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不俗。
虞山曲飲尚湖月,言子墓前千秋雪,劍閣朗朗書聲悅,少府詩題寺無缺。在江南的深秀處,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小城。它半山入城,七溪通海,道啟東南,文開吳會。它是虞山畫派和虞山琴派的發源地,也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今天的它,既有白牆黛瓦、長街小巷的古樸幽深,也有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摩登繁華。它就是常熟,一個從容質樸、底蘊深厚、低調富足、集古典與現代於一身的江南小城。
提到常熟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不陌生,甚至還覺得很熟悉。但再問常熟是哪個省的,常熟在哪裡,並不知道。我想不止是常熟,那些和常熟一樣,千千萬萬座塑造了我們面貌的小城,也都在漸漸地被淡忘。
言歸正傳,常熟是江蘇省南部的一個小縣城。在江南,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城市不少,但常熟恐怕是最能擔得起這個名頭的城市了。常熟地處長江邊,境內河港交叉,又有浩渺大湖和開闊的平原,土地豐腴肥沃,物產豐富,自古至今都是優質大米的名產地。
網上很多人問“常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常熟?
常熟的縣名最早始於南朝梁大同六年,當時的人們觀察到,全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即使有水旱也不能全部受災。因為常熟境內河網密佈,灌溉排洩都很方便,所以經常能奪得好收成。宋人楊備《詠常熟》詩中就有“歲歲豐收常熟田” 的說法,故爾得名“常熟”。
可以說,常熟的土地是“厚德載物”的楷模。明代常熟文獻志中記載,常熟種植的水稻多達70餘種,小麥的品種有20多個。另外,常熟河湖山林中的土特產也十分豐富,如果品中的“桂花栗子”、“水晶楊梅”和“白花水蜜桃”最為聞名。
虞山北麓興福寺一帶的慄樹混栽於桂花樹間,每到秋天,桂花噴香,栗子正熟,慄肉蘊含桂香,美味異常,因此叫“桂花栗子”。虞山南麓保巖一帶所產的楊梅,果實滾圓,甘甜多汁,有的果大色紅就叫“螳螂子”,有的色白晶瑩,名“水晶楊梅”。任陽鎮栽種的水蜜桃,早熟、果大、肉厚、味甜,遠近聞名。
總之,常熟土地的豐厚無私,也帶來了經濟文化的富裕繁榮。早在北宋年間,常熟就以物產豐富、連年豐收而成為賦稅大縣。今天的常熟經濟,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四名。
阜美的常熟給予世代生活於此地的常熟人,帶來了不竭的福澤。常熟到底有多好吃,大概要住上一個月都吃不完的。無論是聲名在外的炒澆面,還是馳名全國的蒸菜、叫花雞,常熟的美食地位,不容忽視。
早上,一杯清茶配一碗炒澆面,是常熟人腦打開一天的方式。炒澆面的澆頭可以做出多少種花樣,不是太好統計,在廚師的快炒之下,很多食材都能完美地融合成一個澆頭,其中用新鮮的松樹蕈(菌類)做澆頭是常熟燒澆面的招牌。
常熟的叫花雞傳說是乞丐發明的吃雞法門,《射鵰英雄傳》裡說得很清楚:“黃蓉用峨嵋鋼刺剖了公雞肚子,將內臟洗剝乾淨,卻不拔毛,用水和了一團泥裹住雞外,生火烤了起來。烤得一會,泥中透出甜香,待到溼泥乾透,剝去於泥,雞毛隨泥而落,雞肉白嫩,濃香撲鼻。”黃蓉憑藉這道菜為郭靖騙得叫化祖宗洪七公的平生絕學——降龍十八掌,可說是天下最珍貴的菜了。
不過,傳說歸傳說,1863年,常熟長華菜館的名廚黃培璋挖掘出這道民間菜餚,加以改進並推出,叫化雞得以正式列入菜譜。民國時,常熟老字號山景園與王四酒家繼續改良調味方法和膛料種類,使叫化雞終成常熟一大招牌。
膏沃的土地孕育出勤勞、智慧的常熟人,也培養絢麗多姿的常熟文化。常熟是歷史上出書法家最多的地方,據《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統計,入選其中的常熟籍書法家就有近200人。
這可能與曾在此為官的“草聖”張旭有關。據說張旭因在任常熟縣尉時,結識了一位擅書者才得於日臻精進,從而取得了極為突出的個人成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也為常熟開啟了以書法陶冶素養的風氣。至今城內還留有醉尉街、洗硯池等張旭學書的古蹟與傳說。
當年,黃公望在宦海的顛簸中弄得焦頭爛額之後,回到了故鄉常熟。從此背對朝廷,歸向民間,歸向山水,整日與農人樵夫為伍,流連於常熟的虞山尚湖之間,感受到了莫大的身心自由。他喜歡再夜間巡遊山水,還常常抱著一翁酒上小船,然後划著船且吟且行。劃累了,把漿收起,便喝酒,看山看水看星月,聽鳥聽魚聽波浪,至於人世的喧囂,早已拋到天外。
此時,順應自然、無為而為的道家思想,也深深影響了黃公望的藝術創造和表達。他把作畫純粹地當做了抒發情感、傳遞精神的工具,從此形成了荒寒冷峻的山水畫風格,改變了自五代、宋以來注重寫實的畫風,使傳統山水畫進入了關注情感思想的另一個天地。
黃公望就這樣開創了集“詩、書、畫”相結合的文人繪畫,把山水畫推向了又一高峰,在中國畫史上影響深遠,成為“元四家”之首。他的同鄉,王翬和吳歷成為“清六家”中兩員,開創並確立了“虞山畫派”的地位。
王翬的畫
這份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精神滋養,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常熟人。常熟自古人才輩出,早在春秋,里人言偃北學孔門,以文學著稱,“道啟東南”,後人尊為“南方夫子”。
科舉時代,文章魁首,累世不絕。自唐至清,誕生了8名狀元,進士438名。明末清初,錢謙益被稱為“東南文宗”;兩朝帝師翁同龢書法,被譽為“魯公風骨”;清末民初的,趙石的篆刻,名滿江左;沈石友的藏硯,蜚聲東瀛;古今文苑著述也燦若群星。
常熟,不俗。今日的常熟,依舊是一個文化鼎盛的江南小城。城市各個地方的閱讀空間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的公益書房成為常熟人愛去的精神樂園。書香,猶如一股活水,滋潤著這座古老又摩登的小城。
常熟圖書館館藏總量達170萬餘冊
常熟不僅是一座經濟發展迅速人文景觀豐富的城市,常熟也是一座充滿詩意的宜居城市,慢節奏的小城生活,恬靜愜意。雋永如琴的虞山成了市民日常運動健身的驛站。沙家浜、尚湖、南湖、昆承湖......這些生態公園,都是人們假期休閒的好去處。生活在小城,不用去很遠,身邊就是詩,就是景。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虞山福地,常來常熟。江南深秀處,山水盈盈間,常熟就在那裡寧靜著,美麗著,散發著古典又現代的魅力。眼下假期在即,正值秋高氣爽,小城桂花飄香,我已經準備好了,一起去常熟呀!
閱讀更多 趁年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