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閩侯大湖“公司 農戶”精準扶貧 分紅就業產銷都不愁

閩侯大湖“公司 農戶”精準扶貧 分紅就業產銷都不愁

潘仙妹(左)和潘秋俤(右)領到分紅。

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通訊員 吳國棋 文/攝

潘秋俤和潘仙妹是閩侯大湖鄉大坪村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他們當年就脫貧。1年多過去了,他們脫貧後的生活過得怎麼樣?23日,記者走進閩侯大湖鄉,發現他們得益於“公司農戶”的精準扶貧政策,不僅前幾天領到去年分紅,潘秋俤夫妻還實現就業,潘仙妹的農作物也不愁銷路。

包分紅:

一戶每年至少能分2400元

記者瞭解到,2016年閩侯大湖鄉確定貧困戶225戶793人,當年底就已全部脫貧。去年,當地扶貧工作進入鞏固提升、穩定脫貧階段。“脫貧後更重要的是提升貧困人口增收致富能力,鄉里重點推進‘公司+農戶’等模式,幫助村民多渠道致富。”閩侯大湖鄉相關負責人表示。

幫扶潘秋俤和潘仙妹的是潘際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農業生產、休閒度假、農產品終端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企業,年利潤數千萬元,市場前景廣闊。“我也是大湖鄉人,前幾年回鄉發展農業,去年政府牽頭髮動企業參與扶貧,我們肯定要支持。”公司董事長潘邦鑾告訴記者。

去年,在閩侯大湖鄉扶貧幹部牽頭下,當地20戶貧困戶利用政府給予他們的銀行貼息貸款入股潘際公司,每年可以按入股股金的8%領取分紅,潘秋俤和潘仙妹就是其中兩戶。

“前幾天剛分了去年的紅利,大部分貧困戶入股了3萬元,也就是每戶至少分到了2400元!”閩侯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包就業:

夫妻兩人月平均五六千元

“我再下去搬點肥料,今天爭取把南瓜種完。”23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潘際生態農場見到潘秋俤時,他已經和工友在地裡忙活了好幾個小時。

潘秋俤今年56歲,來農場之前他一家三口靠在家種植10畝左右的稻田為生。一年忙到頭,扣除成本僅能賺幾千元,一家人生活過得頗為拮据。

去年,除了成為“股東”,公司還給他和妻子安排了工作崗位。“我負責種植農作物,妻子負責養殖,兩個人一個月平均能有五六千元工資。”潘秋俤向記者介紹,和他以前種田相比,家庭收入翻了好幾番。“我們現在吃住都在農場,生活花銷少了許多,每年能存下好幾萬元。”

包收購:

高於市場價統收統購

走出農場,記者來到以種植蔬菜為生的潘仙妹家。時間剛過13時,55歲的潘仙妹就扛起鋤頭去地裡幹活了。

“你看這菜葫蘆,再有十幾天就能成熟了。這辣椒才開花,還要再等等……”潘仙妹家菜地有10餘畝,種有茭白、絲瓜、玉米、辣椒等。

20多年前,潘仙妹妻子去世,10多年前兒媳又離家出走,兒子外出打工,如今他獨自一人在家一邊種植蔬菜維持生計,一邊照顧年幼的孫女。

“我種的蔬菜品質好,以前都是自己運去市區賣,總怕賣不出好價錢。”潘仙妹告訴記者,現在他再也不必擔憂蔬菜的銷路。原來,是潘際公司對貧困戶的農作物實行統收統購,收購價格還比市場價高出20%~30%。

“去年這時,我還為5000株玉米的銷路發愁。今年潘際公司在家門口就全部收購走了,還以每百斤高於市場價格20元~30元的價格讓利給我。”潘仙妹興奮地說,政府還提供微耕機、噴霧機等機械設備,為他省了不少力氣。

“我們將與農戶開展訂單式收購,進一步幫助他們做好質量把控。”潘邦鑾告訴記者。

此外,閩侯縣農業局也表示,下一階段,計劃聯合潘際公司利用閒置的雪峰農產品交易中心場地建立起閩侯縣北部山區的農產品冷鏈、倉儲平臺,收購更多農民生產的綠色農產品,打通銷路,提高農民收入。

在閩侯,除了潘際公司參與“公司+農戶”扶貧,還有大湖艾藍農業等多家農業企業積極支持,目前有3家企業已經分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