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35年前隨禮500元的人,現在還禮500元,你怎麼看?

阿Q觀天下


35年前,那是80年代初,500塊錢是什麼概念,1000塊錢就可以蓋三間房子,自行車那是相當於現在的奧迪,也就是百八十塊錢一輛,而現在的500塊錢,吃頓飯也就沒了,所以不可同日而語。



故人說,“禮尚往來,來而不往而非禮也”,35面前給500,如今還500,看似公平,卻是一件很不要臉的事情,因為當年捨得500塊錢隨禮,一定是有深情厚誼,而如今如此的回報,不僅讓人感覺人情味太淡了。


有一種情況真實的存在,就是當年為了感恩而隨500塊錢的禮,而受者心裡坦然,而如今35年過去,那份情分已經變得很淡,真的不知道還隨多少合適,隨多了覺得沒有必要,隨500又覺得忐忑不安,那麼這種矛盾的心理還是可以理解的。

總而言之,隨禮給分子,其實給的不是錢,是情分,只是一個數字而已,這樣的錢早晚還是要還回去的,我覺得還是應該水漲船高,過去父輩結婚都是五塊、十塊,現在還拿得出手嗎?


我是焱垚


35年前的500,那就是一筆鉅款了啊!我大伯說過,他就是三十五年前用了1000多塊錢蓋了房子,那時候是他才二十幾歲啊!是村附近的名人了。他說那時候你家裡有兩缸番薯幹,就能娶到媳婦了……

35年前能隨禮500的人,那肯定是混得風生水起的人物了,就算是這樣的人物,能隨禮500,那也是夠慷慨了!而如今35年後的他,也隨禮500,並不是說錢少,但絕對不多,更不能和35年前的500相提並論了!這兩者之間的問題要靠他本人現在的生活狀態了!

35年前或許是個人物,能給你500的鉅款,對他來說不算什麼!而如今35年後的他,已經差不多60歲左右的老人,或許生活過的特別困難,特別的拮据,能夠拿出500隨禮,比35年前拿的500困難的多了,那我覺得這個500比35年前的500還貴重!反之,如果他也像35年前一樣混的好,現在也一樣隨500,那隻能說明在他眼裡你不重要了!

哎,退一步說,他現在是60左右的人了,他能來自己是足夠的面子了,就不要去在意那點隨禮了吧,更別說還是35年前的隨禮了吧!


淡殤


35年前隨禮為什麼要到現在還禮?

35年前,我媽在區公社上班,月薪60~70元一月吧。那500需要半年工資不吃不喝積累吧。那時能隨禮500的家庭應該條件都很不錯?正常情況下現在還禮至少5000以上才合理。

特殊情況是,如果這家做生意虧空了,或者其它情況導致現在家庭敗落了,很窮,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以前能隨禮這麼多,說明關係很好,那現在落魄了,又何必計較人家還禮多少呢。



幸福l轉角見


錢錢錢,命相連。在金錢面前,什麼樣的人都有,一點都不用奇怪!

我經常替朋友收禮記禮賬,兩年前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一老領導的兒子結婚,當時最普通的關係也要隨300元,500元是大行情,關係好的成幹上萬的都有。其間來了個十八九歲的小女生,隨了50元,拿走一包軟中華和一袋糖。記得寫的是別人的名字,估計是她的爺爺。這個人是當地一位名人,大概是來還禮的。那麼這50元禮錢,至少是30年前的事了!

不知道這位名人是怎麼想的,但他的這種行為當下就受到所有人的嗤笑。按理說他絕對不是一個缺錢的人,在這個年代拿50元來還30多年前的禮,實在令人有些匪夷所思!這種事沒有幾個人能作出來,50元,丟不起那個人!難道為了省幾個錢,連自己的聲譽也不要了?反正在我看來,這形同於晚節不保!



大漠綠海和諧音


35年前500元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值多少錢我們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我們有一個參照點,總所周知在80年代有一個“萬元戶”的說法。

“萬元戶”這個名詞是70年代末興起的,那時候米價0.15元,肉價0.95元,走親戚送禮2元左右,壓歲錢0.1-0.2元,工人工資一般是每個月二三十元左右,那時候誰家有一萬元相當於超級富豪的存在。

那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的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答案是“255萬”!

那麼35年前隨禮500元,按當時1萬元相當於現在255萬元換算,就是12.5萬元左右。

如果真想你所說的那樣,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那我是很反感這樣的人的。按照那個年代的工資標準,等於是你花了兩年的工資隨禮,到現在那人花了一個星期的工資還禮,想起來就讓人憋屈。

這種事情就像一個六七十歲左右的老人寫一本回憶錄一樣:35年前親戚結婚我送了一輛轎車,現在我孫子結婚別人還禮送了一輛自行車,想起來挺諷刺的哈。


財經札記


哇哦,35年前隨禮500,那是多大的情啊?

其一,我曾記得父輩那一代人工資都不高,一天也就10幾塊錢,對於隨禮500而言已經算是很大的情份了吧,而且不難看出,這個人收入不菲呀,肯定不是一般的家庭。

其二,這個人對他肯定特別好,有過硬的交情,不然不會隨這麼多的彩禮,或者有可能是至親,所以想幫助他一把。

其三,但是從標題中不難看出,你們肯定不會是至親,不然你不會來這裡抱怨35年後對方隨禮少了,35年前的500跟現在的500元確實沒有可比之處,不過也有可能是這幾十年中你們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轉變。

其四,也有可能是對方現在落魄了,手上拿不出多少錢來隨禮,所以只能簡單給個幾百塊吧。

最後,俗話說,禮輕情意濃,隨禮多少並不代表人性無情,只能怪你當初給的太多了,人家已經不知道該還你多少才合適了,不要讓操辦喜事變成了斂財的工具,不過現在特別多的人辦事就是為了收錢,這個始終是中國的傳統嘛,習慣就好。


北離小王子


35年前在內個物資睏乏的年代,每月幾十塊錢的年代能拿出500元隨禮絕對可以說明是鐵桿兄弟了,換算成現在也得是好幾萬了吧。內個年代人們的感情真的是真摯,人與人之間沒那麼多勾心鬥角,都是坦誠相待。500元拿出來真的是情誼重如泰山。



現在的婚禮都只是個形式,人們都司空見慣了,感覺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只是走一個過場,但是拿出500元隨禮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了。先別說您與新人的關係如何,既然請您去參加婚禮那還是表明人家還是很重視您的,500在現在來說什麼都幹不了,也就是一頓飯的事兒,所以如果有能力的話不妨多隨點兒,經濟實在不允許的話也跟新人解釋明白。


阿飛看好劇


三十五年前,那個時候我們那裡也就是農村嘛經濟還相當的貧乏,隨禮一般也就二十元左右。城市也不過五十元左右,上百元的都是有頭有臉的有錢了。像樓主所說的隨禮五百當時可真不是小數目了。

三十五年前,也就是八四年以前,萬元戶都是當地的富豪了。很多工薪階層人士一月工資還達不到五百元,能隨禮五百足見隨禮者對當事人的重視非同一般。現在相比三十五年前的物價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手裡握有百萬現在也稱不上當地富豪,可見差距有多大了。

從情理上講,都是當時的時空條件下,隨禮多少還禮多少也說得過去,現在三十五年過去了還這樣對等去還禮,就顯得有些小氣了。

當然,隨禮還禮也不必必需等價,要根據實際情況,趁家之有。手裡富裕了可以多些,真是條件很差遲沒有那個能力,少一些別人也一樣尊重和理解。如果一個窮大工的,一月二三千的收入,要與一個月入百萬的人比,肯定不一樣。三千收入者向百萬富翁隨禮五百沒人說少,如果百萬富翁還禮五佰別人會笑話掉大牙。要趁家之有,量力而為,沒能力強充,別人也會恥笑是打腫臉充腫子。

話又說回原題,假設還禮的人,現在債臺高築,或者發生了什麼變故,現在確實困難,那麼他還禮五百也算盡力了,大家只要知道實情,也不會說什麼。人到場捧捧場丶幫幫忙,主家也一樣高興,絕不會有責怪之嫌。假如他有能力卻是拿這五百還三十五年前的五百禮錢,未免有點小氣了。也許是心理上有什麼過節,才這麼做。


君154177930


三十五年前?也就是八十年代初,我那時剛參加工作,工資還算可以48元,可以說是中等收入,那時的科級也才六七十元,你給朋友隨禮五百?

老百姓有句話說:"侃大話閃不了腰,放大屁崩不了腳跟"。如果不是痴人說夢的話,咱們去看看當時的現狀。

農村剛剛開始聯產承包,一年收入好的話才免強幾百元。城市輕工業工人年收入平均再五百元以下,重工業平均收入也就是個五六百的樣子,礦山/煤炭井下工平均八九十元。其他服務性質的也就予輕工業收入差不多。

你給朋友隨禮五百,咱們再來分析分析,你拿岀一年多的收入隨禮?咱不說可信程度有多高,只說你那朋友對你是至關重要的人,哈哈,咱們有些事沒有必要說的很明白嘍。

事以過去近四十年了,咱們也以鬢髮發灰,那朋友隨你五百,唉,也就那樣吧,沒有什麼好糾結的啦,該怎樣就怎樣吧,老弟兄一場,為此分手就不太合適了。


由此分析此問題只是個臆想,或者說是非常特殊,到現在就沒有必要糾結那事了吧,讓自己徏生煩惱。

在九十年代初,我朋友的兒子結婚,我們經常一起的幾個朋友給我商量,灘錢買洗衣機,我看己經有五六個人啦,就沒再參加,去參加婚禮的那天,我單獨給了朋友五百元。到我兒子結婚時,那老兄的老伴剛去世不久,我也就沒通知他,並讓朋友們也別告訴他了,到後來見面了,老兄知道了我兒結婚的事,就說你得請老兄喝兩口原諒你不通知我,好久不見了,我弟兄兩個就到一飯店叫了幾個菜,弄了瓶酒坐下來開喝,完後我去結帳,這時老兄把我推到一邊他結了三百多元的酒菜錢。這朋友嘛,就這樣不要把一些那個俗事看的太了不起,不要把錢看的比情還要重,身外之物,就是為人服務的,你說是不是這樣的?


祝願朋友們,天天愉快,萬事如意。喜歡老頑童就常來走走,聽我給你侃情感故事......


山人說情感


35年前你隨禮500,你有大手筆。證明你有錢。隨禮都是“憑心意”。既然是自願的,沒人逼迫你,何必耿耿於懷呢?

就跟有錢出去玩耍,會給服務員小費一樣。想讓別人把你當大爺看,想讓別人對你另眼相看。你的目的一定達到了,那時的500,不是個小數目。

還你500也沒有錯啊,難道要還你50萬嗎?又不是讓你買賣房子,坐等升值,等發財,等漲價。與人之間的情感,能用什麼價格衡量。

人情事故,能有什麼價格衡量?

就跟坐公交車,買同樣的票,老頭老太太都等你讓座,你讓不讓座?難道不讓做就是錯。就得被捱揍,被辱罵侮辱。凡事不能道德綁架!如果人家是富豪。人家也不會只給你500塊錢。隨禮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己條件都不好。人家何必要擺什麼闊氣?

給你多少就接著。人家來了就是情分。何必總是斤斤計較呢?

難道到現在過窮了,缺錢花!所以多年前出的錢,希望人家按升值的比率還給你嗎?

難道要把人情做成買賣?

那又何必來回隨禮呢,沒有情分就不要來往!

談錢傷感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