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桂平古八景区别

桂平古八景区别

我是 ,为你讲述浔州府过去的美景!

山山水水,自有诗意;

山山水水,即是风景!

关于八景文化, 已经写过十几篇相关文章了,至今也没有更新完成,毕竟历史悠悠,风景变迁,就这么几篇文章也难以说得完。

桂平过去的风景,很多到现在已经消失了,千百年来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改变,也影响着周边地形地貌的发展。今天写到的八景,却又是看到另外一本古籍中的记载,和之前的好像又有很大的区别!

桂平古八景区别

现在广为流传的桂平城古八景,实际上是以清代的几版 为蓝本,差异不是很大,但名头比较大,叫“浔州八景”,这个说是浔州八景,实际上这风景却没有出了桂平界,有点名不符实,因为清代浔州府辖区可是有四县,分别是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再远几百年的明代浔州府也辖三个县,所以这“浔州府八景”的说法,充其量也只是“浔州府桂平城八景”。

桂平古八景区别

这个区别也很好理解,古时的浔州八景是浔州知府大人认定,而桂平八景则是由桂平知县大人认定,行政官职上差了一级,视界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所以,在“八景文化”比较流行的时代,很多地方县郡都有属于自己的“八景”称谓,所以桂平,贵县,平南,武宣私下里都评有自己的八景,这都不参与浔州八景之中。而因为年代的不同,各地发生的事情也不同,所以这些风景的记载也会有不同。

桂平古八景区别

就如贵县,也就是现在贵港,在清·光绪年出版的《 》中记载的名胜风景有八——“怀城紫水,思湾夜渡,南山米洞,北岭仙棋,铁巷朽榕,莲塘夜雨,西山方竹,东井渔歌”。而更早的道光年书藉记载,名胜却只有四——“思湾夜渡,铁巷朽榕,西山方竹,东井渔歌”

桂平古八景区别

也许是书者没有浔访到位,也许在后人看来,由四景到八景,是凑数,符合当时的一种文化潮流,但更重要的是,在本地风景人文资源中,也的确有更多的选择,前人的评述没有涵括,后人有理由补充发掘,加上更多的风景,也是宣扬本地文化的一种方式。

桂平古八景区别

在之前的风景文章中,写了一系列“浔州八景文章”,也提到了几次“浔楼春晓”这个旧八景,以为这个风景的相关记载再也找不到了,没想到,在一本旧书里看到了。

这个“浔楼春晓”,大概属于明后期的“浔州八景”——罗丛岩月,白石洞天,浔楼春晓,铜鼓秋涛,西山晚眺,东塔回澜,龙安悬碧,宾秀特朝

桂平古八景区别

以“东塔回澜”为参照就可以说明了,这八景评于万历年后,因为桂平东塔建于万历年间,当然,风景是有沿袭的,这“浔楼春晓”起源于何时,就不太清楚了,反正到了道光年间,这风景就消失了。

这八景,更早的乾隆版桂平知县吴志绾编写的《桂平资治图志》中有明确的说明,这是桂平八景,而不是浔州府八景!可以说,府八景与县八景是有区别的!万古不变的山水,坚立风雨的建筑,自然都在府,县八景之内。两者最大不同,就是少了

浔楼春晓,那是因为战争而失!而龙安悬碧,宾秀特朝则是有很多说法了。

桂平古八景区别

宾秀特朝,其实就是南木和社 所在的宾山上看到的风景,现在在宾山寺中有数方石碑记,之前 写介绍宾山寺的文章中,也介绍过这些石碑,其中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建文昌祠魁星阁碑记》中就刻着有:......宾山在浔江之北,主思陵而峙东塔......为桂平八景之一,名曰:宾秀特朝!......此碑仍在宾山寺中,只是年久,碑文字迹浅刻,相片拍像素有限,看不清楚,有兴趣的不妨进庙一读!放大图片,可以辨认出就是这方石碑。

桂平古八景区别

至于宾山的风景为什么没有进入官家定的府八景, 这不得而知,只能猜测了。后人说的好,“地方景物随人性情之所好,喜怒忧乐心境,既殊山川云月感观,斯异得失是非无可论焉!”风景这东西,的确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正如现在很多风景区,同一景区,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

桂平古八景区别

此图取于网络,作者署名灵珠子

龙安悬碧,这要现在看来,就更有得说了,因为查地图得知,这龙安岩(也叫龙岩)现在属于贵港大圩地界,不过也是接近两地的交界地带。

但龙安岩,查阅相关的地理行政沿革,行政上的划分,很早都归于古怀泽管辖,山上自宋时建有宝胜院,后称龙安寺。山上最有名的,当是喀斯特岩溶特征,形成了多种景致,至于乾隆期的桂平知县吴志绾大人为何把古怀泽的龙岩风景记为桂平八景之一,那就不得而知了,唯一知道的是,由于他的记载,则引发了后世一系列事件,这就得另外述说了。

风景文化,古人比较看着并宣传,而现代人,对这些文化则比较淡薄了,因为旅游风景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审美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人的眼光,放到现在,已经脱节了,所以现在才有故事讲。

这里是桂平,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我是 。

谢谢阅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