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以色列国内有五分之一阿拉伯人,他们为什么可以和犹太人和睦相处?

史壳郎先生


全世界都知道,以色列是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可是这个国家里有五分之一的阿拉伯人,你知道吗?



以色列拥有将近800多万人口,这里面阿拉伯人就有170多万,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还多。由于阿拉伯人是多妻制度,因此出生率很高,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会上升。

这些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国籍,享有和犹太人一样的公民权利。而且,以色列议会中也有阿拉伯裔的议员,他们也依法参与国家管理。

这些阿拉伯人跟犹太人不说和睦相处,但至少是相安无事的。 您一定会觉得奇怪,这两个民族不是死敌吗?为什么还能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呢?

其中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在以色列生活的阿拉伯人,他们是穆斯林教派中的少数派。

这180多万阿拉伯人中,有100多万是伊斯兰教德鲁兹教派的,这德鲁兹派是穆斯林中的一个分支,他们信仰的教义不同,被伊斯兰几个大的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所不容。


伊斯兰教派纷争由来已久,甚至一言不合就开打。不同教派的穆斯林互相之间视做仇敌。作为少数派的德鲁兹派阿拉伯人,既然在教派争斗中占不到便宜,建国后以色列人又不为难他们,这里又是他们祖辈居住的家园,所以就乐得个清净,世世代代在这里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也像犹太人一样爱以色列。 这些阿拉伯人爱国吗?他们的国家认可程度也很高,因为以色列军队里每年都有阿拉伯人参军。 当然,国家认同之所以能够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色列国内安定、富裕环境。

巴勒斯坦地区什么状态,你看看每天的国际新闻就知道了。一说起巴勒斯坦,首先想到的就是动荡不安,中东火药桶。相比之下,以色列国内要安全得多。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让他们走也不会走。


以色列国家富裕也是他们能在这里生活的重要原因。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富有的国家,把沙特、阿联酋这些土豪国家还要甩下一节,人均国民总产值4万多美元,和巴勒斯坦比是天上人间。

虽然这里的阿拉伯人跟犹太人的生活水平相比之下差一些,但仅仅是能享受的福利待遇也非常有吸引力了。

所以,当时任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内阁打算以土地去换和平,把部分土地归还巴勒斯坦时,申请加入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却突然多了起来。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色列民族和睦相处是历届政府的基本国策。因为犹太民族曾经尝尽了被歧视被迫害的苦,不能再把自己当年承受的一切再强加给其他民族。以色列宪法明文规定:以色列公民,无论宗教、国籍或祖籍,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
当然,这只是一个现代国家最起码的义务,而不是什么恩赐。阿拉伯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他们有权在这里生活,天经地义。 话说回来,虽然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安居乐业,可他们也祈祷巴勒斯坦和平。如果有一天巴勒斯坦建国了,结束了战乱和动荡,也还是有不少阿拉伯人回到祖国的。


小约翰


目前以色列全国人口大约860万,其中阿拉伯人口总量高达180万,占到以色列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以色列国内的阿拉伯人大体上能够和犹太人和睦共处,而且阿拉伯人跟犹太人一样深爱自己的国家。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阿拉伯人一起)

其实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并不必然会水火不容,他们之间只是有很多的矛盾暂时无法得到很好的协调。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之所以痛恨犹太人,这是因为犹太人在阿拉伯人居住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新建立的以色列还一步步侵占了更多阿拉伯人的土地,并且把大量阿拉伯人赶出了自己的家园。

以色列的建立让很多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流离失所,也许因为这些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往往比较恶劣,于是他们很容易把不满发泄到以色列的头上,巴以两国也因此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和解。

(以色列土地变化图)

然而以色列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生活条件却存在天壤之别。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拥有以色列国籍,他们在以色列工作,享受以色列的高福利和高工资待遇。事实上以色列的建立对这些阿拉伯人来说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因此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实际上非常认同自己的国家,他们大多数都以自己作为以色列人而感到自豪,他们和犹太人一样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而战斗。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以色列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它充分保障了自己国内阿拉伯人的权利,以色列政府并没有歧视阿拉伯人或者对他们进行压迫。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一样都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同时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也受到以色列法律尊重,他们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宗教节日放假。这一系列的政策都表明,以色列籍阿拉伯人作为以色列的一份子,他们的权利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充分保障。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一起植树)


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并不注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能和睦相处,并且阿拉伯人也并不必然要痛恨以色列。其实很多时候民众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国家由哪个民族主导,他们只是渴望自己拥有和平稳定的幸福生活。如果以色列能够允许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加入以色列国籍并且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估计那些阿拉伯人也就不再反对以色列,他们会非常乐意成为以色列的一份子。


李姓先生


木叔先说个结论:以色列国内确实有大约20%的阿拉伯裔,但是他们并不是都与犹太人和平相处,而且阿拉伯裔里也分为比较复杂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整体上阿拉伯基督徒对犹太人态度好于穆斯林对犹太人的态度。

什么?阿拉伯人还有基督徒?哈哈,你没看错,确实有,而且很多。


每年独立日,以色列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人口统计数据。刚过去的以色列70周年独立前夕的数据显示,70年来以色列人口翻了10倍,从1948年的80.6万人到如今的884万人。其中犹太人占74.5%,阿拉伯人占20.9%,其他族裔是4.6%。

以色列阿拉伯人主要分为北部地区和耶路撒冷附近。北部地区的主要是阿拉伯基督徒,特别是海法、阿卡和加利利湖区附近。他们当然反对犹太人扩张定居点,反对以色列政府的右翼行为,但是愿意在以色列境内生活,因为这也是他们长期祖辈居住的地方。他们是以色列公民也有护照,自由出入。这些人基本上和犹太人相安无事。只是在民族属性上受到中东普遍敌视犹太人的影响,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题目所言的和平共处,大概指的是他们。

(图为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参加选举投票)

耶路撒冷附近的阿拉伯人有几十万,主要是穆斯林。他们是战争中留在当地的人,特别是东耶路撒冷。他们在以色列工作生活,拿以色列身份证,不过身份标注是东耶路撒冷人。不过他们根本不认同以色列,一是在东耶路撒冷生活作为“看护”巴勒斯坦领土的存留;二是在以色列工作当然比在巴勒斯坦能赚更多的钱。他们不少人敌视以色列政府和犹太人,很多暴力袭击都来自这个群体。

第二,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阿拉伯人口超过犹太人的情况。也就是说,不会导致什么双方爆发“人口战”。

以色列确实最近正经历一波婴儿潮。去年以来,人口增长了1.9%,共有17.7万新生儿出生。预计到以色列独立100年时人口将突破1520万。这对于一个只有北京市面积大小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如今以色列女性生育率高于20年前,如今平均为3.1,此前为2.6。从民族来看,1996年阿拉伯女性生育率为4.36,2017年下降到3.11;超正统派犹太教女性生育率为6.7,2000年是7.5。传统或者世俗的犹太女性的生育率过去15年有了很大提高,增长了15%,平均每个家庭有2.1个孩子。

人口学的传统观点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富裕,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成年人越来越关注职业和生活方式。所以他们晚婚,生孩子少。但为什么今天以色列女性似乎平均来说,比15-20年前更倾向于生孩子?

有人口学家称,这与文化有关。在整个以色列社会中,儿童的教育和道德福祉以及家庭的连续性仍然是父母(和祖父母)生活的中心。这不只是情感问题,也是传统问题。

甚至还有不太靠谱的分析,可能是有全社会长期以来一直暗示的政治原因,即人口越多,越可以自信地控制土地。

但不管怎么说,犹太人人口增加平衡了阿拉伯裔人口增长过多的局面,因此阿拉伯人用生育武器来战胜犹太人的说法可以歇歇了。

第三,以色列还有一些不被视为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裔——德鲁兹人,他们甚至可以在以色列当兵。

德鲁兹裔是相对奇怪信仰的穆斯林,甚至被逊尼派视为比什叶派还奇怪的异教徒。他们在叙利亚分布也很多。在以色列的德鲁兹裔很多人也支持叙利亚政府,不过基本上也对犹太人没有什么敌视。甚至一些德鲁兹人二代对以色列认同感更强,还可以参加以军。这对穆斯林而言,是很少见的事。因此整体上,他们和犹太人和平共处的几率更高。


木春山谈天下


真的敬佩犹太人,不让阿拉伯人服兵役是为了不让他们兄弟残杀,其实是保护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可以服兵役,多担任文职和后勤工作,不让他们上前线面对自已的同胞兄弟,互相仇杀。其实阿拉伯人内部细分的话有好多部落,他们各自的差异也很大,唯一共同点就是都信仰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内又有很多教派,巴勒斯坦人无非是利用宗教和民族把整个阿拉伯人都绑在了一起,其他他们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

阿拉伯人只是一个总的称谓,各种派系部落林立,其实他们还没有民族和国家部识,而犹太人则有很高的民族意识。一盘散沙和铁板一块,两者一斗高低立见!这,就是以色列称霸中东的原因。即使中东没有以色列存在,老穆们自相残杀也是毫不手软,中东一样没和平!这世界有老穆就注定有动乱!到法国法国乱,到了德国德国乱!以色列对阿拉伯人进行了全方位攻击,军事、外交,同化、间谍、都发挥到极致,是有历以来唯一无所不用其极侵略策略,也是未来世界各国包括所有大国仿效的楷模。

当初刚建国时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的人口数据看看。多少阿拉伯人被赶出了家园去了周边其他阿拉伯国家。阿拉法特,巴解组织......犹太人建国是建立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痛苦之上的。以色列根本没有驱赶过任何原居住地的阿拉伯人,实际上,巴勒斯坦难民营中绝大部份的难民都不是逃避以色列的占领的原住民,而是来自阿拉伯各国的懒人,流珉,极端反犹主义者。英国王室还是德国血统呢。看到这些我在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很有道理。不管什么宗教国家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致的,管你是谁放权,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就行。

巴勒斯坦人痛恨是因为被那群躲在豪华地宫里享受着金钱美女美酒的人洗脑洗残了!真正去了以色列定居的阿拉伯人知道以色列有多好,国内难道不也差不多?以色列不会让伊斯兰教占绝大多数,以色列是要建一个以犹太教为主的国家,这是以色列宪法,如果按照作者的逻辑大可以用以色列的糖衣炮弹吞并巴勒斯坦,我不相信巴勒斯坦人不希望安定富裕的生活。以色列不会同意,犹太人必须掌握绝大多数,只有问题就出来了,以色列不愿意接纳巴勒斯坦,还要继续侵占巴勒斯坦的领土,各位看客,你们如果是巴勒斯坦人该怎么办?坐着等死还是奋起反抗?

主要是因为他们人少,没有掌握军队,一旦他们人多,并且掌握了军队,以色列境内的犹太人将被屠杀殆尽!伊教是一个极度排外的,一旦在一个地方成为多数,并掌握了权力,这个地方的其它人要么走,要么死,要么成为他们!没有例外!应该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并不等价于以色列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矛盾,阿拉伯国家之间本来就是分裂的破碎的,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外的阿拉伯人的利益并不一致。


历史深度揭秘


据2017年的统计,以色列人口868万,其中犹太人约占74.8%,包括从欧美、俄罗斯和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移民回到以色列的各种肤色的犹太人。而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约占20%,大部分居住在以色列北部拿撒勒、海法等城市以及南部边远农村。而这些以色列阿拉伯人也不尽相同。


以色列20%的阿拉伯人,他们拥有以色列的身份证和护照,作为以色列的公民,从政治和法律上享有同以色列犹太人基本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拥有以色列国民保险,可以参选议员,可以免签进入欧洲等国家。但是,阿拉伯人不需要服兵役。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他们同周边阿拉伯人兄弟相残,另一方面这在无形中也造成了区别于以色列犹太人的歧视。但是依旧有很多阿拉伯人加入军队。

很多犹太人在招聘的时候会注明由于安全因素,只招收服兵役的人。这就合理的将以色列阿拉伯人排除在外,这在犹太人聚集的城市经常发生。所以一般以色列阿拉伯人只会在自己成长的城市或者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寻找工作。除了一些比较特色的专业,只有类似于特拉维夫这种大城市才有就业岗位。


虽然以色列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受到歧视,但是以色列阿拉伯人在今天已经越来越认同自己的以色列国民身份。这其中依旧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聚集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有一半是伊斯兰德鲁兹派教徒,这个教派是伊斯兰教的少数派,在历史上也常遭受逊尼派跟什叶派的打击。正是这样一层身份让这一部分的阿拉伯人跟其他阿拉伯人有着不一样的情怀。这一部分的历史渊源让很多阿拉伯民众对待以色犹太人不是那么的反感,对待自己的其他兄弟阿拉伯人也不是那么的亲近。如今很多阿拉伯人认同以色列,但是不认同以色列为犹太国家。

其二:以色列是个民主国家。以色列犹太人大部分是从欧美、俄罗斯等地迁过来的犹太人,他们将欧美的民主制度也带过来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的权利较为广泛,他们可以投票、参选,加入以色列的政治。如今以色列议员拥有10个阿拉伯人席位,很多阿拉伯人也在以色列政府担任过很多职位。




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一样,也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如今的以色列学校,很多阿拉伯人跟犹太人一起上学的场景,大多数阿拉伯人都在上学。

其三:以色列经济发展水平比巴勒斯坦高很多。如今以色列的人均GDP高达4万美元。可以说是中东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是巴勒斯坦的数十倍。这也让留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愿意与犹太人和睦相处。毕竟有这么好的条件,谁会喜欢生活在动乱不断,贫穷的地方。就如同中国俗语所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以色列的生活更加安逸,富裕,也成为很多以色列阿拉伯人选择留在以色列的原因。


藤树先生


以色列公民不全是犹太人,阿拉伯人也不全是穆斯林。以色列的社会同样是多元化的,阿拉伯人也有自己的政党和议员,目前在以色列议会中占有十个席位,以色列阿拉伯人也能担任各种政府职位(当然,摩萨德等敏感部门除外)。而且,就算是犹太人或者阿拉伯穆斯林,大部分也都是比较世俗的老百姓,没有特别极端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情绪。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长翅膀的猪》。

写的就是以色列占领下的巴勒斯坦地区,一个穆斯林渔夫贾法尔意外得到一只黑猪,高兴坏了(犹太人和穆斯林都不吃猪肉,所以猪在此地区是极度罕见的珍品),想高价卖掉,发了一笔横财,结果被以色列的俄罗斯移民伊莲娜要求要用这头猪做种猪下崽(俄罗斯移民的犹太人竟然想办养猪场)。

在剧中,贾法尔的妻子虽然对驻扎在窗外的以色列士兵挺反感,但是不妨碍他们一起看肥皂剧。当贾法尔得知自己被恐怖分子选中要当自杀人弹,第一反应也是“逃跑”。最后带着同样被恐怖分子盯上的伊莲娜和一个孤儿,两个民族,四个人一头猪,漂流出海,逃亡成功。

这部电影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广受好评,毕竟,大多数的以色列或者巴勒斯坦人都是主要考虑“穿衣吃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穆斯林,并不是咱们想象中的,一听到“圣战”就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疯子。

所以,咱们回到话题上,从近现代看,以色列本来就是占的阿拉伯人的土地,所以驱逐不干净的,被同化了成顺民的阿拉伯人大概占了四分之的人口。这些阿拉伯人大多保持着伊斯兰信仰,少部分是天主教徒(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地,所以天主教也很有市场)。此外,留在以色列的穆斯林多是从什叶派分化出来的德鲁兹派,跟周边巴勒斯坦地区的逊尼派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谈的上有祖宗八代的仇恨。

历史上,德鲁兹派备受周边其他派系穆斯林的欺凌杀戮,非常凄惨。倒是以色列建国后,德鲁兹派才享受到了公民待遇。加上德鲁兹派非常世俗,没有狂热的宗教情结,也总被穆斯林世界定义为——需要打压甚至消灭的“异教徒”。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犹太人与德鲁兹人都因宗教问题,在历史上饱受压迫,相同的经历和“有民无国”的凄凉让他们对主流阿拉伯林世界有了同仇敌忾的感觉。加之,在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早期,德鲁兹人也曾给过他们很多帮助,算是大恩人。

虽然,世俗化的德鲁兹人在宗教和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激进的要求,但毕竟还是穆斯林,所以在阿以冲突的前期,德鲁兹人一直默默的保持中立。

随着以色列越做越大,加上以色列的国家认同教育和诸多的优惠政策,很多德鲁兹年轻人开始加入以军,随后又成立了德鲁兹营,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在许多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

源头可以追溯到1956年,以色列与埃及陷入军备竞赛,双方剑拔弩张,以色列面临着“战败即亡国”的危险。此时,以色列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他们不缺装备,更不缺经费(财阀+全球犹太人募捐),唯独缺少兵源。

德鲁兹人这时简直是雪中送炭,主动向国会递交申请,要求全民义务兵制度适用于德鲁兹青年。这一请求正是以色列求之不得的。之后的数次中东战争表明,德鲁兹人的国家忠诚度极高,战斗力强悍,至此,德鲁兹人通过主动服兵役,顺利融入了以色列。

在以色列,德鲁兹人和犹太人享有同等的军事权力和义务。

下图,2013年,德鲁兹人军官加桑·埃利安被任命为以色列最精锐的王牌军—戈兰旅旅长(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曾任该旅旅长,这个职位,可以说是通向权力的捷径)

以色列政府的德鲁兹高官。

也就是说,以色列德鲁兹人和犹太人一样,有义务按照以色列的兵役法服兵役。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个“义务”。要知道,这其实也是一种权力,一种基于信任而产生的权力。而且还是以后升学、就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通行证。

以色列是彻底的全民义务兵役制,法律规定,无论男女,年满18岁都需要服现役,服完现役后需服预备役男三年,女两年。但这个只是对于犹太人和德鲁兹人而言的,不包括其他阿拉伯穆斯林或者阿拉伯天主教徒。

不过,除了德鲁兹人以外,以色列军中还有少部分阿拉伯人志愿军。因为是个人行为,他们参军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最主要的还是“物质”上的考量。

阿拉伯人参军就意味着他们接受这个国家,所以,以色列特别注重对阿拉伯适龄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教育和物质刺激。而且犹太人和穆斯林的生活习惯相近,吃饭做一锅就行,不像咱们,还得单独搞个“回民小灶”。

退役的阿拉伯军人可以申请无息贷款、宅基地甚至进入军政界走上领导岗位。阿拉伯青年常这样说:国家利用我3年,而我却可以利用国家一辈子。毕竟,宗教信仰还是代替不了穿衣吃饭,物质诱惑最管用。

这里多说一句,虽然法律规定以色列的犹太公民无论男女都要依法服兵役,但犹太教中极端正统派哈拉迪姆却享有“豁免权”。他们的特征是男的穿黑衣戴黑帽,大胡子,鬓角达拉两缕头发;女的包头巾,穿长裙,不能露胳膊露腿。男尊女卑,女的就是生育工具,男的是循环“唱经”播放器。他们终日研读圣经旧约,摇头晃脑的唱经祷告,只从事人口生产,拒绝任何物质生产,全靠国家补贴为生。正统犹太教家庭出生率极高,是普通以色列人的三到四倍,每家都会生10个左右的小孩,有的甚至到了20个。尽管目前正统犹太教众只有约70万,占以色列人口的10%,但在学龄儿童中,已占到21%。预计20年后,正统犹太人口将占到以色列全部人口的20%左右。

这些未来的犹太壮丁的人生规划就是——成年后白天唱经,晚上育种,不用服兵役,没有任何物质产出,自己的一大家子人全靠以色列纳税人的钱做津贴过日子;反倒是德鲁兹人和其他阿拉伯人在保家卫国.........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的内心的矛盾——反对与向往!希望巴勒斯坦能够独立建国,又对强大的以色列表现出无比向往!

以色列拥有将近800万人口,其中阿拉伯人占了20%,也就是占到了以色列人口的五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他们成为以色列公民被称为和平公民,而在同一片蓝天下,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流血不断,这部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相处如何呢?

目前来看生活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相处都很好,并没有想象中矛盾,以色列国家里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和平共处,而且生活得也相当不错!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不可调和的世仇矛盾!

这些阿拉伯裔的和平公民与激进的巴勒斯坦(哈马斯)有着根本的不同。激进的巴勒斯坦人(哈马斯)主要集中在加沙地区,而这个地区也是经常发生流血事件的地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的集中区!

有一个很有趣的矛盾现象,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们也支持早期的阿拉法特和后来的阿巴斯。但是,当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考虑将1967年吞并的部分耶路撒冷土地归还巴勒斯坦作为和谈条件时,申请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猛然增加了一倍。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部分和平公民的阿拉伯人内心的矛盾和对以色列这个强大国家的向往,一方面他们希望巴勒斯坦能够建国,但是以色列强大的实力摆在那里,他们又希望向强者靠拢,生活在强者的保护之下,能够享受到更好生活,不希望生活在动荡的国土上,也希望享受宁静的生活!


狼烟火燎


截至到2011年5月14日 以色列人口774.6万 犹太人75.3%(583.7万) 阿拉伯人20.5%(158.7万)

以色列的民族构成

犹太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欧洲和前苏联犹太人后裔)47.5%、塞法迪犹太人(阿拉伯地区犹太人后裔)50.2%、埃塞俄比亚犹太人2.2%;

阿拉伯人:逊尼派穆斯林82%、基督徒9%、德鲁兹人9%。

其他民族:4.2%,32.2万,主要是前苏联的具有以色列血统但不被承认为犹太人的俄罗斯移民。

耶路撒冷的西墙与圆顶清真寺

人口分布:

2005年以前,约7800人在加沙地区定居地居住;

2006年以色列四大人口都市:耶路撒冷71.99万,海法99.6万,特拉维夫304.04万,贝尔谢巴53.16万;

2013年,超过35万以色列人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地居住;2万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居住;

用希伯来语、阿拉伯语、英语写的路牌

以色列国内的阿拉伯人:

在以色列国内的阿拉伯人基本上都是原居住民。以色列基督教徒80%是阿拉伯人,20%是跟随犹太人亲戚来以色列的前苏联人。

德鲁兹人虽然是穆斯林,但备受其他穆斯林教派歧视,因此和犹太人一样,都是被阿拉伯穆斯林歧视,所以和犹太人相处很好。

在以色列国内,所有犹太人在18岁时,不分男女都要被征召入军。阿拉伯人,因为要避免在战争中出现利益冲突,因此没有参军义务,但可以自愿参军。德鲁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一样,都有被征召入军的义务。

简单说,以色列阿拉伯人,虽然可能在投票权上有瑕疵,但在工作、教育、医疗等领域和犹太人基本相同,又无需被征召入伍和阿拉伯兄弟作战的义务。

就生活和前途而言,拥有以色列国籍的阿拉伯人,比起巴勒斯坦人、叙利亚人、约旦人、埃及人等阿拉伯兄弟,过得挺好!

选择安定、稳定的生活,而非你死我活的宗教战争,这是以色列阿拉伯人自己的选择。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些阿拉伯人是以色列人,不是其他阿拉伯国家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在二战结束之后,以色列在以美苏两个大国的援助下,终于在离开两千多年的故土重新建立国家,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成功不仅成功守住国土,而且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等一大片地区,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谈之色变的中东小霸王。令人称奇的以色列的五分之一人口是阿拉伯人,但却没有在国内生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发达国家,国内经济条件非常好,人均GDP4万美元,以色列重视教育,所以导致移民到以色列的都是阿拉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阿拉伯人移民到以色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好的经商环境。

这些五分之一的阿拉伯人口大多信仰的是基督教,以色列全国信仰犹太教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信仰伊斯兰教的才占总人口百分之二点一,犹太教和基督教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以色列是全民皆兵的服兵役制度,18岁不分必须义务服兵役,人生一起扛过枪,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关系能不好吗?阿拉伯人又怎会生事呢


陆弃


一、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至今已经70年,其历经5次中东战爭血与火的洗礼,凭借其英勇善战的精神而越打越強,越打越富!以色列现实际控制面积25470平方公里。人口由建国时60万人至2018年的人口884.2万人,其中狄太人为637.7万人(占总人口的72%強)。其余均属于阿拉伯人246.5万人,占总人口的近28%(包括德鲁兹人等)。以色列GDP产值3656亿美元,人均GDP41348美元,成为当今世界經济、军事、科技实力最发达的中东地区唯一的现代民主制度国家。

二、以色列"以土地換和平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7年6月7日第三次阿以战爭爆发,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以色列占领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岛,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沙冷旧城,叙利亚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薩达特访问以色列。1979年6月以色列和埃及莶订和平条约,正式建交并归还面积6.1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建交并收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除叙利亚外,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关系在不断改善。

三、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自以色列建国至今的全过程,如果以色列不善待生于斯、长于斯的占总人口1/4以上热爱自己家园的以色列的阿拉伯原住民,客观上也就没有以色列今日之辉煌成就。以色列三大宗教:狄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共存共荣,拥有平等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力。在征兵上规定狄太人必须服兵役,而对阿拉伯人可"自主选择"的权力。厚待少数民族无疑是最佳选择,而期凌少数民族会使民族矛盾升级,正因为以色列人的聪明能干,造就了以色列的繁荣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