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工人流失的問題,一直在升級;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廠老闆,面臨一個尷尬的境遇,曾經害怕沒有訂單,而如今卻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

據老鐵瞭解,年底了自己上班的工廠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工廠老闆整天感嘆:招不到人,到底工人都去哪裡了?為什麼曾經從不缺人的工廠遇到了“用工荒”?我們來聽聽親身經歷的打工者是怎麼說的。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沒前途,晉升無望


做十幾年的老員工,我最有發言權,小工廠為啥招不到人,招不來人,這跟他的企業文化,管理機制,晉升制度有關;踏實幹的,十年二十年,你還是作業員;調皮搗蛋的,會喝酒巴結人的,都是管理層。

工作環境差,不被老闆尊重


現在很多企業還把90後,00後當70後,80後那樣對待。認為能任勞任怨,忍氣吞聲。現在社會就業門路廣,年輕人更看重工作環境,更需求尊重和包容。所以現代企業在用工上再像以前不把工人當人以後很難招到人。


勞動強度大,身體吃不消


流水線要的生產量,甚至有時忙的,上廁所都沒有時間。而且還十二小時,員工做再多都不滿意。委屈不說,一個月還拿不了多少錢,流水線勞動強度大,一般人身體無法接受,手慢一點的員工根本無法生活。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這個足夠簡潔明瞭,一針見血!

馬雲曾經說過:

員工的離職原因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

1、錢,沒給到位;

2、心,委屈了。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如果管理層薪酬是固定的,必然帶來兩個結果:

一是:固定人力成本高,

二是:無法釋入其創造力。

通常我們都以能力、經驗、工作時間、忠誠等核定員工的薪酬,即“能力定薪、考勤發薪”,不過,如果能力不能變現,人才就不可能轉變為生產力。不能成為資本的人才,很有可能會淪落為企業的成本。

因此,要想辦法降低員工的固定薪酬部分。

但是,降固的目的絕對不是要降低員工的實際收入,反而要想辦法通過實現人才增值以增加員工的所得。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當下每一家企業都有一套自己制訂的薪酬模式,但是薪酬方案是否有效,能否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當前,企業人力成本不斷攀高而利潤持續下降,其實跟薪酬模式設計不當、不給力有很大的關係。

最近,在企業輔導,有一家北京企業老闆跟我說:做企業真的好難,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還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企業賺的錢越來越少了。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這方式還是特別單一、激勵性不夠豐富,對於業務而言,激勵性自然動力也是不夠級全面的。另外,這種底薪加提成,激勵性還是比較強,但是卻存在以下缺陷:

1、底薪高、提成低;

會滋生員工偷懶心裡,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幹業績。底薪越高,員工越容易偷懶,正所謂高薪養懶。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懶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偷懶。在初始階段,業務員很勤奮,拼命幹業績,當收入達到他心裡價位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偷懶,畢竟企業不是自己的,不會像老闆那樣拼命幹。因此員工和老闆沒有達成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設計銷售、業務人員的多元化激勵:如下圖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業務人員的激勵機制

解決方案:

一、建立不同等級業務員KSF薪酬體系: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偏較小值。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偏中間值。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二、建立業務經理晉升機制及年終獎分配機制

只有高級業務員才資格晉升為業務經理,業務經理採用根據下屬業務員人數定出相對應的團隊業績平衡點(不含個人),等級薪酬也將進一步提高。

1)業務經理: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的業務員,均有機會成為業務經理帶團隊,業務經理享有團隊業績提成分配。

2)高級業務經理:1年團隊(3個業務員以上,不含本人)人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即可晉升為高級業務經理,享受更高的團隊提成分配。

當然這種方式是在提成的基礎上,年終時額外進行獎勵優秀業務員,每年獎勵金額分3年獎勵,讓員工一直在公司裡有預留的獎金,員工如果主動離職,剩餘的獎金就不再發放,這是通過增加員工的離職成本來降低優秀人才的流失。

三、建立更高級別的內部合夥人機制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凡是高級業務員、業務經理,即可成為企業當年的內部合夥人,一起分享企業增量利潤。

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做3-5年的合夥人模式,再做股權激勵是最好的,合夥人同樣要員工掏錢入夥,但並不擁有公司的股份,並且合夥人不是分享所有的剩餘價值,而是分享增值增量部分的剩餘價值,我們主要匹配好企業的分配率、員工的回報率即可,員工有錢放在銀行只有極低的利息,如果放在公司有20%以上的回報率,員工肯定希望把錢放在公司獲取更高好的回報。

合夥人可分為兩種方式:

  • 1.公司合夥人制:合夥人一起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 2.項目合夥人制:僅針對核心業務或項目做合夥人分配,員工可以成為多個項目的合夥人;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四、建立股份與期權分配機制

高級業務經理培養年業績達500萬以上的業務員10人以上,即可以成為企業的股東或成立分公司,擁有公司股份。

給員工做了3-5年合夥人後,我們根據合夥人的貢獻結果,讓合夥人直接入股,最常用的有以下兩種方式:

(1)契約股:通過固定資產或投資回報率來測算公司的股本,採用契約股的方式代持在大股東的名下,讓優秀的業務員成為企業的股東之一。

(2)期權激勵:分階段來激勵員工行權,通過3-5年,優秀員工不斷增加公司股份,享受公司分配。

總結: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找優秀的業務員,但基本上採用“底薪+提成”的單一激勵方式,導致很多業務員被同行挖走,這種方式是很難可持續的。李太林薪酬全績效模式,通過使用多元激勵模式,達到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業績的目的。

五、PPV量化加薪法

對於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是最難熬的,因為對業務不熟悉,沒有客戶資源,銷售技巧不成熟,這時候壓力是最大的。

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三個月不開單就要炒掉,實際上,在低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之下,就算公司不炒掉,業務員自己都會選擇離開,因為靠底薪撐不了多久。

對很多業務員來說,並非能力有問題,我也見過很多人,第一年做業務,基本上是沒錢賺的,基本都在學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計和沉澱,半年後就爆發了,一發而不可收。

所以,只給員工三個月的考核期,其實會讓很多人才流失,因為不走,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做下去?

所以企業如果想要提高成材率,必須拉長培養週期,要優化薪酬模式,讓員工在沒有開單之前,可以承擔其他工作來為自己加薪。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PPV模式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絡、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 ...
年底,大量訂單擺在面前卻不敢接!工廠老闆哭訴:工人都去哪裡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