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熟悉晚清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是珍妃,而不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在后宫妃嫔数量方面,光绪帝可谓是整个清朝之中最少的,加上皇后一共才三人——隆裕皇后、珍妃和瑾妃。

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亲弟弟桂祥的女儿,比光绪皇帝大三岁。她容貌丑陋、马脸高额、瘦弱驼背。光绪虽对这位皇后极为不满,但是,他又无力反抗,因此,光绪从来都不亲近她。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皇帝最宠爱的就是珍妃。珍妃,满洲镶红旗人,姓他他拉氏,小字珍珠,生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于光绪十四年被选为嫔。光绪二十年,其被晋封为妃。又过了6年,光绪二十六年,即公元1900年,珍妃不幸被投井身亡。

当时八国联军借口义和团“排外”而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慈宁宫后顺贞门内的井中淹死。当时珍妃年仅25岁。

珍妃的一生极其短暂,可她的美貌深入人心。那么,这位年轻的他他拉氏女子究竟有多美呢?其实关于珍妃的外貌略有所闻,因为珍妃的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也不过100多年。其实在光绪年间,科技逐渐开始发达。珍妃入宫时,照片技术已传入中国。不过很多人思想保守,认为相机致使人损寿。珍妃却能接受照相术,成为清宫后妃中,照相最早者。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照片中的珍妃长圆脸,下巴稍尖,大眼睛,两弯眉毛修成山字眉,宽鼻梁,蒜头鼻,一张樱桃小口,梳着晚清时满族妇女中流行的“两把头”发式,上面插以珠翠花朵,左右还别着两只绢蝴蝶,右角加一缕丝穗,身穿大镶边的长袍。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珍妃性格活泼,充满朝气。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事情发生在光绪帝登基的第十四年,也就是光绪成为傀儡皇帝额第十四年就准备大婚了。当时慈禧安排了数百秀女,经过层层选拔后,剩下十来个“美女”供光绪选择。最后选妃的环节,慈禧叫上光绪和宫中几个命妇坐在殿中,看皇帝选妃。这个环节在《甄嬛传》也是有的,太后和雍正皇帝坐在殿中,甄嬛、沈眉庄等人一字排开在门口跪下。当年慈禧跟光绪就是这样坐在殿中,看着外面十来个女子。慈禧首先发话了,说后宫好久没这么热闹了,让皇帝选一个中意的为皇后,顺便选几个妃子纳入后宫。光绪微垂着头,也不看外面的女子,说全凭皇爸爸做主。慈禧还是坚持让光绪自己选,光绪便抬起头看了几眼外面的女子。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女子,正打算走过去选她。慈禧看着不对劲了,马上干咳一声,说皇帝,皇后人选必须慎重考虑,我看叶赫那拉氏不错,就她吧。

光绪便放弃了选哪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就说是,这皇后人选便定了。慈禧知道光绪喜欢美女,但是她不能让光绪的后宫有美女,便把光绪想选的那个特意排出去了,嫁给其他皇室子弟了。然后选了自己的侄女叶赫那拉静芬为光绪的皇后,顺便把生下几个不怎么漂亮的指给光绪当妃子了,其中就包括珍妃、瑾妃。然后静芬跟光绪大婚,静芬就顺理成章成了裕隆皇后。

在历史上,珍妃被慈禧投井的事人人皆知。珍妃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而慈禧的侄女隆裕皇后却一直不得宠,为了珍妃,光绪做了很多破格的事,慈禧本来就讨厌珍妃抢了圣宠,这下便对珍妃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除掉珍妃,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珍妃的一个特殊“癖好”!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珍妃的特殊癖好就是她老爱穿着男装见光绪,在古代女子穿男装本就不够得体,何况她是皇帝的妃子,这何以服众呢?但最恨本的不在这儿,在于珍妃穿着男装去的地方!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慈禧长期控制光绪,这让光绪的性情大变,非常与常人不一般,经常半夜起床批阅奏折,期间经常会大发雷霆,拍桌子又摔东西,光绪生气的时候,总喜欢找珍妃来解闷说话,但是,大家都知道古代女子不可参政,这样的祖制光绪也不好打破,于是珍妃便经常女扮男装,穿着男人的衣服去找光绪。

例如,年仅十几岁的珍妃十分喜欢照相,她把照相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她托人买来照相机,不拘姿势,任意装束地拍照,不仅在自己的寝官拍照,而且在皇帝的养心殿以及她经常去的其他地方拍。她还喜欢给别人照,教太监照相。据说珍妃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皇后知道后,便向慈禧告状,慈禧下令查封照相馆,打死戴姓太监。再如,按宫中规矩,妃子不能乘八人轿,只能坐四人轿。光绪帝曾特意赏给珍妃一乘八人轿。一次珍妃乘坐时,被慈禧知道了,慈禧大怒,命人当场将轿摔毁。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珍妃对皇官中的尔處我诈、钩心斗角极为反感。她也不曾向强大的保守势力屈服,仍旧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方式生活。她有思想,关心时局,经常与皇上谈论政事,在与光绪帝相处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光绪帝不是甘当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够励精图治,治国安民,如今被慈禧压制,手中无权,因而郁郁不得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接受变法主张,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珍妃坚决支持皇帝变法,积极支持变法运动,为皇帝出谋献策,尤其在精神上给光绪帝以巨大的支持。忌妒珍妃的皇后趁机大肆传播谣言,惹得慈禧对珍妃怒火中烧。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光绪倒是很乐意,这可惹恼了慈禧,慢慢的宫里便有流言说珍妃参与朝政,帮着光绪看奏折。这可让爱朝政如命的慈禧怎么能忍受?这样明目张胆的去光绪批阅奏折的地方,还鬼鬼祟祟男扮女转,这不是明摆着向慈禧挑衅吗?这样的做法狠狠打脸太后啊!于是便打入冷宫。

慈禧太后为何容不下珍妃,原来珍妃是个前卫的女子

慈禧西逃,走到路上,又想起冷宫里的珍妃,怕她被释放后,再出来作妖,于是又返回去,把珍妃投于废井之中。自此,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便命陨于废井,后来为了纪念,那口井便被命名“珍妃井”。

提起珍妃来,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过权,卖过爵,只是在老太后的严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绪非常值得同情的。这里不谈他的政绩,只谈他的生活,尤其是爱情。我们说他是个痴心的皇帝。如今宫廷剧不少,可惜没有一出写光绪的爱情戏。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杨贵妃来,比起梁山伯祝英台来,不知要缠绵多少倍。

据老宫女说:“刘太监自从来到山西后,因为是从大内来的,比较可靠又懂规矩,又是李总管的徒弟,于是就派在光绪跟前当近侍。他看到光绪整天呆呆地坐着,对任何人都是淡淡的,对饮食更是不挑不拣,漠不关心,每餐六菜一汤,不管别的人吃什么,他永远是如此,一直到西安都是这样。最愉快的时候,是光绪和太监们下象棋,很平易近人,下完棋后,仍然像一块木头,两眼痴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急躁发脾气的性格根本不见了。好像他下定狠心,不管外界如何,他只是装痴做哑。一个血气方刚的人,收敛到这个程度,也是非常痛苦的了。

“他念念不忘的只有唯一的知心人珍妃了。

“光绪对珍妃一见钟情,他哪里知宫廷里政治生活的险恶。

瑾妃“在西安,我们住在北衙(南衙是总督衙门,北衙是巡抚衙门。老太后先住南衙,后搬到北衙)时,因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中间用隔扇隔开,两屋通联。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绪从来不理皇后,而皇后呢?也从来不服气

“有人说,自从珍妃死了以后,光绪把爱珍妃的感情移到瑾妃身上了,那也是无中生有的话,根本没这回事。光绪是个性格孤僻而又多疑的人,如横下一条心,九牛也拽不回来的。他早就认定瑾妃并不忠心耿耿和他一条心,珍妃的打入冷宫,受隆裕打嘴巴的凌辱,他清楚地知道,瑾妃也曾经顺水推舟地说过些不合情理的坏话。所以光绪对瑾妃也是冷冷清清,在西安看不出对她有任何和颜悦色的表现。

“辛丑年回銮以后,为了掩盖老太后的残暴,为了缓和国内外的舆论,说珍妃担心自己受辱,在洋人进宫前,投井殉节,特命珍妃的娘家,下井打捞。按规矩,嫔妃的家属,根本不许进宫,除非嫔妃生孩子。平常家属要买通大太监,才能和嫔妃通消息,这也是太监们的一笔收入。现在让她家里人捞尸,这是天大的恩典。

但是裕隆皇后实在长得太对不起观众,长的不怎么样就算了,还驼背。而瑾妃虽然胖了点,不过也比静芬好,最后对比之下,最出众的就是珍妃了。然后光绪无奈之下只能宠爱最漂亮的珍妃。更可贵的是这个珍妃还挺懂光绪的,不过也是个不够聪明的主儿,导致自己草草收场,在光绪帝的生命里早早就领了盒饭。

其实为光绪选妃,完全是慈禧一个人的意思。选谁都是慈禧一个人决定了。光绪根本没有说不的余地。可以确定的是光绪是非常不喜欢皇后的,两人夫妻感情也不和。面对皇后和瑾妃,皇上果断选择了宠爱珍妃。这都是慈禧在光绪选妃时就造成了的。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末代皇帝溥仪逐出紫禁城。同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宣告成立,昔日供一人独享的秘殿宝笈,正式向民众开放。为了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这些稀世珍宝传播更加广泛,在院长易培基的倡导下,故宫的工作者人员开始拓印古器、影印字画,并出版了印刷精美的专刊《故宫月刊》。由于博物院经费奇缺,不能连续支付昂贵的出版费。于是,1929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在成立4周年之际,《故宫周刊》问世了。

《故宫周刊》第30期曾出版了“珍妃专号”,这是画刊的惟一专刊。画刊编辑为了求真求信,多方查访当时还在世的故宫太监宫女等人,结果查访到了白姓、刘姓的两位宫女和当年的太监唐冠卿。但白姓宫女早年曾为珍妃之侍女,在珍妃被慈禧责罚幽禁之后即被逐出宫,故而对于珍妃被幽禁以后的事迹并无所知,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传闻。刘姓宫女的出宫时间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其时尚未发生义和团之乱,对珍妃投井之事亦只是得之传闻。但唐冠卿自称不仅目睹了珍妃之死,而且还听到了慈禧与珍妃的对话。为此,画刊对他作了专访,并将谈话记录公之于众。

其内容是:“庚子七月十九日联军入京,宫中惊惕万状。总管崔玉桂率快枪队60人守蹈和门,予亦率40人守乐寿堂。时甫过午,予在后门休憩,突观慈禧后自内出,身后并无人随侍,私揣将赴颐和轩,遂趋前扶持。乃至乐寿堂右,后竟循西廊行。予颇惊愕,启曰:‘老佛爷何处去?’曰:‘汝勿须问,随余行可也。’及抵角门转弯处,遽曰:‘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毋恤。’予方骇异间,崔玉桂来,扶后出角门西去。窃意将或殉难也,然而亦未敢启问。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吗?义和团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言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知所措。忽闻后疾呼曰:‘把她扔下去吧!’遂有挣扭之声,继而砰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斯时,光绪帝居养心殿,尚未之知也。后玉桂疽发背死。”

“珍妃专号”中还曾附有一张根据唐冠卿的证词所绘制的《珍妃最后幽禁处及投井经过路线图》,此图上标明了慈禧与珍妃对话地点和唐冠卿所处的位置。于是,有人在此图中找出了唐冠卿谈话的破绽:慈禧与珍妃对话地点与唐冠卿受命把风的颐和轩外角门转弯处相距甚远,以这样的距离,他怎有可能听到他的证词中所提到的慈禧、珍妃及崔玉贵三人的对话呢?由此,“珍妃专号”中记录的珍妃之死,也因遭到置疑而成为一家之言,珍妃之死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