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央视关注!从延安"山里娃"到"航天工匠",他助力嫦娥四号飞天

2007年至今,13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及"嫦娥""探月"。在探月这个人类伟大梦想实现、祖国航天事业答卷交出的背后,不仅有工程技术人员的潜心攻关,还有众多奋斗在生产一线技能工人的坚守付出,正是他们这样一群人,用双手打造了"嫦娥"。说起嫦娥四号任务中的生产一线技能工人,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陕西省带徒名师、首届西安工匠、

西安航天发动机厂35车间数控车工何小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央视关注!从延安

何小虎,男,陕西延安人,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就读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制0706班。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国防工业十大技术能手、陕西省带徒名师、首届西安工匠。先后荣获公司、集团、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荣誉50多项,在工作中解决多型号的重大科研生产难题,为公司年均节约成本100余万元。

夯实自身,打牢基础

央视关注!从延安

1986年出生的何小虎,来自陕北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2010年,他以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被西安航天发动机厂录用进入35车间,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人。

在校期间,何小虎的技能水平出类拔萃。但是来到工厂,身边卧虎藏龙的技能大师们展现的绝招绝技和敬业奉献精神,让何小虎一下子看到了差距,更是下定了学习追赶的决心。

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何小虎会利用早晨机床热机的20分钟研读专业书籍,待机床正常运转后,他立即将刚刚学习的指令在实际加工中进行验证。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复习,他熟练地掌握了机床的特性和先进的加工技巧,这个习惯从他当学徒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除了在生产实践中扎实磨砺,他还虚心向身边的技术大咖们学习求教,技艺水平提升很快。

央视关注!从延安

勤于思考,攻坚克难

2014年1月初,何小虎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加工某发动机燃烧室喷管,材料为铌钨合金,价格非常昂贵。他发现这种材料非常容易导致刀具粘结或者崩刃。"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遇到的这么棘手的加工难题。"西安航天发动机厂之前从未加工过这种材料,何小虎在网上也没有查到可用的资料。在和有经验的兄弟车间交流后,何小虎决定从刀具入手。一周之内他连续韧磨了近二十把不同角度的刀头,经过不断的摸索试验后,他逐渐找到了一些头绪,随后相继捋顺了加工参数和冷却液的配比等问题。当时正值他的妻子怀孕生产,他甚至没有多少时间陪伴与照顾,在顺利完成产品攻关后才放松下来。何小虎就是这样,对工作高度负责,倾尽全力,"只要我认定的目标,我就有不放松的傻劲和甘于吃苦的韧劲。"

央视关注!从延安

2016年,长三乙火箭发动机喷注器生产,工厂紧急接到该产品的生产任务,其中有项关键部件精度要求极高——相当于头发丝的1/10。何小虎主动请缨,在查阅摸索、不断尝试之后,终于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将产品的合格率从最初的20%提升到了100%,加工效率比传统加工方法提升4倍之多。

央视关注!从延安

厚积薄发,成果开花

"给任务就是信任,有活干就是锻炼,多承担一项任务,多完成一件工作,就多一份宝贵的经历,多一份难得的收获"。那些从生产加工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的经验、苦思冥想摸索出来独特的技巧,让何小虎在工作中愈发如鱼得水。回顾他工作以来取得的40多项荣誉,印证着他不断成长、不断攀登的时光剪影,其中"四个第一"是化茧成蝶的最美时刻:

2016年,第一次参加国家级一类大赛"中国技能大赛"荣获陕西省选拔赛第一,代表陕西省出战取得全国决赛第四,是陕西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时获全国技术能手;

2017年,参加CCTV《中国大能手》(第三季)"数控组合"全国选拔赛,入围前六强,是陕西省历年来入围全国十强的第一人;

2018年,他成为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年纪第一小(最年轻)的裁判;

目前,他是第一位连续七年获厂 "技能明星"荣誉称号的职工。

央视关注!从延安

央视关注!从延安

"荣誉越高、责任越大,如何将自己塑造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航天技能工人,我还有很多功课需要去补。"从平凡"山里娃"到技能精湛的航天工匠,何小虎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出众的工作能力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从普普通通的学徒工迅速成长为技能精湛的航天工匠。他在用自己光荣劳动,助力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一次次圆满成功的同时,也真切体悟着作为航天强国建设参与者和实践者的青春荣耀与无悔人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官微、西发工会官微、中青在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官网、中国文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