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荔枝搶先上市首日股價過山車 前有狼後有虎如何破局?

本報記者 許潔

1月17日晚間,在線音頻平臺荔枝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定價11美元,處於發行價格區間11美元至13美元的低端。

荔枝此次IPO融資4510萬美元(未包含超額配售權部分),該金額相較於此前計劃募集的1億美元,相當於腰斬。

上市首日其開盤價為11.03美元,開盤漲幅不到0.3%,但漲幅很快擴大,開盤不到一小時漲至15.25美元,漲幅達到38.6%,此後漲幅逐步收窄,到收盤前一小時,已經不足4%,最終收漲5.73%,收報11.63美元。

虧損已持續至少三年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54億元、7.99億元、3.6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934.2萬元、-0.56億元。對於虧損的原因,荔枝方面稱主要是對於主播補貼支出的提升,以及對AI研發和培育全球化市場的投入。

上市後,荔枝如何讓流量規模化變現、進而扭虧為盈,是投資者最擔憂的問題,而股價的表現或是這種擔憂的直接體現。

荔枝創始人、CEO賴奕龍對媒體表示:“我們其實在2018年就已經基本打平了,只是幾百萬的戰略性虧損。2019年是因為在主播的分成、AI和海外戰略上都投入了很多,所以導致了虧損。我們的虧損不是因為業務的虧損,而是因為新的投入。隨著我們收入規模的擴大,2020年我覺得是可以實現全面盈利的。短期看,我們的收入還是以直播收入為主。”

競爭激烈狂燒錢

數據顯示,2019上半年,有52.8%的中國網民使用過在線音頻APP,並且內容質量是影響用收聽語音直播的關鍵因素。未來在線音頻市場將會在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屬性和用戶使用場景上有所突破。

雖然荔枝成為了中國在線音頻公開上市的第一股,但主打UGC(用戶生產內容)的荔枝在國內音頻領域只能排第三,目前PGC(專業機構生產內容)為導向的喜馬拉雅和蜻蜓FM都是荔枝的勁敵。

荔枝抢先上市首日股价过山车 前有狼后有虎如何破局?

記者查詢易觀發佈的截止到2020年1月14日的數據發現,喜馬拉雅的月活躍用戶數穩居第一,是蜻蜓FM的4倍,是荔枝的5.3倍,且從增長幅度看,喜馬拉雅也是最高的。

艾媒諮詢分析師稱,在線音頻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喜馬拉雅、蜻蜓FM以及荔枝三家巨頭的穩定競爭格局,隨著頭部企業內容和場景生態的完善,以及行業強監管的趨勢出現,在線音頻的馬太效應將愈見凸顯,行業競爭格局也將明朗。

作為國內最大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於2019年10月宣佈用戶數突破6億。其多次被媒體報道將要上市,卻遲遲沒有動靜,未來會不會被荔枝彎道超車?記者1月18日聯繫了喜馬拉雅CEO餘建軍,未獲答覆。

作為內容提供平臺,在線音頻行業始終繞不過版權保護問題,版權糾紛頻發,平臺部分內容低俗,打擦邊球成為行業的痛點。並且,這個行業過度依賴上下游,任何環節出現變故都會影響變現,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音頻這個生意到底值不值得做。雖然音頻平臺已經與閱文平臺、縱橫文學、中信出版社等機構達成了相關的內容合作協議,但仍舊是版權方的話語權較高。

對於荔枝而言,除了喜馬拉雅和蜻蜓FM,在其努力經營的有聲垂直領域,還有手握豐富資源的閱文集團“閱文聽書”、B站貓耳FM在後面追趕。

一家音頻平臺的員工表示,自家平臺之所以能實現盈利,較少的營銷支出是重要原因之一。但為了搶市場,荔枝在營銷方面的投入巨大。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在營銷與市場方面的費用支出分別為2.07億元、1.35億元、1.21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60%、16.91%、24.96%。

荔枝此次融資規模縮水一半多,會不會影響公司後期發展?2020年如何實現全面盈利?本報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