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混乱的开端——二战前夜的那些事儿

昨天我们说到了施里芬计划,那么今天我们干脆说说二战那些事儿。说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悲剧了,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卷入了战争,交战的双方投入战场的士兵超过一亿!!!关于这段历史,各个国家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人们一直到今天还在研究,记述这段历史的各种文献和影视资料也是汗牛充栋。可是比起战争进程中的故事,战争开端的那些事也同样富有戏剧性。以至于回顾起这场战争的发端时弹痕不得不感慨:这估计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闹剧。在这场闹剧中,交战的双方--西方盟国和纳粹德国的决策高层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无厘头精神,最终演绎了一场吞噬了几千万生命的闹剧。

混乱的开端——二战前夜的那些事儿

二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就是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里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带着万分的悲情色彩讲述着勤劳勇敢善良的波兰人民是怎样遭受残暴的法西斯野蛮入侵的。可能是因为同样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所以中国人民很自然的推己及人的认为波兰人民也是如此。可是就现在弹痕知道的情况看,波兰人民勤劳勇敢是真的,可善良嘛···一战后俄罗斯大片领土;波兰趁苏俄立足未稳割占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大片领土;二战中纳粹屠杀的波兰犹太人中的相当一步部分是被波兰平民给“最终解决”的;1938年,波兰还和德国肩并肩的瓜分了捷克斯洛伐克,所以波兰和德国之间完全可以套用一句台词“一个土匪遇上了一个恶霸”。

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可能从未想到进攻波兰会引发世界大战,甚至在1939年3月的时候希特勒还在于将领的谈话中明确表示:(德国)不会考虑与英法为敌,希特勒似乎笃定入侵波兰西方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虽然陆军高级将领一再提醒他,入侵波兰极有可能会招致英法的强硬政策,可希特勒却一再置若罔闻。很多史料一再拿这件事作为希特勒疯狂的例证,但在这件事还真不能全怪希特勒刚愎自用。早在1936年德国向莱茵非军事区进军的时候德国高级将领就曾经发出过危险警报,将领们预言这次军事行动极有可能遭致英法武装干涉。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在莱茵河左岸及右岸50公里纵深的德国领土上派驻军队、修筑工事和其他一切军事设施,德国的这一行动意味着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可直到德国占领了整个莱茵地区,英法连句狠话都没说。后来吞并奥地利,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军方将领无一例外的都认定英法会强力介入,可最终英法照例一路绥靖,希特勒自以为摸准了英法的脉门,认定他们会一路绥靖到底,所以这一次希特勒把军方将领的警告当做是神经质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令他措手不及的是,事实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英法这次变脸了。

混乱的开端——二战前夜的那些事儿

而波兰这边丝毫没有把希特勒的威胁当成一回事,因为英法曾多次照会波兰:假使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会支援波兰对抗“任何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以及任何波兰政府认为有抵抗必要的行动”,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绝对是一张忽悠死人不偿命的空头支票。当德军的坦克在波兰跟逛花园似的横冲直闯的时候,法军的军官还在为怎么合理的安排士兵休假而伤神,英国甚至还没有部队登陆欧洲大陆。可对当时的波兰高层来说,英法的保证,哪怕只是口头上的,绝对是一颗超级无敌大力丸,吃了这颗大力丸,波兰人一口回绝了苏联提出的援助计划。当然,无论是出于现实还是历史原因,波兰对苏联的忌惮是远甚于对德国的,但以当时情况而言,苏联援助波兰远比坐视其被德国吞并更有利,苏联需要一个安全的缓冲,即令苏联真的有什么不轨之图,先利用苏联的援助稳住局面,再等待英法的实质性援助也远比独力对抗德国更有利。斯大林热脸贴了凉屁股,后来一咬牙一跺脚跟着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当然这是后话了。如果波兰国内的掌权中能有明眼人看出局势,很可能为自己国家的处境捏一把汗:西面是风头正盛一路扩张的纳粹德国,东面是与自身意识形态对立和历史仇恨交织的苏联,而波兰的政策却是两头交恶,能依靠的英法远水难解近渴,这对波兰而言是极度危险的。可惜,即使真有这样的有识之士也很难改变什么,当时的波兰由一群年迈而傲慢的上校们掌控,上校们对现实懵懂不知,对前景却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他们预想着在边境抗击德军的进攻,然后英法从西线对德国进行合围,东西两线一鼓作气打到德国本土然后回家洗澡睡觉。甚至为了方便将来进攻德国本土,波兰三分之二的兵力都部署在了国境线附近,由于波兰人从未想过要进行防御作战这回事,在军队集结地域没有构筑永备工事。这种主力兵团过于靠前又缺乏永备工事掩护的布置导致波兰最精锐的军团在战争爆发之处即被德国的机动兵团尽数合围全歼,使波兰完全丧失了在纵深抗击的可能。当年拿破仑说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这句话时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句会在一百多年后被波兰人这么运用。

混乱的开端——二战前夜的那些事儿

在德国和苏联都在紧锣密鼓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波兰军方此时还沉浸在“骑士荣誉”中无法自拔,波兰军队中甚至没有机械化师和摩托化师,旧式的部队中还非常缺乏对于现代化战争来说极其重要的高射炮和战防炮。作为波兰盟友的法国情况比起波兰来说还是好很多的,法国拥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坦克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优于当时的德国,可法国人的战略思想还停留在一站的堑壕战时代,没有把坦克集中使用,而是分散到了个步兵单位当做移动炮台。英国人非常坚定的相信波兰能够战胜德国,因而坚决支持波兰--当然,只是限于在舆论上。这下麻烦了,希特勒认为英法不会因为波兰而对德宣战,而英法相信波兰能打败德国而不断给波兰鼓劲加油,波兰呢,因为英法的不断鼓励所以相信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而一再对德国坚持强硬立场。各位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这实在太乱了,可当时的实际情况比这还要错综复杂,希特勒,英法,还有波兰,大家都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美梦中无法自拔,斯大林倒是看清了局势,可人家压根不搭理他。于是乎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闹剧上演了,只不过,这场闹剧夺是以数千万人的生命铸就的。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正如“啤酒馆暴动”的失败只是延缓了希特勒的夺权进程,而没有根本遏止希特勒最终上台一样。即使在英法在德国武装进军莱茵的时候采取行动,也不过是延缓了战争爆发的时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扼杀这场战争。因为引发战争的根源:国际利益分配不均衡这一一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希特勒能得以上台,依靠的正是国内民众和大资产阶级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而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所谓“经济神话”包括制消除失业,消除通货膨胀等,实际上依靠的是扩充军备对经济的刺激和疯狂掠夺犹太人,这辆高速运转的战车走上战场只是时间问题。历史的进程不因人的意愿而停止,但我们可以根据局势的变化而非主观情感合理选择自身站位,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这是我们以史为鉴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