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文|赵倡文 (读史专栏作者)

在今人看来,一生都急于推销自己思想的孔子,之所以郁郁不得志,在于没人识得他这颗美玉。

其实不然,在孔子那个时代,还是有不少人要重用孔子的,鲁国的阳货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孔子之间由此还发生了一段斗智故事。

1

阳货想让孔子出来做官,孔子却不愿见他。

于是,阳货玩起了计谋,他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派人给孔子送去了礼物。根据当时的礼节,大夫送东西给士,如果士没有亲自在家接受,那就得亲自回拜还礼。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送过礼后阳货想,孔子最讲礼了,他一定会来回拜自己的。就在阳货做着美梦时,却想不到孔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也趁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谢。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孔子不是不想见阳货吗?可偏偏在回去的路上,他又遇到了阳货。两人相见,阳货并没有以权压人,非要孔子出来做事,而是客客气气地与孔子谈心,规劝孔子出来做官,一展才华。

他劝孔子道,你不是个大学问家吗?可你却把自己的学问藏起来,任凭国家迷乱,你这样做是不是不仁呀?你不是喜欢参与政事吗?我请你,你却又不出来,这是不是不智呀?年龄不饶人呀!你年岁也这么大了,再不出来做事就没有时间了,还是出来做事吧!

孔子听了阳货的劝说,只得敷衍说,好吧,那我就出来做官吧!

然而,事实上孔子并没如阳货所愿,出来为他做事。在这我们今人看来会十分不解,孔子是不是有病呀?人家阳货那么器重你,对你那么客气,又是送礼,又是说好话,真是礼贤下士,你怎么不领情,白白把这样施展抱负的机会给浪费掉了呢?难道你不想推广自己的思想了吗?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如果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孔子就会知道,不是孔子不想推广自己的思想,而是孔子有自己做人的底线,不愿为其所用而已。

在孔子看来,“陪臣执国命”是天下无道的表现,这样的政权是孔子所不愿看到的,那就更不愿为这样的政权服务了。而此时鲁国的大权看似是由大夫季氏所掌握,而实际上却落到了家臣阳货的手里,阳货执政是典型的“陪臣执国命”,所以,孔子不但不愿出来为他做事,甚至连见也不想见他。

2

孔圣人做事有自己的底线,亚圣孟子也是这样。

孟子到了齐国,本来是要去见齐王,向齐王宣传他的“仁义”之道的,可偏偏这时齐王为了显示自己“尊德乐道”的贤君范儿,派人来对孟子说,我本来是要来看望你的,可由于这两天感冒了,经不起风寒,我就不来看你了。明天,如果你要来见我的话,我就拖着病体上朝接见你,不知道行不行?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这话听似非常谦恭,但孟子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知道,齐王这是迫于自己的名声,在做表面文章,耍花活儿,内心里并没有把自己当一回事。就想,你齐王并没有真正重视我,就不要装出尊贤的样子,你不仁,那别怪我不义,便也撒起谎来,对来人说,不好意思,我现在也有病在身,你回去给大王说我明天不能去拜访他。

孟子是真没有生病,第二天一早就非要去齐国大夫东郭氏家吊丧。弟子公孙丑想想老师这样做有点不妥,就劝老师说,你昨天刚给齐王说你有病不能去见他,今天就出去吊丧,这不大好吧!孟子满不在乎,说,昨天我是病了,今天不是好了吗?好了那咋就不能出去活动了?

齐王大概是想把尊贤的样子一直做下去,第二天,就又派人带着医生来看望孟子。这可把孟子的堂兄弟孟仲子给急坏了,连忙说白话替孟子打掩护,说,昨天孟先生确实是病了,今天病刚好一点就去拜访齐王了,你们可能没碰到,他身体还很虚弱,不知道能不能走到朝堂之上。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稳住来人,孟仲子连忙暗中派好几个人到半路上去拦截孟子,让他先不要回来,无论如何也要去拜访一下齐王,不然不好收场。孟子倒好,一听到这个消息,既不回家,也不去拜访齐王,索性躲到了景子的家中。

景子很纳闷,心想你孟老先生来齐国不就是为了见齐王吗?怎么现在齐王两次三番来请你,你却不见了呢?

孟子一席话道破了他这样做的天机,他说,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想同这些臣子商量,就必须前去找臣子请教,这才是真正的“尊德乐道”。现在齐王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还用他对我的假恭敬来欺名盗世,他并没有真正从心里重视我,我何必非要去拜见他呢?

由此可见,孟子不去拜见齐王,不是不想宣传、推广、实践自己的思想,而是他做事也有自己的人生底线——不愿与欺名盗世之辈往来。触碰了这个底线,他宁愿放弃自己奋斗的目标,也不去违心屈就。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孔子与孟子的底线

人有理想是好事,但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给自己的人生设置底线的话,就会为实现理想不择手段,要么胡作非为、坏事做绝,要么阿谀奉承失去做人的尊严,由君子变为小人。

因此,看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没有,而且更要看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走的是不是大道。

孔子、孟子有生之年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但之所以双双被尊为圣人,大概就在于他们坚守住了自己的人生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