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赛德克·巴莱》在台湾的票房好吗?台湾人认可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吗?

王建辉191616409


《赛德克巴莱》,是台湾电影史上,第一部本土制作大片,也是最后一部本土大片,因此它是台湾电影史上唯一一部大片。

《赛德克巴莱》上下2部合计在台湾取得约8亿票房(新台币,下同),人民币和新台币汇率近年来一直稳定在4.5-5之间,也就是说,《赛德克巴莱》票房相当于人民币1.7亿左右。

咱们说说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

历史上,台湾电影一直不成气候,除了侯孝贤、杨德昌等导演拍的文艺片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台湾的商业片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这是因为台湾电影市场太小,池子太小没法养大鱼。在8、90年代,台湾市场一直是香港电影的天下。当时香港电影在台湾取得的票房甚至高于香港本地。所以台湾市场(也包括东南亚等地)养活了香港电影人,但是却没有培育出自己的商业电影。台湾电影人也都是去香港发展,比如吴宇森就是台湾人,演员方面舒淇啊,王杰啊,周杰伦啊,......都是去香港发展,台湾本土电影根本就不行。

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也不行了,好莱坞大片一统天下,自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每年票房最高电影都是好莱坞大片。

以2017年来看台湾地区电影票房情况是,全年电影票房约100亿新台币(大概相当于人民币22亿不到),好莱坞大片占了四分之三,台湾本土电影加大陆电影一共只有7亿新台币。

其中大陆电影要想在台湾省上映,还必须抽签,所以票房也都很少。

这些年台湾电影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有一些台湾电影人还是想做出一些优秀本土电影,魏德圣就是其中佼佼者。

魏德圣很早就想拍一部反映台湾原住民精神的电影,就是这个《赛德克巴莱》,据说筹备了12年。

2003年魏德圣拍了一个5分钟的短片,算是个概念片,然后拿着这个电影项目找那些电影公司老板要投资,对方都一口回绝,你这电影预算吓死人,拍了肯定亏本。据说拍摄成本要2、3亿新台币,大家想想,当时台湾电影票房连达到1亿新台币的都很少,老板们怎么敢投资呢?

魏德圣只好等。

2008年魏德圣拍了个小成本的电影《海角七号》,火了,最终票房5亿新台币,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让魏德圣大赚了一笔,于是魏德圣把赚来的钱,全部投进去拍《赛德克巴莱》。当时魏德圣盯着票房总冠军导演的名头,老板们也都舍得投资,于是《赛德克巴莱》终于可以拍摄了。

这部电影绝对是大制作,光是群众演员就动用了上万人次,各种战争动作戏份制作都非常精良。

最终2011年在台湾上映,上下2部合计票房约8亿新台币。

但是还是亏本了。因为这部电影计划投资5亿新台币,后来超支到7亿,搞得很多演员都是欠着薪水在拍戏。后来魏德圣没办法找几个大牌明星借钱,据说周杰伦借了几千万新台币。

票房8亿的话,片方分账票房只有4亿不到。

这部电影2012年在大陆上映,因为网上已经有高清版本流出,加上当年电影市场还不像今天这么火爆,最终票房只有1600万人民币(不到1亿新台币)。加上其它音像版权,这部电影最终亏了大概2亿新台币的样子。

魏德圣也因为这次严重亏损,后来基本上没有再拍电影。

但不能说《赛德克巴莱》票房不好,实际上当年上映时候,很多台湾人都呼吁更多人去电影院支持。因为这是真正的本土史诗大制作电影。只能说台湾电影市场太小了,实在无法撑起这么大的投资。

大家看,这是台湾电影史上本土片票房情况

《赛德克巴莱》2部都排进前十名,不能算不好。

李安的大制作《色戒》也只有2.8亿而已。

我们熟悉的《我的少女时代》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分别是3.4亿和4,1亿。

要说起台湾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其实当年这部电影在台湾还是引发了轰动效应。

关于这段历史,可能说起来比较复杂。不过这部电影既然吸引了这么多人去电影院看,自然也会有大量相关讨论。

至于他们到底如何讨论,现在也很难搞清楚了。

算了这个话题就不多说了。

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再也不可能拍出像《赛德克巴莱》这样的电影了。


梁鹏飞


《赛德克巴莱》是魏德圣导演的作品,魏德圣追求拍摄台湾人自己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很早就开始筹划。

虽然这部电影虽然在台湾卖座率很高,据说不少原住民尤其是当年参与暴动的赛德克族六社后裔都穿着民族服装去看电影,在大陆也有不错的评价,但是这部电影并不讨喜,因为不符合大陆和国民党对雾社事件莫解读。

大陆和国民党对于雾社事件的解读可谓是原住民抗日起义,认为领导人莫那鲁道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反抗日本人的殖民统治。但是在赛德克族人看来,雾社事件这就是出草(猎首)而已,只不过出草对象是日本人,因为赛德克人要回归祖灵之家。

电影完全按照赛德克人的认知去拍摄,并没有按照两岸几十年来的基调去拍,也没有什么主旋律内容。
赛德克人之所以要猎日本人的脑袋
,主要原因在于,赛德克人要死后回归赛德克祖灵,不做孤魂野鬼。

按照原住民的规矩,男人只有猎取过人头,脸上有图腾,手心里有血痕的,死后灵魂才能进入祖灵,否则就只能做孤魂野鬼。而日本人殖民台湾之后,强制原住民文明化,禁止原住民出草猎首,使得原住民丧失了文化认同感。同时,日本殖民当局一系列压迫、剥削原住民的行为又让原住民更为不满。


导火索就是日本警察
吉村被莫那的两个儿子殴打一事。当时莫那的马赫坡社正在举办一场婚礼,吉村突然闯入,莫那的儿子达多邀请吉村一起饮酒,吉村以达多的酒不卫生唯有,拒绝邀请,并殴打达多。被激怒的达多和弟弟巴索痛打了吉村,莫那制止了两个儿子,并于次日携带礼物向吉村道歉。但是吉村不但不接受道歉,还扬言要屠光马赫坡。因此,莫那决定联合德克达亚群出草,虽然只有五个社响应莫那的号召,战士只有三百人,但是莫那鲁道依然决定出草。既是为了报复日本人的压迫,也是为了让脸上白白净净的年轻人们回归祖灵。

这是因为台湾原住民没有国家概念,只有族群观念,或者说是原住民共有的文化归属。如果日本人禁掉出草的同时,对原住民加以经济上的笼络,并且尊重原住民的部分习俗,那么事情还不至于太糟。
另外,加入味方蕃的赛德克道泽群,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反面形象,道泽群总头目铁木瓦力斯更是被打上助纣为虐的标签。

可是,铁木瓦力斯的目的和莫那鲁道一样,都是回归祖灵之家。这一点在电影里也有反应,电影结尾莫那鲁道等人在彩虹桥上大合唱,铁木瓦力斯也在合唱的队伍里。


在赛德克人的概念里,只要回到了祖灵之家那就是朋友,生前的仇恨全部消失,共同守卫祖灵之家里的丰美的猎场。
在赛德克人看来,活着并不是生命的唯一形式,只要能够走上彩虹桥,回到祖灵之家,生命将会永恒。

电影的拍摄完全站在原住民的角度,描绘了原住民为了回到祖灵之家的抗争,没有按照两岸官方的说法,将之解读为抗日起义。

所以,这部电影在民间反响很好,但是到了两岸官方层次却看的很淡。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台湾电影,用心程度点滴可见。虽然全部用听不懂的少数名族语言,但确切的传递出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在,除了电影开头人与自然美丽的场景,全民抗战中妇人集体自杀把粮食留给男人的场景看的我泪如泉涌。

整部电影很细致的刻画了人物的内心,这是台湾电影所擅长的。而魏德圣这部电影赢在细节把握到位,虽然大陆抗战题材比这个惨烈的比比皆是,但是总感觉人文情怀不够,口头嘶吼过多。

而这部电影虽然也集结了很多明星的支持,赢得了金马奖多个奖项。宣传发行销售的失误,葬送了本应该在大陆引起共鸣,创造高票房的机会。


raininthesun


我个人非常认可这部片。

但是看了很多评论说这部片子美化侵略,涉嫌台独。我是真的不敢苟同,不知道是大家手撕鬼子看多了还是怎么,觉得侵略片如果不够血腥就是美化,文化入侵比血腥屠杀更可怕,它能从根本上颠覆你这个族群。说是台独片的我真是醉了,电影里讲的是原住民,对他们来说任何外人都属于入侵者,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如果这算台独,那好莱坞拍一部希特勒的电影就是反和平支持法西斯?

国家统一肯定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局,但大部分人考虑的往往是何时收复台湾而不是台湾何时回归。


用户96938200199


台湾分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和原住民。

外省人对于原住民来说跟日本人一样属于入侵者…

其实原住民也是很纠结,现在社会是由台湾南部闽南人和外省人主导的社会,原住民的力量太小了,渐渐在被同化。

他们对日本人也是非常仇恨,赛德克巴莱最后结尾的彩虹桥和祖灵鸟感觉也是导演和原住民对于现状的一种妥协,融入社会,原始的没有法制的社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总结一下,票房算很好的,虽然是亏本的,但获得很多人的认可认同。


布拉佛斯的小猫


至少这部电影所体现出来的三观在大陆是不被接受的,导演极尽能力美化侵略,在他眼里,侵略者代表着现代文明,反而原住民是野蛮的,不讲理的。

但是在台湾,这部电影是被接受的,台湾的主流意识认为日本没有侵略台湾,所以他们称日治时代而不是日据时代。这里的差别自己体会


赖宝的朋友


雾社事件诱因是反不平而不是反日。

雾社事件日军后期主力同为原住民。

雾社遗孤因日式教育完全亲日。

台湾在现有教育下的结局堪忧。


我也用了这个名字


发型就不对!真相是清朝发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