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就冲着归零、重启,这部《空降利刃》也值得一追。

人到了哪一步,就应该做哪一步的事儿。

我是名飞行员,

我就应该驾驭战机。

我是名空降特种兵,

我就应该跳伞 冲锋。

可当我已经没有能力在做这一切的时候,

我就应该退下来,

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冲着归零、重启,这部《空降利刃》也值得一追。

这是《空降利刃》里张启准备申请调离锅盖头时,跟好战友潘野的交谈。

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藏进了心中的悲伤,抚慰友人的心,也激励自己随时都可以翻盘重来。

张启在参加维和任务时,受了重伤,几次从病危里抢救过来,休养半年后,身体已经不能允许参加高强度训练了。

可能就连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得小心翼翼。相信无论是谁经受此打击,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的。

可是,张启知悉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后,并没有自暴自弃或埋怨谁,反而决定申请调离锅盖头,转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按道理遇到这样的事情,搁谁那,谁心里头都不会好受。之前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如今却换了一身伤残,还前途未卜。

也许是电视剧夸张了效果,但我宁愿相信,就算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也真的有能像张启那样的归零重启的魄力和决心。

在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担任大队长了,无论之前再怎么拼命打下的战绩,他都不会留存,转而开始归零,重启。

全剧都是围绕张启的几次转折来谱写的。在每一次看来都是危机的时刻,都被他扭转了过来,变成了军旅生涯的精彩演绎。

不是说他主角光环而故意给他加戏,而是他真正地从所在的每一步出发,随时随地有归零重启的准备与能力。

就冲着归零、重启,这部《空降利刃》也值得一追。

在他是飞行员,因为那一刻的眩晕而被停飞之后,调到了空降特种兵。

在老兵眼里,他就是一空降菜鸟,只不过是镀个金的,可是在他自己来说,他不是!

从去任职的第1天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实战训练经验不足,会被战友看不起,会让人不服,那就先从自己的长处抓起。

把全团的人员,战绩全都掌握,熟知以往历史,以此来表明他的态度。

接着,他有胆挑战特一营的营长,潘野。

虽说最后没有赢,也给他的胆识加了分,让人记住了他,不再忽略他。

再从最基础练起,体能不行就练体能,单兵作战技巧不行,就抓单兵作战技巧,直到把自己每个环节都打得严严实实,磨练成铁骨钢筋。

用实际行动和个人智慧来铁证,靠自己在哪里都可以做到最好。

而不是坐在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和军功上吃老本。

我看《空降利刃》不是吹嘘他们有多牛,军人有多么厉害,而是觉得能灌输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真理。

让我对生活保有希望,对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困境,都能保有自己的力量和能力,都有张启那种随时做好重启归零的心态和准备。

就冲着归零、重启,这部《空降利刃》也值得一追。

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我们放寒假了,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柴火和炭供我们取暖,而爸妈又要忙着挣钱,就把我和弟弟塞到姥姥姥爷家。

姥姥姥爷家大部分是土屋,在厨房的旁边有一间专门烧火的地方,那里是我们冬天的乐园。

一是暖和,二是会有姥爷的故事陪着我们度过那漫长的冬日。

躲在小屋里,任凭多大的风,多凉的雪,也不会让我们再感觉到饥饿与寒冷了,在姥爷的故事情节和跳动的火苗中,腾升着对生活的盼望。

家里头突然多了几张小口,姥姥总是在忙活着吃食。

怕我们不够吃,怕我们饿着,怕我们冻着,总会想方设法的把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做成小馍馍,小丸子,来填满我们饥饿的肚皮和慢慢长高的个头。

那时候的每一天,对姥姥和姥爷来说都是重启,都是归零。

因为醒来一睁眼,面对他们的都是殷殷切切的希望和叽叽喳喳永远也填不满的饥饿。

姥爷就拿故事和火苗来温暖我们,给我们精神粮食,让我们不再总把注意力放在肚子上。

姥姥就靠有限的粗粮和她无限的手艺与智慧,来变着法地把食物做成扛饿和很美味的样子,让我们不再有窘迫和不安感。

面对生活,姥姥姥爷没有被打败,面对我们,他们给予最深厚的温暖和希望。

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并没有充满抱怨和苛责,在每一天不知道明天还有什么吃了的时候,都有直面每一天的勇气。

姥姥总笑呵呵地说:只有冻死的懒汉,没有饿着的双手,只要肯动手,吃得总会有。

也许当时我们并不能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姥姥传递给我们的力量一直都在。

归零,不是让你真正的一切全无。

重启,也不是按下一个按钮之后,之前的所有都不算了。

归零,重启是告诉我们,既有从头来过的决心,也有开始一切的能力。

在每个阶段,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积累下无形的财富,为人生中每个下一次的归零与重启做好准备。

愿你的每一次归零都是下一次辉煌的开端。

就冲着归零、重启,这部《空降利刃》也值得一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