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哪三位?

Wenziying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一期学员中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旧址

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辞


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蒋先云 (1902-1927),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字介石)器重。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军作战中任团长,身先士卒,负伤后牺牲。非常可惜。

蒋先云


陈赓(1903-1961年),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陈赓与夫人傅涯


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他先是信奉共产主义,后来开始抛弃共产主义信仰。转而在国民政府任职,他曾经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


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1950年于台湾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去世。


老照片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双腿。因此,黄埔三杰为蒋先云、贺衷寒、陈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1、蒋先云(1902——1927)。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深得蒋介石的赏识,被称为“黄埔奇才”,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参加过两次东征,因中山舰事件退出国民党。面对国共的分裂,蒋先云十分痛苦,他只有去前线作战以逃避政治。北伐取得胜利后,武汉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任命蒋先云为第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1927年5月,蒋先云在河南作战时中弹牺牲。


2、贺衷寒(1900——1972)。湖南岳阳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校期间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1926年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担任政训处少将处长。贺衷寒一生主要从事特务和情报工作,1932年贺与黄埔同学邓文仪、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力行社(军统的前身),是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3、陈赓(1903——1961)。湖南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是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31年担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总指挥为黄埔一期的同学徐向前。在鄂豫皖作战时受伤去上海治病被国民党抓获,蒋介石亲自接见,陈赓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同学胡宗南、宋希濂等多人联名电告蒋不要杀陈赓,在长征途中担任红一方面军干部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担任129师386旅旅长,日军专打386旅。解放战争期间是一把尖刀,是有名的陈谢兵团,49年解放了云南,还作为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取得了奠边府大捷,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的首任校长。陈赓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历史军魂


黄埔三杰应该是指蒋先云,李之龙,贺衷寒三人吧。

先说蒋先云,他是黄埔一期生中综合成绩最好的,虽说是共产党员,也颇受老蒋重用。据说北伐军的不少文告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在北伐中战死了。

李之龙是黄埔学生中左翼学生领袖,贺衷寒则是右翼学生领袖。黄埔军校的左右翼学生相互打群架与此两人有关。

李之龙参加第一次东征,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营党代表,因表现出色,1925年10月就升官了,调任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授少将军衔。

1926年1月,原来的海军局长苏联人斯米洛夫离职回国,李之龙升任代理局长,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后又兼任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是黄埔一期学生中最早升任将军的,也是中共党员中最早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

李之龙之所以快速串升,除了军功之外,还在于他的外文底子好,做过大名鼎鼎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深为苏联方面所信任。后来中山舰事件发生,他被捕入狱。之后,再反蒋时被杀。

贺衷寒作为右翼,一直是黄埔军校孙文学会的骨干,一度被老蒋视为栋梁之才,好像是复兴社最早的领导人,可惜在双12事变时,他以为老蒋会gameover,站错了队。等老蒋回到南京后,就把贺打入冷宫了。


水晶明哥


民国人物之黄埔三杰

黄埔三杰为: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陈赓以其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优良的战绩,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授大将军衔,事迹为人们所熟知,在这不多介绍,重点介绍蒋先云和贺衷寒。


蒋先云,湖南人。考入黄埔一期时,在1200多考生中名列第一,在校期间至毕业,一直保持着各科成绩第一名,为黄埔最大“学霸”,被称之为军校最可造就之人材。

不仅学习好,而且作战勇敢,东征时率敢死队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墙。深受蒋介石赏识,调至身边任校长秘书。

国共两党分裂,蒋先云毅然与蒋介石决裂,率部队继续北伐,在河南与奉军作战,其时他己官至少将团长,仍身先士卒,两次负伤而不下火线,终被子弹击中胸部而牺牲。

蒋先云在黄埔,受国共两党的重视,一直是黄埔学生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他又是由毛泽东亲自推荐报考黄埔的,如不牺牲,成就不可限量。


贺衷寒,早年是学习和接受共产主义的,入黄埔军校后思想开始右倾,成了黄埔“孙文学会”最早的发起者,从理论上与共产主义思想对立,引发黄埔学生在校时就形成国共两党的对立,正为国共两党合作破裂的重要打手。

黄埔毕业后,贺衷寒并没选择成为直接统兵的将领,而是继续在理论上攻击共产主义,亦为蒋介石所欣赏,有“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一说。

后与郑介民,戴笠等发起复兴运动,成立力行社,为蒋介石收集情报,后来国民党令人闻风丧胆的“军统”,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贺衷寒在国民党的失意,源自于西安事变,认为蒋介石无法脱险而选择支持何应钦武力解决西安,当蒋平安回来后,被逐渐边缘化了。


净月暖阳


“黄埔三杰”是哪三个人?有好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是这样的——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不过,更主流的说法是下面这种——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如陈赓的腿。

先来说说蒋先云

蒋先云是优秀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也是共产党员。在报考黄埔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文科武科都是第一名,被廖仲恺称为“我们黄埔的状元”。他还是共产党在黄埔特别支部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其直接领导正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蒋先云在黄埔学生中有着崇高威望,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拉到了共产党阵营,这里面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徐向前、左权、周士第等人。

蒋先云还是有名的“黄埔一支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受黄埔学生喜爱。不仅廖仲恺赏识他,蒋介石也喜欢他,因为都姓蒋,故对蒋先云的才华特别欣赏。蒋介石不止一次拉拢蒋先云,高官厚禄,但蒋先云不为所动。

可惜,蒋先云后来牺牲在北伐的战场上。他英年早逝是巨大损失,否则,以其卓越才华,如果能活到建国以后,一个元帅的头衔应该是很稳的,名气也会大很多。

再来说贺衷寒

他英俊潇洒,文才俊逸,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能说会道,宣传鼓动能力堪称黄埔第一。他在黄埔一手创立了孙文主义学会,拉拢了大批青年加入国民党,和蒋先云、李之龙的青年学生联合会几乎势不两立,每每在学校里,不是文斗就是武斗,这可能也是后来国共大血战的初级版。

后来,贺衷寒还成为国民党核心特务机构复兴社的创始元老之一,又是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实际负责人,乃蒋介石麾下有名的三民主义理论家和宣传活动家。

不过,贺衷寒却被蒋介石弃用。

为啥?

关键时刻站错队。

西安事变中,他和邓文仪都站错队,积极为何应钦奔走,宣扬武力解救委员长,差点害死老蒋。蒋介石被张杨释放后,特别恨贺衷寒,再也不愿意重用他。贺衷寒落落不得志,1972年在台湾去世。看来,在领导眼里,忠诚始终大于能力啊。

最后来说说陈赓

陈赓是湖南人,1922年加入共产党,两年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陈赓是一个特别奇特的军人,天性幽默风趣,对哪个领导都不在乎。他可以和蒋介石谈笑风生,也可以和我党最高领导人插科打诨。

关于陈赓与蒋介石,最出名的事情大概是在东征路上救了蒋校长。当时,蒋介石因为谭曙卿师的溃败,被敌军包围,是陈赓背着老蒋逃出了包围圈。事后,蒋介石当着全体师生的面说: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若干年以后,张国焘居然拿这件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陈赓:你当初要是不救他,今天我们就不会这么惨。陈赓会怎么回答呢?“我要是不救他,那他不就成了革命烈士了,今天,我们还要纪念他,怎么能看清他的真面目。”一句话,怼得张国焘哑口无言,只能哈哈一笑了事。

延安开会,陈赓突然举手打断主席发言。所有人都以为他有话要说,但没想到他说的话居然是:“主席,我口渴了,你的茶水能给我喝一口吗?”主席哈哈大笑,把茶杯递给他。主席还说:敢在我开会时,举手要水喝,你陈赓是第一个。

在那个年代里,“黄埔三杰”各有所长,蒋先云文武双全,贺衷寒口才了得,陈赓聪明绝顶。他们三个人因为有了黄埔这个平台,才能各自做出一番成就,而黄埔也因为他们的出色成就,成为那时青年心中的圣地。

1.陈予欢:《黄埔军校》

2.曾庆榴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如陈赓的腿,就讲师黄埔一期中的三位杰出人才。他们中陈赓、蒋先云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贺衷寒在后来发生了转变。他们属于下笔成文章,上马能杀敌,难得的全才。

1、蒋先云的笔

古代学习最好的是连中三元,今天能进入北大光华也是祖坟冒青烟。蒋先云按什么标准也是学霸。

在报考黄埔的一千人中,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考试第一。

在军校期间的考试,一直第一。

在毕业考试中,笔试和专业测试都是第一。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

如此才华与能力自然受双方青睐。属于冉冉升起的新星。

为什么说蒋先云的笔呢?

因为《中国军人》和《青年军人》,都由蒋先云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刊内的文章作者如湘耘、巫山等,也是他的化名。

当然学霸都是全才,蒋先云演讲能力也很强,在武汉讨蒋大会讲的非常之好。

2、陈赓的腿

大家熟悉的是陈赓大将在上海特科、在抗日战场、在越南战场的丰富经历。《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原型,《亮剑》中李云龙的旅长原型就是陈赓将军。

牛人就是牛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崭露头角。

1925年5月,滇军叛乱,控制了广州。陈赓将军乔装打扮进去侦查三日,获得了全部情报。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总指挥部随左路军第三师前进,在路上遭遇到林虎的主力部队,全军溃败,陈赓背着蒋介石跑了十多里地,脱离险境。

战后为了调援兵过来,陈赓一昼夜跑了一百六十里,联系到第一师。

就这三次长跑,陈赓将军的临机应变、执行力、战斗力都已经跃然纸上。这也是其既可以特科、也可以打仗的原因吧。

3、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同样是文采、口才一流,当然口才更好。在黄埔时期就组织孙文联合会。

之后参加战争并不多,主要从事情报工作,是军统(蓝衣社)早期的大佬之一。

在抗战时期,渐渐转向行政,他的转向比徐恩曾要成功很多,先后担任国家动员委员会人力组主任、社会部劳动局局长、社会部政务次长等。尤其是担任社会部劳动局局长时,负责劳资协调、就业安排、劳工培训,对全国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摸底,抗战胜利后都予安排,受到产业界的称道。

总结:

黄埔三杰是时代的佼佼者,都是文武全才。陈赓将军作为不世出的将才,青史留名。遗憾的就是蒋先云早早牺牲,贺衷寒没有选择人民的道路。

参考文献:

江玲君. 中国近代军服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5.

甘少杰. 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3.

杨飞,杨剑.黄埔名将蒋先云的传奇人生[J].广东党史,2010(03):36-41.

张欣. 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1916—192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王晓光.“黄埔三杰”之一贺衷寒的跌宕人生[J].文史春秋,2004(04):6-10.

张瑞安. 留日士官生与清末民初军事现代化成败[D].华中师范大学,2003.

林鸿发.黄埔三杰[J].福建党史月刊,1992(10):31.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第一期中三位比较突出的学生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至于“三杰”这个名号究竟是何人首先提出,目前尚无确切资料证明。

蒋先云

黄埔一期1924年5月开学,同年11月毕业,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六个月。在这六个月中,学生主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学习军事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鉴于这些原因,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有“黄埔三杰”之誉,并不一定代表其军事能力多么突出,很有可能是在校期间表现比较活跃,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黄埔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叫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上陈赓的腿”,从这话也可看出三人的长处在于政治宣传。

贺衷寒

黄埔三杰期初都是共产党人,蒋先云在北伐时担任蒋介石秘书和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期间在河南牺牲;1927年国共反目后,贺衷寒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来一直在国民党内从事党务和青年工作。贺衷寒本是文人出身,考入黄埔前曾任中学教员和报人,文笔和口才都很好。但不知什么原因,贺衷寒在国民党内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担任一些虚职,直到去台后才担任了交通部长和政务委员,1972年病逝。

陈赓

三杰中在大陆最出名的大将陈赓,曾参加过东征、北伐、长征、抗战和国共内战,还在上海中央特科从事过情报工作,称得上是位多面手。建国后,陈赓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后来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又相继担任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1961年因病去世,年仅58岁。


民国年间那些事


蒋先云、陈赓、贺衷寒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人称“黄埔三杰”。

蒋先云,1902年生,湖南人。

“五四”期间,蒋先云与夏明翰组织二十余座学校进行罢课运动,并于1921年加入中共。曾同刘少奇等人一起发动了安源大罢工;1924年蒋先云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在周恩来为主任的政治部任秘书;他曾两次参加东征;北伐时期,任总司令部秘书。这期间,大多文告出之其手。蒋先云后任团长,授少将军衔。1927年蒋介石公开反共后,蒋先云来到武昌,任中共湖北省的军委委员、武装部长,组织工人纠察队,并亲任总队长,人员达五千余人。
1927年国共两党决定继续北伐,身为七十七团党代表兼团长的蒋先云在5月28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

陈赓,1903年生,湖南人。

1922年加入中共,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堂学校,次年又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他参加过东征,任蒋介石侍卫参谋时救过蒋介石;1926年受党中央委派到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后任北伐军特务营营长。后因伤到沪治疗,伤愈后转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特科工作。顾顺章叛变后,陈赓转移到苏区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的军事生涯。陈赓先后任师长、军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兵团司令。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放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61年3月因病去世。

贺衷寒,1900年生,湖南人。

黄埔毕业后,长期负责情报系统工作,曾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处长。曾与戴笠一起组建“复兴社”特务机构,是“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1936年,张、杨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后,贺衷寒与亲日派何应钦秘密勾结,组织近两百人的青年军官通电讨伐张、杨,极力主张进军并轰炸西安,置蒋介石的生死于不顾。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对贺衷寒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加上戴笠在蒋介石面前对他猛打小报告,蒋介石便对贺衷寒更加猜忌,从此不再重用。
到台湾后,贺衷寒曾任“交通部长”。辞职后闲来无事,读书看报,1972年病逝。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位,他们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1. 蒋先云的笔

蒋先云是湖南新田县人,“五四”期间,成长为湖南学生运动领袖。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蒋先云在1924年,参加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

在1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中,他以状元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

在校期间,蒋先云在《中国军人》上发表革命军事文章8篇,还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多篇宣传革命、反对独裁的文章。

他是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

同时,蒋先云还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是蒋校长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在国共合作期间,蒋先云做了大量有利于两党合作的政治活动,多次力劝老蒋与共产党合作。

蒋先云不仅文笔好,各门功课都攘括了第一,是黄埔军校名符其实的学霸。

毕业后,蒋先云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在攻打奉系军阀战斗中,身先士卒,在河南战场上牺牲了。

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黄埔奇才”。

2. 陈赓的腿

陈赓考入黄埔军校时,成绩平平。

但在口试中,以堂堂军人的相貌,打动了蒋介石。

陈赓在东征作战时,曾两次救过老蒋的性命。

一次是北伐东征军,在向华阳进军途中,第三师遭遇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

蒋介石为了激励士气,亲临前线督战。

在兵败如山倒时,只有陈赓寸步不离蒋介石左右。

当老蒋万念俱灰,陈赓不顾追兵逼近,背起蒋介石就跑。

最后跑到一条河边,掩护老蒋坐船过河,方才脱险。

还有一次,陈赓夜行160里,为蒋介石送信,请兵增援。

蒋介石特别器重陈赓,除了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外,还因陈赓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全才,蒋一心想得到陈赓。

后来,陈赓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下令好好为他治伤,并规劝他离开共产党。

陈赓因与老蒋信念不同,弃蒋而去。他毅然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

蒋介石在年老时,还念念不忘陈赓。他曾说:十个胡宗南,抵不过一个陈赓。

3. 贺衷寒的嘴

贺衷寒以突出的笔试成绩,尤其是口试中,以滔滔不绝的辩才,深得蒋介石的喜爱。

贺衷寒一心跟随蒋介石,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成为了巩固蒋介石势力的有力人士。

黄埔三杰中,只有他没成大器。

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都曾先后做过蒋介石的侍从秘书。最后,陈赓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而贺衷寒跟着蒋介石逃到了台湾。

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他们三人被称为了黄埔三杰。

三杰因信念不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有书共读


中国近代的发展离不开两所军事学校,一所叫黄埔,一所叫保定,曾经就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半部归黄埔,半部归保定”。那么谈到黄埔军校又不得不谈的是一期中的“黄埔三杰”了,这三个人是谁呢?为什么会被称为“三杰”呢?今天放翁就在这个问答上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黄埔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最为突出,最有才华的三个人,他们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这三个人是当时一期中公认的人才,蒋先云和陈赓都是坚定的共产党员,贺衷寒开始也是共产党,后来转变投敌了,那么他们到底凭什么被并称为“黄埔三杰”呢?

蒋先云

蒋先云大概是黄埔三杰中最厉害的,他在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中都拔得头筹,被誉为“学术两科,冠于全校”。蒋介石将其视为“手足”,廖仲恺认为他是“军校最可造就人才”,周恩来说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各方都看好的人才却英年早逝了,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北伐,蒋先云随军出发任团长,5月中旬在临颖战役中,蒋先云身先士卒,多次负伤,最终壮烈牺牲。

陈赓

这位将军大概没人没听过吧,陈赓将军是共和国开国大将,坚定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他1922年加入刚刚诞生的共产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以努力著称。毕业以后,他参加了东征,26年赴苏联学习,回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以后陈赓将军就一直为新中国的建立奋斗。



建国后,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和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陈赓将军的一生担得起“平生无愧事,死后对青天”一句了。


贺衷寒

贺衷寒这个人不说也罢,天生反骨,当年刚开始是共产党的一员,后来看到蒋介石要“清共”就果断的投入了老蒋的怀抱,白费了我党对他的培育,当然了,既然谈到了他,那就不能不说。

贺衷寒投蒋以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当不起“黄埔三杰”这个称号的,至少和舍生忘死的蒋先云,开国元勋陈赓将军是不能比的。他在蒋介石那边开始时候受到重用,后期因为站队错误导致逐渐冷落。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贺衷寒有感于国民党内部的不作为,所以纠集军校同学发起复兴运动并成立了“三民主义力行社”。“西安事变”发生后,贺衷寒又发动将领通电“讨伐”张杨二人。

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委员,随后又出任了常委。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这位贺将军也随之去了台湾,在蒋介石政府中担任交通部长,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职务,1972年因骨癌去世。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黄埔三杰”有没有了解了一点,小编知道的也不多,可能会有错误,希望大家能够不吝赐教。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