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作者| 臨公子


最近有一部國產劇非常火,一上線就以6000多萬的播放量刷新了近三年的國劇開播記錄。

《安家》。

這部由熱門日劇《賣房子的女人》改編的連續劇,放在中國背景下十分接地氣。畢竟,買房對我們來說,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頗具熱度的話題,它關係著一個人的後半生,也關係著一個家庭的酸甜苦辣。

這部劇,不少人覺得太誇張。

其實我覺得吧,原版日劇中的女主角本來就挺浮誇的,如果你看過,恐怕不會忘記那張說“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GO!”的臉。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而且,這部劇不僅讓人看到了普通人那些形態各異的生活,還有職場中那個或拼命、或笨拙,在磕磕絆絆中不斷蛻變的自己。


01


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空降到一家業績不斷下滑的門店當店長。表面上看是幫助他們提高業績,實際上,是上頭領導派她來擠掉老店長徐文昌。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徐文昌性格溫吞,經營佛系。下屬們自然也摸魚的摸魚,老油條的老油條。

房似錦一來,生態全亂了。


她每天打滿雞血,雷厲風行,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對職場規則啊,同事相處之道啊,壓根不放在眼裡。目標極其明確:賣房!業績!

房似錦一來就讓同事出去派發傳單,揚言3個月沒開單就準備滾蛋。沒客戶就去找客戶,沒房源就去小區問,犀利的眼神配合無情的問句“你沒事做嗎?”,頓時把所有人嚇得瑟瑟發抖。

總之,她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有所行動,而不是在門店裡等客戶。

像極了那個你最討厭的領導。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但這就是職場中很現實的一面:你的價值,要用成果說話


Netflix有一句名言:“我們只招成年人。”

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是他們寫在招聘公告裡的。

官方文檔中直截了當地說:我們是專業團隊,而非“大家庭”;忠誠是好,但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不迷信功勞,更不在乎苦勞;我們的領導者會明智地招募、發展和裁員。

企業只願意為有價值的人買單,而不會為你的好脾氣或好人緣買單。


當然,房似錦身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果從“領導者”角色衡量,恐怕要不及格。因為在她眼中,成單即正義。她甚至會堵到客戶單位拉著人買房,甚至連下屬的客戶都撬走。

太用力,就容易面目猙獰。

在你得償所願的同時,往往將付出高昂代價,對內被同事排擠,對外令客戶利益受損。

所以,混職場除了“拼”,更看重的是——


02


《安家》中有個橋段,大家都覺得特別不現實。

房似錦作為房產中介,為了讓懷著二胎的婦產科大夫宮蓓蓓住上心儀的房子,提前將一套奇葩毛坯房根據她的真正需求裝修了。

結果很符合宮醫生的胃口,成功簽單。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為什麼她敢這麼做?

她明白宮蓓蓓需要什麼。

宮蓓蓓家庭沒有太多錢來買房,可她想買學區房、希望有孩子玩耍的空間、希望周邊設置配套齊全、希望能擁有自己的工作空間。而那套掛了10年都賣不掉的“跑道房”,在房似錦的裝修下,恰到好處地符合了全部需求。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原版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裡,中介庭野極其熱愛銷售,勤快地帶客戶去看房、介紹、再看房、再介紹。

然而,每次沒簽下單。

庭野永遠在推銷房子,他與女主角三軒家最大差距在於:他只看到了房子的優缺點,卻沒看到最關鍵的客戶需求點。

這是一份對客戶的誠摯。

這也是一份深層次的職業操守。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我買房時,一天內跟著十幾位中介看房,直觀對比之下,中介之間的差異體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位中介A用了假照片。我們一進屋就覺得挺奇怪,臥室裡居然沒有床,和客廳一樣擺著麻將桌,滿地都是菸頭。在我們的追問下中介才吞吞吐吐地透露:房主在外欠債,拿房子做抵押。

下樓時,一位鄰居大爺偷偷和我說,你們來看房啊?這家前陣子還被要債的人潑紅漆啊……

另一位中介B非常拼命。慫恿我儘快做決定的同時,現場拼命向原房東壓價。他以為,只要夠便宜我就會買房。結果呢,壓價太狠,原房東直接黑臉。“這種價格你有臉說得出口?”

他又轉過頭催促我儘快買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最後合作的中介姑娘。

那天我看了近20套房,晚上11點多還在看房。那位妹紙不斷電話幫忙協調買賣雙方:是不是可以留下部分傢俱?房主是不是可以多住幾個月?價格是不是還能有些來去?

儘可能地,讓雙方的預期靠近。

到房產中心辦手續那天,我特意帶了兩盒茶葉給中介和原房東,表達謝意。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過:“假如說服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那就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瞭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

我特別認同。

你只有站在客戶立場上,才可能為客戶真正解決問題,否則,只不過是為了個人利益撮合交易。

說得理性些,需要多提供附加價值;說得感性些,將心比心,多想想如果你是客戶是否認可自己提供的服務,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03


《安家》裡還有個有意思的角色,徐文昌。

觀眾都覺得他是職場老好人的典型代表,可他身上,有一個包括房似錦在內的所有人都不具備的優勢:

讓人信任。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街坊鄰居和同事們一樣都稱呼他“徐姑姑”。他幫街坊照看孩子寫作業、看寵物狗、收發快遞。小小的門店,最多的時候託管過5個孩子,3條狗。

憑藉替客戶代收快遞攢來的信任,門店多開了8單。

相比於房似錦的“用業績說話”,徐文昌對賣房這件事有著更高的信仰:

“房子不光是房子,也承載著一家人一輩子的幸福。我們賺的不僅是佣金,還有良心。”

他如此經營佛系還沒餓死,恐怕得歸功於他多年賺取的好口碑。


孫儷《安家》遭炮轟?可它背後的職場潛規則,卻無比扎心…

任何一種交易,本質都是基於信任。

不是說你的產品特好,你的價格特便宜,就能獲得滿堂喝彩。能在你這買東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你這個人。


我認識的一個團購水果蔬菜的群主,人緣很好。

別人問一些和團購水果無關的問題,只要他知道,都會馬上提供信息,有時還幫忙牽線搭橋。甚至在朋友圈看到他人需要幫助,哪怕集給贊投個票,也會隨手幫忙。

加上他團購的東西品質不錯,買的人越來越多。

全民微商的年代,許多人覺得為啥別人幹得紅紅火火,自個兒卻無人問津,可又有多少人認真思考過:


你對提供的產品有多少信心?

你能提供哪些與眾不同的服務?

你朋友圈發的信息能提供哪些價值?

你的潛在客戶為什麼要信任你?

……


把掙錢作為目標不是不行,努力推銷也未嘗不可。

但如果過分功利地強調買賣,難免給人伸手主義的感覺。我們對過於功利的人,本能存在戒備心理。

多一些伸手,多幾分平常心,成功幾率才會更大。


04


我看過一個數據統計,超過半數的職場人對工作不滿。跳槽理由中“對工作內容不滿”超過“對薪酬不滿”,成為離職原因No.1。

房產中介,在許多人眼中並不是個足夠光鮮的職業。可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我現實中接觸過的中介,不同的人呈現出的水平,相差十萬八千里。

無論哪個行業,我認為職業底線都是9個字:

在其職,謀其事,盡其責。


不少人說,哎呀我不喜歡這份工作,所以才做得不好啊。然而,做得不好又被上司罵、被同事嫌棄,導致他更不喜歡這份工作。

惡性循環,只能跳槽。

別嫌棄行業不好、職業不行,就像曹德旺所說:“天下沒有下等的職業,只有下等的人,我認為,沒有不成功的行業,只存在不爭氣的人、不成功的人。”

這個年代,一個足夠拼命、懂得設身處地、能得到信賴的人,永遠不缺機會。


—END—

作者:臨公子。職場上,混過一線互聯網公司,現任500強企業高級產品經理;職場外,是職場/金融平臺簽約作者、是傳媒公司合夥人、是海內外房產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