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越短越好,你会咋说?

老哥聊生活


一,我乃常山赵子龙

三国演义主要神化了三个人,分别是诸葛亮、赵云和关羽,尤其赵云和诸葛亮的这对组合,大家是为喜欢,如果是游戏里面,最希望的就是招到这两个英雄,赵云一身是胆,总是在刘备、诸葛亮、阿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二,苍天已死,黄天当日

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是从黄巾起义开始的,而广义的三国就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公元280年,三国归西晋。很多人都会知道黄巾三兄弟,分别叫张角、张梁、张宝,而刘关张三个的出场,就是从幽州太守刘焉招募讨黄巾开始的。

三,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句话很清楚的阐明了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三国的形成,西晋的灭蜀灭吴,就是这么一条主线。

四,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给曹操身上打了一个标签,那就是三国的奸雄,这个也充分的说明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他能成为萧何这样的名臣,在乱世,他就能成为一代英雄。

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自私,猜疑的性格在这一句话显露无遗,吕伯奢一家被曹操误杀,曹操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使得陈宫离曹操而去,而这句话,就是曹操总的真实写照,是作者罗贯中对曹操总体的评价。

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名言,这八个也最好的形容诸葛亮的一生,这几个字,也是对一代名相最好的诠释,也是后世对诸葛亮如此推崇的原因。

七,即生瑜,何生亮

周郎周瑜,何等的意气,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总指挥,但是机关算尽,总被诸葛亮得了先,被诸葛亮压一头,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得周瑜连呼这六字三次,然后吐血而亡,可以解释为诸葛亮第一名,周瑜第二名,想必班里的第二名,都经常会这样想。

八,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这句话,是千古名篇诸葛亮《出师表》里面,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有人念臣布衣,必然有人接下句,躬耕于南阳,也正因为这一句,让南阳市与襄阳市为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哪里争执不休。


历史简单说


[捂脸]



0小马流星拳0


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越短越好,你会咋说,哈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其影响深远,想必每个人都会随口说上两句来证明自己看过。

下面,我也用一句话证明一下:

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2.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3.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4.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使才能。

5.即生瑜,何生亮。

6.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7.此间乐,不思蜀也。

8.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9.三姓家奴,拿命来。

10.我乃常山赵子龙。


潘先生论风水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喜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我读的第一本名著。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三国演义》的话,我的答案是:“司马懿的成功之路”,如果还不够短的话,那我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刘备创业成功”。司马懿与刘备带给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从二人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对于司马懿,除了《三国演义》以外,还有一部非常火爆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更是把司马懿再一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刘关张三人无论是兄弟情,还是创业史,都让后人记忆深刻。刘备也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做“以德服人”。

一、忍常人所不能忍,得常人不可得的司马懿

1、司马懿是如何让曹操“降服”的

对于司马懿,除了《三国演义》以外,还有一部非常火爆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更是把司马懿再一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东汉末年,司马懿生于乱世,“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子。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这证明司马懿在当时是豪强大家族。

司马懿的父亲让司马懿走上了仕途之路,而在当时,曹操正在招贤纳士,看到司马懿,曹操自然不能放过,但是司马懿并不感兴趣,而且看不惯曹操的做事风格。但是曹操属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刘备三顾茅庐请刘备,曹操三次以死相逼司马懿。最后没办法司马懿“屈就”于曹操。

2、司马懿有何智慧

①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在《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司马懿是军事谋略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非常卓越。主要有以下战役:

  • 襄阳打败诸葛瑾斩杀张霸

  • 闪电速度奇袭宛城孟达

  • 遣牛金大败马岱

  • 只带四万人百日平定辽东公孙渊

  • 六十二岁高龄大败朱然、俘获万人、收缴器械

  • 六十四岁高龄退诸葛恪侵犯

  • 七十二岁高龄带兵数万去寿春平王凌叛乱


②司马懿堪称文武双全,在治国方面也非常卓越。给大家归纳了如下内容:

  • 青龙元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

  • 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


  • 帝以灭贼之耍,在于积谷,乃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

  • 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

  •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 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

  • 帝自辽东还,役者犹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至是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焉。

  • 是时大修宫室,加之以军旅,百姓饥弊。帝将即戎,乃谏曰:“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 于是表徙冀州农夫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监冶。

  • 关东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3、从司马懿的身上能学到的知识

首先,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把自己的生活当成练兵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要有抱负,一定会成功。

其次,要懂得隐忍,司马懿不隐忍,在曹操第三次请司马懿时,就被抓捕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司马懿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海阔天空。

最后,要懂得宽容,不要一味指责他人,是谁错了就是谁错了,自己错了就是自己错了,他人错了告诉其原因及方法,一味指责是徒劳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执着,无二心,在辅佐曹操的时候,没有他人,一直辅佐一人,才能让自己走到最后。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在军事、治国、谋略方面都成就非凡。

《晋书·宣帝纪》评价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司马懿也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游戏,都是智慧的形象,游戏中也是使用棋盘形象,由此可见司马懿在三国时期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得常人不可得。下了一盘旷世大棋。

二、创业成功的刘皇叔

刘备虽然跟司马懿不同,不是豪门,但是属于皇亲国戚,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

1、刘备的创业史

初期创业,刘备想组织武装,没有财力物力根本做不成。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别的事情,物质条件是基础,没有基础条件,什么事也做不了。幸好在这时候,遇到了张飞。张飞有田产,又经营着卖酒、卖猪肉的生意,是个有钱人,自己说“吾颇有资财”,便拿出自己的财产,招募士兵。除了财力,还要武力,便结识了武圣关羽,刘备在创业初期,就得到了关羽和张飞两个人才,而且这二人也做到了终身相随,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后来陶谦给了他徐州作为根据地,而立之年的刘备有了栖身之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惜好景不长,这徐州的地图还没看明白呢,就被手底下的吕布给夺去了,自己反而成了吕布的下属。

第四次创业,这一次跟着自己的本家刘表做事,但因为业绩太突出,反而惹得领导刘表的猜忌,担心他想取而代之,就一直没有重要他。刘备在刘表手下熬了第七年,到公元207年,46岁的刘备舔着老脸到南阳请26岁的诸葛亮帮忙,他和诸葛亮年龄差了整整二十岁,虽是如此,仍然恭敬有加,虚心求教。然后第二年,曹操兼并了荆州,刘备又没处去了。这一年他47岁,第四次创业失败。

47岁那年参加了赤壁之战,大胜。一无所有的刘备又再一次低声下气地找小他20岁的孙权借了荆州,开始第五次创业。刘备总结了前四次的失败教训,听从诸葛亮的意见,礼贤下士,广收贤才,苦苦奋斗11年,终于有了益州和汉中,终于能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

2、刘备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什么

  • 做事先要做人,以德服人是刘备的代名词,没有这一做人的品德,张关二人也不能一直追随左右。

  • 当今的社会要做成大事业必须要靠团队的力量,而不是靠个人能力;

  • 我们要有理想,刘备一直坚定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复兴汉室驱逐佞臣,解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努力着。诸葛亮刚开始是不愿意出山的,就是因为十分看重刘备这一志向,在向刘备描绘了为他设计的战略蓝图后,才走出草庐帮助刘备。

  • 要知人善用,让有才干的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能者上雍者下,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身边有两个万人敌的关羽张飞。他们虽然勇猛但只是一个武将,刘备只有一只翅膀怎能展翅高飞?在得到孔明辅佐以后,才开始展翅高飞大展宏图。后期又有赵云、马超、黄忠、庞统、法证等英才的加入,才有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后期蜀汉的没落,也和人才的空缺有着莫大的关系!不是有句俗语这样说:“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对于一些想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来说,读懂刘备会让你受益匪浅!一些能传承千年的经典故事,一定会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品读三国,一直在路上。

END


囊萤映雪,韦编三绝;耽书成瘾,笃信好学。我是【十二十页】,一名热爱读书的女性,欢迎【关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谢谢!

十二十页


桃园结义、怒鞭督邮、孟德献刀

三英战布、董卓祸国、孙坚匿玺

袁绍伐瓒、跨江击表、王允施计

董卓掷戟、吕布诛卓、马腾举义

曹操报仇、北海救融、吕布破曹

三让徐州、驾幸许都、夜袭徐郡

平定东吴、辕门射戟、败师淯水

袁术北伐、拔矢啖睛、吕布殒命

许田打围、内阁受诏、青梅煮酒

徐州鏖战、裸衣骂贼、下毒遭刑

曹操杀妃、败投袁绍、白马解围

袁绍兵败、挂印封金、千里单骑

过关斩将、古城相会、孙策除妖

孙权坐吴、官渡之战、依附刘表

二袁争锋、水淹冀州、曹丕纳甄

计定辽东、马跃檀溪、徐庶助备

计袭樊城、走马荐亮、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孙权报仇、刘琦求计

议献荆州、火烧新野、携民渡江

单骑救主、长坂退敌、败走汉津

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

草船借箭、苦肉黄盖、阚泽诈降

计授连环、横槊赋诗、七星借风

火烧赤壁、华容放曹、曹仁战吴

一气周瑜、智辞鲁肃、计取桂阳

义释黄忠、皇叔娶亲、二气周瑜

大宴铜雀、三气周瑜、卧龙吊丧

凤雏断案、马超兴兵、割须断袍

裸衣斗超、离间韩遂、议取西川

截江夺斗、遗书退曹、取涪攻雒

凤雏陨落、义释严颜、计捉张任

兵破马超、入主益州、单刀赴会

皇后捐生、平定汉中、威震合肥

百骑劫营、掷杯戏曹、五臣死节

智取瓦口、计夺天荡、智取汉中

兵退斜谷、玄德称王、力夺襄阳

抬棺决战、水淹七军、刮骨疗毒

白衣渡江、大战沔水、败走麦城

关公显圣、曹操感神、华佗身死

曹操数终、七步赋诗、刘封伏法

曹丕篡汉、张飞遇害、举蜀伐吴

孙权降魏、征吴赏军、猇亭诛仇

书生拜将、火烧连营、巧布八阵

白帝托孤、计平五路、张秦天辩

徐盛破丕、兴师南征、七擒孟获

上表北伐、力斩五将、智取三城

计收姜维、骂死王朗、雪夜破羌

计擒孟达、马谡失亭、空城退兵

泪斩马谡、断发赚曹、二度北伐

姜维献书、王双受诛、计袭陈仓

司马入寇、劫寨破曹、斗阵辱懿

诸葛妆神、张郃中计、司马受困

诸葛禳星、卧龙归天、都督丧胆

计杀魏延、公孙败亡、诈病赚曹

司马夺权、牛头兵败、丁奉鏖战

孙峻施计、谋困司马、单骑退兵

背水破敌、智败姜维、义讨司马

于诠死节、长城鏖兵、计斩孙綝

斗阵破艾、后主信谗、屯田避祸

分兵汉中、武侯显圣、偷渡阴平

死战绵竹、哭祖死孝、二士争功

诈降身死、三分归一。


行者顧勇詩書原創


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各有千秋,各有帝皇的命运。曹操心黑,黑得发亮,黑得无形,黑得只有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因此曹孟德能号令天下的英雄来支持自己打天下而在三国之中争得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刘备脸皮厚,厚如城墙,厚得连炮轰也不会破,因此自己每次逢到了绝境,就会大声的痛哭而都化险为夷。因此刘先主在三国之中也能争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孙权的运气好,能得到了自己名震天下而又足智多谋的小霸王孙策哥哥,为自己打下了稳定的江山做基础,因此孙仲谋也能在三国之中争得了三分之一的地盘!其时曹操和刘备是靠自己脸厚心黑的智慧来拼搏而得到了成功的,孙权却是一个命运好而轻松的接手了自己哥哥的智慧而得到了成功的!结果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的运气,智慧,能力也都是差不了多少,因此他们也就你奈何不得我,我也奈何不得你的在三国之间,所为自己想再扩张得到的地盘而在实行你争我夺之中,都白白的空走一回而谁也不能一统天下而只能三分的了!最后只能被脸厚,心黑集中于一身而躲避诸葛亮的决战,而被诸葛亮骂战不止,和给女人的衣服穿上了请出战也不动声色的司马懿父子,夺得了天下而统一归晋的了!


九洲灵能


既生瑜、何生亮!

在所谓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我唯一一部看完的小说。而其他几部,都是只看了电视剧,没看原著。

我不但看了《三国演义》,还看了另外一本知名度不高的书《正说三国》。书中对演义中与历史不符合之处,一一还原真实历史。比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里讲的更加细致。

在演义小说中,疯狂的矮化东吴集团、黑化曹魏集团、拔高蜀汉集团。

本文重点说一说对江东集团的矮化。集中体现在一句话中——既生瑜、何生亮!


真正的历史中,取得赤壁之战胜利绝大多数功劳,是东吴集团的周瑜。刘备、诸葛都是打酱油的角色。


对此,易中天老师讲的很生动。周瑜年纪轻轻,娶了最漂亮的小乔。身为东吴大都督。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天下最优秀的人中龙凤。怎么会嫉妒别人。易中天老师幽默的说:我都有点嫉妒周瑜。


而在演义小说中,周瑜的才智、气度都比诸葛亮差一大截。最后被活活气死。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最近,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学校都在网上授课。我儿子刚好学到《草船借箭》:诸葛亮立下了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周瑜暗中下命令,不给他提供造箭需要的材料。周瑜不但才智、气度不如诸葛亮,心理还极度阴暗、卑劣,属于反人类人格。很像前几天,故意往楼道里吐痰,让邻居感染的被隔离的疑似肺炎患者。

演义小说不是正史,可以虚构。但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罗贯中在演义中黑化曹魏集团,却并未过分矮化曹魏集团。而对于东吴集团,不但过分矮化。甚至过分黑化。

即使黑化,也应有底限。周瑜想利用诸葛亮立的军令状。三天后交不上十万支箭,杀掉孔明。这就足够了。但在罗贯中笔下,周瑜不仅仅是看笑话,看诸葛亮自己把自己作死。而是还暗中下命令,禁止给诸葛亮提供造箭所需的材料。周瑜之行,已经突破了人类道德的底限——阴暗卑劣之极。

其实,突破底限的,不是周瑜。而是罗贯中,老罗已经突破了演义小说可以虚构的底限。

我建议,在教科书中,可以保留《草船借箭》的故事。但要删除周瑜暗地里下令,禁止给诸葛亮提供造箭材料一句。

小学生不应学到如此阴暗、卑劣之行。

同时,此处也是《三国演义》最大的败笔。


《三国演义》抬高蜀汉集团,重要集中体现在神话诸葛亮和关羽二人:

在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是诸葛亮。历史中,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在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是关羽。孙坚被华雄打的丢盔弃甲、屁滚尿流。在历史中,斩华雄的正是江东猛虎孙坚。

在演义中,唱空城计的是诸葛亮。在正史中,唱空城计的是赵云。

做人要有底限,虚构文艺作品,也应有底限。

最后,我们欣赏一下真正的东吴大都督周公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谈笑之间,曹操的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此诗的作者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为人豪放。当时,无论士农工商、大臣、皇族,都把苏东坡视为男神偶像。就连皇太后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

在此诗最后,粉丝数千万,大宋王朝的国民老公苏东坡。居然羡慕嫉妒周瑜。

苏东坡是周公瑾的粉丝。鄙人是苏东坡的粉丝。鄙人可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杨朱学派


魏蜀吴三国鼎立,群雄逐鹿,尔虞我诈,三国归一统(晋)



皥噑144卡


看过《三国演义》而不是读过《三国演义》,这就要书上没有而央视电视剧上才有的内容,例如司马懿贬官后在村头等到皇帝继续启用,司马师说“父亲回去吧”。



一梭烟雨江湖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