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九死一生,根治肿瘤 你愿意吗?

孤独的"刽子手"

上世纪 50 年代,李敏求是一位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华人医生,尝试用化疗治疗绒毛膜癌。绒毛膜癌主要发生在妊娠异常的胎盘组织周围,致死率极高。1955年,一名年仅24岁的女性绒毛膜癌晚期患者已发生肺转移肺部聚集的大量肿瘤导致肺破裂,血液和空气混入,病情危急。没人认为她能活到第二天。

李敏求对她进行化疗,成功的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几个月后,X光胸透片上已经完全看不到肿瘤的踪迹。但故事走向有了转折。李敏求发现,患者体内的一种物质——"绒毛促性腺素HCG"的水平会随着化疗锐减。该激素在非孕期的正常人体内含量极低。他固执地认为尽管肿瘤消失,但只要有微量的HCG就说明体内还有癌细胞。于是,他不顾其他医生和研究所的反对,偏执地对病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化疗,不断延长治疗周期,直至将患者的HCG水平降至0。按照当时的观点,肿瘤消失就是痊愈了,此举显然为国立癌症研究所不容,他们开除了李敏求,并评价道:

李敏求在用不可预测剂量的毒物伤害患者,是在用患者做实验。

九死一生,根治肿瘤 你愿意吗?

这个评价击碎了李敏求的职业生涯。但经过数十年时间的检验,那些在肿瘤消失后过早停止化疗的患者,不可避免地癌症复发;而包括那位女患者在内的其他几位坚持化疗者,却终生没有复发如今,主流观点也越来越赞同李敏求。当然,不是赞成他一次又一次使用化疗,而是赞同他对癌症的认识——"杀光体内最后一颗癌细胞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故事里,我更知道那位患者是怎么想的?是什么让她愿意尝试这么多次的化疗,让她对眼前的医生这么信任,哪怕他的观点与主流如此不同。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会怎么选择?当肿瘤消失,病痛离你。这时告诉你,如果持续接受痛苦的治疗可以彻底摆脱肿瘤,免于担心复发。你会如何选择?

涅槃重生的Emily

无独有偶,另一个获得重生的是Emily。6岁的美国女孩儿Emily 身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两次,医生能用的办法都用过了。她的父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

CD19 CAR-T身上。但不幸的是,第二次用药后,Emily病况急转直下,高烧不退,手腕、大腿动脉和颈动脉被切开,并插入17根管维持生命。CAR-T还不成熟,巨大的副作用导致体内产生致死性的细胞因子风暴,表达超量IL-6。医生又一次大胆地注射了还在研发阶段的IL-6抑制剂。奇迹出现了,几个小时内Emily病情迅速缓解。她的主治医生说,从没见过病的如此重又恢复的如此快的人。3周后,Emily的白血病完全消失。至今,Emily已经远离肿瘤生活了6年。Car-T技术成就了Emily,Emily也成就了 Car-T。

九死一生,根治肿瘤 你愿意吗?

九死一生,根治肿瘤 你愿意吗?


这两个案例给我一些思考,如果一定要到鬼门关上走上一遭,才能彻底根除肿瘤。你会怎么选择?这个选择无关医学,只看内心。尽管我们现在认为Emily第二次的生命垂危是由于Car-T的副作用,但谁有知道如果没有这么强的副作用,Car-T特异性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又会不会打折扣呢?

最近几年,"带瘤生存"一词炒得很热,好像"带瘤生存"成了"过度治疗"的反义词。

将"带瘤生存"作为目前的治疗方案没有问题。当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杀伤癌细胞而不影响自身正常细胞和免疫系统的方法,所以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特别是老年人,尽量控制肿瘤,不过度治疗,维持病人高质量的生活,无疑是最佳选择。但将"带瘤生存"作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目标是否正确?是否有些过于向癌细胞妥协了呢?

如果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没有勇气用九死一生的方式去与癌细胞战斗,那么作为一线的癌症治疗和药物研发人员,是否应重拾勇气,拿出是与癌细胞你死我活的架势来战斗!别让"带瘤生存"成为借口。

(照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私信联系删除。)临床的事情我了解有限,本文仅是个人的一些想法,欢迎医生朋友共同探讨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