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一周财经声音」刘世锦:房地产税还是要征的

刘世锦:房地产税还是要征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日前表示,中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已过历史需求峰值,适当调低增长预期,转向高质量发展,应侧重于关注就业、风险防控杠杆率、企业盈利、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升级这五个方面指标。他说,房地产税还是要征的,政府收入转入规范、法制轨道。但需要创造制度条件:开放土地要素市场;纠正土地价格扭曲;去除土地超额收益;避免重复征税。

向松祚:是“放”还是“收”?将决定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本周撰文称,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路就是“放”:真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另一条路是“收”:那就是假改革、假开放,甚至放弃既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或者只说不做、讲空话、不落实,实际上却收紧各种政府管制和权力控制,尤其是变相大力实施目前很多企业家担忧的国进民退。是“放”还是“收”?将决定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潘英丽:减税已刻不容缓

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新个税法,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现在的每月3500元提升至5000元,此外新增了多项专项附加扣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就减税问题接受《陆家嘴》专访时指出,起征点提高多少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起征税率要低,低收入家庭所得税可以少交点,以增强纳税人意识。她同时表示,不管从家庭还是从企业来看,税负都已很重,减税已刻不容缓。政府财政功能需要从吃饭财政、投资财政转变到有效提供公共产品。

沈建光:央行干预下人民币保7无恙

6月以来,人民币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从6.4贬值至6.9,年内跌幅近10%,市场恐慌情绪再度重现,破7压力明显。不过,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虽然较大,但在决策层稳汇率态度明确,手段众多的背景下,年内人民币突破7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与发达国家居民财富多元化配置不同,中国当前居民财富仍以人民币资产为主,对人民币贬值的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如果人民币汇率破7,恐将引起居民新一轮换汇潮,大幅消耗外汇储备。此外,人民币继续贬值也会加剧贸易摩擦。

刘桓:个税改革更应瞄准富豪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刘桓日前接受“网易研究局”采访时指出,中国现在有一种税收应该增加,那就是靠资本收入的人的税负要增加。他指出,挣工资的人想要成为大款是很难的,那些亿万富翁肯定不是通过工资薪金收入来积累财富的。因此,工资薪金最高征收45%的税,而那些非工资薪金真正产生富豪的领域税率却很低,这是目前税改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葛长根:

8月30日,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司副司长叶霖儿表示,合伙企业转让股权所得,其自然人合伙人的分配应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据《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法规》的通知(财税[2000]91号),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对此, 中国农业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葛长银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财产转让所得适用税率为20%。全国人大通过的《个人所得税税法》其法律效力要高于财政部门的法规,两者发生冲突时,应以《个人所得税税法》为准。葛长银强调,让资本所得承担更多的税负势在必行,但要取之有法,不能自乱章程。创投圈的精英们也要做好承担更多纳税责任的准备,同时要学习税法,依法进行节税筹划,防范纳税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