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螽斯的生物学简述

螽斯的生物学简述


【分布】除了南极外,地球上的各大陆都发现有螽斯的分布。大多数种类分布于热带地区。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螽斯的种类多样性可能是最丰富的。到目前为止,仅在亚马逊盆地就发现了2000多种螽斯。在一些冷凉干旱地区,同样也有螽斯的分布。

螽斯的生物学简述


【食性】有些种类的螽斯是植食性的,它们取食植物的叶、花丶皮和种子。但很多种类纯粹是捕食性的,它们可捕食其他昆虫、蜗牛、其他节肢类动物,甚至一些小形脊椎动物,如小形的蛇和蜥蜴等。一些地方的种类被当地人认为是可为害经济值物的害虫。但是,绝大多数种类的螽斯,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都会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一般不致于导致明显的经济损失。有经验的昆虫学家,通过观察不同种螽斯的头部和口器形态结构的差异,就可判断其食性和食料。大型种的螽斯会咬人,引起点疼痛,但不会导致皮肤的破损。一些人群会食用螽斯,如在乌干达的一些部族。

【鸣叫(摩擦发声)】在螽斯雄虫前翅的后角处,具有发音器官。有些种类的雌虫,前翅也会摩擦发音。但雌虫发出鸣叫声是为了应和雄虫的鸣叫声,而雄虫的鸣叫声主要是为了求偶和威慑竞争对手。在一只前翅的硬脊上分布有锉状或梳状突起,而在另一只前翅后角具有音拨或刮片。两翅相互摩擦引起振动,从而发出不同的鸣叫声。螽斯前翅摩擦发出的声音是颤音,声音的性质受虫体的大小、摩擦发音器官的形态构造等的影响,因种而异。

许多螽斯鸣叫的音速与周围环境温度的高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从一定时间内发出的鸣叫声的次数,可以推断此时的环境温度。如美洲螽斯,环境温度(F°,华氏温度)约等于15秒钟之内的鸣叫次数加上37。

【捕食】有些种类的螽斯在身体的不同部位长有棘刺,其功能是多方面的。拟织亚科(Listroscelinae)亚科的螽斯,在其身体的腹面上长有肢状刺,它们在捕食活动中可形成一小笼,将猎物围在其中,由口器慢慢取食。身体上棘刺像附肢一样通过关节与身体相连接,但顶端钝,在捕食活动中只有囚禁猎物的作用,而不能刺杀猎物。而在足胫节和腿节上的棘刺,端部尖锐,与足部的连接处无关节,它们固定在足上而不能自由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刺杀猎物或用于防御。

螽斯的生物学简述


拟态为叶片的螽斯

【防御】白天停歇在栖境中的螽斯,总是最大限度地的用防御姿势和伪装策略。如,它们可外露棘刺、装死、或把自己拟态为植物的叶片等,以防御或欺骗前来猎食的捕食者。一些螽斯的复翅(前翅)内侧,都十分光亮,或者具有一些黑斑,后翅也很光亮。当捕食者侵袭时,它们突然展开双翅,露出复翅内侧的黑斑,像一双眼睛一样,做出恐吓的姿势,试图把捕食者吓走。

螽斯的生物学简述


一种螽斯的卵成排地粘在植物的茎干上

【生命周期】螽斯的寿命为1年左右,成虫发育迟缓。大多数雌虫于夏末开始产卵,卵多产于土中或植物的茎干上。如果是产卵于植物枝条上,那么卵常成行排列,卵呈卵圆形。有的雌螽斯的产卵品镰刀形,有的为长管状。大多数螽斯的卵孵化后的若虫形态与成虫十分相似,但有些种类的低龄若虫与成虫一点都不像,它们会拟态为蜘蛛、刺蝽和花形,这是为了防止被捕食的伪装策略。这些种类的若虫要生长到会逃避捕食者的龄期,才会变成成虫样,否则它们一直保持拟态虫态。若虫约经5~6次蜕皮后变为成虫,在最后一次蜕皮后,翅和生殖器完全形成,正式进入生育期,准备交配产卵。

【交配行为】螽斯交配时,雄虫把精包(spermatophore)送入雌性生殖器,精子从精包中释放进入输卵管。排空的了精包可被雌虫吃掉,很多种昆虫都具有这种行为。但是,雄螽斯在向雌虫提供精包的同时,还会额外献上一份彩礼或叫婚赠(nuptial gift)。这分彩礼叫精包附体(spermatophylax),它与精包相连,是雄虫送给雌虫的营养物。取食精包附体可以获取更多营养,雌虫的产量量和卵的质量都会显著提高。雌虫在寻找配偶时,会根据雄虫的鸣叫声来判断它的健康状况及其精包附体的可能大小。能发出响亮流畅的颤音,一般说明该雄虫能提供更多的营养。螽斯是多配制的昆虫,一个个体可与多个异性配偶进行婚配。这种婚配制度加剧了雄性之间的竞争。有一种螽斯,叫Platycleis affinis,英文叫tuberous bush cricket(意为“块茎状的螽斯),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动物中雄性睾丸最大的动物,其睾丸的质量可占到整个身体质量的14%。虽然每次交配时提供的精量不大,但恢复重交的速度很快。

【分类】螽斯科是个大科,全世界已发说6400种螽斯。螽斯科下设20个亚科,它们分别如下:

1.【亚科一】澳亚螽亚科Austrosaginae,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

2.【亚科二】棘颈螽亚科Bradyporinae,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和中亚

3.【亚科三】Conocephalinae

4.【亚科四】Hetrodinae,主要分布于非洲

5.【亚科五】Hexacentrinae,主要分布在泛热带地区,尤其是亚洲

6.【亚科六】Lipotactinae,主要分布于亚洲

7.【亚科七】拟织亚科Listroscelidinae,主要分布于美洲、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

8.【亚科八】长线螽亚科Meconematinae

9.【亚科九】长足螽亚科Mecopodinae

10.【亚科十】微螽亚长Microtettigoniinae,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11.【亚科十一】露螽亚科Phaneropterinae

12.【亚科十二】Phasmodinae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13.【亚科十三】叶螽亚科Phyllophorinae,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澳大利亚

14.【亚科十四】拟叶螽亚科Pseudophyllinae

15.【亚科十五】伪螽亚科Pseudotettigoniinae,已灭绝

16.【亚科十六】彩翅螽亚科Pterochrozinae,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

17.【亚科十七】亚螽亚科Saginae

18.【亚科十八】螽亚科Tettigoniinae

19.【亚科十九】Tympanophorinae,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20.【亚科二十】Zaprochilinae,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