水问题,凤仙花比较怕湿,所以要经常翻下盆土表面,使盆土疏松透气,防止积水,在排水情况良好的前提下可以天天浇水,也可以见干在浇,都没问题,因为凤仙花比较耐旱。施肥方面,平时可以隔10天半个月施一次氮肥,夏季和开花的时候不要施肥。

想要提高凤仙花的观赏性,只要控制好合适的光照、肥料、水分,温度,就能控制凤仙花的生长速度及开花花期的长短时间,掌握好这些,养出一盆观赏性高的凤仙花不成问题。

这是我的一点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兜风的糖


凤仙花,80年代的女孩子都不会陌生。它就是“指甲花”。80后的美女估计小时候都用过它来染指甲。环保卫生,颜色鲜艳。凤仙花有种子遇土则生的说法。是比较容易养活的一个鲜花品种。但是养提高观赏性,那就需要系统的管理。

养护凤仙花的需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光照影响开花的鲜艳,也影响了开花的输数量。凤仙花的养护土壤,建议使用疏松透气的花土,混合(田园土+腐殖土+淡水河沙)是凤仙花的最好花土之一。

打顶增大冠幅:

凤仙花多为直立干型,认为干预下可以促进侧枝的生长。在小苗长到15厘米的时候,可以打顶。促进侧枝生长,形成大树冠,后期挂满花朵,增加观赏性。

嫁接一花多色:

凤仙花有,红黄白粉紫等颜色,也有自然的多色品种。除了品种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嫁接,在小苗15厘米高的时候,通过嫁接,一株多色,更具有观赏性。(具体的操作是,对比连个不同颜色的凤仙花,杆的位置,然后在相同高度上划伤主干,然后靠接在一起。也可以直接连头部绑在一起,伤口愈合连接在一起,就成为一株多色。)

促进开花,延长花期:

在凤仙花长到有40厘米高,差不多种植28天以后,就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1500倍左右,灌施花土,或者叶面施肥。促进凤仙花育花。“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促进开花,延长花期的效果。满树皆花,增加观赏的效果。

以上是凤仙花促进冠幅丰满,嫁接多色,促进开花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上花友。交流养花经验请留言评论区,谢谢大家。


喧城静屋园艺馆


凤仙花,别名:指甲花,急性子,凤仙透骨草,为双子叶植物纲、牻牛儿苗目、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全株分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花颜色多样,有粉红,大红,紫色,粉紫等多种颜色,花瓣或者叶子捣碎,用树叶包在指甲上,能染上鲜艳的红色,非常漂亮,很受女孩子的喜爱。民间常用其花及叶染指甲。茎及种子入药。茎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种子称“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用于治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种植注意事项!


一、土质

在刚开始栽培养殖的时候,要选用适合的土质,大家可以使用疏松一些且透气良好的土壤。其次,土壤的排水性也要好,因为凤仙花是很怕积水的,如果栽培土质太粘重,其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二、通风

养殖环境要保证通风性良好,如果室外温度适合的话,最好是在露天室外养,让植株吸收新鲜的空气,生长也会更好。注意,不要在太闷热的地方养,容易生长不良,尤其是高温的夏季,过于荫蔽会使植株枯死。



三、光照

它具有很好的耐阴能力,不过相对来说是比较喜欢阳光的,养殖期间每天最少要见4个小时的光照。但是,不能将它放在强光下养,很容易被晒伤的。


四、注意事项

植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水分维持,因此要注意及时补水,但是盆土不能太潮湿,生长旺盛期间可以每天进行补水,炎热天气可以适当多浇水,到了雨季要做好遮雨工作,防止有积水产生。


鸡与故事


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是美丽的,但也要付出一定的劳动,了解凤仙花的种植方法才能知道凤仙花怎样种植,才能赢得它的美丽。凤仙可以放在阳台、花园或庭院里,用不同颜色的凤仙种出的花坛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凤仙花的种植方法

  1、栽培环境,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点生长最好。盆栽所用的栽培土应为疏松的腐叶土3份、肥沃的沙土1份过筛配比,并加入适量的多菌灵进行堆制。

  2、播种定植。可在4~5月份条播或撒播,土壤温度应在20℃~25℃,这样发芽容易,出苗整齐,温室可四季播种。当花苗三叶一心时,便可起苗移栽到9cm×9cm的营养钵中。当植株长到10cm高、长出6~7片叶,已见花蕾但还没开放时,将花苗移栽到花盆中,或栽到事先准备好的花坛里。如需在国庆节开花,6—7月份播种,一般苗高8cm~12cm时,移栽定植。

  3、养护管理。地栽定植株行距25cm,花期应淡肥少施。天旱时,要勤浇水。盆栽时,选用盆径30cm的花盆,每盆1~2株。在苗高15cm时去顶尖,促进植株多分侧枝,可增加开花量。

  4、施肥与浇水:前三周用50~100ppm氮肥,随后三周用100ppm氮肥,然后根据土壤分析施肥,每两周后浇水一次避免盐害产生,扭曲、深绿并卷曲的叶子是太高盐分的信号,缓释肥和微肥的应用经常导致中毒。

  二、凤仙花的养护

  凤仙花(BALSAM)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于中国和印度。凤仙花别名又称为指甲花、透骨草、金凤花、撒金花。多生于潮湿及山林沟谷或溪边;凤仙花全草及花、种子可入药,有活血通经、软坚消积、祛风止痛、活血化瘀、消肿解毒的功效。

  凤仙花高约25-35厘米,上部分枝,有柔毛或近于光滑。叶互生,阔或狭披针形,长达10厘米左右,顶端渐尖,边缘有锐齿,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花两性,两侧对称,有白、粉红、橙红、铜红等,单瓣或重瓣,生于叶腋内;萼片3~5,最下1片延长成距,花瓣5,侧生2瓣常相连,上边1片常直立;雄蕊5;子房5室,胚珠多数。蒴果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弹裂为5个旋卷的果瓣;种子多数,球形,黑色。花果期6~9月。

凤仙花的全草及花、种子可入药, 有活血、通经、祛风、消肿、止痛解毒等作用;尤其是花瓣,可治风湿关节痛、灰指甲、闭经腹痛、跌打损伤等症,他就无意于一个家庭小医生,当主人不幸患上小病之后,可以进行及时和表面的治理,而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小茹的生活日记


我没有那么多的废话,搞的自己好像很专业,我在花卉市场做了十年,我只能说别让暴晒,干了用水加点醋浇,用磷酸二氢钾喷叶面,真菌感染了用百菌清灌根喷叶,我感觉这是最接地气的答案


花卉市场YAN


1、春天是凤仙花播种好时节,土壤应选择疏松、肥沃、深厚、通透良好的土壤,忌积水、久湿和通风不良的营养土。

2、凤仙花对夏天高温和土壤干燥、空气湿度过低等不良环境,也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反应,甚至会出现叶子卷缩、枯尖、落叶以至植株死亡。

3、凤仙花开花(5月花期需要对凤仙花进行摘心、追肥、防涝。到了6∼8月要进行病虫防治。)花期可采用摘心的方式,同时摘除早开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断扩大,生长更多的花蕾。

4、花开后剪去花蒂,不使其结籽,则花开得更加繁盛;基部开花随时摘去,这样会促进各枝顶部陆续开花,但容易变异。

5、花期控制:如果要使凤仙花的花期推迟,可在7月初播种。也可采用摘心的方式,同时摘除早开的花朵及花蕾,使植株不断扩大,每15∼20天追肥1次。9月以后形成更多的花蕾,使它们在国庆节开花。




西斯小哥


凤仙花颜色多样,有粉红,大红,紫色,粉紫等多种颜。品种有顶头凤仙:别名拦头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花顶生主茎或分枝顶端。花大,重瓣。分枝扩张,形成丛株。矮生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植株较矮,株高20-30厘米。龙爪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侧枝蜿蜒,水平延伸。凤仙花生长的环境要求:土壤:凤仙花适合生长于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光照:喜光,也耐阴,每天要接受至少4小时的散射日光。夏季要进行遮荫,防止温度过高和烈日暴晒。温度:适宜生长温度16-26℃,花期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冬季要入温室,防止寒冻。凤仙花的花期持续的时间其实是比较长的,一般,凤仙花会在夏季的秋季的时候开花,开花的时间主要就是集中在7月份——10月份的这段时间里面。当凤仙花的花朵凋谢之后,就进入了果期。凤仙花的果实一般会在20天左右成熟的。凤仙花用种子繁殖。3—9月进行播种,以4月播种最为适宜,这样6月上、中旬即可开花,花期可保持两个多月。播种前,应将苗床浇透水,使其保持湿润,凤的种子比较小,播下后不能立即浇水,以免把种子冲掉。再盖上约3—4毫米一层薄土,注意遮荫, 约10天后可出苗。当小苗长出2-3片叶时就要开始移植,以后逐步定植或上盆培育。凤仙花叶子变黄的原因及救治方法原因:如果叶子是饱满没有萎蔫,可能是缺铁或缺硫;如果叶子萎蔫,也可能是干旱时间太久,或生理干旱(肥烧的)。救治方法:如果是缺肥,施用一点有机肥,应当可以缓解。如果是其余的,要多浇水。凤仙花烂根的补救方法浇水:一次浇水少,次数不能太频繁,在盆株休眠期和上盆、换盆初期应特别注意。排水通风:在土壤中掺入一些树叶河沙,保证盆栽凤仙花盆土渗水通风良好。也可以重新换盆,剪去过多的须根,重新栽植。追肥:给盆株追肥时,用量及浓度一定不能太大,应尽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