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笔者在之前做中美车型对比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当对比车型为大众品牌的时候,网友的关注点几乎都会集中在“中美变速箱的差异”这一点上。

大众品牌在美国市场,几乎所有自动挡车型都采用AT变速箱,这一点让国内一直用着DSG双离合的消费者和车主们有所不满。

DSG为何不在美国使用?为何AT不在中国使用?这个话题也是一直争论不休,难道大众真的就是更爱美利坚?

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大众为何有这种两幅面孔的“骚操作”?DSG变速箱又是如何“作妖”退出美国市场的?

大众DSG在美国如何黯然离场的?

大众一开始研发双离合变速箱的初衷非常简单,不想在变速箱这一个环节被采埃孚、爱信这样的巨头牵制住,希望能够在变速箱这个关键环节拥有控制权,不被卡脖子的同时,也降低制造成本。这一举动,对于本身没有AT变速箱技术专利和相关产业投资的大众汽车而言,势在必行。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大众第一款采用DSG双离合的车型,是2003年在德国本土推出的高尔夫Mk4 R32。

但在美国,DSG双离合变速箱最早是在2004款甲壳虫TDI(柴油发动机)车型上出现的。而美国市场上DSG车型大面积走量,则是在2008年前后。

前期的6速DSG(湿式)因为在操控性方面的优秀表现,在大众粉丝中获得了还算不错的反馈,紧接着,大众在2008年快马加鞭推出了适用于紧凑型车型的7速DSG,官方表示新7速DSG变速箱,使用寿命更长(30万公里),具有更好的传动效率,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似乎一切都按照着大众预设的路线在发展。

然而,2009年的DSG变速箱质量门,一下子把大众的如意算盘给打了个稀碎。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大众DSG 7速变速箱 DQ200

出现问题的,正是刚推出不久的7速DSG DQ200和工艺改进后的6速DSG DQ250两款变速箱。因为技术不够成熟,DSG变速箱在当时一直都有非常高的故障率,采用上述两款变速箱的车型,大概率会出现换挡异响和明显顿挫,车辆仅能以2挡低速行驶,或熄火后无法启动等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频繁报错的“死亡闪光”现象(行驶途中D档忽然开始闪烁,而后动力消失)。大规模出现DSG质量问题之后,作死的是当时大众在美国市场,丝毫没有召回的意思。最后是在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介入后,2009年大众才宣布在美国宣布召回DSG车辆——共召回大众、奥迪在内的5.3万辆汽车(2009年大众在美国市场总共才卖出了21万辆车,召回的是其中的DSG车型),召回的所有车辆都更换了电控单元(包括硬件和软件),并延长质保。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DSG变速箱报错故障,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大众车主都遇到过的问题。

一个多月之后,大众在中国也宣布召回DSG问题车辆,前期召回2760辆受影响车型,之后则是给超过50万辆相关车型更新了变速箱控制单元程序(只是升级了软件程序)。

当然,两种待遇差距巨大的处理方式,一时间让国内消费者很难接受,至此大众的形象在国内也开始两极分化。不过这是题外话。

DSG质量门事件在美国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才有所平息。这个时候,大众在美国已经恢复大量装备6AT变速箱,虽然在性能方面无法与改进后的7速DSG相媲美,但开车最看重的还是可靠性。这时的美国市场实际已经没有了DSG变速箱的生存空间,到2017年后,大众在美国市场宣传上已经不再提及DSG变速箱,这也宣告大众DSG车型退出主流市场。而与此同时,国内以及欧洲市场则继续在自动挡车型上标配DSG变速箱。

美国消费者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

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风向标,美国车市的一举一动都很有参考性,大众回归AT变速箱,就等于否定了自己花大力气搞出来的DSG变速箱。这种自己打自己嘴巴的骚操作,必然会引发其他国家市场消费者的不满,但大众没的选择。一是口碑崩盘需要拿出诚意,二是面对严格的美国法规政策,大众也被搞怕了(参考大众在美国遭遇的排放门)。

其实,大众给美国市场搞特殊化,这确实让国内的消费者意难平。但同时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大众在美国的体量,真的很小。

大众在整个北美市场一直是个很尴尬的存在,虽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过一段高光时刻,但之后,大众出点儿成绩就容易膨胀的毛病就开始发作了。产品更新换代慢,维修价格高,市场开始慢慢被日系品牌赶超,全面转向采用AT变速箱之后,大众在美国的市场表现也没有太多起色。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大众品牌近10年来美国市场年销量与市场份额,一直在2%-3%上下浮动。数据涞源:CARSALEBASE

可以看到,从2008年到2018年,大众在北美市场的销售规模,一直在30万辆的水平左右徘徊,这么些年并无明显起色。

除了DSG变速箱问题,大众在美销售的车型,尤其美国、墨西哥工厂生产的车型,质量品控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像转向灯易坏等小毛病比比皆是。有种说法,就是“大众欧洲出品最好,其次中国,之后才是美国、墨西哥等市场”。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大众汽车全球本地化生产布局,北美本地化产品在大众全球市场中占比非常小。

2019年J.D Power的北美汽车质量排名显示,大众汽车在北美已经被踢出了前10名,因此,“国外的月亮要更圆”这一点,在美版大众汽车上是不存在的。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2019年全美汽车品牌可靠性排名,国内很多消费者信仰的德系品质在美国市场排名中游

所以大众在美国市场为什么不坚持推广DSG?体量太小也是原因之一。当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大众自然也就没了推广的动力。

但反过来说,国内消费者也大可不必谈到DSG变速箱就这么抵触,这几年大众双离合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可靠性方面也有所提升。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家看好双离合变速箱的前景,自主品牌也开始使用就是一个向好的市场信号。

即便是在最不受待见的美国市场,大众最走量的高尔夫GTI、捷达(国内速腾)GTI运动版车型,目前依旧提供7速DSG变速箱的选项,而且选配费用并不低,只是DSG车型在美国已经彻底沦为小众爱好者的玩物罢了。如下图,一套7速DSG的选配费用高达1100美金。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美版捷达GTI运动版

最大市场却无最好待遇?从中美变速箱差异,看大众“傲慢与偏见”

▲美版捷达GLI、高二夫GTI等车型依旧提供DSG变速箱选择,只是从标配变为要花钱的选配

最后说说

大众自己本身并不想放弃在美国推出DSG车型。只是面对美国严格的政策法规,以及前期DSG口碑已经崩坍,再次面对DSG大规模质量问题的风险,加之体量太小,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多方面原因让大众放弃了在美国推广DSG。

其实,大众给美国市场独一份儿的AT变速箱,同时也保留DSG作为选配,这种综合了本地化考量而作出的选择,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大众对待不同市场的态度让人高兴不起来。特别是中国作为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每年贡献近300万销量,但中国消费者实际上对变速箱的选择空间,还没有美国消费者大。

如果大众能给中国消费者也提供 AT变速箱的选配,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大众在中国的美誉度会不会更好呢?不过如果这样一来,一旦没人愿意选DSG,对大众来说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毕竟,DSG是大众的核心支柱,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都不容有失。所以,“因为你重要,所以给你用DSG“的逻辑,就这样奇妙的成立了。仅用大众对中国有“傲慢与偏见”来解释,显然也有失偏颇。

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想说?欢迎留言与作者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