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科学是迷信吗?当然不是。社会上有人迷信科学吗?大有人在!

当我们以科学为武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时,也要警惕有人正在把科学本身树为迷信对象。科学迷信有很多具体表现。比如科学万能论,认为科学象魔法一样神奇,什么都能办到。又比如“为科者讳”,只讲科学的正面作用,不讲成本和副作用。再比如,不允许质疑具体的科学结论,或者言必称“科学家认为”。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仔细观察这些科学迷信现象会发现,主要推手并不是职业科学工作者,而是某些哲学家、学校教师、大众传媒、伪科学产品贩子,以及巫术信奉者。

哲学是西方宗教衰退后出现的替代精神产品,和宗教一样也追求宇宙真理,最终解释,喜欢建筑宏大完美的体系。发展到康德、黑格尔这些哲学家那里,他们会用当时的科学成果诠释自己的哲学体系,看上去“很科学”。但是这和现实中的科学工作并非一回事,真正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具体课题,主要精力用于调查实证,而不是创造解决一切问题的体系。

99%的科学工作不受哲学界重视,他们只想从里面找到帮自己建构“终极解释”的素材。象爱因斯坦,霍金这样的科学家倍受人文知识分子追捧,就在于他们部分满足了这种需求。但他们只是科学家中的特例,1%都不到。而且他们的成果其实也很具体,属于理论物理学的一部分,只是被文化界夸张成整个科学的化身。

既然要建构终极真理体系,就得让人信奉。如果其中再包括一定的科学知识,无形中就会把科学神化,迷信化。实际上,考察一两个世纪前的哲学体系,其中包含的科学成果很多都已经过时。如果再用今天科学知识拼凑哲学体系,恐怕将来也是这个结果。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第二部分人是学校教师,主要是在中小学搞基础教育的教师。上级给他们固定的教材,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至于这些知识怎么获得,能否质疑,管那么多干什么?背下来就行了,他们更关注哪些是考点。

相对而言,年轻人读到大学时会接触有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到研究生阶段给专家们打下手,学生开始接触到真正的科学,活的科学。然而更多的人读完中学就不再接触科学知识,结果,他心目中的科学就是基层教师拎着耳朵硬灌的那些内容,是死的科学。

很多人反感科学也是由于这段经历造成的。在他们看来,科学只是记忆的对象,不是思考的对象。其实在科学内部,批判前人观点属于日常工作。所有现存的科学结论都在接受质疑,都可以批判。然而,中小学教师虽然在师范学校里学过科学知识,却很少有人参加过实际科研工作。这就象我们都吃粮食,不一定知道怎么种地。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第三部分人是为了卖伪科学产品,比如脑白金之类。他们遵循这样的公式:科学是万能的——我这个产品符合科学——所以我的产品是万能的。出于这种动机的宣传,更不允许别人质疑,而质疑是科学的主要工作之一。

作为典型的科学迷信现象,一种科学术语只要媒体上流行,往往会进入商品名称。圆珠笔最早就叫“原子笔”,因为核能在当时是舆论的宠儿。今天,象“纳米”“量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术语都被打造成各种商品的标签。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这类宣传还有个特点,经常有“科学家认为”“科学家研究表明”之类的词句,却不会告诉你是哪国的哪位科学家,在哪个科研院校,什么时候进行了相关实验。论文上如果引用他人成果,且没有这些附注,不可能进入学术刊物。这类宣传只能出现在科学

圈子外面的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正规科学工作者混入此道。比如炮制“酸碱平”的李建民,确实是南开大学教授,其学术生涯经得起打假。他的酸碱平理论没通过学术检验,属于一种个人提出的科学假说。但是他在退休后当作成果自己去宣传,外加投资追捧,终成为传销对象。

同样一个理论假说,在学术圈不被认可,在“华林酸碱平”传销体系中被信徒包装成万能法术。这正是科学和科学迷信之间的典型区别。

第四类人相信的其实是巫术,只是包上科学外衣。比如,社会上长期有“脑控迫害妄想”,这些人怀疑有别人发射脑电波,控制他们的思维。妄想严重的人甚至不出门,头上顶着金属锅来屏蔽“脑电波”。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这种超距离思想控制在古代是巫术的组成部分,有人发功作法,试图控制别人思想,也有人请巫术作法,试图反控制。到了现代,再使用这些传统巫术词汇显得不合时宜,就换成了“脑电波”“量子”之类。实质上是新瓶装旧酒。这虽然不是对科学的正面崇拜,仍然是对科学力量的迷信。

科学迷信有自己的社会土壤。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西方公众对科学的怀疑和抵触烟消云散,转而激发一波强烈的科学崇拜情绪,其表现和今天完全相反。当年美国人会把观看核试爆当娱乐,把含镭化合物(强放射性)当成补品。欧洲人把爱因斯坦相对论论文打印出来,贴在商店橱窗上让顾客们瞻仰。

中国在建国后也有一段科学崇拜现象。那时候人们吃“人造冰”(冷库里的冰)“大豆蛋白肉”“赖氨酸面包”等等。那时候的科幻小说描写激素刺激的猪,人工饲养的鲸鱼,都能流传一时。和今天崇拜纯天然食品的社会气氛完全相反。

科学迷信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怀疑批判性质,本身并不是科学界的作法。虽然有些人搞科学迷信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对科学的崇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助于科学在社会上的普及,对肃清封建迷信有帮助。

但是科学迷信毕竟违背科学原则,不符合科学理念,在社会上造成对科学事业的种种误解,久而久之,成为发展和传播科学的障碍。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稿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您的关注和转发,是对科学事业最大的支持!

警惕打着科学旗号的伪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