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才子”高晓松: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才子”高晓松: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文 |虢雪

“才子”高晓松: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坏孩子”高晓松

高晓松出生在典型的“高知”家庭。

外婆的父亲是清末巡抚,外婆是量子力学创始人普朗克唯一的中国籍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

当你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公是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舅舅是科学家、教授兼博导,妈妈是建筑学家,你要是不能当上个什么专家、学者,就会有一群人说你“长坏了”。你永远是“别人家小孩”眼中的“坏孩子”。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

大三那年,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于是,退学手续都没办,不上了。

退学后的高晓松组乐队,玩儿音乐。他跟老狼几个朋友组建了“青铜器”乐队,在圈里颇有名气。为了生计,他们四处走穴,开始了将近一年时间的流浪生涯。

一次,在海南的一家歌厅演出,他们因为坚持不唱粤语流行歌,唱了没几天,被老板一气之下直接给辞掉了。

“才子”高晓松: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然而多年以后,高晓松在《奇葩说》上怒怼问到“自己今后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的清华博士梁植。

他反问对方:“一个名校的博士走到这里来,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他始终认为名校是“镇国重器”,梁植虽然拿了博士的学历,却没有一个名校毕业生胸怀天下的格局。

你很难想象,这是从当初那个不正经的辍学生高晓松嘴里说出来的话。

上大学的时候,一次他回到宿舍,说:“哥们今儿当了一回陈世美!”

上铺的室友问他:“陈世美是谁?几年级课本儿里的?”

高晓松用了“夸张”二字来形容室友的无知。

但鄙夷之后,他每天都会回答室友的一个问题。

很多年后,他给他写了一首叫《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歌。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你曾经问我的哪些问题

如今再没人问起……”

当所有人都在遵循所谓的“世俗的标准”的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同样的备尝苟且,也总有人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向诗和远方。

也才会深深感同于那句话: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才子”高晓松: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

“才子”高晓松

高晓松长得不可描述,被网友调侃为“矮大紧”。

被调侃后,他开始在网上发自己的自拍照,并回应:自从我开始发自拍,就没什么人骂我了,人家觉得你自己都把自己弄成这样了,我还骂你干嘛?

这样的“不正经” ,反倒让他圈粉无数。

前段时间,高晓松微博晒出了入职哈佛大学,担任东亚语言与文学院研究员的消息。虽然网友扒出来,这个职位“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不发工资,不算哈佛大学雇员,不享受任何福利……”

是个“含金量”不高的职位。

但依然有人挺他,喜欢他,看他“风轻云淡地装”。

包括他日后爆得大名的文化脱口秀《晓说》,他是这么解释的——

在互联网时代,你们为了理想去奋斗,没有时间读书,那我来替你们读;你们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

聊文艺,聊政治,聊体育,聊三教九流、文化掌故,甚至娱乐八卦、稗官野史。

他广阔的眼界和渊博的学识,逐渐被人冠上了“才子”之名。

在知乎上有人此次评价他——

高晓松不是神人也不是大家,笔名“矮大紧”被无数网友戏谑为:长得不高,脸大,穿衣服还紧,他的自拍更是惨不忍睹。但也有人说:如果说高晓松外表的颜值来打分只有60分的话,那么他内心中那个无比浪漫的诗意世界的颜值,配得上120分。

在这个拼颜值的世界里,即使你可以拒绝吴彦祖的颜值,却无法拒绝高晓松的才华。

应了那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欣赏一个人不需要太多理由,有意思就够了

有不正经,有才,也有深情

《鱼羊野史》是高晓松在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上未删节版完整收录的读本。讲述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个人的角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以个人见解和趣闻,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

高晓松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和历史的看法,从中一览无余。

就像一位网友评价他的那样:

睿智+风骚+BIBI叨。穿越古今,从远到近,由此及彼,以点及面,恢宏庞大的史诗篇章分割成了一天一天的小插曲,于是你知道了,那些毫不经意的时间流逝里,汇聚成一天一天的年轮里,居然有那么多的神奇人物及传奇事迹交相辉映。

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气质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个事实好像是公认的。

《红楼梦》后四十回怎么来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寄信到底有多贵?

乾隆抱在腿上的英国小孩,对鸦片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明朝是"无明君,无名将,无文豪"的"三无朝代"

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去了哪里?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只有项羽能和拿破仑相提并论?

让中国足球到今天为止再也没有翻过身来的转折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中国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沈从文先生?

传言说《霸王别姬》的导演另有其人,是真的吗?

如果闲翻书,你会发现这套《鱼羊野史》将会是极好的选择。在这里,很多历史都卸了妆,素颜见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颠覆。

当初,我的一位朋友无意中翻到一页。题目是《民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僧人》,文字很短,写得是:

李叔同、苏曼殊,都是大才子。

可能才子们读书到一定程度,就会看破世情、看破红尘,就有可能遁入空门。苏曼殊用中国非常漂亮的韵文去翻译拜伦的诗,有些地方有点儿像《楚辞》,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翻译。

苏曼殊在国外长大,是一个身世非常复杂的人,三十几岁去世前说了一句话:“一切有情。”另一位大师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圆寂的时候也说过一句话:“悲欣交集。”

人临终前说的话,其实是一个人对人世最终的看法。每当读到这两句话,我都会情难自已。……

朋友读完,当即决定读完这套书。

原因很简单:这段文字就可以管中窥豹,既能看出作者的才华,又能体会到作者用心和深情。

她说,这两个理由就足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