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大家都上网课!会不会只有优秀的老师能留下来?

刀客DK


不会的。

1.问题中你所说的优秀教师应该是负责录课或担任总直播的教师,之所以被推选上来,是因为综合平时的授课方式或方法较为优秀,业内人士也称为更适合做公开课。但是网课毕竟不同于学校课堂教学,除了直播外还需要有辅导工作,针对于具体每个班的学生优缺点和行为习惯以及思考方式等情况也包括重要的作业反馈,仅仅凭一名主播教师是根本无法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

2.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过程,现在是疫情期间,过了疫情期,全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等,是没法仅靠几名优秀教师来完成的。

3.教育要落实到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其培养在于过程,尤其是反应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参与实践活动,这个问题也是不能仅靠几名所谓优秀教师就能完成的。

4.你也可能会说,古代不都是一个私塾教师完成学生培养吗?比如孙膑只有鬼谷子,张良只有小桥上的老人给了一本书吗?那你不考虑一下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岂是古代农耕文明相比的,现代社会专业分支越来越细,人才越来越专业化,多个领域进行有效合作才能使人才培养日趋完美。

5.停课不停学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促使一批有担当的教师脱颖而出,但是完成主体教育任务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

关注我,了解更多,希望能帮到您[握手]


蠡县向日葵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对假设的问题要看假设的条件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成立。

这个假设问题的假设条件是:大家都上网课。

具体说,就是讲网课的老师都是优秀老师,全国共享,不但展示了教育公平,而且孩子们也不去学校了。

再做深入的分析,就是全中国只需要这么一些优秀教师就足够了:

小学阶段,总共需要三十八名教师。

一年级和二年级设置的课程是一样的,都设置了: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品德与生活。

每科各一名教师,共计五位教师。两个年级需要十名教师。

三年级到六年级设置的课程是一样的,都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每科各一名教师,共计七位教师。四个年级需要二十八名教师。

初中阶段,总共需要二十七名教师。

七年级至九年级课程设置是一样的,都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一个年级每科一名教师,总共九名教师。三个年级就需要二十七名教师。

高中阶段,总共需要四十五名教师。

高中每个年级都有十五门课程,即: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

一个年级需要十五名教师,总共需要四十五名教师。

这样算下来,从小学到高中,全国共需要一百一十名教师。

那么,剩下的大量教师呢?,就全部失业吧!

但是,问题是:

第一,孩子在家里上网课,谁来管理呢?

第二,孩子没听明白,或者没听懂的知识找谁询问、请教呢?

第三,孩子的作业谁给批阅呢?

第四,谁给孩子组织考试、阅卷呢?

第五,音乐、体育课家里有设备吗?

第六,孩子从一年级到高三,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不参加一次集体活动,都变成孤家寡人咋办呢?

如此说来,这个假设条件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成立的。

即然条件不成立,结论也就是荒谬的。


张旭语文


关于你说的这种现象,我可以很肯定的讲,在你我有生之年里,完全不会发生。

首先,网络教学并非新鲜事物,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远程学习模式从早先的函授教学逐渐演变成网校教学,再到现在的平台授课,内容上无疑是更加生动丰富了,但本质上仍属一脉相承,即都是教学而非教育!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不会像电脑似的任由你灌输拷贝。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学生首先需要的是人文关怀与心灵启迪,其次才是课业学习。从这个层面讲,网络教学根本无法取代现实生活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毕竟,当一个孩子在学习中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网络屏幕里并不会伸来一双温暖的手去拍拍他的肩头。

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的“网课热”只是疫情下的特殊现象。昙花终究一现,学子更须课堂!



王莱斯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网课有它的优势,传统课堂教育虽有局限性,但传统课堂教育具备网课所不能代替的优势的。所谓"教学",有"教"才有"学",其中存在部分管理味道的,而且传统课堂教学具备声临其境的互动性,是网课所难以代替的。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普及,网络教学会越来越普及,但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两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会发挥更大的能量。

所以说,老师一直会有存在的价值。

而且即使普及网课,也不是优秀老师才能起到更大作用,我个人觉得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的,借助互联网,一切皆有可能。





牧羊曲人


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愿意分享我的观点与思考抛砖引玉。


如果大家都上网课,会不会只有优秀的老师能留下来?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教育绝不仅仅是讲课好就够了。


一、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并不是只有讲课好这一条。


孩子们有接受教育的需要,而教育落实主要依靠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简单讲分为两类:教书、育人。题主假设的场景,只关注到了教书,却忽视了育人,难道育人的责任完全交由家庭负责吗?要知道有很多家长不懂教育,更是有很多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从而主动向老师求助。


二、学习新知识,只听课远远不够,课后练习、针对性辅导一样重要。


优秀的老师网上授课,可以解决讲的环节,但是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多个环节环环相扣的,讲完以后还需要递进练习、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个人不一样,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些都需要老师持续跟进,这就不是网师能够完成的了。


三、网上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现实是学生们普遍需要监督。


人都是有隋性的,成人如此,孩子们更是严重。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而人都有畏难情绪,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疑惑,有的孩子外向,可能会主动求助,而有的孩子内向,可能就选择放弃了,这在现实中,老师们了解自己学生的性情,会主动发现问题,努力帮助孩子度过学习上的难关,这也不是网师力所能及的。


四、个人思考:为追求更大范围的教育公平,双师课堂的模式可能会大力发展。


培养一名讲课好的教师需要较长的时间,很不容易,短期之内不可能满足各地学校的需求。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打造双师课堂,远程主讲教师和本地辅导相互配合,或许能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以上是我的回答,愿以真诚和大家交流教育话题。

我是胖鱼,关注信息化教学,关注教育相关事!


胖鱼吹泡泡


首先我觉得你这个前提就是错的,大家都上网课,这个是实现不了的,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讲,在学校这个氛围当中,学生不光是学知识,还要学习做人,与人接触,与同学交朋友,在师生的互动中学习,学习规矩,学习理想,学习眼界,在校园的氛围当中,有很多东西是在网课当中学不到的。第2个网课来讲没有互动性,所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的,那么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对于大一点的学生,比如说高中的学生,我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有一个高三的学生高考没考好,他复读,他没有去学校去复读,他是在家里,在网上买了很多网课,边看网课边复读,这种学生有一定的自制力,他有目标,他是为了高考去学习的,所以他这个模式不能应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特别是中小学生。


糊老师


大家都上网课,这不可能变成事实,只是目前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题主提出的问题是“如果”,

所以,我们讨论的,应该是:网络授课,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会产生更多的优秀教师。

就比如说我吧,我在我们这一组年龄算大一点的,其他组几乎都是年轻老师在上。但是我还是争取要上课,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每次该我上课,我都会像线下上课一样认真地去备课,去准备课件,去我们组的群里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

因为我知道,我们学校的网课是面对全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遍布我区的各个地方,加上一部分家长也有可能在陪孩子听课

。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出场,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学校,代表的是我们学校的实力。从某种角度说,上网课的每个教师都是在给自己的学校打广告。谁敢怠慢?

这学期的网课因为是突如其来,没来得及参加专业的培训,所以对于学校联系的平台,我操作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功能不会用。所以,别人上课的时候我会去听,我觉得别人操作了我不会操作的地方,等课后我会打电话向这些年轻老师请教。

这次突如其来的网课,让我真正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重要。

所以,上网课的老师,不一定是最优秀,但是一定能变得更优秀。网课,给了每个老师锤炼和成长的机会。


语文思维


首先说下,网络教学,众多老师各显才华,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一些优秀老师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也是对一些老师在能力上的肯定,会更激发老师的创作热情,也是有利的一面。从目前来看,网络教学替代不了传统教学模式,

第一,这种教学模式比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管理方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重要,在网络上你很可能也看到有些学生是上网课的时候睡觉,甚至吃东西,干什么的都有,这种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知识的学习,短时间内孩子对新生事物好奇,可能会有好的效果,但时间长以后,差距就会显现出来。

第二,传统教育老师面对面的教学,会有互动性,老师能随时发现学生在听课中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听懂了呀,要不要重复讲一遍等,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也能随时保持互动,这是网络教学所不具备的,或者说完成度没有面对面好。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是在特定(特殊)环境下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只能做为传统教学的辅助,不是最佳,传统教学的众多老师短期内失业可能性不大。


瑶瑶教育


未来的教育趋势必然是这样的。

优胜劣汰。

会过滤掉很多混水摸鱼,滥竽充数,责任感不强的教师,那么会存留下来一部分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沟通技能,专业技能的优秀教师。

原因如下:

考验一

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那对很多教师来说,这都是一种莫大的考验,比方说慕课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的。

考验二

在未来对学生的培养会更加的个性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会发生改变上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培养为主。包括具体的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动机等等。

那对于教师来说,一定会遗留下来,部分的具备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教师。

考验三

教师需成长,不单单是局限于去关注课堂,孩子们应该去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

考验四

传统的教师角色会被消解,不需要太多的教书师傅,而需要的是如何去帮助去促进孩子学习的促进者。


子清心理


如果大家都上网课!会不会只有优秀的老师能留下来?

按照生物界“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的竞争规则,一定会淘汰一部分劣者,但淘汰的前提是大家都上网课,且只有网课这一种上课方式,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关键是这种前提或如果谁能保证?

既然保证不了,我们就有了下面的说法,我们首先要承认网络授课水平确实存在高低的差异,这不奇怪,包括校课或者你从事其他各种工作,因人而异,不可能大家都一样的水平。

我们在承认网课水平差异的同时,也要承认网课上的好的老师不一定就是优秀的老师。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寒假延长而又“停课不停学”,让这个寒假的网课疯狂的增长,玩转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老师非常上镜,而那些过去参与线上有偿补课的老师也趁机大显身手。相反,很多在校课上表现优秀的很多老师,要么因为不擅长要么由于不习惯这种网上授课的方式而不得不甘拜下风。所以,网课上的精不精彩,不能代表老师优不优秀。

讲的再精彩的网课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更无法代替校课授课的方式。百人百姓百脾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学生喜欢花里胡哨的网课,而有的学生却对网课置身事外。自网课铺天盖地袭来,怨声也是一浪高于一浪。孩子们缺少自控力了,拿着手机光玩游戏了,孩子们使坏了眼睛了,培养了孩子的坏习惯了,为网络有偿补课下广告了……各种说辞,应有尽有。这都反映出,眼下的网课也只是目前不得不使用的一种方式,而从这种种呼声上看,网络授课前景并不乐观。

我们说,就算如果都上网课这个假设能成立的话,留下来的也不一定都是优秀的老师,只能说留下多数网课讲的精彩和部分不太精彩的老师。生物界中的“弱肉强食”的意思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