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汉第一线|年逾六旬主动请缨 成为前线医疗队“定海神针”

  她是我省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也是队伍中年纪最长一位。63岁的她主动请缨,赶赴一线,只为尽忠职守,履行使命。她就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杨教授。

武汉第一线|年逾六旬主动请缨 成为前线医疗队“定海神针”

  3月3日,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身为“白求恩”学子和“白求恩精神”传承人的郑杨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同事们一起并肩战斗。

  郑杨说:“1983年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到这次与医疗队一起援助,白求恩精神贯穿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鼓舞、鞭策和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子。从抵达武汉的那一刻起,大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全力投入到抢救重症患者的工作中。”

  在武汉驰援的每一天,年逾六旬的郑教授和队里其他年轻的战友携手,为患者详细制定诊疗方案。他们把病人做危险分层管理。尽量一人一案,展开规范化治疗和个性化治疗。

  郑杨介绍,目前,收治的51名患者中,高龄患者多,其中大约近半数患者有心肌损伤的症状。如何诊断和治疗,对于她这样的老心血管医生来说也是个新课题。如何把握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这对医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前线医疗队而言,临床经验丰富的郑杨教授犹如“定海神针”一般,为大家救治患者增添着信心和力量。

  郑杨说:“我们从疫情发生后,无畏启程开始,就一直在为生命而战。不仅仅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也诠释着我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新冠肺炎对人类来讲是种陌生的疾病,是一个新的课题。治疗就像打仗,生死攸关,唯有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才有信心去夺取胜利。而胜利,赢得的是生命。”

吉林省融媒体武汉报道组 记者 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