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寶寶動不動就無理取鬧,該怎麼破?

相信每個媽媽都經歷過寶寶不好好吃飯,或者是為了要得到某樣東西而大哭大鬧。遇到這樣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處理呢,是給他“愛的教育”還是讓他做好規矩?我們來看看育兒專家怎麼說。

寶寶動不動就無理取鬧,該怎麼破?

鏡頭一:飯桌上的規矩

青青媽媽自述

2歲的女兒青青每次自己吃飯,對成人來說都是一場心理上的“大考驗”,且不說潑灑了一地的飯菜、湯水,單單就是“玩”食物一項,直接“上手”抓、捏、揉……讓一旁的外婆、外公直呼受不了。

這時,我家“做規矩”的正反兩派就要起衝突了。我主張讓孩子自己進食,哪怕她直接用手,等時間一到,飯菜沒吃完也收走,孩子知道餓了,下一頓自然會長記性;可是長輩看到孩子糟蹋糧食、不好好吃飯,實在難以接受,言之鑿鑿地提出“吃飯就要有吃飯的規矩”。於是,外婆直接“收回”女兒自主吃飯的權利,改成了餵飯。女兒也沒有特別反抗,看上去的確也吃得更多了。就這樣,女兒在正反兩派的不同“政策”下自主切換模式,只是在她自己吃飯時,更加玩得變本加厲,真是讓我頭疼不已。

專家說

青青媽媽在對待孩子吃飯的問題上,一方面走進了隔代教育的誤區,那就是教育的同一性問題,孩子現在的種種表現都是由於這個問題造成的;另一方面走進了教育界限感的誤區。要想改變目前孩子的現狀,青青媽媽除了要與長輩達成孩子教育一致的原則外,還必須要懂得孩子教育的界限感問題,要給孩子設定做事的底線和原則。在底線之上,任由孩子發展、探索,超出了底線就不行。

所謂底線,就是保證孩子身心安全的最低數值。如果孩子的行為對其身心可能造成影響,做媽媽的還一味放手不管,那就是在害孩子了,所以必須在界限感的基礎上談愛。以這樣的原則來看吃飯的規矩,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影響到了身體的發育,將來進入集體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從小做好吃飯的規矩自然很重要。

寶寶動不動就無理取鬧,該怎麼破?

鏡頭二:一次只要一個

思源媽媽自述

每次帶女兒出去玩的時候,我常常在商場裡看到為了買東西而大聲哭鬧的孩子,以及一旁尷尬無奈的父母。我很能理解父母在那種場合下的心情——好想教訓一下孩子,卻礙於周圍人的目光不得不強壓怒火。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慶幸女兒的懂事,每次去超市,她會為自己挑選一個喜歡的物品,一次只要一個,自己權衡取捨,然後高高興興地把物品捧回家。

每個人都有無限慾望,只不過成人懂得剋制,但是對於自制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所見即所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兒。因此,女兒的懂事並非天性使然,完全是後天“做規矩”的結果。從女兒10個月開始,我就每天給她念圖畫書。她1歲多的時候,很喜歡歪歪兔系列圖書,每天都要念,其中就有一本《一次只要一個》。所以,“一次只要一個”這六個字自然就深刻地印在了女兒的大腦中。

當我和女兒一起去超市前,我會和她約定:“我們要和歪歪兔一樣哦,去超市,一次只要……”“一個!”女兒大聲說。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專家說

面對孩子的慾望,如何為他們建立合理的規則,並努力遵循,這是比較難的一件事。思源媽媽的引導方式很值得推崇,她用故事裡的“歪歪兔”,間接地教會孩子該怎樣對待自己的慾望,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常用的“講道理”,甚至打罵孩子。事實證明,思源媽媽的方法很有效,孩子學會了剋制慾望。《一次只要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和選擇,如果孩子從小就掌握了抗拒誘惑,適可而止的處事方法,那麼孩子在將來就會少走很多彎路,而且生活更容易滿足和幸福。

其實,愛與規矩並不是衝突矛盾的關係,不是選擇了一邊,就要放棄另一邊。愛不是放任,不是無限度地默許;愛是順應孩子的天性,去劣存優,引導孩子向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愛是無條件的,但要有原則。而規矩,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規則、一種界限,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Tips:

出門在外,碰上小孩不受控制、無理取鬧,往往讓爸爸媽媽傷透腦筋,用下面這些方法試試看。

1. 照顧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別帶著又累又餓的小孩出門。就算你是要出門吃飯,也必須考慮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餓了,因此得先準備好點心。如果你在超市購物,先買些讓小孩吃的食物。

2. 讓孩子知道今天的計劃

對孩子說明你的計劃,即使是對小寶寶也一樣。告訴他出門是要做什麼,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時要怎麼做,例如:“在奶奶家我們吃飯前要先禱告。”並示範給孩子看。

3. 請孩子“幫忙”

跟孩子一起認識新環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樣“幫忙”。例如在餐廳等待上餐時,可以問孩子:“那些服務生端著盤子跑來跑去,他們怎樣才不會讓食物灑出來?”一起動腦,打發時間。

4. 時時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孩子出門時特別愛作怪,那是因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的注意力不在他們身上,這讓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故意“表演”來引起注意。出門在外也要不時與孩子互動。

5. 讓孩子有參與感

小孩的天職就是要用各種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叫他安安靜靜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機會讓他觸摸,問他問題,例如:“看看這些螺絲釘,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來幹嘛?”

6. 不要忽視躁動的孩子

當小孩開始躁動時,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跟著焦躁,加快腳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這對小孩來說是沒有用的。這時候,父母反而應該放慢腳步,安撫孩子的情緒。

7. 疏導孩子的精力

如果孩子非要在店裡奔跑,就帶他去外面跑幾分鐘,然後再帶他回店裡,告訴他“在這裡要慢慢走”,並示範給他看。故意誇張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會樂意跟著慢慢走。

8. 聽孩子的解釋,不急於解決問題

當孩子開始鬧時,試著問他:“你看起來很生氣,怎麼了?原來是這樣,我們一起想想可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好嗎?”感覺到被傾聽、被理解的孩子,比較容易冷靜下來。

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堅守規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買給他,除非你本來就打算買糖果。買其他你認為合適的點心來代替糖果。他可能會一路哭回家,但幾次之後他就會學到規矩。

10. 將孩子帶到一個比較僻靜的地方

如果孩子在超市裡崩潰大哭,要一邊照顧他一邊買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帶離現場,也許回到車上,也許是超市裡安靜的角落,讓孩子冷靜下來。

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靜

小孩子行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鬧,父母不必覺得難堪。

12. 想好說詞應付圍觀指點的人群

或者乾脆忽視他們,直接把孩子帶離現場。

13. 先關心孩子

當小孩的尖叫招來路人的目光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 假設“觀眾”都是支持你的

周圍的人都是想幫忙,而不是指責你。這樣想,能幫助你漂亮地解決危機!

西西媽:一枚80後不安分媒體人,有一個三歲女寶,愛幻想、愛自由、愛折騰、愛分享、愛嘮叨,願陪你一路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