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帥氣搞怪有才華,小提琴家陳銳讓百萬年輕人愛上古典

每次站上歐洲音樂廳的舞臺,小提琴家陳銳都會特別留意臺下觀眾。“白,花白,灰白,你能看到的頭髮顏色就是這樣。”他的眼睛忽然瞪大,用誇張神態表達自己的驚愕,“有人跟我說,年輕人也會喜歡上古典音樂,等他們老了,自然就會聽古典。”

為什麼非要等一代人老去?陳銳不想等,“古典音樂已經丟掉了一個時代的觀眾,這在歐洲是很大的問題。我想要把年輕人拉回來。”

帅气搞怪有才华,小提琴家陈锐让百万年轻人爱上古典

1989年生於中國臺灣的陳銳,四個月大就跟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是一位典型的陽光男孩,開朗、幽默且搞怪。他是《華盛頓郵報》評價的“現象級天才”。19歲獲梅紐因國際音樂比賽冠軍,20歲獲比利時伊麗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賽冠軍,後者四年才舉辦一次,可謂小提琴頂級比賽的試金石。

但是,如果僅是老一輩人才來聽古典,陳銳自我的成就再多,也不滿足。

他像是古典音樂界的行為藝術家,把自己對影像、音樂、娛樂、段子的熱愛通通融會到一起,拍下一段段短小搞笑的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出乎意料地,他收穫了一大批年輕的追隨者。

帅气搞怪有才华,小提琴家陈锐让百万年轻人爱上古典

200多萬粉絲,是陳銳在音頻分享平臺SoundCloud上的龐大跟隨者。他們密切關注著這個帥氣陽光的年輕人在網絡上的每一個動向,在小視頻裡,陳銳徹底釋放自己的鬼馬天性,幽默地展示音樂家的生活日常——他調教小提琴家丹尼爾•霍普學中國功夫,蹲馬步,只為拉好《梁祝》;他拒絕一位漂亮女孩,說自己已經找到長相廝守的伴侶,轉身抱起一把小提琴,表情誇張地離開;他興高采烈地挑選樂譜,擦拭琴絃,準備練琴,下一個鏡頭卻是撲倒在床睡暈過去。

更多時候,他讓那些“德高望重”的古典音樂家卸下嚴肅,全部跑偏。你會看到作曲家譚盾跟他一起大翻白眼,大提琴家馬友友跟他一起驚恐萬狀地做鬼臉,著名男中低音歌唱家布林•泰威爾齜牙咧嘴跟他一起扮殺手。

帅气搞怪有才华,小提琴家陈锐让百万年轻人爱上古典

這位音樂天才,因才華和幽默,成為古典音樂圈亮眼的異類。他在網絡上曬美食、登山、潛水、健身,也曬海邊隨意亮出的八塊腹肌。他不僅是小提琴家,更是一位童心未泯的陽光大男孩。

“我是想告訴大家,玩古典音樂的人也可以很有趣。”陳銳說。在SONY廠牌發行過三張唱片後,他簽約Decca Classics,並在近日發行首張專輯《金色年華》。

帅气搞怪有才华,小提琴家陈锐让百万年轻人爱上古典

成功背後那些輸掉的比賽

13歲前,音樂在陳銳的生命裡僅僅是愛好。

父母的職業與音樂無關,孩子要真正進入古典音樂界,無疑是困難的。陳銳上普通的中學,只是每個週末從悉尼飛到布里斯班上課學琴,從未間斷。

“大部分孩子都是不愛練琴的,如果一個孩子自己想要練,那就是真的覺得這件事有意思。”陳銳小時候每天練琴六個小時,一旦有懈怠,母親就會問他,到底要不要堅持,讓他自己選擇。

“我害怕被父母罵,更怕的是放棄,對不起那麼多時間的付出。”後來他才意識到,母親是用一種“反向心理”在激勵他往前。

13歲那年,陳銳在布里斯班獲得澳大利亞國家青年協奏曲大賽冠軍,參賽的都是比他年長、比他個子高的青少年,這讓他很意外,“原來我是可以做到的。”

15歲考上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進入“天才訓練營”,陳銳算是步入職業音樂家的軌道。在跟隨小提琴大師阿蘭•羅桑學習的那些年,他形容那時的自己是“井底之蛙”,學校匯聚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同齡人,“有些同學11歲就已經獲獎出道了,我會覺得迫不及待,必須努力。”

“你們看到我19歲、20歲贏得大獎,但那之前,我輸了一大堆比賽。”回看自己的音樂生涯,陳銳更惦記的,是那些輸掉的無數次比賽,“失敗能讓人堅強。我的進步和提升,都是從輸掉的比賽裡面來的。”

“很多小孩子學琴,只看到別人成功的結果,看不到成功者曾經失敗的過去。”他想要告訴正在學琴的孩子,音樂家的成功裡,必然有令人沮喪的失敗,當然也有偷懶。

在他的短視頻裡,有一段童年經歷——母親讓他練琴,他偷偷放了一張唱片,自己得意揚揚地躺在沙發上休息。無論你是否學琴,都能看到頑童時代那個叛逆的自己,會心一笑。

自己當生活的導演

陳銳像是一個陽光下踏著衝浪板疾馳而來的少年,在古板沉悶的古典音樂界激起一片浪花。當你看到功成名就的馬友友、譚盾、艾森•巴赫、丹尼爾•霍普那麼配合地在鏡頭前跟他一起玩,放下年齡、身份和固有的音樂家形象,反差帶來的意外和幽默效果也是加倍的。

“在我小時候,對馬友友的印象特別深刻。他的視頻和照片都傳遞出一種親切、溫暖的感覺,他非常有個人魅力。”陳銳以馬友友為楷模,想把這種個人的魅力與標籤放大。

他進一步思考,要讓孩子愛上古典樂,就要讓他們知道,玩古典樂的人也是一樣的開朗、熱情、有趣。“尤其是那些你覺得他身上完全沒有搞笑元素的人來參與這類視頻,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人們很少接觸到古典音樂家的這一面。”陳銳說,因為這些火爆的視頻,很多歐洲音樂廳和樂團注意到他,向他發出邀約,“同樣的音樂家,他們更願意邀請一些特別的人。”因為粉絲眾多,他在歐洲的音樂會也總是一票難求。

他的每一段視頻都是自己寫好腳本,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都親自操刀,“我在等飛機時會在手機上寫下腳本,並在腦海裡想象一遍全部畫面,有機會就拍下來。”跟樂團排練間隙,樂手們都會湊在一起,跟他錄一段視頻,這既是大家的放鬆與調劑,也能讓更多人窺見音樂家的另一面。

帅气搞怪有才华,小提琴家陈锐让百万年轻人爱上古典

“我是自己當編劇,自己當導演。除了搞笑的,我也做嚴肅的視頻,給孩子們講怎麼獲得信心。”陳銳很喜歡小孩,會從孩子的視角去製作引導他們學音樂的視頻。在他的大師課上,總有一大群孩子聚攏在他周圍,看他怎麼搞怪又天才地玩轉小提琴。

陳銳的導師、俄羅斯小提琴家文格洛夫曾評價他,“充滿活力和輕盈,如一個美麗的青春色調,是一個真正的音樂詮釋者。”

在Decca Classics發行的首張專輯《金色年華》中,陳銳選擇了自己從11歲就開始演奏的布魯赫《g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作為核心曲目,並收錄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和海菲茨創作、改編的作品,如《切分音》《美麗的羅斯馬琳》,以及德彪西的《月光》、澳大利亞民謠《叢林流浪》。

“每一首曲目,我都用不一樣的錄製方式去演繹。”陳銳每年在全球有90多場演出,他去過太多空闊而華麗的音樂廳,這一次,他想用老黑膠唱片般的音質來帶出親密感,讓聽者能在唱片機前感受到溫暖音色。畢業多年的他專程回到柯蒂斯音樂學院,找到91歲的恩師阿蘭•羅桑,一句句琢磨,想要還原海菲茲時代的古典音色,那是他心中的金色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