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太阳系的行星自转方向一致吗,原因是什么?

凡客46313982


太阳系里的所有行星都是由太阳系原始星云里的物质吸积而形成。它们本应该都继承太阳初期形成时太阳系原始云盘的旋转方向,顺着太阳的自转方向来公转和自转。但偏偏就有两个不听话的行星非要逆向自转。它们就是金星和天王星,真是拿它们没办法。



这两个行星的怪异行为让人感到颇为困惑。后来有研究者发现,它们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因为它们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遭到了天体碰撞所致。

在当时,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已初具雏形,它们的自转方向都自觉地与太阳的自转方向保持一致。那时的太阳系内仍然充斥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原行星体,秩序还是一片混乱。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的数亿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天体撞击事件频发。可以说没有哪个行星能躲过这些撞击。如今单从月球表面上的“累累坑痕”就可想象当时的情景。更不要说月球南极直径2500千米的艾特肯盆地,这可是太阳系最大的陨石坑之一。




在水星之上,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直径1700千米的克洛瑞斯盆地同样是小行星撞击之后形成的陨石坑。在火星上,低洼的北半球地势与南半球相比使火星看上去就像个“阴阳脸”。这个被人们称作“伯勒里斯盆地”的低洼区其实就是几乎覆盖半个星球的太阳系最大陨石坑。它长1.06万千米,宽8500千米,小行星此次对火星的撞击释放了1万亿亿吨TNT当量的能量。

幸好这些撞击相对来说还不是太猛烈,它们没有使水星和火星的自转方向发生改变。而金星和天王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金星这颗被人们认为曾经存在液态海洋甚至孕育过生命的星球,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地表温度达到460℃的炽热干燥的地狱星球。更值得一提的是金星以逆向自转的方式由东向西缓缓自转。

它自转一周需要243天。据研究者推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都是金星曾遭遇过一次规模空前的撞击。当时一颗和金星大小相当的原行星体和金星相撞,最终它们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融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金星。由于金星距离太阳过近,当时在撞击时所产生的一部分碎块并没有在其周围形成卫星,而是被太阳的引力所吸附。


天王星是太阳系里的第七颗行星。它距离太阳有19.2个天文单位,是木星、土星之后太阳系里第三大行星。由于它大气里的甲烷吸收了太阳的红光,所以它看上去整体呈现出美丽的洋蓝色。天王星和金星一样,也是由东向西逆向自转。它的自转轴不像其它行星那样都接近垂直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而是几乎平行于太阳系的轨道平面。也就是说,天王星是用躺着的姿势在自转的,好不悠闲,这真是一种天文级别的享受。

天王星如此特别的运行方式,也是由于它之前遭受了一颗地球般大小的原行星体的惨烈撞击所致。撞击在其周围产生了无数的碎片。由于天王星距离太阳较远,其周围的爆炸碎片一部分被自己重新吸附,还有一部分则形成它的卫星,其中一些小的碎片则在它的周围形成了暗淡的巨大光环。


原本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都同太阳一致。它们的旋转轴也都是垂直于太阳系轨道平面的。只是后来他们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天体撞击。由于撞击的力度和角度不同,这些行星的自转轴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跑偏”。还有的不是被撞反了自转方向(比如金星),就是被撞得趴下了(比如天王星)。

对此现象欢迎朋友们提出不同看法。

探奇笔记以不一样的视角来解析身边和天边的事。欢迎朋友们点赞关注,转发评论。


探奇笔记


我有个推理:金星是最后一个来到太阳系的。理由是“引力平衡宇宙”的初期循环惯性运动基本形成,此时金星经多次碰撞燃烧后改了内部惯性能量释放,外部“质量物质”循环方向未受到“引力平衡”的作用而自转,但仍然依靠“引力平衡”压缩空间环境,循环至今。金星的“自转”转出“太阳”能量释放速度,金星环境是一个能量吸纳中转站,是“太阳系”的吹风机,是光速的“加速器”。是地球人的福气!


聊天选手九段


谢谢悟空,宇宙形成源于规律的结构和粒子的规律运动,规律的向一个方向绕转,带动着所以星系前行,故太阳系几大行星自转方向应该一致,加上太阳引力一致,以及太阳系行星之在围太阳恒星规律绕行,故某个行星不可能反向运动,总之,规律成就宇宙,正负电性诞生宇宙,能量发展宇宙,智能生命认识和开发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