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像衡水中学等各省的超级中学,是不是已经在批量生产未来的诺贝尔获奖者?

红v鹰


这个不取决于这些高级中学们,而且取决于“未来诺贝尔”这个奖的设置要求。

比如说这个奖(未来诺贝尔奖)直接跟高考成绩挂钩的话,且获奖人数设置的足够多,那么很显然,这些超级中学的得奖人数将真的是“批量”级的!当然了,如果“名额”有限,那么这就不好说了。超级中学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们通过“掐尖”的方式汇集了大批全市或者全省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无论他们如何的“掐”,也总会有一批优秀的学生不会选择他们。所以其他学校也会有顶尖的存在。

什么?

我理解错了?

题主问的不是“未来诺贝尔奖”,而是问那个自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那个诺贝尔奖?

别闹了!

全世界哪个国家敢说自己能够“批量”培养诺贝尔获奖者?又有几个国家能够做的到?

那么多孩子踢球是为了拿大力神杯吗?

那么多孩子游泳是为了成为菲尔普斯、孙杨们吗?

那么多孩子打球是为了金牌吗?

那么多孩子画画是为了成为大画家吗?

那么多孩子学音乐、学乐器是为了成为音乐家吗?

那么多孩子读书、习作是为了成为作家吗?

那么多人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成为首富吗?

……

题主,你读书的目标是为了“诺贝尔”我佩服你是条汉子!

什么?

你是说:不是你去得诺贝尔,而且要国内的教育去培养别人获得诺贝尔?

我看好你哦!

我们会努力培养自己孩子,争取替你“圆梦”,但是,拜托你也帮我“圆梦”一个事儿呗———请题主努力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如果培养“诺贝尔”是有方法的,那么请问题主,为何我们还没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把这些方法推广实施?为何没有开始你所谓的“批量”培养?

“质疑”不是坏事儿,合理的质疑是可以推进改革、促进完善的,可是不讲理的质疑、嘲讽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愚蠢,不是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什么是超级中学?超级中学的标配是在校人数多、垄断全省甚至波及外省的尖子生、升学率奇高尤以升入清北人数居多、几乎垄断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以衡水中学为例2016年有13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17年有176人被录取,2018年有200人被录取。也就是说超级中学升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人数多,那么问题来了,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就等于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吗?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将二者划等号吧!

中国大陆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屠呦呦和莫言,还有其他华裔科学家如高锟、钱永健、高行健、崔琦、朱棣文、李远哲、丁肇中、杨振宁、李政道等。这些人当中,屠呦呦和北大有,莫言和北师大、杨振宁和清华,李政道和浙大,丁肇中和国立成功大学及复旦,李远哲和台湾大学有渊源,也就是说名校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机率的确是高的。因此,只能说超级中学产出名校大学生的机率高,这些人获得诺奖的机率高,但不等于说超级中学已经在批量生产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的获得和多重因素有关,比如当下的教育体制、科研管理系统及评价、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期许、研究者的工作知识结构和工作环境,科研条件等等,目前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还不尽如人意,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我们国家一定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现。


道道快谈


我并不认为这些超级中学正在批量产出诺贝尔奖,确切的说,没有那个学校能够批量生产诺奖获得者。

从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而言,高中培养与获奖与否并不成正比。众所周知,诺奖更加青睐于基础学科的探索和研究,对于开创性的研究更为青睐。而高中的培养只能说是打下了未来研究的基础,这只是开创性研究的第一步,却不是最关键的一步。正在能否获得诺奖的关键在与创新性研究,而且是学科性的创新性研究,对于这类研究往往与获奖者的个人培养经历、学术视野、研究环境、研究持续性息息相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诺奖的获得者往往处于老年,这意味着其研究领域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一旦开启,就不可能是一阵风,而更像是长流水。因此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并不具备批量产出诺奖获得者的宏观条件。

其次,诺奖往往更在乎作者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否更符合欧美的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对于非英语国家的我们而言,在这一点上很不占优势。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门类中,我国都有着较强的独特性,有很多学术思想也不被欧美认可。这是我国的发展方式决定的,而并非科学家的研究水平或者教育制度。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超级中学是对应我国高考制度而生的,高考是顺应我国国情而生的,诺奖作为一个国际奖项,其着眼点不可能按照我国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在各个领域引领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教育而言,仍处在探索过程中的我们,要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能够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之后才是对各个领域内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创性研究的研究人才。诺奖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仓廪足而知礼节”的奖励,而我们现在正在为仓廪足而努力。

其实对于获得诺奖与否,我们大可不必太过在意。我们要鼓励基础学科的开创性研究,鼓励基础学科的创新性研究,但我们不能再如今追赶超越的阶段停留在开创性研究,而应该研究与实用兼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超越。


师大草根


像衡水中学那样的超级中学,它们成功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每年考出了多少个北大清华。考出多少个北大清华,和培养出多少名诺贝尔奖得主需要完全不同的培养方式,衡水中学也没有能力去培养诺贝尔奖得主。

高中生活往往只有三年,如果以考上多少个重点、名牌、北大清华作为衡量高中的标准,这就注定了这只是一个眼前目标。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是以多少人考上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比较一下,有哪个大学或研究机构是以诺贝尔奖得主为培养目标的?倒是有不少知诺贝尔奖得主明确的表示自己并没有以获得诺贝尔作为奋斗目标。

想获诺贝尔奖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诺贝尔奖对基础方面的研究比较青睐,而基础科学恰恰是短期内难以创造经济效益的。这和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的以考上重点、北大清华作为目标恰好是截然相反的。

北大清华在一个省的招生数量是有限的,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更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衡水中学必须在全省范围内“掐尖”,把尽可能多的优质生源集中到自己的学校。这也是其他超级中学必须做的,没有优质的生源不可能成为超级中学。为了掐尖可能还会做出违规、违法的举动,衡水中学早就因各种违规被处理过多次。

诺贝尔奖的宗旨和规则是不变的,而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招生方式却会时不时的改变。于是那些超级中学必须围着高校的招生规则打转。奥林匹克竞赛能够加分时,那就搞好奥林匹克竞赛;高校有了自主招生权的时候,那就要弄清楚自主招生偏好什么,什么项目可以加分。一旦某个项目不能加分了,那就必须让学生不去搞那个项目。为了高考,学生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时间都被严格限制。为了不耽误时间,有的学生晚上经常不脱衣服就睡觉。学生的个性被磨灭,三年后走出校园的近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产品。我想,如果奥本海默、费曼这种科学天才的高中生涯是在衡水中学完成的,衡水中学一定会把他们的天资磨钝。

衡水中学只是把学生送到了大学,与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差在了距离,也差在了方向。


刁博


“东篱高教”专注高等教育,十年高校工作经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GCDF职业规划师。热忱为您解答高考、考研及职业规划的相关问题与困惑。欢迎关注!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衡水模式和衡水高中确实是中国高考中引人侧目的神级存在,每年的高考北清科以及重点率都让去其它学校望尘莫及。但是,说这些超级高中在批量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恐怕言过其实。

且不说衡水高中,就以中国每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来看,诺贝尔奖也是寥寥无几,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我国获得诺贝尔奖少,并不必然代表我国的科研实力弱,这是两码事。不过也说明我们的科技还有待发展,与世界顶级科技还有差距。衡水高中等一些超级中学确实是培养了大批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但是要知道,国内高校在世界排名最高的北大也只能勉强进入前50,这还是近几年最好的成绩。以此来说衡水等高中批量培养诺贝尔奖恐怕不合时宜。诺贝尔奖,可能还要看院士、长江、青千、万人计划这拨人。


南楚布衣


目前我们在教育培养人才的道路上已经改革很多年,很多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而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非常少。中学只是一个高中学校,或许说他们被社会评为高考的机器,虽然改变很多的读书选择,但是真的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创新能力能推动吗?


我们曾经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这么多年曾都在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做题能力强,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各类奥数比赛中我们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到了大学和研究型人才方面都没有取得突破。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课改,把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是只注重成绩,更重综合素质。但是在目前我们家庭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影响下,虽然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改变了,但是目前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还是在继续影响教学,所以我们很难单靠一些方面和几个人去改变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才。


所以教育成功不仅单靠考试成绩,更要看培养的人才,诺贝尔就是一个各界对于社会和世界研究和文化有推动的人。所以不仅是在目标上去落实,更是一个长期改革和家庭教育实践提高的过程。而衡水目前只能培养出一个考试技巧高超的人。


思维数学小课堂


1、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从最善良的立场出发想:1、新文学运动肇始,应者寥寥,《新青年》发布刘半农执笔的《答王敬轩》,把旧文学的底裤扒了个精光。2、作者是善良的,本意是好的。

但我也知道,提问的人或许没有这样的好脑子、好文化修为,想不到这些,是真的以为所谓的“超级中学”居然可以“批量生产”诺贝尔奖获得者(不是诺贝尔获奖者,虽然口语这么说似乎问题也不大)——你当诺贝尔奖是楼下小超市里的棒棒糖?

2、所谓超级中学,主要是以学生人数论。现在我走过的地方,几乎没有一所不可以被定义为“超级中学”,学生人数没有在3000人以上的,校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中校长,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高中校在校生人数1500人是上限了,再多,很多教育上的问题和挑战就会产生,除非你当校长和老师都是教育学教科书里走出来的那些思想和实践都非常了不起的牛人。现在很多超级中学,动辄五六千人,甚至七八千人,官方宣称过万人的也不在少数,实在是世界现代教育史上一大奇观。

3、像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应试教育怪物,有一部分因素是自身努力在应试教育竞争中胜出,产生了对周边地区生源的虹吸效应,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为了出政绩,出名声,衡水市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把衡水中学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应试教育重镇,至于衡水市其他学校、绝大多数孩子,似乎就不在考虑之内。而真正优质的现代教育,是看一个地方的政府对整个地区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均衡投入了多少底盘、财政资金,修了多少学校,吸引了多少优秀人才当老师和校长。而这种自身努力和当地政府助力形成的超级中学怪物基本上你别指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也就不奇怪衡水中学吹嘘的是军事化管理、学生们食堂排队都在看书(看的无非是考试方面的,你以为他在看《理想国》《红楼梦》《哲学原理》?)、到处都是打鸡血的“励志”标语、学生和家长隔着校门铁栏杆交谈,吹嘘的是今年又拿下清华北大在河北省的半壁江山。

4、如果我们考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史。但凡是从现代学校走出来的,没一个是这样被培养长大的。一个人要在科研上真出伟大的成就,那必须得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宽阔辽远的视野,和灵活自由的思维,还要有健壮的体格、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不可能是目前中国这种超级中学的办学模式和理念能给的,它们能给的就是将这些潜在的东西灭掉,虽然就算搞应试教育,其实这些东西更关键——相对而言,能考清华北大的,除了天赋和勤奋,他们在知识基础、视野、思维、体格方面也更出色,但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戕害,这些本该更出色的因素也只能是矬子里的高个儿了。

5、至于很多网友留言说什么读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谋一份好工作,一份好生活。这一点也不奇怪。首先,正因为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还真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大家认识水平低,基于狭隘、卑微、胆怯的个人私利立场,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从全民长远利益来说,撇开诺贝尔奖拿得到拿不到的争论,我们必须看到,类似于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本质上是一种懒政。因为不管具体某所高中怎么搞,反正每一年清华北大也罢,人大北师大复旦也罢,能招的人数上限在哪里——我只需要招收优秀的学生!换一种教育培养方式,顶级大学也只能招收这么多新生!从全国一盘棋来说,用最严厉的政策引导和促使各地方加大教育投入,严厉打击应试教育模式,从这样的“新教育”羽翼下选择最优秀的学生,或许二十年后,我们真的可以“批量”拿诺贝尔奖,假如诺贝尔奖章有批量一说,希望这样的问题再也不要有人提出来,说不定提问的也是大学毕业生!!!

那些以为目前应试教育对最广大普通家庭孩子有利的认识可以休矣!你真以为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对农家孩子有利。说得难听一点,绝大多数孩子,不管怎么变换教育模式,都不可能进入顶级大学,但目前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在衡水中学这样的人肉磨盘里,你就做别人家孩子考顶级大学的垫脚石,都是最下面的,因为每一年高考参考人数与顶级大学招生人数相比,必然形成巨大的金字塔形,再过一百年也只有极少数孩子可以进入,绝大多数孩子只能进入二流、三流大学乃至不入流的社区学院。但每一个人的生活是自己的,只有我们经过十二年中小学教育,读很多书,走很多路,锻炼好身体,学会欣赏知识、星星、他人脸上的一颗痣,学会从爱知识的立场学知识,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就算是最普通的人,那也是最幸福的人。


摩羯玉战士


出这个问题给人的感觉,好像诺贝尔奖是生产流水线上下来的某款产品,可以在某一个模子里套出来一般。

小小地普及一下诺贝尔奖。就在上个月,我刚给我的学生上过一课名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奖》(见最新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颁奖仪式1901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五个奖项。

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于1968年才增设。

我们知道,全世界在这六大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无法计量,但是,每年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每个领域只有一人,中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著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陪跑了那么多年都没有获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中国人的老话来说,果真是“山外青山人外人”啊,一山更比一山高。

所以,但凡以地诺贝尔奖项有着最基本了解的人,都不会说出批量生产出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你以为诺贝尔奖就是你家儿子学校里领到的三好学生奖状,是批量出来的?不管学校好不好,一个班总有那么几位。这么说,简直是对诺贝尔先生和那些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玷辱。也会让看到你问题的人笑掉大牙,这是对诺贝奖项多么不了解才说出这样的话,问出这样的问题来?

好了,不说了。我答了这个问题,也感觉自己变得弱智了。


苏小妮


因为有衡水中学这样的学校存在,中国绝不可能在现在教育体制下诞生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因为教育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科技的创新与进步绝不是靠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能获得的!


蓝色的白


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毁在衡水中学这类培养做题机器的模式上,居然还大有人为这类教学模式大唱赞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