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选择紫砂壶,核心要素是什么?

紫砂泥的传人


我就是一个紫砂壶迷,自己不仅跟别人交流紫砂壶,而且在网上,在实体店,甚至在工艺师工作室买壶,也帮助朋友买壶。

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过去,我在买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价格,同时要求不能是灌浆壶,也就是化工壶,这一点比较好把握,只要去工艺师工作室去,他们自己做壶一般很贵,当时他们都有一个团队,比如好一点的徒弟或者工作人员做出的壶盖上工艺师的章,价格就不一样了,也大部分做的都是商品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半手工壶,泥料比手工壶有的真的不差,但是属于统货,收藏价值不大。

如果想买到工艺师的壶,我不建议在网上买,我就在某网站上按照照片和介绍拍了一个壶,结果到家之后,怎么看都不应该是一个工艺师的壶,我跟客服谈了自己的想法,她给我换了一把,还不错,所以要想在网上淘到好壶,没有一定的玩壶经验不要去买。

玩壶,如果迷恋大师或者什么工艺师,就容易栽跟头,首先从壶形和泥料上下功夫,看的多了,自然就会有一种感觉,不是说大师的壶不好,而是现在盖大师的章的人太多,所以,耐看,有技术的感觉,是玩壶的基础。

在有一定基础上,可以看大师的壶,但是相信,一分钱一分货,千万不要你会捡到漏,漏就是个坑。

最后忠告一声,玩壶就是喝茶,品赏,如果你没有圈子,不要轻易相信你的壶在若干年后可以卖个好价钱。自己玩个心安理得就行了。


煮茶闻书香


当然看有多少钱能糟蹋啦!紫砂壶说到底就是泡茶的器具,心态要正!拿这东西当升值收藏品的就去找门路,跟炒股票一样,原矿说、大师说、珍稀泥料说、大师亲属说、全手工说等等,商业吗!大家懂的!如果为了喝茶用,你就想好花多少银子去糟蹋,为什么这么说呢?泡茶用具,银子出手壶入手,便与钱无关了。咱用壶泡茶,一则利茶韵,二则观其变。随岁月可证人生,当然也可能有不测风云,手滑什么的!心痛一下下就行了,随缘!如人活一世早晚有那天。
搞清楚买壶干嘛用的,好了,说一下我自己的经验。一、200以下就别往紫砂上想,各种成本不多说大家清楚的。二、多看多问多学多思考多比较少下手。身边有玩壶的就方便的多,但记住,无论人家说啥自己光记得,回头比较验证后才能成为自己的先期基础理论,以后不断补充不断学习实践。三、要有计划,建议每年计划好要糟蹋的钱数,半年一把。四、所有基础知识,包括泥料,工艺,款识,器型都要学习,但决不能在其中某一点上偏听偏信,最后越走越远!五、有喜欢的器型颜色了选一把开始喝茶吧!这时候,真正的体验及学习开始了,恭喜入坑!


三白堂


紫砂壶的核心要素?这个问题问得不专业啊。得指明是什么级别的紫砂壶,如果是作为茶具用的紫砂茶壶,当然它的核心要素自然是实用性。然而在这里要和壶友们聊聊的是作为可以珍藏并且有艺术价值的紫砂壶的核心要素是什么?首先大家得明白“核心”这两个字,它是唯一的,没有第二。紫砂壶的核心要素就是泥料,必须是蕴藏在宜兴本地山脉里的矿料。当然它必须通过艺术家的塑造,它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宜兴的紫砂矿料是上苍赐予我们中华民族无价的宝藏。就是这些宝藏造就了我国许多的紫砂艺术大师。明清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里紫砂行业较为鼎盛的两个朝代。然而那些年代社会生产是以农业为主,商业和运输极其落后。玩紫砂壶的群体只是那些达官贵人。他们欣赏和显摆的只是那块神奇矿料,紫砂制品的艺术造型只是体现这块矿料价值的衬而已。更可悲的是塑造紫砂制品艺术造型的创作者却不被他们所提及,这些艺术家们往往得过世后甚至过了几代人以后他们的艺术价值和贡献才得到应有的认可。比如大家都知道非常经典的文旦壶是一个叫文旦的紫砂工艺师创作的,然而又有谁知道这位文旦大师是这样一个人。


到了民国时代,我国的商业和运输有了一些发展,沿海较为繁华的大城市有了不少经营紫砂壶的商号,他们紫砂壶的卖点也一样是泥料。那个年代最受青睐的是朱泥壶,各家商号为了体现自己泥料的特色,都有各自朱泥调料的秘方。

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前宜兴紫砂各厂制作的紫砂壶,能得到海内外、世界各地紫砂爱好者的认可,原因就在于泥料得到严格的把控。


改革开放以后,紫砂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现在人们对于紫砂的意识形态改变了,价值观也改变了。紫砂从业者经营模式也改变了。所以现在人们紫砂壶的核心要素的看法是各有不同咯。

今天的问答就聊到这里吧,下一个问答和大家聊聊紫砂原矿矿料的辨别,喜欢的壶友可以关注我。谢谢今日头条。


紫砂壶收藏FJ


如何选择紫砂壶,切入点千人万言,但能够称得上「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要素的不外乎有三点:

第一核心要素:矿料材质必须也只能是本源紫砂!

并非只有紫砂才能做成壶,但拿着把陶壶说紫砂的事,就有点风马牛了;不否认地球上还有其他地区出产的矿料成分类似紫砂,但能否与丁蜀镇黄龙山的本源紫砂品质相提并论,也只有对品过江南与江北的橘与枳,甘苦方自知;不要说与黄龙山同属一脉的矿料就都是紫砂,黄龙山上的石头也并非全都是紫砂。

第二核心要素:矿料加工工艺必须也只能遵循传统而非新工艺!

权且不说外山底料冲浆调色调砂的新工艺「材质本身已不属于紫砂范畴」,就算是本源紫砂矿料采用现代化机械粉碎,也会不可避免地有人为化学制剂之如研磨剂、酸洗剂以及碳酸钡作为防腐剂的多种添加,势必会改变矿料的物理和化学性状,而非传统加工工艺的只有空气与水。

第三核心要素:塑型成器工艺必须也只能是手工镶片法!

能够采用手工镶片法塑型成器的不只是紫砂材质,但只要是紫砂材质就只能采用镶片法;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灌浆壶、手拉坯壶、机制壶或者是钢模套压成型,只要能鉴别成型工艺并非手工镶片法,就可以直接确认非紫砂:紫砂泥的材质特性直接决定了这些成型方式不能实施。

:把玩紫砂壶,首要的是抓住其核心要素,就壶论壶,抛开其他一切急功近利的诱惑,千万别拿着石头说紫砂的事!


紫砂泥的传人


《九千紫砂工艺师入驻的紫砂平台,请关注问壶藏家》

开门见山,如果要买一把紫砂壶,关键看什么?

泥、型、工、款、功!

简单从挑选经验来说:

首看泥料是否色泽自然,有砂质感,触摸细而不腻,壶整体无偏色;

再看器型是否以传统经典为主,原创新颖为辅,不求老不偏怪;

接下来看做工基础,嘴把是否一直线,整壶线条流畅,光整细腻;

然后看落款装饰,不追求职称,只求茶壶整体美观舒适;

最后看功能,茶壶容量大小满足个人需求,口盖严密,出水顺畅。

如果以上条件都令人满意,那么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调壶背后的艺术性,工艺师自己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审美爱好、造型意识、造物心理等等,这些精神世界方面的内容是紫砂艺术的具体表达。如美术大师亚明评价“顾(顾景舟)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能够欣赏到壶的神韵这是壶友们选壶的最高境界了。


问壶藏家


选择紫砂壶的核心要素,好用第一。对于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就需要一把好壶,好茶需要配好器。一个真正懂得喝茶的人,选择好用的紫砂壶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泡茶。

紫砂壶好用是第一位,拿着要舒服,才能在使用中得心应手,也才能泡出好茶。

如何选择好用的壶,外观要好看,手拿着舒服,还要装水后稳定。挑选好壶,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壶拿在手里,壶要保持平衡,不要倾斜或者不对称。其次壶拿起来手感要好,不能过重,壶的设计要科学合理,使用起来才舒心。最后装水入壶,拿起壶来试试倒水,看能否得心应手。

如何鉴定茶壶的品质,首先可以用手触摸,看看手感,如果看起来很粗的壶,摸着手感光滑,品质较好。用沸水浇淋,水迅速滑落,荡然无存,如果是新壶,一般不会是好泥料的壶。倒入滚开的水于壶中,耳听水声,可以听到‘’沙沙‘’水声,质量大体没问题。

挑选一把好壶,不但使用顺手,而且心情舒畅,泡茶也更有味道!

我是茶哥,一个茶叶自媒体人,期待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谈茶说茶!




茶哥颜国添


经常会有网上的教导新手文章 讲了几个不看。比如 不看职称 不看章款 不看证书 不看奖状等。这是把新手绕混的套路。现在国家对制作紫砂壶的匠人统一有评定职称标准,并且有宜兴专业政府网站可查询。所以职称可以说明一个工匠基本的实力。这里有个小要点。有些职称虽然高 但评定门类可能是刻绘 堆花之类的修饰技能。含金量就低一些。最好是制壶职称。现在很多做壶的老师都有市场意识了 所以往往都有得奖作品。个人建议看得奖的年代 越早期的越好。早些年哪怕是银奖作品都是很不容易拿到的哦。近年来发的奖多 自然含金量偏低。不过能拿去获奖的 应该也算老师自己的得意作品了。还有个小窍门就是看老师作品册封面的代表作是哪个。

新手怎么容易中套路呢?先否决掉你原来所有准备好的概念 这个不能看 那个不能参考。一下你就蒙了。然后再给你灌输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最后你就买到一些普通工手做出来的一般的商品壶。还花了大价钱。


魔法苹果73


很多朋友在买壶的时候往往弄不清该着重看哪些东西,该忽略哪些。很多时候往往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导致花较高的价格买到品质较低的壶。所以今天总结归纳一些经验,希望能够让你有所悟。下面来具体说说买紫砂壶的三看和四不看。

先来说说什么是四不看,我总结就是一不看包装证书,二不看作者职称,三不看壶底印章,四不看作品获奖证书。

一,不看包装证书

紫砂壶的证书从便宜的一块一张到精美的十块二十块一张,包装从便宜的三四块到几十不等。这些东西作为紫砂壶的附属品,根本不能决定壶的品质。而很多不大了解紫砂的朋友往往会觉得如果壶的包装和证书上档次,那么壶应该也会有很好的品质。如果有这样想法的客户很容易上当受骗,市场上有些壶的真实价值还没有配套的包装和证书的价值高。这些欺诈行为正是利用了一些消费者的惯性思维。所以买壶不能把壶的包装和证书作为选购依据,你要买的是壶而不是包装和证书。

二,不看作者职称

关于作者的职称,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多次强调过,因为有代工和仿冒现象的存在。即使你这个壶的作者职称显示是工艺师或者高工,但是一般人特别是刚接触紫砂的壶友,很难分辨这个壶究竟是本人亲制还是找人代工还是仿冒,或者是大批量制作的那种跑量商品壶。所以如果对壶研究不多,只是注重作者职称的壶友很容易上当受骗。职称千万不能作为选壶时的衡量标准,只能是附加参考。

三,不看壶底印章

很多壶友买壶都有个习惯,拿到一把壶别的都不看,会不自觉的先去看看壶底部的印章,会去问是谁的印章。再进一步询问这个人是谁,有没有职称,是不是名家,希望弄清楚这个作者的来历。其实这跟前面讲的不看作者的职称道理是一样的。不要天真的认为印章是名家的,壶就是名家的,我也经常碰到很多壶友晒出自己所谓的“捡漏”来得名家壶。在我们丁山,花几十块钱去雕章的师傅那里,你要雕谁的章都可以,在壶底盖谁的章都很简单。(观砂堂紫砂原创文章)在这里想奉劝各位想靠紫砂壶捡漏发财的朋友,目前绝大部分老壶和真正的名家作品,都是传承有序的。要么被收藏在博物馆,要么在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专业藏家的手里。很多专业的藏家靠他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人脉都很难捡漏,作为很多连紫砂壶都不了解的朋友,你能捡到漏的几率又有多少。我想这样的概率跟中彩票头奖是差不多了。应该看清这些事实,更多的了解紫砂知识,不要轻易的被一个壶底的印章给骗了。

四,不看作品获奖证书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有揭露过紫砂作品获奖证书里面存在的一些猫腻,详情可以查看文章:

紫砂作品的获奖证书含金量到底几何?

且不论紫砂作品获奖证书的真假和获奖证书含金量的高低。如果某位作者的一款作品确实在一些高水准的专业比赛中获得过奖项,但是在一些不具备紫砂鉴赏水平的壶友眼里,品质要差一截的批量复制的“获奖作品”和真正的获奖作品之间的差别,能否看得出来?这个时候摆在获奖证书面前的所谓的“获奖作品”,到底价值几何?是否还真的具有收藏价值,这个需要你慢慢去体会了。

这上面的“四不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成为很多壶友买壶时的重要依据,从而进入误区。很多壶友收藏紫砂壶数十年,始终不知道自己收藏紫砂壶是价格投资还是价值投资。价格高不等于价值高,但是品质高一定等于价值高,希望大家要弄明白。

既然买壶,我们首先应该重点考量的是你具体要买的这把壶的自身品质,而不是去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影响了你对壶正确的价值判断。那么我们买壶的时候又如何去判断一把壶的品质呢,我认为一把壶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壶的泥料、造型、做工这三点上。下面简单的来说说我们买紫砂壶着重应该看的三点。


看泥料看造型看做工

泥料作为紫砂壶的基本构成要素,显得比较重要。它关乎到壶的整体品质和后期的泡养效果。

关于泥料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

如何辨别紫砂壶泥料的好坏

选购紫砂壶时最容易碰到的一些陷阱(泥料篇)

关于造型和做工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

紫砂壶鉴赏之—如何从整体去鉴赏一把紫砂壶?

紫砂壶鉴赏之—如何从细节去鉴赏一把紫砂壶?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看泥料、造型、做工这几点,能帮助你对紫砂壶做出理性和准确的价值判断。而过多的关注包装证书、作者职称、壶底印章、作品获奖证书往往能干扰你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价格判断。它们四个因素所能影响到的只是壶的价格,而非壶的真实价值。希望通过此文能对更多壶友有所帮助和启发。


紫砂文化百科


老顽主紫砂:心静有心境,雅兴爱雅玩。深度说紫砂,欢迎同探讨。

对于一把即将上手的新紫砂壶,我给各位的建议是五看五不看。

我个人所理解的五看:

1、看光泽、看颜色 光泽和颜色亮、艳的新壶,不要去招惹。这类壶,基本和玻璃水,化工着色剂、过度抛光等有着一定的关联。正常的新壶,应该呈现古朴,哑光状态。即壶身的光,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直接反射出的高光。 一般色泽艳丽的大红大绿之类的壶,要慎重。这些有很多是通过化工着色剂,或者是喷浆而来的效果。


2、看壶内
一般而言,我们通常说的紫砂壶,一定是全手工或者半手工的,这两类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壶身桶内,能够感受到手工痕迹,一般壶内会比较清爽,而不是粗糙不堪的手工痕迹。

3、浇水看效果

所有的原矿紫砂壶,壶内加入开水后,与冷壶相比,颜色会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壶身一般浇水,会形成水膜效应,而不是全部水珠滚落而下。

4、看眼缘、神韵

一般而言,不管半手工和全手工壶,都凝聚了作者的精气神,不会看上去就呆板,笨重,在细节的处理上,也不会过去粗糙。

5、看壶的实用性

如果常规2~3人喝茶,选150~250毫升的壶,这也是实用性最强的壶。看壶的出水顺畅度,茶水是否能很顺利倒干净等。

我所理解的五不看

1、不看做壶人的职称
不是所有的好壶,都是职称比较高的人做的,也不是所有职称高的人,做的壶都是好壶。对于还停留在无法判断一把壶的泥料,工艺水准的朋友而言,入手一把壶时,应该忽略壶的职称所带来的价值。不管职称真假,没有必要去研究。真的高职称的壶,一般人不愿意去接受它的价格,价低的高职称的壶,是自己骗自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职称是最后考虑的因素。

2、不看壶的奖状,证书

一般情况下,各类博物馆,协会的奖状和证书,大多数是通过商业运作而来,其含金量并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这是做壶人的自我价值标榜,自我营销的一种手段,不足以成为买家决策的因素。

3、不看壶的收藏价值
能够仔细,认真阅读此类文章的朋友,对壶的认识,基本没有达到判断其收藏价值的能力,所以当卖家告诉你此壶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时,建议你就不要看了。

4、不看泥料稀缺的壶

常规的紫泥,段泥和红泥(含朱泥)的泥料,是我们上手一把实用器皿的首选,对于那些市场很难一见的,或者是商家包装的比较特别的泥料,如龙血砂,黑金刚等所谓的稀缺泥料,实际上大多数是商家的一种炒作而已,不必过于当真,有很多连原矿都算不上。

5、不看产量销量过大的壶
产量销量过大,必然违背了紫砂壶手工特性这一本质,一个艺人的生产能力,平均一个月的极限是30把壶,注意,我说的是极限,极限。

【作者简介】老顽主:紫砂世家,实体店主,紫砂文化艺术自媒体人。沟通文化,交流健康,品味茶艺。如果您:觉得专业就关注,觉得有用就分享,觉得辛苦就点赞。

远山逸茶


我是讲堂空空–珠宝玉石收藏知识传播者。

接触了文玩之后才发现,原本印象中用来冲泡的紫砂壶,现在同样能够用来把玩、收藏了,怪不得紫砂壶的市场行情这么好,跨领域的存在的确是紫砂壶一种新的趋势。

不过,泡茶也好,把玩也罢,总归的入手的时候避免不了如何选择的问题。

想要选择一把好的紫砂壶,那须得从做工、泥料、壶型等方面来看:

首先是做工上:

现在紫砂壶的制作无非是全手工、半手工、机制壶几类。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所谓的全手工无非是同样的紫砂壶增添的附加值罢了,泡起茶的口感还不都一样嘛!

但是,纯手工的紫砂壶不仅仅是那些老手艺人经验和工艺的呈现,同时有情感方面的注入,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有灵魂。

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可以根据不同的壶型来调整不同部位泥料的厚薄程度,透气性会更好,造型上也会有所差别,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而泥料也是不得不说的因素之一。

紫砂壶的泥料无非是绿泥、紫泥和红泥几大类,每类中又有很多的小类,泥料越精细,泥质越温润厚重,泥色越鲜艳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质地越好,品相也越佳。

但是很多的紫砂壶制作的时候用的都是价格便宜的注浆产品,不仅透气性差,砂质的颗粒感也粗,无论是冲泡还是把玩效果都不佳。

紫砂壶的壶型多种多样,细分下来,有大几十种。

西施壶、报春壶、供春壶、秦权壶、竹段壶等等,每一种壶型根据造型的不同,适合冲泡的茶饮也各不相同,这点倒是个人根据喜好和需要来选择就行了。

当然,火候、成型等都会对紫砂壶产生影响,想要一般真正质地好的紫砂壶,首先在价格上就不是便宜的,料、工、型等也要多加考虑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