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什麼區別?

七色橙天


大家都知道,戶口以前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居民)戶口,戶籍制度改革後,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取消了戶口的性質區別,這是戶籍制度改革的又一進步,目的就是要逐步縮小農民和非農民之間的社會福利分配差距。


那麼戶籍制度改革後,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戶口的居住地存在區別。

以戶口所在地為準,戶口所在地在城市的為城市居民,戶口所地在在農村的為農村居民。戶口留在農村而進城買房居住的屬於半流動性人口,租房居住的屬全流動性人口。也有城市戶口回農村居住的,叫做農村暫住人口。城市社區和農村村委會經常都會對流動人口和暫住人口進行跟蹤登記,有利於人口流動的摸底普查。


其次、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的社會福利不同。

城市戶口享受的是城鎮居民社保福利,包括住房、醫療、養老、失業、生育、教育、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等。

農村戶口享受的是農村集體社會福利,包括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宅基地使用分配權、各種農業補貼、農村集體荒山林權股權分配、農村集體資源開發紅利分配、農村養老保險、新農合等相關社會福利。

從目前來看,城市戶口社保福利待遇明顯高於農村社保福利待遇,差距較大,執行戶口性質統一後,將來肯定會慢慢縮小差距。但農村戶口免費承包耕地和分配宅基地及各種農業補貼,城市戶口也是享受不到的。


再次、戶籍制度改革處於過度期,社會福利分配仍然存在較大區別。

雖然戶籍制度改革了,但由於改革仍然處於過度期,很多人戶口本依然用的是以前老戶口本,戶口本沒有全部更新換代,很多戶口本上仍然存在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區別。加上戶籍改革後,國家社會福利分配政策並沒有跟上同步改革,各地方在社會福利分配依據,仍然按原有戶口性質政策進行分配,從這點上來說,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仍然存在較大區別,很多人認為改等於沒改。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是戶籍改革在前一步,福利分配製度改革是第二步,相信未來福利分配政策改革跟上後,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之間的社會福利差距會不斷縮小。

感謝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喜歡阿洪文章的朋友,可以幫忙點贊、評論、轉發,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人阿洪,瞭解更多三農趣事。

阿洪168


再多說一點,農村戶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因為“城鄉差異”,所以那個年代的確存在“城市戶口”的優越性遠遠大於農村戶口。在我的記憶中,在1993年,我們老家武漢市新洲區(當時叫新洲縣),就流傳著花三千塊錢就能買一個“城市戶口”的說法。那時為了“跑”出農門,很多家庭都給孩子購買了這個所謂的“城市戶口”。

其實,後來我們才知道,如果孩子在讀書求學的成績不咋的,這個買來的“城市戶口”其實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當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城鄉差別越來越小,無論是什麼戶口,該能生活得越來越好。


楚天君


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區別嗎?究竟哪個好?

現在都啥年代了,還在拿戶口說事,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了吧?

現在是市場經濟,大家都一樣,憑本事吃飯。那種大鍋飯,吃白食現象已不復存在。像社保這一塊都得自己買單,從這個意義上講戶口性質已經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了。城鎮戶口也好,農業戶口也罷,在目前的經濟體制下並沒有什麼質的區別(順便說一下,只是苦了農村裡那些已滿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他(她)們已錯過社保繳費年限,養老問題確實糾結)。從事技術活的人多賺一點,從事體力勞動者少賺一點,就這麼簡單。這與戶口性質與否沒毛錢關係。

計劃經濟時代,非農業戶口確實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香餑餑,能弄個農轉非那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事。畢竟那是人為地把人分門別類劃為三、六、九等,好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切不合時宜阻礙社會進程的舊體制終將被歷史淘汰而一去不復返。城鎮戶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而風光不再。

當下在網上熱炒的農村戶口似乎又取而代之成為人們眼裡的香餑餑,說是大有可為。真有那麼好嗎?我看未必,其實就是一種熱炒效應。

農村人不就比城鎮戶口多了那一畝三分地和一塊宅基地嗎,能好到哪裡去?一畝三分地供吃飯,一塊宅基地供棲身,靠著這才得於維持基本生活。又不能變現,賣了你在哪棲身,靠啥吃飯?一些人淨睜眼說瞎話,說是農村土地、宅基地如何如何貴聖值錢,純粹一派胡言。在農村作田弄地僅夠供嘴,想依靠這發家門都沒有,方興未艾的來自農民兄弟的打工潮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城鎮戶口與農業戶口在當下市場經濟條件下僅就一個身份標示而已,沒有質的區別,更不存在“究竟哪個好”與否。


abCd6666和天下


其實這個很好區別看看你家的戶口本就知道你是農村還是城鎮戶口,假如像農村戶口都有擁有哪些東西,有哪些又是沒有得,這樣做一個對比就知道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什麼區別,基本上有以下幾點的區別:



一、土地


農村戶口可以分享土地和田,而城鎮戶口是沒有土地的,所以農村靠種地和種田維護生計,而城裡戶口靠工作和做生意維持生計,從維持生計的方式就能看出來兩者不同之處了。


二、宅基地

農村有宅基地可以自己在農村做房子,而城鎮戶口因為沒有宅基地所以只能買房和租房子居住,從住的方式也能看出兩者的不同了。


三、教育

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我們都知道農村教育資源還是比較缺乏,不是城裡的教育資源那麼豐富,這也是好多農村人擠破頭也要在城裡買一套學區房的原因,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


四、醫療資源

我們農村看病基本上都是去村裡的醫生,俗稱“村醫”現在還會好點有鎮衛生院看病比起來好多了,而城裡的醫療資源就比較豐富了,而且分各種科室的醫院和科室主任和專家。


五、退休金

你們有聽說農民不種田地有退休金領取嘛,而城鎮戶口的人到了退休年齡就可以退休並且有退休金領取,農村現在好多的60多歲和70多歲的人在種土的人還會很多,而城裡的老人都是在公園散步或跳廣場舞。


以上說得隨著國家的新農村戰略的支持下,農村各種不足的地方正在得到逐步解決和完善,相信以後沒有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的區別,有可能農村的會比城鎮更好也是有可能的。


我是農村文武,你們對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哪些區別,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們的高見。


艾草皇子


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從歷史上來看,城市戶口肯定好,城市有優質設施,優質教育,城市是精英集聚之地,人才輩出,工作,生活首當其衝,退休有養老金。

而農村戶,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能圖個溫飽。農民進城有門鑑,以前二十幾年進城用錢買藍色戶口,好了不提了,過去的事讓他去罷。


情感三農扭坤


只有極少數中心類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慶,廣州等有限制戶口遷入的政第,但它的限制是面向全國的,並不分城鎮和農村。

如今有農村戶口的優越性逐漸的就凸顯了出來,有很多城市人想要農村戶口都不成。農村戶口的優越性在於,農民耕者有其田,有土地可以申請自建房,只要經過村鄉鎮一級就可以批下來。城市人要想到農村買土地節約資金搞自建房,按國家政策是不允許的。

有農村戶口的人,到城市買房,出了幾個直轄市和深圳廣州以外,在任何城市你都可以安家落戶。有城鎮戶口的人要想到農村安家落戶,那就是做夢。你給農村帶不來土地,反而要瓜分農民的集體土地,農民是絕不允許的。這跟那幾個限制戶口遷入的城市一樣,標誌著他的權利。

要問城鎮戶口和農村戶口區別的話,就在這裡。


老蔣閒言


沒有城市戶口,怎麼知道區別。

一,福利待遇不同。參加社保,城市居民的福利大於農村。體現在醫療,退休,養老。

二,在一二線城市的安置上,城市戶口好轉入。

三,土地所屬不同。城市所有土地歸國家。農村所有土地歸集體。農村土地的使用權大於城市。但有限制和區別。農田搞農業,非農業土地辦廠子,企業等用地也是不錯。城市發展空間就小了。

四,越來越一樣。農村可以租房子給城市了,這個租不一樣,相當於可以買多少年的房租使用權,類似買房了,但有區別。房子住的話,租和買沒什麼區別。

五,受教育方面,城市戶口的優先農村入城上學的孩子,如學區房的限制等。但是學區房是人們炒作起來的,教育公平化,不久農村的學校更有潛力。

六,實現城市化,勢必還會再次城市到農村的發展模式,畢竟我們是原住民,傳統的文明古國。所以文化和經濟建設,不能照搬國外。應保留地域特性。


麥麥來道


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有啥區別,這要分兩個階段來說。

一、解放初到改革開放前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的區別。這一時期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身份標誌不同。城市人有標明城市居民身份的戶口本,農村人有標明農村居民身份的戶口本。在當時,這個東西十分重要,是區別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重要標誌。

其次,口糧不同。有城市戶口居民的口糧,是國家供應的成品糧,從事輕紡業和服務業的每人每月35——38斤,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如鍊鋼、挖煤等每人每月40——48斤。未成年人每人每月18——28斤。有城市戶口的人每人每月還供應一定比例的大米、白麵、小米、黃豆等。還按月發放肉票、油票、糖票。憑糧本和票證到指定糧店、供銷社購買糧食和副食品。有農村戶口的居民則完全不同,成年人每人每年350斤毛糧,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80——280斤毛糧。也叫口糧。農村戶口居民的口糧直接從生產隊當年打下的糧食中購買,所需錢款可用工分折扣,如果工分不夠,還要掏現錢。餘下的糧食全部交公,也叫交公糧。農村口戶居民沒有肉票、油票、糖票等。只有過年時才能吃上肉。吃油要用大豆去小油房換,十斤大豆換一斤油,平時只能吃葷油,也就是豬油。糖是很難吃到的。只有布票和棉花票和城市居民一樣,每年按人口發放。

再次,勞動報酬的形式不同。城市居民上班,國家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工資。職工工資每人每月18——38元不等,不同行業有些許差別。在農村勞動則按日記取工分,一個勞動日大約記十分,最高記十二分,累計到年底再將工分折算成現金。年成好,折算的現金就多一些,年成不好,折算的現金就少一些。我老家那個生產隊最好的一年是十個工分折算0.17元,絕大數年份是0.08——0.1元之間。取得勞動報酬的形式不同(區別)是說,在城市上班每月都能見到現錢,而在農村勞動,不到年底見不到現錢。勞動力少,人口多的人家,到年底工分折算的錢買口糧都不夠,不但算不回錢來,還要添錢,沒錢只能拖欠。遇到天災病業或其它大事,只能去賣口糧,之後只能忍飢挨餓,以瓜菜代糧。

最後,退休養老、醫療、兒童就學、文化娛樂、交通、公共設施等也存在很大區別,這個就不多說了。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農產品和工業品存在巨大的剪刀差,這個問題說起來比較複雜,知道有這個區別就行了。感興趣的哥們,可以去作深入研究。

以上說的是解放初到改革開放前這一時期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的區別。

二、改革開放以後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的區別。

首先,在退休養老、醫療、教育、衛生、交通、公共設施等方面還存在區別,有城市戶口的居民要好於有農村戶口的居民。

其次,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縮小農產品和工業品的剪刀差(完全消滅剪刀差是不可能的),是搞好當前和今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縮小城市與農村差別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後,農村戶口的人均收入仍然低於城市戶口的人均收入。

總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有城市戶口的居民與有農村戶口的居民的區別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還要繼續發生,終有一天城鄉差別會被消滅,人人過上平等享有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幸福生活。對此,我充滿期望和信心。


布衣閒人10


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名義上已經取消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統稱為居民戶口。雖說統一就無農村和城鎮之分,但是兩者之間有些地方在當下,還是存在區別的,那麼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有哪些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下區別在哪?



農村戶口和城鎮戶口區別

教育方面區別:這點區別想必大家也很清除,這點也讓許多家庭陷入了苦惱。目前農村教學質量、教育資源、師資隊伍等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現象,這點也是無法與城鎮教育相比,有些家庭也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現在的情況就是,農村戶口的孩子想去城鎮公辦學校讀書,必須要有相應的學區劃分,可能會很麻煩,甚至有些情況是無法就讀於城鎮學校,所以我認為這點區別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醫療方面區別:農村與城鎮都有相應的醫療,新農合與城鎮職工之分,這點農村也佔有一點點優勢。農村新農合平時小病小痛或者拿點藥可以進行報銷,而城鎮有時則需要住院才進行報銷,甚至有些地區農村戶口保險力度要大於城鎮報銷。


宅基地、農田區別:這點大家也是毋庸置疑,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有著自己的宅基地和農用耕地,而城鎮戶口的有些人則沒有相應的宅基地和耕地,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區別。因為如今非農幾乎是無法轉農,而且如今大力發展農村建設,農村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農村戶口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優勢。

以上便是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主要區別之處,至於說農村戶口好還是城鎮戶口好,我想這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我個人認為目前農村戶口優勢在不斷湧現,城鎮戶口優勢卻正在日益削減,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差距也在逐漸減少。不過我覺得還是農村戶口好,也許是我目光不夠長遠或者是已經習慣這樣生活。朋友們你們認為農村戶口好還是城鎮戶口好?歡迎評論補充,與肥仔一起探討。

感謝大家對肥仔的支持,歡迎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分享三農資訊,與你一起探討精彩三農,謝謝大家!!


肥仔農經


第一 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區別:出生地點

1,農村戶口就是說你是生活在農村,你的打卡地在農村裡,居住的地方都是在農村。

2,城市戶口就是說你出生的地方與生活的地方,你父母的工作學習生活的地方都是在這種城市。

第二,養老金的繳納比一樣

那現在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目前的主要的不同還是體現在,這種社會養老保險和這種城鄉的這種醫療保險中間的區別,目前就在這裡。

1,像這種城市戶口,他的養老金的比例都會比較高,但是他交費的比例比較高。城市戶口,他的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哈,沒有農村的那種報銷比例高,一般都是在50%左右。

2,農村戶口,在這種社會養老金養老保險這個項目裡面繳費的比較低,所以可能到了他年老的時候,他獲得這種養老金的這種金額,相比那個城市戶口他躲得比較少一些。

3,農村戶口和城市比,他有優勢就是這些農業戶口。的這個新農合報銷的醫療費的比例啊,有的可以達到75%到80%,甚至聽說有的它到了90%,遠遠高於城市戶口。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