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再融資政策有望鬆綁,PE機構會否再次“上車”?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券商人士處獲悉,監管層召集券商研究與討論現有再融資政策,考慮放寬部分限制,其中涉及恢復鎖價發行、減持退出、批文期限等。業內人士認為,若討論內容能順利落地,這對於解決上市公司融資難題,有重大意義。

“對於網傳監管層計劃修訂再融資政策,我們認為如果監管不斷鬆綁,有利於激活再融資市場。同時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監管的重點或將轉向資本市場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更好滿足上市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上。”中證金葵花基金負責人張亞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他表示,政策的調整短時間預計很難有進展,但既然曝出監管有意向修訂政策,不排除後續再融資規定出現更大修改的可能性。

如果再融資政策能夠鬆綁,對PE機構來說,這是再次“上車”參與定增投資的好機會嗎?

“PE+上市公司”模式將重現?

一位定增行業的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二級市場行情逐漸回暖,但市場上標準化的投資類品種仍然是缺少的,且其中大多數是債券,所以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對各路資金來說都具有吸引力。同時,定增時會有一定的折價,在價格上具有優勢。

而據記者瞭解,對於PE機構來說,參與定增後“PE+上市公司”的獨特運作模式,則能夠帶來更豐厚的回報。通常在這種模式下,PE機構先通過定增方式獲取上市公司部分股權,然後為上市公司提供產業併購服務,包括對公司的價值鏈進行梳理,對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進行優化等,使得上市公司業務-資產-財務完整匹配。

隨後,PE機構會提供相應的併購標的,通過一系列的運作,使得上市公司的產業鏈更加完善,公司股價也會隨之上漲。這個過程中,PE機構和上市公司都能獲利,硅谷天堂、和君諮詢等,都曾經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不錯回報。

但在2017年“定增新政”、“減持新規”相繼出臺後,伴隨二級市場走弱,上市公司非公開融資一路向下,經過一系列收緊之後,2018年增發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PE機構參與其中的熱度也有所下降。

募資難仍是主要阻力

“目前參與定增的主力資金跟前幾年有較大不同,以前民營PE機構的參與度較高,但現在更多是國企創投機構參與其中,主要原因是民營PE機構的募資能力可能會跟不上。”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他表示,與一級市場投資相比,定增投資所需的資金規模一般較大,對資金到位的時間也有嚴格要求。眼下由於資管新規落地等因素,募資難問題在PE行業凸顯,因此PE機構參與定增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從退出角度來說,由於“減持新規”帶來的約束,定增投資的時間週期不得不延長,這給民營私募機構帶來了退出壓力。而國企創投的資金相對來說,在時間壓力上沒那麼大。同時,由於2015年以來股市的下跌,定增基金中能夠賺錢的並不多,也影響了投資者繼續參與的信心。

“隨著市場再融資監管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往一些機構參與定增並在解禁後套利的模式已發生改變。定增產品流動性受限,盈利空間也大打折扣,以及個股定增破發潮的出現等,壓制了私募機構的投資熱情。”張亞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目前,一級市場參與定增的邏輯有所變化,定增市場供需關係開始尋找新平衡,報價或將趨於理性。未來,定增市場將進入價值投資、個股精選的時代,有利於具備較強項目評估能力的主動管理型機構。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