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在您阅读本文前,您可以点击右上方“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火种三农”每天推送的内容。感谢您的关注!


近年来,水果行业可谓是“全民哀怨”。番茄、柚子、苹果、草莓、柑橘、荔枝、桃子、李子、西瓜、芒果等,都难逃低价滞销的命运。即使是各种助销手段齐上阵,在日益频发的滞销面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加上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攀升,相关专家明确表示“滞销或将成为我国水果行业的新常态!”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在如此惨淡的水果行情之下,果农开始纷纷探寻解决之道。如改变销售渠道进行网上销售、错时上市、进行水果后加工、打造品牌化销售等。但在众多解决方法中,讨论最多,呼声最高的应属——更换品种。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报道一个新品种后,便会激起网友的讨论

加之新品种创富消息频出,如“60亩沃柑销售900万“、“种不知火,20万算低收入,50万收入才算正常”、“70亩地,赚了800万,看看种的啥新品种”、“阳光玫瑰葡萄,葡萄中的爱马仕”等,不断刺激着种果人的欲望神经,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抱着“富了那么多人,我为什么不是其中一个?”的心理,加入换种大军,希望用新品种来摆脱滞销命运,加入暴富行列。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对于遭遇“低价滞销”的果农,探寻解决之道,进行自产自救的行为,相关专家是非常肯定的,但是,对于一味追求新优品种,盲目换种的种植户,专家说:利益与风险同在。其中存在的风险有下:

一、苗木风险:一苗难求下,苗木质量层次不齐

种植新品种造富的案例层出不穷,直接诱导种植户,抱着一定要赶上这次致富快车的态度,就算是托人、找关系也要弄到新品种苗木,可近乎为“疯狂”。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而这些所谓的“新品种”苗木也水涨船高,价格飙升。2017年,象山县的‘甘平’果子卖出了80元/斤的高价,其接穗价格也已达3000元/斤;今年的‘明日见’更夸张,果子还没上市,仅凭听说、网上说、专家说是个好品种,一斤枝条的价格便炒到12000元。

苗木高价之下,直接反映出的是需求的不满足!

“一苗难求“之下,加上苗木的直接辨识难度高、验证时间长和购买渠道相对混乱等特点,购买到货真价实好品质的苗木风险较大。之前就有新闻报道:橘农在种植两年后,发现买了假沃柑苗,3000株苗,损失惨重。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二、种植风险:技术跟不上,果品质量难保证

每一个新品种对应需要配套的种植新技术。就拿被认为是葡萄界创富新秀“阳光玫瑰”葡萄来说,对病毒尤为敏感、花芽分化不好、小苗长势不易控制、易产生日灼和果绣重等,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据了解,近几年各地发展起来的阳光玫瑰葡萄园,因管理不当,价格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果园大于50%!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其次,当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后,收购商就不再是“全盘接收”,而是对果品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新种植的种植户来说,种植要求较高,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标准的果品价格可能差之千里。

三、市场风险:一旦饱和,滞销将是必然

就拿在武鸣创下“财富神话”的沃柑来说。武鸣从2012年开始引进种植,2014年开始挂果,亩产量达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达3.5万元至4万元。2015年价格在8~10元/斤,而到今年价格在降至3.5~5.5元。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沃柑同期的平均价格出现了回落。虽然在目前的市场之下,其价格仍然十分有吸引力。但是,据调查,广西省柑橘正以每年超10万亩的速度增加,而四川地区仅眉山市一地,柑橘的扩种也正以每年超3万亩的速度进行着。在这种快速扩种之下,市场一旦饱和,产能过剩,跌价滞销将成为必然。谁也无法保证沃柑还能再火几年!

综上:盲目引种有风险,终难成就创富捷径。种植业属于长线项目,新品种面临的是新技术,新风险,新市场。注重品质,优果优价,抢占中高端市场,才是种植户最容易实现的致富路线,应对行情波动的关键,而不是靠盲目追求“一夜暴富”。

更换新品种,真能“解决滞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