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太原历史上有个帝王叫石敬瑭,他的历史你知道吗?

拇指太原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中后晋的皇帝,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五代前面是唐朝,后面是北宋,五代只有五十三年,共历五个朝代,平均每个朝代只有十年。

五代出现了很多知名的皇帝,比如有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高祖石敬塘,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而很多人比较不喜欢石敬瑭。

因为石敬瑭了攻打后唐,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并且自称“儿皇帝”,向契丹求援,最后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打败了后唐,建立了后晋。那我们来了解一下石敬瑭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吧。

石敬瑭,据说是西汉丞相石奋的后代,公元892年,出生于太原汾阳。当时的代州刺史李嗣源十分器重石敬瑭,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石敬瑭,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儿子。

李嗣源让石敬瑭率领他的精锐骑兵“三讨军”,石敬瑭就随李嗣源征战四方,也成为李存勖的一员虎将。公元916年,李存勖攻打后梁大将刘鄩,刘鄩袭击了李存勖,在这个危急的时候,石敬瑭率十几个亲兵掩护李存勖撤退,石敬塘因此声名大振。

石敬瑭还多次救了李嗣源,公元918年,李嗣源与后梁大将贺瑰争夺黄河沿岸的时候,晋军攻下了杨柳镇,中了刘鄩的埋伏,还是石敬瑭挺身而出掩护撤退,李嗣源才杀出重围。

像这样的情况实在很多次,石敬瑭对于后晋的功劳确实很大,但是石敬瑭这个人比较低调。公元926年,皇甫晖在邺城叛乱,李存勖派李嗣源带着石敬瑭前去平叛,李嗣源在石敬瑭的建议下拥兵自重,转向攻打李存勖。

李存勖死于兴教门,李嗣源称帝,史称后唐明宗。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李从厚继位,史称后唐闵帝,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发动岐阳之变,杀死了李从厚称帝,史称后唐废帝。

李从珂并不信任石敬瑭,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石敬瑭不去,李从轲就下诏催促石敬塘,石敬瑭还是装病不去,而且跟李从珂说,他是养子,不能继承皇位,应该传位给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益,李从珂就派兵征讨石敬瑭。

石敬瑭在契丹耶律德光的帮助下,在公元936年,打败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公元942年,石敬瑭病逝。


历史简单说


若说历史上的人物,哪位是让后人又骂又赞的,估计石敬瑭能算一个。

这个人物的身世比较复杂,但有一点可以从众多历史资料中印证,他是在太原发迹并登上皇位的。

为啥说他让后人骂呢?他的名字远不如另一个“代名词”——“儿皇帝”那样,让人家喻户晓。这个“儿皇帝”是如何来的?这要翻开历史篇章说道说道了。

历史上,石敬瑭可谓功不可没,可以说,李嗣源登基,少不了他的辅佐。不仅如此,石敬瑭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但是,可惜就可惜在他的一次屈辱做法。他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以儿国自称,在契丹帮助下大败后唐军队,建立后晋。凭此一点,他就背上了“儿皇帝”的骂名。

你想想,历史上的皇帝都是“九五之尊”,哪个肯自降身份。石敬瑭就敢,而且割地并自称儿子,这对后来中原防御构成了一大隐患。

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无是处,石敬瑭也一样。他练兵打仗绝对厉害,而且能礼贤下士,放到今天,这可是能出不少政绩的人物啊,这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过大于功,非常遗憾。


太原晚报


石敬瑭是五代十国后晋的开国皇帝,比起开国皇帝的称号来,让他闻名于世的是他“儿皇帝”这个称号。

在古代大家都视石敬瑭为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他把率属中原的燕云十六州献给了契丹了,奉契丹人为‘父亲’,自己甘做契丹人的儿子,这就是他儿皇帝的来源。

大家肯定好奇,为什么他会把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呢?

五代十国中原战乱,谁的手中有兵,谁就能称帝。这个石敬瑭就看重了这个机会,他又是武将出身,从小就把李牧和周亚夫拿来当做偶像祭拜。他也很想当皇帝,过一把当皇帝的隐

所以,在他做河东节度使的时候,他就开始闹革命了。

当时的后唐皇帝是李丛珂,李丛珂一看石敬瑭反叛了自己,就派重兵来平叛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献了出去。

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就出兵帮助石敬瑭打后唐的军队,结果后唐战败,李丛珂被杀,后唐灭亡。

石敬瑭开始占领汴京称帝,他的后台就是契丹。为了做皇帝,他甘愿向契丹称儿子。契丹作为老爹的,肯定会罩着他这个百依百顺的儿子了。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都是军事重地,这个地方一旦被外族人占领,边界的汉族人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到了后来的赵匡胤建立大宋,一直到北宋灭亡,燕云十六州都是在外族人的统治下,直到明朝朱元璋称帝,才又一次把燕云十六州给收复过来。


史学达人


大家好,我是侧耳倾听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穿越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我对五代十国这段动荡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对其中的历史也有所了解。

五代十国图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中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我猜想应该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其中后唐建立者李存勖、后晋建立者石敬瑭和后汉建立者刘知远都是沙陀族人。

“沙陀人?这是什么鬼,历史上有这个民族吗?”,恐怕这是很多历史小白看到这个这个的疑问。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也就是说,他们其实都是突厥人。

石敬瑭

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大分裂大混乱时期,存在时间短,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影视作品中,都很少有提到这段时期,大部分普通人对这段历史都不了解。

我估计很多人连五代十国中五代是哪几个朝代都不清楚,也不会了解其中有几个朝代沙陀人建立的。

李存勖

唐景福元年(892年)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阳里,从小跟随父亲练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是骑马射箭,无所不能。父亲去世后,在后唐庄宗李存勖账下当了个校尉。在后唐进攻后梁的战争中履立战功,尤其是有一次救了李存勖的命。

后来,李存勖安排石敬瑭在其爱将李嗣源账下效命。李嗣源对他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天福七年(942年),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骂石敬瑭是民族罪人。只是人家石敬瑭觉得冤枉,“我明明是个突厥人,什么时候变成汉奸了?”

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历史的天空history


稍微学进去点中学中国史教科书的人,对五代十国这段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战乱纷飞的时代都会有些印象。

而这段历史,必然抹不开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当然他的名声只能用“臭名昭著”来形容。这是因为“儿皇帝”和“割让燕云十六州”都与他脱不了干系。

据《新五代史·晋本纪第八》记载,唐末景福元年石敬瑭出生在太原汾阳里,自小沉默寡言,喜读兵书,崇拜李牧和周亚夫。因善骑射,能征善战,被未来的后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招为女婿。而他也没让自己的岳父失望,曾多次救岳父于危难之中。并因战功逐渐得到高官厚禄,成为后唐的重要的节度使之一,镇守一方。

李嗣源去世后,其第三子李从厚即位,但自幼随李嗣源征战的养子潞王李从珂不服而起兵造反,并最终篡位称帝。李从珂非常忌惮石敬瑭,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计策出兵讨伐石敬瑭。这让石敬瑭在慌乱中派心腹幕僚桑维翰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暗通款曲,许给后者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自称儿皇帝,从此背负上万世骂名。最后,他勾结契丹人,引契丹大军与自己合兵攻陷洛阳,灭亡了后唐,建立了后晋。但他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致使此后的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长城屏障,以至于终宋一代在对抗北方的辽、金时都无险可守,真可谓是贻害不浅!


原创不易,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肥鹅回答得还不错,不妨顺手点个“赞”,肥鹅在此给各位衣食父母们致谢了。

彼得堡的肥天鹅


太原历史上出过很多皇帝,出开国皇帝最多,所以太原又叫“龙城”。

说到石敬瑭,必须说说唐末五代的雇佣军集团沙陀人。

沙陀族原是西突厥部族,灭突厥本部时立功成为唐朝的附庸。后来,被回纥吐蕃挤压,迁居到陕北宁夏一带。唐末,沙陀族参与平定黄巢起义,赐姓李,正式成为唐末五代的重要军事集团。

唐末,李克用与朱全忠不和,朱全忠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继续和他死磕,然而没什么卵用。李克用不行,不代表他的儿子们不行。李克用儿子李存勖是军事天才,终于灭了后梁,建立后唐。

李克用有十三太保,都是干儿子。其中李存孝是武力最高的将领李嗣源在李存勖失败时接力,是五代少有的明君。

而石敬瑭,就是李存勖李嗣源的亲兵爱将。李嗣源死后,李从珂不信任石敬瑭,石敬瑭只好投靠契丹。

石敬瑭投靠契丹的代价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相当于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的北部。这些地方割让出去,让华北平原失去长城屏障,直接面对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这就是后来中原数百年苦难的开始。

石敬瑭年轻时是英勇的武将,帮助李嗣源登基立功不少。说明这个人才能还是有的。但是脑子是真不行!

那些起兵借外力当皇帝的人不少,石敬瑭是最蠢的一个!

李渊当初起兵反隋,与突厥约定“子女财帛归你,土地归我”。当皇帝后翻脸不认账,直接怼回来!啥?我是堂堂皇帝,怎么可能答应这些!后来突厥南下,与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长安国库奉献突厥。几年后,突厥被唐军犁庭扫穴,彻底灭绝!

事实证明,石敬瑭父子,比起李渊父子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石敬瑭当皇帝后,不仅按照约定老老实实献出燕云十六州,还认了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当父亲。这对于继续汉人和农耕技术的契丹,不亚于天上掉馅饼了!

更恶心的是,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石重贵是石家第二代年纪比较大的,也是太原的河东节度使(这个职位当初就是备用皇帝,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都做过)。石重贵当皇帝后,愿意给耶律德光当孙子,不愿意给他当臣子。

于是耶律德光出兵灭了后晋,石重贵当了俘虏,被封为负义侯。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国号辽。

幸好,同属沙陀族的刘知远在太原起兵,天才般的力量恢复华夏,建立了后汉。但,燕云依旧没有收回。

如果非要给石敬瑭一个评价,我给一个对联!

化国为家儿皇帝,

认贼作父狗汉奸!


龙帅林vlog


石敬瑭是五代时期后晋的开国皇帝。不过他这个皇帝得来并不光彩。公元936年,他勾结契丹起兵反唐,攻克洛阳建立后晋。而且他在位期间,卑躬屈膝地像对待亲爹一样讨好契丹。他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致使中原地区失去北方的屏障,甚至祸害后世近400余年。那么石敬瑭到底有哪些历史经历呢?下面有书君就跟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石敬瑭第一次背叛主子李存勖,其不忠不仁的本性已经初步显现。

石敬瑭出生在太原,他原来是后唐皇帝李存勖(xù)帐下的校尉,很受主子的赏识。后效力于李存勖的义弟,也是爱将的李嗣源。李嗣源也很赏识他,就把女儿嫁给他,让他统帅精锐的亲兵。

公元926年,李存勖派李嗣源、石敬瑭率军平定魏州的叛乱。不料,李嗣源和石敬瑭临阵倒戈,李存勖亲率精兵前来平定叛乱,结果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即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后唐明宗。石敬瑭因为拥立有功,也屡屡得到升迁。

石敬瑭勾结契丹灭掉后唐,成为卑躬屈膝的“儿皇帝”。

公元933年,李嗣源驾崩,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起兵造反。石敬瑭就想浑水摸鱼,于是他囚禁了李从厚,欲挟天子而令诸侯。

然而,李从珂兵多将广,很快攻克洛阳,并即位称帝。石敬瑭无奈,只得前来朝见新皇上。石敬瑭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暗中则加紧防备。他感觉自己实力比较雄厚了,开始向李从珂叫板,呈上奏表激怒李从珂。李从珂看完奏折后大怒,立即派军征讨石敬瑭。

石敬瑭此时兵力虽重,但是此次谋反,他输不起。他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于是他求援于契丹,上表称臣。他表示如果契丹能够帮助自己拿下唐朝的江山,他可以“以父礼”对待契丹,并答应把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当时辽主耶律德光看到这么一块肥肉放到自己面前,哪有不吃的道理?他大喜,立即亲率5万精锐骑兵南下。

石敬瑭亲自率众人出城迎接耶律德光,对其百般奉承,并厚颜无耻地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接着,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攻克洛阳,灭掉后唐。

之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开封。

石敬瑭称帝后,按照当初的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丝织品30万匹。

燕云十六州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把它割让给契丹,这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北部的屏障,后患无穷。这里逐渐成为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

石敬瑭此举,可以说是遗祸几百年,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重新将燕云十六州收回。

石敬瑭对契丹百依百顺,他称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每年除了进贡30万匹丝绸给契丹,石敬瑭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上大批礼物。

石敬瑭称帝后,外忧内患,最终忧惧而死。

石敬瑭当上皇帝以后,宫殿都由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奢华程度远超后唐诸位皇上的宫室。

他既贪图享受,又要贡献大批的丝绸和黄金讨好契丹主子,庞大的财政负担,最终都转嫁到了百姓的头上。在石敬瑭的残酷剥削下,后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上当时天灾频繁,水旱、蝗灾接连不断,后晋人民流离失所,饿死冻死者,更是难计其数。

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他又下令制定了许多残酷的法律,如凡偷盗少量财物就一律处死,男女不论强奸、通奸,一概处死等等。他还发明了挖心、剥皮、油煎等酷刑,导致民怨更加沸腾。

不光民心不稳,就是在后晋朝堂之内也有很多人不满石敬瑭的统治,对他投降契丹感到非常耻辱。不断有人起后反抗,他都派兵镇压下去了,为了以儆效尤,以及安抚契丹主子的情绪,石敬瑭甚至把主张跟契丹决一死战的臣子斩首,把头献给契丹。但是一边是不断有忠贞刚烈的臣子拉开阵势与契丹势不两立,一边是契丹不断派人来兴师问罪。

彷徨无计中,石敬瑭忧郁成疾。公元937年6月,石敬瑭病逝,时年51岁。

石敬瑭不顾民族气节,为了一已私利勾结契丹,并不惜俯首称臣,自称“儿皇帝”,并进献财物以及割地讨好对方,使得中原地区失去了防护的屏障达400多年。他的“汉奸”行为留下千古骂名!他的奴颜媚骨令世人作呕!

其人虽逝,但千古骂名,却一直延续至今。不亦悲乎!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要说他当上皇帝的原因,我说是因为他要进行工作调动导致的,你信不信?

什么原因会让工作调动变成针锋相对呢?是因为离家太远生活不便?还是说没有学区房,孩子发展受限?

当然了,统统都不是。石敬塘注定是皇帝命,算是赶上了历史发展的大车并一路狂奔

只可惜,他上车的姿势有点丑,坐的地方也比较尴尬(斗上~)

五代十国,就是一部超级大戏,而石敬塘的戏份虽然不重但很“经典”


佛系皇帝李嗣源升仙后,人事调动这一命运轮回便开始了!

说来尴尬,这个李嗣源在石敬塘的协助下当了皇帝,却一天到晚拜月焚香,求神问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天降圣人,好取代自己这个土包子成为国家的新任领导人

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很佛系了。痴痴等待的李嗣源没能等来圣人,但是等来了死神,已经垂垂老矣的李嗣源将大位传于儿子李从厚,可这个儿子没事找事,不仅不学父亲当佛系皇帝,偏偏喜欢惹事生非,他要给自己的义兄李从珂平级调动,搬个家,从凤阳搬到太原去。话说本来好事一桩,太原可是大城市啊!可李从珂突然就翻脸了,随后直接起兵攻陷洛阳,并将已经弃位而逃的李从厚逮住一刀干掉

李从珂当了皇帝,翻了他弟弟的毛病,也想进行人事调动,不巧的是这一次的人事调动是石敬塘,而且成为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发号施令

后面的我们都知道了,石敬塘引入契丹兵力一举搞垮李从珂,灭了后唐,开创后晋

换工作导致的连环血案,究竟有什么玄机?

明明是换个地方继续工作的事儿,咋还红了眼呢?这涉及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特点。藩镇割据的状态下,节度使权力很大,几乎都是地方性军阀

而皇帝下令让节度使搬家,潜台词就是——你准备去死吧!离开根据地的节度使,失去了根基卫队,调任途中就可能被一纸诏书赐死。与其在沉默中灭亡,倒不如在沉默中爆发了,拼了!于是李从珂这么干,成了!

到了石敬塘这,抓狂了...

因为他兵力不够啊!是不足以推翻现任统治者的,这可怎么办!被逼上绝路的石敬塘想到了契丹,想到了用土地换生命的法子——用中国的土地,换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于是,以燕云十六州、即面积约为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百姓为交换代价,换来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精兵强将

这是多么无耻的选择,也是多么白痴的选择!不仅仅是大片土地的沦陷,也是整个南北对峙格局的彻底变化,原本只能在长城以北苦寒之地讨生活的契丹辽国,自此可以越过长城,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的看着广袤的南方

石敬塘应该改名叫石守信,才对得起他的“诚实守信”!

历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看过程,黑暗留给别人,光明留给自己。可我们的石敬塘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非要把光明拱手让人,自己在阴暗中承受一切

明明已经立国,为何要兑现耶律德光的承诺,或者说你打个折也行啊!这个时候你已经是皇帝了!可石敬塘用行动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一种品质,当然在他这叫恶行!

燕云十六州给了耶律德光,让契丹好好的发展了一波,从指挥打仗的丘八、变成有酒喝有肉吃的土豪

事儿还没完呢,比耶律德光大十来岁的石敬塘,竟然提出想给他当儿子,敬德光为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

割地不说,还哭着抢着给人当儿子。因为白得十六州早已笑的合不拢嘴的德光同志,也就顾不上会不会折寿一类的,接纳了这个年龄颇大的儿子!

石敬塘是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儿皇帝了,殊不知这十六州自他手中开始,一直到几百年后的明朝,才得以回归中原的怀抱,足足有四百年之久!

石敬塘的“精彩”表演到此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是时候让后晋第二位继承人也是最后一位登场了

石重贵同志隆重登台,一反其叔石敬塘的怂比形象,腰杆倍儿直,胸脯贼挺;不仅表示不再当德光同志的儿子,还要分分钟让他好看,甚至下令:“生擒德光者,擢升节度!”何等气概,何等英武,这是要重展沙陀人当年的雄风撒!

结果却是德光同志让他好看,带着契丹兵团举兵南下灭了石重贵不说,还直接就在开封府登基了

如果说石敬塘对于历史有什么贡献,除了他上述的“丰功伟绩”外,就是帮金庸给乔峰起的外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契丹快速发展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政府分为双套,分别是南院北院,南院管汉人、北院管契丹,而乔峰就是南院大王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石敬瑭我知道。他在892年出生于太原汾阳县,在家里排行老二,后来在后唐末年做了河东节度使,并在936年起兵造反,但为了做皇帝,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求契丹出兵,还甘做“儿皇帝”。后来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历史上称后晋。

942年,因忧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时年51岁,庙号高祖,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于显陵(念河南宜阳县西北)。


文史园地


太原历史上出过很多皇帝,出开国皇帝最多,所以太原又叫“龙城”。

说到石敬瑭,必须说说唐末五代的雇佣军集团沙陀人。

沙陀族原是西突厥部族,灭突厥本部时立功成为唐朝的附庸。后来,被回纥吐蕃挤压,迁居到陕北宁夏一带。唐末,沙陀族参与平定黄巢起义,赐姓李,正式成为唐末五代的重要军事集团。

唐末,李克用与朱全忠不和,朱全忠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李克用继续和他死磕,然而没什么卵用。李克用不行,不代表他的儿子们不行。李克用儿子李存勖是军事天才,终于灭了后梁,建立后唐。

李克用有十三太保,都是干儿子。其中李存孝是武力最高的将领李嗣源在李存勖失败时接力,是五代少有的明君。

而石敬瑭,就是李存勖李嗣源的亲兵爱将。李嗣源死后,李从珂不信任石敬瑭,石敬瑭只好投靠契丹。

石敬瑭投靠契丹的代价是割让燕云十六州,相当于北京天津和山西河北的北部。这些地方割让出去,让华北平原失去长城屏障,直接面对北方少数民族骑兵。这就是后来中原数百年苦难的开始。

石敬瑭年轻时是英勇的武将,帮助李嗣源登基立功不少。说明这个人才能还是有的。但是脑子是真不行!

那些起兵借外力当皇帝的人不少,石敬瑭是最蠢的一个!

李渊当初起兵反隋,与突厥约定“子女财帛归你,土地归我”。当皇帝后翻脸不认账,直接怼回来!啥?我是堂堂皇帝,怎么可能答应这些!后来突厥南下,与李世民签订渭水之盟,长安国库奉献突厥。几年后,突厥被唐军犁庭扫穴,彻底灭绝!

事实证明,石敬瑭父子,比起李渊父子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石敬瑭当皇帝后,不仅按照约定老老实实献出燕云十六州,还认了小十岁的耶律德光当父亲。这对于继续汉人和农耕技术的契丹,不亚于天上掉馅饼了!

更恶心的是,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石重贵是石家第二代年纪比较大的,也是太原的河东节度使(这个职位当初就是备用皇帝,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都做过)。石重贵当皇帝后,愿意给耶律德光当孙子,不愿意给他当臣子。

于是耶律德光出兵灭了后晋,石重贵当了俘虏,被封为负义侯。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国号辽。

幸好,同属沙陀族的刘知远在太原起兵,天才般的力量恢复华夏,建立了后汉。但,燕云依旧没有收回。

如果非要给石敬瑭一个评价,我给一个对联!

化国为家儿皇帝,

认贼作父狗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