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湘潭市“園區十條”和“湘潭向北”發展政策新聞發佈會答記者問摘錄


湘潭市“園區十條”和“湘潭向北”發展政策新聞發佈會答記者問摘錄

新聞發佈會現場。


紅網時刻湘潭10月23日訊(記者 焦炬)10月23日上午,湘潭市推進園區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園區十條”)和“湘潭向北”發展政策新聞發佈會在市政府舉行。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昭山示範區、湘潭雨湖工業集中區、嶽塘區相關負責人先後就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回答了新聞媒體記者的提問。

記者:“園區十條”出臺以後,湘潭高新區會怎樣尋求突破,做出有效的探索,做好園區的爭先進位工作?

湘潭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彭秋良:湘潭高新區結合自身實際,出臺了《湘潭高新區落實園區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實施方案》,將十大舉措細化分解為29個子項任務,從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著力拓展大眾產業萬眾創新平臺、著力創新園區管理體制開發模式等方面尋求突破,做出了非常有效的探索。

一是主導產業方向初步明確。圍繞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產業和數字經濟,我們成了產業鏈辦公室,專題研究產業鏈,既熟悉全球產業發展動態,更注重研究本地基礎條件,加大項目策劃推介。啟動制定產城融合發展計劃前期準備工作和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制定圍繞產業生態、創新生態培育方面的招商引資、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意見,擬通過政策環境優化,引導各產業、創新要素優化組合,形成生態體系。1-9月,智能裝備製造產業實現產值254.5億元,同比增長39.6%;新材料實現產值118.7億元,同比增長15.1%;數字經濟實現產值49.3億元,同比增長16.2%;

二是重點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即將出臺《湘潭高新區關於促進湘潭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政策》《關於支持央企、國企裂變項目入園發展十二條實施辦法》等涉及招商引資、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才服務方面的四個專項政策。精心組織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開工項目10個,總投資49億元。1-9月,新增開工項目24個,15個項目實現竣工、13個項目實現投產;新引進項目12個(其中工業項目11個),合同引資92.1億元,其中,“三類500強”企業投資背景的項目3個(中南、髮網、金榮),納入省級、市級簽約項目7個。目前,新簽約全部完成公司註冊,履約率達100%。精品鋼材及深加工產業鏈已落地項目7個,新能源產業鏈已落地項目3個,機器人產業鏈進一步強化了與新松公司的招商聯動,雙方共同參與對接的機器人項目共計11個,包括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運營及人工智能等項目,力爭年底前簽約2個項目。

三是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積極承接上級審批權限的下放,集中到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同時為企業全程代辦各類手續。產業項目審批實現“閉環”運行。已為園區興煌鋼絲廠房擴建、湘冠儀器有限公司、新松機器人產業園3個項目提供了代辦服務,代辦服務辦結率達100%。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改革,健全完善線上平臺運行;推行了“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截至9月底,共辦理3642項業務;建立電子證照系統,將本級電子證照數據錄入與市平臺實現一體化。對園區重點項目、企業、人才,實行工管委領導和部門副職以上幹部“一對一”精準服務,做到定期走訪、有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定期交辦調度講評,累計解決問題140個,科達電工、藍綠光電等企業許可證補辦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取得突破性進展。1-9月,園區共減稅降費1.69億元,惠及企業2527家,組織對接農業、浦發、興業、農商行等8家銀行成功對接園區32家企業,已直接協助企業實現融資授信達6.12億元。

四是園區影響力逐步擴大。高新區高度重視園區影響力,黨政辦公會專題研究通過了湘潭高新區國省年度綜合評價進位爭先工作方案,正方案明確了有關組織機構、要素保障、責任分工等問題。根據爭先進位要求,園區加快補短板利長遠工作。我們連續4年進入中國園區百強榜,國家級園區排名穩步前進。在今年10月發佈的2018年全省園區綜合排名中,我區躋身全省園區第六位,取得歷史新高,這將進一步鼓舞鬥志,推動全區各項工作爭先創優。

記者:湘潭經開區的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哪些方面?請介紹一下湘潭經開區在推進湘潭向北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湘潭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束林:湘潭經開區的高質量發展的體現是全方位的。第一,體現在湘潭經開區“產業主陣地”使命的履行上。湘潭經開區始建於2003年底,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示範區之一,2011年9月,獲批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成功獲批全省第二個國家級綜合保稅區,總面積138平方公里,總人口25萬。建立了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為三大主導產業。目前,經開區累計開發建成面積40平方公里,已入園工業企業404家,投產367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0家,高新技術企業62家。湘潭經開區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15%以上的增長;以佔湘潭2.7%的土地,創造了20%的GDP、20%的稅收、30%的技工貿總收入、40%的進出口額,成為湘潭經濟的主陣地,踐行“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主戰場。2016年、2017年、2018年在全國經開區中排名逐步上升,分別為第87位、第40位、第38位。

第二,高質量發展體現在招商引資的數量與質量上。2016年以來,合同引資超1000億元,引進項目40%為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2016年,全年實現招商合同引資近600億元;2017年,全年新簽約項目121個,招商合同引資突破400億元;2018年,完成新簽約項目21個,合同引資245億元,引進“三類500強”、跨國公司及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項目9個。2019年,全面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需求招商、片區招商等。1-9月新簽約項目15個,合同引資458.1億元,其中,簽訂商務協議8個,合同引資263.9億元;其中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軍民融合產業園、利華生物、5G通訊等15個項目於8月23日集中籤約。引進500強企業3家(綠地、保利、凌雲),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2個。接洽意向企業70餘家,意向投資超1500億元,其中包括華為、博世馬勒等6家世界500強及雙林集團、豐東集團等上市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湘潭經開區現有世界五百強、國際行業領軍企業在內的國際領先企業20家,包括吉利集團、舍弗勒集團、麥格納集團、安道拓集團等;國內領先企業28家,知名配套企業21家。

第三,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創新體系的建設上。一是構建研發體系。2018年,財政科技支出3.73億元,增長18倍;目前,園區累計擁有25個國家、省部級自科類科技創新平臺,9個省級社科類創新平臺,4家院士工作站,1家國家工礦電傳動車輛質檢中心,17家省級及以上技術研發中心。二是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優勢,形成合作共贏、共謀發展的長效機制。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歐陽曉平,與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軟件職業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大學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支持泰富重裝成功開發世界最新、最大噸位海上過駁平臺和一體化(箱式)海水淡化系列成套設備等核心產品,打破了國外在行業高端機械裝備上的封鎖和壟斷;支持桑頓新能源公司研發技術指標領先的國際VDA標準尺寸電芯產品,產品技術指標超前中國製造2025規劃一年時間。商務部在《2018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通知書》中,對湘潭經開區的評價是“科技創新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在推進湘潭向北發展方面,一是開展前瞻規劃,主動融入長株潭一體化大格局。湘潭經開區率先提出建設“長株潭湘江灣”的倡議,併力爭在用十年時間,將長株潭湘江灣國際綜合創新試驗區真正打造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區、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功能區、尖端產業集聚區、國際人才彙集區,成為湖南省創新引領示範區,開放崛起的最前沿。圍繞這一目標,我們邀請國內一流的規劃團隊,對長株潭湘江灣九華區域分成四大片區進行了規劃,目前,規劃初步成果已經形成,並進行了專家評審,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向上級彙報中。同時,湘潭經開區還對標省市要求,啟動《國土空間規劃九華片區前期研究》的編制工作。

二是開展產業對接,助推“長株潭半小時經濟圈”形成。一是產業鏈對接。湘潭經開區的產業在做好園區內、湘潭市內配套的同時,主動與長沙形成配套產業鏈。最典型的是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目前,長株潭城市群已有18家乘用車整車製造企業落戶,聚集了湖南省汽車工業70%以上的生產要素,80%以上的重點企業,擁有300多家規模汽車工業企業。湘潭經開區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供應鏈基本上都是立足經開區、輻射長株潭。二是創新鏈對接。湘潭所在的長株潭區域集中了湖南省70%的科研機構、60%的高新企業、70%的科研成果。我們引導企業與長株潭高校共建院士工作站,開展技術攻關;積極引進創新成果,孵化高質量項目。比如,園區企業湖南中路華程橋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湖南大學道路橋樑系主任,橋樑工程研究所所長邵旭東教授科研成果,成功研發“鋼-STC輕型組合結構橋面技術”,攻克兩大世界難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5項,授予發明專利2項。

三是加快城市建設,打造湘江邊上的城市明珠。湘潭經開區以“同在一座城”的行動自覺,加快濱江新城建設。一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加緊與保利集團、綠地集團、中建集團等戰略投資商洽談合作,對標省會品位、省會標準,採取片區開發等模式,加快城市建設。二是加快學校建設。根據長株潭一體化首屆聯席會議要求,加快湘潭九華富力雅禮中學項目建設,目前該項目已開工。同時,科大和平小學、雅艾小學、九華和平將軍渡小學、九華蓮城小學等多所學校正在建設、裝修中。三是加快交通設施建設。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做好了長株潭城軌西延線、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的前期工作;認真做好九華濱江路與長沙瀟湘大道的對接工作。未來,湘潭經開區將為長株潭做出更大的貢獻,增添更大的亮點——一批投資百億級的項目將集中呈現,比如保利集團投資160億元,打造湘潭九華湘江灣片區開發項目;綠地集團投資130億元,建設綠地湘江城際空間站項目,中海(中建)投資60億,打造九華湖五星級賓館等項目。一批年產值10億元、100億元的項目正在加速成長,可以預見更多的“百億企業”將在九華成長壯大。其中,環球奧特萊斯中心+互聯網華中總部項目建成後,每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年上繳稅收3億元以上。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3-5年的九華,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國際國內各位投資商的青睞下,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湘潭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兼)楊廣同志的率領下,必然實現U型突破!一座機場、一個F2賽車場、一處球場、一座三甲醫院、一座奧特萊斯+互聯網中心華中地區總部、一干一軌、2-3所國際雙語學校、3-4家五星級賓館及N家科技含量高、創新力強的新興產業項目,將在運營與建設之中。

記者:昭山示範區是如何貫徹落實“園區十條”有關工作要求的?

昭山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總工程師李白楊:“園區十條”出臺後,我區高度重視,組織專題學習,成立昭山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爭先進位工作領導小組,並結合實際,制定貫徹落實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和保障措施,層層傳導壓力,紮實開展相關工作。

1、產業生態培育方面,緊緊抓住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創建單位、湖南健康產業園核心區的平臺機遇,組建了湖南健康產業園投資有限公司、湘潭昭山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園區健康和文化產業的運營平臺,負責健康和文化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立了湘潭市大健康產業聯盟,與北京朝陽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開展合作共建,引入綠心文創谷、湖南昭山國際創意港作為園區中小微企業孵化平臺,將三醫創新中心、昭山兩型產業發展中心西副樓打造成健康和文化產業的孵化器。投入4.4億元,採取項目徵拆、平臺公司收購等方式退出工業企業30餘家,實現工業企業“清零”。

2、招商引資方面,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菜單、第一抓手,成立了區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實行“一部三平臺”的招商工作機制,今年以來,累計簽約項目8個,引進小微企業41家,簽約金額15億元,承諾稅收5100萬元,項目落地簽約率100%,合同履約率87.5%,項目達產率62.5%。

3、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近40億元,建成了連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主城區的“三縱四橫”骨幹路網32.74公里,打通了骨幹道路下穿(上跨)京廣鐵路、京廣高鐵、滬昆高鐵、京港澳高速等14個道路節點,長株潭城際鐵路昭山站、京港澳高速昭山北互通投入使用,滬昆高速昭山南互通即將投入使用,全區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自來水管網、燃氣管網、電網、防汛設施、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系統等全面運行;建成了華鑫高級中學、諾貝爾幼兒園、昭山和平小學、兩型公寓等與主特產業發展的相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

4、營商環境方面,爭取省、市政府支持,出臺了健康、文旅產業發展以及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以區政務中心為載體,以“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為支撐,實施“一窗受理、受審分離、集成服務”,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項目審批代辦服務,紮實推進企業承諾制。

5、人員管理方面,切實推行管理人員全員競聘競選上崗、職員雙向選擇和末位淘汰制度,在全區形成了能上能下、“有為有位”和比學趕超的幹事創業氛圍。

記者:雨湖產業新城是湖南首個PPP產業新城項目,它作為雨湖區向北發展的“橋頭堡”,計劃從哪幾個方面推動這項工作?

湘潭雨湖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袁樂夫:非常感謝媒體朋友、社會各界對雨湖產業新城的關心關注,我們將和華夏幸福緊密合作,在以下四個方面推動產業新城的發展。

一是加大整體投資力度。根據投資計劃,未來三年總投資將達到60億元以上,共鋪排建設項目近20個,重點建設白雲路橫向城市發展軸,打造產業聚集區,增強城市綜合實力。

二是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確保今年建成新城服務中心、新城景觀綠帶,社區公園等項目並對外開放,2020年建成雲湖公園、風和路、云溪路、木榕路、銀杉路等項目,啟動興業路建設,打通城市路網。

三是突出主特產業發展。加強與在談企業的對接洽談,力爭引進3-5家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先進礦山裝備、先進儲能材料兩大主特產業;全力以赴做好旺坤高新科技產業基地、中科富海礦山裝備生產基地等已簽約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投產;加快雨湖智能加工裝備產業港建設,確保2020年5月全部交付使用,充分發揮其產業孵化基地作用,助推產業集群發展。

四是保護好園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抓好湘錳地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重點實施農田重金屬汙染治理、靳江河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為園區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嶽塘區是如何推動轄區產業深度融入“湘潭向北”戰略,搶抓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機遇?

嶽塘區政府常務副區長黃珂:一是聚焦區域協同,力促產業競合發展。積極對接周邊區縣的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方向,特別是緊密對接長沙南部片區開發,編制了《嶽塘區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9-2028)》,確立了長株潭商貿物流業發展的中央區、全市金融商務產業發展的引領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的戰略定位;明確構建以兩大支柱產業、四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的“2+4”產業體系我區重點產業為商貿物流業、現代金融業、文化旅遊休閒業、智慧地產、商務信息服務、現代工業6大產業;並不斷優化嶽塘區產業發展空間佈局,形成“一軸一帶一園三區多心”的產業發展格局。其中,“一軸”為芙蓉大道軸,“一帶”為濱江路景觀帶,“一園”為盤龍大觀園,“三區”為嶽塘經開區、湘潭市金融商務集聚區、下攝司(含東坪等)工業轉型片區,“多心”為建設路口傳統商貿商務中心、市政服務中心、建鑫廣場和板塘商貿中心。

二是聚焦目標任務,堅持規劃先行。目前我區聘請湖南科技大學作為“北進”戰略技術單位,正在組織編制《嶽塘區推動長株潭一體化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明確了嶽塘區推動長株潭一體化工作的基本原則、功能定位、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為“湘潭向北”助力。

三是聚焦主導產業,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嶽塘國際商貿城專業市場順利開業運營,長株潭中央倉儲物流園一期項目、智慧物流園項目加快建設,即將投入使用;竹埠港新區綜合開發項目一期、方德智聯科創園、中國杜鵑花博物館等項目建設加快。全力支持盤龍大觀園5A景區創建和盤龍小鎮建設,推動盤龍大觀園旅遊的提質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