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共抓大保護!江西生態環境穩居全國前列

共抓大保護!江西生態環境穩居全國前列

綠色生態是江西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2016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將江西列為首批生態文明試驗區。我省牢牢抓住這一難得機遇,把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擺在壓倒性地位,著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目前,全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成效明顯,今年上半年,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全省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92%;空氣質量優良率86.2%,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國前列,綠色生態優勢持續鞏固。

共抓大保护!江西生态环境稳居全国前列

構築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我省狠抓生態環保,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江西省發改委副主任李志剛介紹:“在專項行動中,我省非法碼頭整治工作由於歷史原因、政策銜接等原因,給整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我們相關部門會同地方政府態度堅定、行動迅速,107座非法碼頭,拆除了61座、整改提升了46座,保質保量完成了任務。”

據瞭解,在實施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上,我省基本完成了造紙、製革、電鍍、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的清潔化改造。出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完成畜禽養殖“三區”劃定工作,劃定禁養區5.1萬平方公里,關閉、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2.5萬個。

與此同時,實施清河提升行動,全面啟動劣V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今年5月、6月全省重點治理的44個斷面未出現劣V類水。完成25個重點工業園區和48個縣市汙水配套管網建設任務。截至5月份,全省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已整治185個,九江市全面完成了市級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李志剛說道。

在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方面,2017年新增造林142.1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退化林修復160萬畝,森林撫育560萬畝。實施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294.5萬畝。

另外,我省全面升級“河長制”,加快建立並實施“湖長制”“林長制”。建立省級環保督察制度,啟動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管改革,開展贛江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全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693.86萬畝。

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走廊

“我省以強化戰略通道為支撐,構建對接長江經濟帶的綜合交通走廊。”李志剛介紹,我省對接長江黃金水道的贛江、信江高等級航道提升工程項目,全部落地實施。2020年,全省將建成995公里的高等級航道網,將極大地拓展延伸九江區域性航運中心的腹地,重塑“贛鄱千年黃金水道”輝煌。抓鐵路建設“853”工程,武九客專、九景衢鐵路建成投運,昌景黃鐵路開工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融入全國快速鐵路網絡已現雛形。疏港鐵路加快推進,明年,九江城西港疏港鐵路將開工,有利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鐵水聯運、多式聯運。

同時,抓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建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基本達到6000公里,提前完成“十三五”建設目標。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全面提速。瑞金、撫州機場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南昌瑤湖機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此外,加快推進省際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鄂湘贛皖四省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水運合作聯席會議備忘錄;贛湘對接的7條高速公路、贛鄂對接的3條高速公路均全部建成通過;連接贛鄂的武九客專2017年已建成通車,正積極推進(南)昌—嶽(陽)—常(德)、長沙—贛州高鐵和贛郴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

創新驅動發展打造現代產業走廊

據悉,我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引領,積極打造對接長江經濟帶的現代產業走廊。2017 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突破1.2%;科技進步綜合水平在全國的位次由2012年的第25位前移到2017年的第20位;今年上半年,全省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39.2%、66.7%,延續了近年來強勁增長勢頭。

我省紮實推動綠色有機農產品示範基地試點省建設,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152個,推進2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全省“三品一標”總量達4712個。大力發展油茶、毛竹、香精香料等林下經濟,全省林業總產值突破4000億,列全國“第一方陣”。加快全域旅遊發展,創建4個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全省旅遊總收入達到6435億元。

此外,在強化綠色科技與金融支撐方面。“硅襯底高光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熱敏灸”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省綠色信貸餘額突破1700億元,綠色信貸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發行各類綠色債券100億元,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100億元。

湘鄂贛“多層級多領域”協商合作

據悉,為深化長江中游湘鄂贛三省協商合作,近年來三地先後簽署了《長江中游湖泊溼地保護與生態修復聯合宣言》、《長江中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長江中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行動宣言》。

“今年4月,湘鄂贛三省召開了省際協商合作第一次會商會,建立了省際協商合作輪值制度,共同推進十三件實事,推進了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合作事項,基本形成了‘多層級、多領域’的協商合作格局。”李志剛介紹說。

在生態保護方面,三省合力抓好湖泊溼地管理保護、生態修復和科學利用。環保部門簽訂了跨界環境汙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框架協議。水利部門初步建立了省際邊界水利執法合作機制、水事糾紛調處合作機制,定期交流河道採砂監督管理有關信息。

在產業合作方面,三省12個城市的114家港航企業和行政主管單位共同成立長江中游航運企業聯盟。三省旅遊部門舉辦第五屆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旅遊會商會,聯合組建長江旅遊推廣聯盟,並簽署旅遊產業合作協議。

在公共服務方面,三省省會城市之間住房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和轉移接續,指定醫院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人才共享服務平臺實現異地同步上線。文化部門成立“中三角演藝聯盟”,開展交流演出,並組建了公共圖書出版發行產業聯盟。工商部門聯手完善區域內網絡消費糾紛解決、線上線下消費維權執法聯動、信息交流共享等協作機制。質檢部門積極開展標準認證、項目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交流合作。

在區域協作方面,贛鄂兩省積極推進黃梅小池融入九江發展,著力實現同城化。湖北咸寧、湖南嶽陽、江西九江共同簽署了《“鹹嶽九”關於共同促進區域商務事業發展,加快“小三角”城市區域市場一體化進程戰略合作協議書》,促進三地市場資源整合和差異化互補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