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他靠養豬產業脫了貧,富了還不忘幫眾鄉親

現年57歲的薛應臺是子長市南溝岔鎮張家灣村村民。2008年,一次意外事故致使薛應臺左眼失明,2014年,薛應臺被張家灣村委會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六年來,他身殘志堅,不但自己靠養豬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同時,他還積極幫助周邊貧困戶發展養豬產業,帶動了一大片群眾實現了脫貧致富。

他靠养猪产业脱了贫,富了还不忘帮众乡亲

2014年以前,薛應臺家的日子只能用窮困潦倒來形容,由於左眼失明,外出務工沒人要,就靠種植五畝口糧田勉強度日。

每年的開學季是薛應臺最犯愁的時候,大兒子上大學要一萬多元,二兒子上高中要七八千元,近兩萬元的學費他常常需要跑遍所有的親戚朋友家才能勉強湊夠,家中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2014年,薛應臺被村委會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在幫扶幹部以及村幹部的再三關心和開導之下,薛應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鬥志。

在幫扶幹部李濤的大力支持下,薛應臺申請了3萬元扶貧貼息貸款作為啟動資金,在自家院子裡修建了一座50頭規模的養豬場,購買了22頭豬仔,開始依靠自己的雙手發展養豬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創業初期的薛應臺由於不懂技術,豬仔有時候生病了都不知道怎麼辦,往往到他發現豬仔有問題的時候已經晚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豬仔死去,再次的沉重打擊讓薛應臺養豬積極性受到重創。

幫扶幹部和村黨支部瞭解情況後,積極聯繫宋家坪村黨員中心戶、養殖大戶何光軍多次到薛應臺家給予實地指導,並互留了電話號碼,每次薛應臺有什麼疑問打電話諮詢時,何光軍都耐心地給予解答,有時候電話裡說不清楚,何光軍就專程前往薛應臺家給予指導。

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支持下,薛應臺的養豬產業慢慢發展起來了。2016年,薛應臺家人均純收入達到4600元,成功脫貧。2019年實現純利潤10萬多元。截止目前,他家共育有母豬15頭,公豬2頭,生豬83頭。

他靠养猪产业脱了贫,富了还不忘帮众乡亲

在養豬產業道路上越走越遠的薛應臺,始終沒有忘記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村內以及周邊村子的貧困戶找他買豬仔時,他一律以低於市場200元的價格出售,累計讓利2萬多元。村上很多貧困戶發展養豬產業沒有技術,他經常到家中給予實地指導。

為了儘可能地減少群眾的養豬成本,他購買豬飼料時往往會多買一些,然後以成本價賣給周邊群眾,降低了群眾購買飼料的成本,遇到一些貧困戶暫時資金週轉困難時,他還會把飼料賒給貧困戶。在薛應臺的帶動下,張家灣村以及周邊村子先後有13戶貧困戶依靠發展養豬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

“身體殘疾了,那是我命不好,我無法選擇,但是我有健康的精神和昂揚的鬥志,生活就壓不垮我,我就能憑藉自己的雙手將日子越過越紅火”薛應臺如是說。

HE

他靠养猪产业脱了贫,富了还不忘帮众乡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