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历史上的济公能诗善文,医术高明,为何却要去做邋遢的酒肉和尚?

二古基


济公名叫李修缘,满腹经纶,一表人才,有望通过县试、乡试、会试,都说他将来是个仕途上大有作为的人。但十八岁时,却突然出家当和尚,令许多人感到意外遗憾。

原来,早在李修缘父母在世时,由双方父母作主,他幼年时和表妹王秀莲就订了亲。一对少男少女都已经长大成人,秀莲之父为实现妹夫、妹妹的遗愿,就忙忙碌碌地操办起婚事来了。



李修缘闻讯后,心里着急。因为表妹自幼和他青梅竹马,感情很深。但他通过阅读史料得知近亲生育的子女不是身体多病就是智力低能的白痴。若只图一时之欢,对家庭、社会都会留下无尽的祸害,应该解除婚约。他本想向舅舅禀报,难以开口,所以在成婚当天,不辞而别,出家当和尚去了。

不合时宜,济公的颠狂从艺术典型上说,它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旧秩序的破坏者,不平事的救赎者,旧统治的反抗者,他颠狂的性格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这种性格为他的来去自由,敢作敢为打下一个基础。

二是颠狂是一种与世俗社会斗争与反抗的形式。在无法动摇旧统治阶级的黑暗现实中,采取颠狂的特殊手段。

三是济公的颠狂也是与众不同,神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他肉体凡胎,实际却是一种“活活的知觉罗汉”。只要用手一拍天灵盖,便可透出佛光、灵光,威慑一切妖孽。颠狂正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他随心所欲,消形遁迹,未卜先知,不受时空所限,非凡人所能及。他是自由自在的一个神的化身。


莫小邪


历史上真实的济公,名叫李修缘。其高祖名叫李遵勖,娶了宋真宗赵恒的妹妹万寿公主,成为宋仁宗的驸马,官拜镇国军节度使。李遵勖在当时就是一位文人雅士,精于文章,尤长诗词,其玄孙就是李修缘。

李修缘的父亲名叫李茂春,母亲王氏。李茂春外号“李善人”,皆因他平常乐善好施。李茂春原在天台县作官,后归隐。李家世代信佛,但李茂春与王氏却中年无子,颇为郁闷,于是到天台祖庭国清寺礼佛求子,求子果然灵验,快四十岁了才生下一子,起名李修缘,就是后来的济公。

李修缘这个名字,是国清寺的住持给起的。所以他从一出生就与佛有缘。李修缘少年时,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又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更加坚定了对佛的信仰。后来李修缘父母相继去世,因为世代信佛,又这样与佛有缘,所以他选择了出家为僧,这年李修缘才二十岁。

李修缘就出家在父母求子的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后投入国清寺住持高僧瞎堂慧远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道济和尚云游四海,参访过祗园寺的道清法师,观音寺的道净法师,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成为一代禅宗高僧。道济能诗善文,医术高明,但他因为与佛有缘,所以选择了出家修行。那位邋遢的酒肉和尚济公,系影视剧中刻划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真实的道济是不是这个样子,其实差不太多。他“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他不疯装疯,因看破了世事,所以人们叫他“济颠僧”。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首先,济滇和尚是得道高 僧,有神通超度众生,是金刚琉璃体。其次他是为了善巧方便,更好入乡随俗,便于救苦救难,渡化众生才装疯卖傻,喝酒吃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他是特例,我等修行人还是要守戒律的。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