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

生活中大部分事情都沒有唯一,福兮禍兮,很多表面上看起來不錯的東西,卻在另一個方面害了你。

李淵和竇皇后一共有四子一女,李淵起兵時,長子建成二十九歲,次子世民二十歲,老三玄霸很早就掛了,老四元吉才十五。李淵起兵造反,因為身邊的叔伯兄弟子侄很多,再加了造反之事皆能假手於人,所以李淵重用的都是宗室,而特別重大的事情當然就是交給兒子,李元吉年幼,所以李淵最主要的打手就是李建成跟李世民。

建成跟世民雖然是一母同胞,但是對於皇室來說,卻有著長幼之別,長子建成在李淵稱帝的當天就被封為太子,居儲君之位,未來大唐帝國的掌門人。李世民雖然被封為秦王,但一輩子也只能為臣子,一個不小心還會因為無情的皇室而丟掉性命。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


命運偏袒李建成,對李建成就真的是好事嗎?不見得。太原造反時,李建成和李世民作為李淵可以倚重的兒子,都受到重用,起兵後的首城就是兩兄弟合夥拿下的,此時兩兄弟能力和勢力都不相上下。入關的過程中,兩兄弟分別立功,雖然世民的才能比兄長稍好點,卻也高不了很多。入關以後,建成和世民分別為左右都督,分掌左右大軍,為李淵的左右手。如果按到這種形勢下去,兩兄弟只會各憑本事,征戰在唐帝國擴張的路上。兩人地位的變化發現在李唐代隋以後,李建成為太子,按古代的慣例,太子作為一國儲君,只可以在京城留守,不可以領兵出征,因為太子領兵出征,勝了有功不能賞,敗了會影響太子的聲望。就這樣,有機會成為一代名帥的李建成被李淵扼殺在搖籃之中,養在了大唐的溫室中。

李建成幫不上忙,李元吉還年幼,李世民就成了李淵最主要的依靠,李唐的軍權幾乎全掌握在李世民的手裡,幾乎所有的大戰,也都是李世民領軍。619年十月,李世民奉命平定劉武周、宋金剛,此時的李世民雖然表現得很勇敢,但卻略顯稚嫩,李淵甚至還派李孝基等援助他,最終經過近半年的時間,李世民平定了劉、宋。經過這一場的戰爭,李世民的軍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後面他平定更強大的王、竇,反而要輕鬆得多。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劉武周(畫像)

620年七月,李世民再一次受命,這一次他的對象是佔據河南的王世充政權和佔據河北的竇建德政權。王世充本是胡人,但他的父親隨王世充的祖母嫁入王家,王世充的父親也就姓了王。經過多年的奮鬥,王世充的父親做到了一州的副主官。王世充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再加上他喜歡結交江湖豪傑,所以在王世充的身邊聚集了不少能人異士。煬帝被殺以後,楊侗登基,王世充獨掌軍政大權,619年四月,王世充強迫楊侗退位,建都洺州,國號”鄭“。

王世充的權力來自於隋,竇建德的權力則因為造反,611年,河北大旱,竇建德在河北召集逃兵和難民落草為寇。後來,竇建德投靠了清河的高士達,高士達死後,竇建德就成了這支部隊的首領,618年,竇建德在洺州稱王,國號”夏“。

王世充和竇建德在未稱帝時就互有聯繫,稱帝以後更是互為犄角,相互約定如果有難時,彼此互助。李世民首先進攻的是王世充,戰爭一打就是五個月,從中秋打到春節,在此期間,李世民經常帶著小部分騎兵跑到王世充的軍營,今天殺個五百,明天殺個一千,最後,王世充被李世民圍在了洛陽。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王世充(劇照)

洛陽城牆厚,防禦足,李世民日攻夜攻,硬是攻不下來,十多以後,李世民決定只圍不攻,同時截斷王世充的外援,這樣洛陽城破就只是時間問題。時間到了621年三月,洛陽城內糧食差不多吃完了,樹葉幾乎都吃光。正當王世充快要山窮水盡之時,竇建德來了,帶來精兵十萬。竇建德的到來,並沒有給戰場帶來多少改變,只是給李世民送人頭,四月三十日竇建德被俘,五月九日,王世充被俘。

征服王李的戰爭可以說是李世民最重要的轉折點之一,在此之前,他還只是一方的大將,但是此場戰爭以後,李世民不但獲得了大量的良臣猛將,還被李淵封為眾王之上的天策上將,他所主管的陝東道大行臺官員的品秩跟朝廷一樣,完全就是一個另一個京城,除了人數少點,李世民也成了僅次於太子的唐朝第三號人物。


竇建德被李淵殺了以後,他的手下劉黑闥又豎起了大旗,隨著李世民勢力的增加,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所以李淵開始並沒有打算用李世民,但是李淵的其他手下都搞不定李黑闥,沒辦法,622年,李淵只得再次起用李世民,並很快就打敗了劉黑闥。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竇建德(劇照)

626年7月,秦王李世民帶著他的秦王府將士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以及忠於太子的齊王李元吉,不久之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並讓位給李世民。讀史明志: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在李淵被起兵時,能力和勢力都差不多,李建成作為嫡長子,在父親稱帝以後就被封為太子,前途一片光明,龐大的大唐帝國如囊中之物。李世民和他相比,同父同母卻不同命,太子與秦王,一個為君一個為臣,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管從哪方面看,李建成將來都會比李世民更好。


但命運卻並非一成不變的,上天關了一張門,卻也給李世民開了一扇窗,沒成為太子的李世民卻成為李唐擴張最重要的人,他的能力在戰爭中成長,勢力也在戰爭中成長,最終有勢力的李世民戰勝了名義上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成為了一代明君,李建成則家破人亡。

發生在李氏兄弟之間的故事:出身好不一定是真好,有時候還會害你
李世民

並不是李建成不優秀,如果李建成繼位,盛唐可能還是盛唐。但是歷史沒有給他機會,太子之位給他的只是約束,過度的保護使他失去了展示拳腳,建功立業的機會,他沒能進步,所以最終輸給了在戰爭中長大的李世民,從某些方面來說,李建成嫡長子身份反而是害了他。就李世民當時的勢力,如果李淵不是他老子,他自立為帝都不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