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01

有人分享了一段自己在超市拍的视频。

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哇哇大哭,鼻血流了满地。

超市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帮她擦鼻血。

女孩对面一位成年男子走上前狠狠给了她一耳光,女孩哭得更厉害了……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这个男子是什么人?

他和女孩什么关系?

女孩怎么会流鼻血?

他为什么要打女孩?

其实,该男子是女孩的爷爷。

当天他带着孙子、孙女去超市购物。

购物后,小孙女可能还不想离开,就开始哭闹,男子狠狠给了女孩一巴掌。

这一巴掌有多重?

打到小女孩流了一地鼻血。

超市售货员帮女孩擦鼻血的时候,这个爷爷还不肯停手,又打了女孩一耳光…….

这个视频发到网上以后,很多人都怒了。

即便是陌生人都很难对孩子下这么重的手,居然还是亲爷爷?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这个爷爷在家里是否也这样“管教”孩子,一旦不听话就狠狠地打?

孩子的父母是否认可这种方式?

从公安局的“通报”看来,这个爷爷“深感后悔和自责”。

可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他就能心平气和,不再这样暴力对待孩子了吗?

我觉得,很难。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往往会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正确的”方法。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02

当孩子不听话,打还是不打?

现在有无数篇育儿文章、专家建议——

不要打孩子,打其实是没用的

在这个爷爷打孙女的事件中就很明显。

爷爷想快点离开超市,孙女不想离开,哭闹。

打了一巴掌,打到女孩流鼻血,孙女哭闹更凶,不仅没有让离开超市的时间缩短,还引起了更大骚动。

爷爷因为打了孙女就消气了吗?

没有。

他似乎更生气了,在店员安慰孙女的过程中,还补了一巴掌。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这个爷爷可能教育理念落后,还在用“传统”方式管教孩子。

可常常阅读育儿文章、知道打孩子不好的爸爸妈妈,就不会打了吗?

有些确实不会了,但有些还会。

我后台有不少留言,都说知道打孩子不对,打完孩子后很后悔,甚至还有抱着孩子大哭的妈妈,打完孩子打自己的妈妈,可是下次遇到孩子“不听话”,还是想都没想就开打。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人在真实场景中,很难运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只会用自己“体验过”的方法。

如果你从小“不听话”就会被打、被骂,那么你真正体验过的是父母打骂这个行为。

这个行为方式已经刻印在你的记忆中很多年。

每当父母打骂你一次,你就重复学习一次。

用“打骂”应对孩子哭闹,是你唯一清晰了解的模式。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当孩子不听话哭闹的时候,你除了会模仿自己父母的方式,还有重要一点,你的“痛苦记忆”被这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激活了。

也许你的头脑中并没有清晰的出现这个画面,但“不听话就会被打”这个场景,已经存在于你的潜意识中。

一旦你进到这样的场景里,潜意识调动的不止是你的情绪,还有你的行为,甚至你的生理反应——血压可能升高、心跳加速,肌肉紧绷……

但是在这个场景里你熟悉的角色只有两个——

一个是被打的孩子,一个打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大脑本能地会选择那个让你“不痛苦”的角色,所以,你可能和你父母出现一模一样的行为——打孩子。

冷静下来以后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后悔的人,其实已经走在了觉察之路上。

还有不少家长,根本就觉得打孩子理所当然——

我是这么长大的,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教育我的孩子?

我自己的孩子还不能打?

打一下有什么关系

……

如果你认为“理所当然”应该打,剩下的文章就不要看了。

如果你是那个打了孩子以后“懊悔”的人,就再接着看。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03

你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重视“后悔”这个情绪。

后悔是个很好的情绪,因为它在告诉你——

下次不要再这么做了,这么做之后你会很难受。

记住这种感觉,深深地记住它。

真诚地感谢它,谢谢它对你的提醒。

然后,你需要有一套替代行为,才不会重复旧的行为。

我不认为对于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套标准流程,但我想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个真实案例给大家参考。

英国王妃凯特也曾在公开场合面对孩子突然发脾气,她的安抚办法可以说堪称教科书式模板。

王妃夫妇访问了波兰后准备坐飞机离开,夏洛特公主突然开始发脾气,生气地跺脚。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凯特王妃一开始想用别的东西分散一下小夏洛特的注意力,指了指前方。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但不管用,小夏洛特脾气完全没消解,还坐到了地上。

凯特王妃迅速抱起了她。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之后就如新闻报道,夏洛特公主“很快停止了发脾气”。

凯特王妃安抚住孩子的过程非常短,却有几个

关键动作值得借鉴。

1. 和孩子保持视线水平

如果爸妈蹲下来和孩子平视,或者把孩子抱到高处和自己平视,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息——

我没有不认可你现在的状态,我接纳你的情绪。

2. 通过一些话语帮助孩子表达感受

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建议父母此时用短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我知道你现在生气了,因为你走累了”,“你觉得很委屈所以生气了对吗?”等等。

孩子只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但不一定清楚这个情绪出现的原因,甚至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它们。

如果父母帮忙表达出来,孩子的愤怒情绪可能很快过去。

3. 对待年龄小的孩子,一定要和他们身体接触,比如抚摸和拥抱

很多孩子不仅害怕别人的愤怒,也害怕自己的愤怒。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其实不喜欢“发脾气”的自己。

当父母在他们发脾气的时候不是远离,反而是接近他们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行为传递这样的信号——

我不会被你的“愤怒”吓唬到,即便你发火,我也还是愿意陪着你,安抚你,不会离开你。

总结下来,3个动作:

视线平视,和孩子讲话,身体接触

亲人比外人冷血!把女童打到流鼻血还不停手

记住了情绪,知道了方法,还有最重要的一步。

练习,不断练习。

你必须要有“体验”,你过去的记忆,你的潜意识指示给你的“条件反射”,才会被“替换”掉。

反复练习,也才能调整出安抚你的孩子的独特方法。

你在这个过程中修复自己童年的创伤;

你也在这个过程中,终止掉自己家族里长期存在的“伤害传统”。

你的孩子不会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刻印下相似的伤害行为,他们也就不会再把这个行为复制到自己孩子的养育中。

未来当他们的孩子吵闹、发脾气时,他们会像王妃一样优雅而从容地应对。

而这样的应对方式,是你在养育他的过程中,交给他的。

来自小楼老师心理课,版权归作者所有,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