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每當提起索尼頭戴式耳機,腦海裡會依照時間排序浮現出三個耳機:MDR-7506、MDR-1A 系列、以及正當紅的降噪無線 WH-1000X 系列。

繼 MDR-1A 推出了 DAC、BT 等衍生系列之後,原以為索尼會將入門級頭戴式耳機市場讓給更顯年輕、品類繁多的 h.ear 系列的時候,索尼卻在 CES 2018 上推出了 MDR-1A 的正統續作——MDR-1AM2。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準確來說,這是繼 2012 年 MDR-1R,2014 年 MDR-1A 之後該產品線的第三代正統產品。還記得高中時期在同學的 1R 吸引下入手了 1A,而且在此之後還為了提升手機聽歌體驗而入手了 MDR-1ADAC。而四年後的這次更新,索尼帶來的依舊是一款定位「入門旗艦」的有線頭戴式耳機,在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畢竟 1AM2 並沒有無線,也沒有降噪。

那麼,被索尼定義為「入門旗艦」的它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一個疑問。

帶著這樣的疑問,近期我終於借到了這幅耳機,以及同為 2018 年更新的 NW-A55HN 播放器組合。後者的播放器組合將會在稍晚時候再撰文簡單聊聊。接下來,讓我們先來聊聊索尼 MDR-1AM2 吧。

注重細節優化,更為輕巧緊湊的外觀升級

當我打開包裝,拿起 1AM2 的時候,它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輕」,而且輕盈得有點兒不真實。事實上,MDR-1AM2 的整機重量僅為 187g(不含連接線),而我們常見的頭戴式耳機往往都在 200g 以上,甚至更重。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輕巧、緊湊是 1AM2 主要的設計變化,因此它的整體外觀設計仍然延續了 MDR-1A 的家族式設計風格。從它的耳梁至兩側耳罩的連接處,再到兩側的鋁合金腔體外殼,讓人一眼就能喊出這是索尼的 1A 系列耳機。而耳梁和耳罩連接處的金屬銘牌,醒目地將 1AM2 的型號銘刻在其上。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耳罩內部可以透過濾網看到揚聲器單元。此次 1AM2 仍然採用了 40mm 驅動單元,配備了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而其前部遮罩使用了斐波納切圖形的設計,此乃 MDR-Z1R 的同款設計,據稱能讓驅動單元開孔均衡,降低聲音著色,從而展現高解析度音頻。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在腔體上方還能看到一枚通氣孔,旨在優化振膜運動,改善低音的瞬態特徵。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1A 系列的耳機接線處設計,一直都是我最為欣賞的部分,接口處的金色點綴彰顯著高解析度音頻的標誌。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此次的標配的 3.5mm 音頻線也跟上了時代潮流,配備了為智能手機所準備的麥克風線控。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雖然外觀沒有多大的變化,但是外觀質感和佩戴舒適度也是 1AM2 更新的重點。全包裹的耳罩部分改為了 WH-1000XM2 的同款,而且這個符合人體工學的釋壓耳墊,內裡還填充了低彈性聚氨酯泡沫,表面的合成皮革質感可以有效地減少悶熱感和油膩感,輕微的出汗也不會造成太大的不適,而且耳墊外觀符合耳廓形狀,可以提供長時間的佩戴。當然,佩戴起來也會變得更加貼合。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另外同樣獲得優化的還有它的頭梁,這部分與 WH-1000XM3 頗為相似,變得更窄更貼合的同時,在下側內置了更厚的海綿填充物,非常柔軟貼合,而且降低了對頭部的壓力。配合舒適的耳罩,長時間的佩戴已經不成問題。

個人實測在辦公室戴了一下午 1AM2,大約 4 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也不會感到不適,甚至後來都忘記了戴著一個頭戴式耳機一樣。同樣地,1AM2 也因此具備了便攜的特性。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在外觀方面,值得一提的細節是,比起第一第二代產品,此次 1AM2 的耳墊外側一圈仍然採用了合成皮革,這也是我們觸碰耳機最頻繁的地方之一,帶來了更加溫暖舒適的觸感。

對此,根據索尼工程師訪談內容,工程師 Yaekuma 曾表示,在當今智能手機盛行的年代,人們每天都在體驗逼真的材料,人們對於材質的敏感性開始提高,因此改善提升整機的觸感體驗,將會從細節開始做起。同時也相信質感提升觸感表現,也將會提升人們對音樂的期望,旨在改善音樂體驗。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我認為外觀設計提升音樂體驗這一點,在 1AM2 上應該交出了一張近乎滿分的答卷了,得益於它的輕巧緊湊,身處廣州的我拾起這款頭戴式耳機的頻率,明顯要比其他耳機都多,更是一度將 WH-1000XM3 打入冷宮。

4.4mm 平衡線成為標配,聲音變得更有特色

音質方面的提升,也是索尼更新 1AM2 的目的之一。經過時間的積累,索尼又有了不少可以傾注於這款產品身上的本錢。首先,作為「入門旗艦」,索尼在包裝內終於在 3.5mm 音頻線之餘,標配了 4.4mm 平衡線。

很顯然,這是為了 ZX300A 和「金銀兩磚」而準備的,算是理所當然的一項更新。

至於更著重的升級,則是這枚 40mm HD 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驅動單元,並引用了 Z1R 的斐波那契數列的曲線圖案。而這樣做的目的,根據官方頁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是為了降低其音染表現,同時極可能地提升音質的解析力。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索尼 1AM2 的阻抗為 16Ω,靈敏度達到了 98dB@1mW 1kHz,依舊處於非常容易驅動的級別。因此,在試聽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借來的 NW-A55 播放器以及 Galaxy S10+ (3.5mm)進行試聽,簡單地搭配 ZX300A 連接 4.4 平衡線也試聽了一次。

可能是隨身聽設備和音源也在時間流逝中得以提升,與記憶中的 MDR-1A 相比,聲音的信息量和解析力明顯要高了不少,並擁有了更廣闊的的聲場表現。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而且 1AM2 的單元調教有點像鐵三角 MSR7 那樣子做了一些「年輕化」的處理,人聲相對靠前,整體聲音變得更加明亮。只不過 1AM2 在中高頻上的幅度都沒有 MSR7 那麼明顯突出,反而會更加寬鬆一些,高頻密度一般,但聲場更寬的 1AM2 在高頻延伸上顯得更加鬆弛自然一些,在高解析度音源的加持下也能提供不錯的高音表現。

而中低頻方面,就像剛剛提到的「年輕化」特點,在聆聽流行,女聲等樂曲時,1AM2 的音染沒有 1A 那樣厚重,但也會有一點單薄。低頻的延伸和下潛都不算弱,此處可以明顯感受到一貫的索式風格,低頻響應也是鬆散的路子,低頻的力度不夠乾脆,但這也是索尼頭戴式耳機的一個標誌性表現了吧。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聲音更有特點的 1AM2 不再像 1A 那樣均衡平淡,解析力和細節處理都有著明顯提升。如果要找出提升的緣由的話,我覺得應該歸功於單元的素質的升級以及調教。

而這樣的音質風格也和它的外觀一樣,依然屬於 1A 系列,並有別於 h.ear 系列和降噪系列。

輕於形重於質,索尼 MDR-1AM2 頭戴式耳機評測

體驗到這裡,其實已經可以明白索尼為何要更新 1AM2 這一款耳機,其中是為了要照顧原本 1A 系列的手中群體,即圈子裡普遍認為的「初燒群體」。追求的只不過是較好的音質,穩定的表現,隨即附帶一點點可換線的升級玩法,這就是最初頭戴式耳機入門旗艦所要應對的需求。

自此,索尼將入門級別的走量任務正式交棒於 h.ear 系列,1A 系列將在此之上擔當「入門旗艦」的角色,介乎於 h.ear 和 Signature 旗艦系列之間。同時 1AM2 也用過硬的表現對得起「入門旗艦」的名號,在這個價格段重新樹立起了專業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